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逆袭1990 > 第98章:成立新的公司!

逆袭1990 第98章:成立新的公司!

作者:妞妞骑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5:14: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上倒爷的这条通道,算是彻底打开。

依靠这条通道的造血能力,陈东完成了毛子国的初次布局。

如今,他手握上千万的现金。

在90年的华夏,绝对属于富豪级别。

像蒋飞,阿龙,阿虎,华子,林志远.......

这几个和他一起打拼的人,陈东也不会吝啬。

会给他们每一个人,分配所在公司5%-10%的股份。

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

例如龙腾电子,只有林志远和华子两人负责。

按照龙腾电子的规模。

两人都能分到10%的股份。

剩下80%的股份,陈东只会个人保留60%,剩下的20%,会用于将来的股权激励等。

至于龙腾外贸。

可以说,此时的龙腾外贸,就是一台现金奶牛。

除了,一开始答应给林志明10%以外。

蒋飞三人,每个人会得到5%的股份。

龙腾外贸,陈东同样会个人保留60%,还剩下的15%,留作他用。

当然!

这些都还只是陈东的设想。

要具体实施的话,还要等到过年。

按照陈东的想法。

舍出去一部分利润,得到几人的死心塌地。

这笔买卖,并不亏!

咱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

陈东只提供了赚钱的思路,和门路。

真正干活赚钱的是谁?

还不是蒋飞这些人。

而他自己呢,躺着就赚到60%的利润,又有什么不好?

总不能自己吃肉,连一口汤都不给别人喝吧?

有人就会说了:“大不了,多给他们发点工资,那也比分出股份要强。”

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

我们先忘掉,陈东是重生人士这个身份,就单说这个事情。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导致最后反目成仇的?

这些例子难道很少吗?

换作是你,和别人一起创业,最后就给你开点高工资,你能乐意?

将心比心。

一开始或许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可一旦把生意做大之后。

你天天看人家吃香喝辣,心里能平衡才怪。

要是有人在煽风点火。

恐怕你杀了对方的心都有了吧?

站在陈东的角度来看,他更不会去做,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事。

原因有两个。

第一,利润分出去了,同时,也把陈东解放出来,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第二,陈东不会因为这点小钱,把最初的那份情谊,给轻易践踏掉。

毫不夸张的说,到目前为止,两个公司加起来,能值5000万吗?

并不能!

咱们退一万步讲。

就是在5000万的基础上,翻一百倍,算它50亿好了。

60%,也就是30亿。

剩下的20亿,全部分出去。

陈东依然不会觉得心痛。

因为现在是90年5月,还因为他手里握着1000万的现金。

对其他人而言,1000万,搞搞投资,囤点房,也就差不多了。

但对于陈东而言,这1000万,可以撬动50亿,500亿,甚至更多......

并且,还要在计量单位后面,加上美元二字。

不知不觉。

陈东的思绪飘得更远了。

目前,他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是到海南囤地,靠手里的一千万,能轻易撬动1个亿的资金。

只需要等待2年时间,这一千万,就能变成10个亿。

第二,同样是靠这一千万,正式进军国际股票市场......

陈东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原因也很简单。

前者,会被国家查水表,以及秋后算账。

10亿元放在90年代,怎么看,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要是真被陈东一个人赚走这么多的钱,被查水表,几乎是百分之一百。

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是这个年代的口号。

海南建省后,闯海南,淘金去,成为无数内地人的选择。

经历过这些的人回忆,这是一个疯了的时代。

“十万大军下海南,各大财团抢地盘.......”

是所有回忆者,对这段往事的定义。

从91年开始,海南满大街,都是各地口音的炒房客。

他们口中吐出一个个惊人的天文数字,这些数字背后,却只是一块不毛之地,又或者是刚刚挖了个坑的“大厦”。

这些天文数字,每天都在膨胀,直到演变成一个令其原形毕露的词汇:地产泡沫。

有人在回忆录里写到。

在海南“地产泡沫”较膨胀时,各地的热钱纷纷流入。

房价以每天200——300元的速度快速上涨。

这时候,去银行拿钱太容易了。

眼见着有人打电话向银行要2000万元,银行员工就来你的办公室,帮你办好贷款的手续。

2000万到手后,购下当时很有名的汇宇金城的一栋楼。

过段时间,再以2600万的价格卖出去。

就这样,600万的差价就到手了。

更夸张的是。

还有开发商在银行贷款。

只是把房地产规划的图纸抵押给银行,就获得了大量的贷款资金。

给所有人的感觉就是,钱太好挣了。

1991年,海南省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400元每平。

仅仅一年。

每平米的价格,就暴增到5000元一平。

1993年,最顶峰时期,一平方的价格,达到了7500元。

想想当时的工人,每月的人均工资。

7500元一平的价格,谁能买的起?

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击鼓传花,可没有人能收得了手。

无数的房地产公司,抱着侥幸心理。一起玩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他们幻想着,不会成为最后一棒。

有数据统计。

这个时期,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公司,每天能达到300家。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整个海岛总人数不超过160万人。

然而,却出现了5000多家房地产公司。

也就是说,平均每320个人,就有一家。

想想都令人毛孔悚然。

房价上涨的背后,自然离不开拿地的价格。

以海口市为例。

地价从1991年的几十万元每亩,飙升至680万元每亩。

那些带着几万元“闯海南”的人,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已经身家百万。

这样示例,很多。

但到了最后,全成了泡沫。

这也是陈东不想做这事的原因。

太损阴德了!

到最后,留下一个烂摊子,全是烂尾楼。

这么没的事,即便不秋后算账,他也不想做。

现在,迫在眉睫的是,成立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并100%控股。

而这家金融投资公司,才是陈东真正想要做的。

和这家投资公司相比,分出去的那点钱,连根毛都算不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