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和灶神君的人间风味 > 第八十九章 好吃不过饺子

我和灶神君的人间风味 第八十九章 好吃不过饺子

作者:雁舞流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14:57:12 来源:小说旗

“张大人,您把这么珍贵的香料给小的们吃,真是太、太……喝了这一碗‘娇耳’汤,小的这辈子都值了。”

张仲景忙上手扶起,好言宽慰,“再珍贵的香料又怎么比得上你们……”

呀呀呀,不就是点调料吗?怎么这还成什么珍贵香料了?要不要这么夸张啊?

陆小鱼悄悄扯了下祝融,小声问了。

祝融看她,嘴角不觉撇了下,那眼神简直就是在说“没常识真可怕”。

说起来,后世各种各样的调料都有,不说华国产的,就是隔着大洋,地球另一半的调料都能在超市买到,资源太丰富,就不觉得有什么珍贵的了。

陆小鱼还真是没法想你到,原来花椒和胡椒在东汉时期还是属于珍贵的香料呢!

古代有个词——椒房。是用来比喻后宫妃嫔所住的房子的。而这椒房之所以叫椒房就是因为用了掺有花椒灰的泥涂抹在墙壁上得名的。

一是花椒特有的香味浓郁芬芳; 二是花椒香可防虫,古代人还认为这香味能驱邪; 三则是为的花椒树结实累累,取个“多子多孙”的好意头。

而胡椒,汉时才从胡地带回,哪怕是到了现在,寻常百姓家也还是很少有人家会使用这种香料做菜,一般来说都是用在香囊里的。

两种调料都有独特的香味,药用多过食用,且价格昂贵,在这个时候说是珍贵的香料可真是一点都没毛病。

就连陆小鱼听说这价格后也不禁啧舌,心道她要是真在这东汉逗留,光是卖点调料,大概也要成富婆了。

不过想再多都是虚的。厨师看人做饭那就手痒。

陆小鱼挽了袖子,还用自备的湿纸巾擦了手,这才上手帮忙。

这时候的饺子,也就是“娇耳”和后世还是有那么点不同的,不像后来那么多花样,什么麦穗边、荷花边、月牙边、手袋边、小鱼边、西班牙花裙边、元宝饺等等,这些花样通通都没有,就是最普通的饺子边,虎口一掐就是一个饺子,不过这个饺子胜在个头大,一个能抵后世饺子店的两个大。

陆小鱼上手,才一个就被那厨子夸有天份,夸得她都有点不好意思,只能手上更显麻利。

他们包“娇耳”不算慢了,可过来吃的人却也不少,只能说勉强供得上,这还是每人只能吃两只“娇耳”,要是吃得多怕就要供不上了。

人心总是有不足的时候,这免费的“娇耳汤”还有那嫌给的少的。

听到吵声时,陆小鱼一抬头就看出那正在和盛汤的大哥吵的可不是那个监工嘛!

哟,人张老爷子是把汤送给穷苦老百姓的,你个“周扒皮”跟着凑什么热闹的?

陆小鱼把手里的“娇耳”一放,过去就说:“大哥,你看这人穿得那么厚,头上还带着皮帽子,哪儿像生了冻疮的样儿啊?不给他喝!”

“呀,小姑娘家家的说什么呢?凭什么不给我喝啊?人张大人不是说了免费施汤的吗?你凭什么不给……”

“就凭你这人一看就是白眼狼怎么了?”陆小鱼手一指,指的是监工背后。

刚才看到的小男孩正拖着一捆柴艰难地往这边扯着,“你看看,那小哥喝了汤就立刻去帮忙砍柴。你呢?还没喝着就先嚷嚷上了,还说什么小气只给两只‘娇耳’。我问你,这一锅‘娇耳’要不要都给你一个人?只可着你,别的人都不吃好不好?”

被陆小鱼问得脸涨得通红,监工再想多吃多占,也不好意思答应啊。

陆小鱼哼了声,“怕是你吃了,还要去说咱们坏话吧?”

“我、我……”还没等监工“我”上来,张仲景已经捧着空碗转回来。

见此,立刻笑道:“真是对不住,今天的‘娇耳’少了,不如这样,明日你们进南阳城,我在医馆外还设这样的大瓮,只要是过往的都可以喝一碗‘娇耳汤’。小良,给这位小兄弟盛汤。”

陆小鱼张了张嘴,到底还是没再阻拦。

等那监工走了她忍不住和张仲景嘀咕:“老人家,你人太好心了。像他那么坏的人就不该给他喝……”

张仲景闻言失笑,“医者父母心,世人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他是什么样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人……”

目光忽闪,陆小鱼咬了下嘴唇,没应声。

张仲景也不逼着她现在想清楚,只是笑着捧了一碗汤放在她手上,“冷了吧?先喝一碗汤再做。”

陆小鱼点点头,捧了汤碗先尝了一口汤。

一股浓郁的胡椒味直冲脑门,整个人都觉得身体里烧起火来。

其实细品起来,这羊肉汤味道有点淡——羊肉快捞尽了,汤水也太多了,自然味儿就淡。刚才那些人说羊肉味重,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可能很久没有吃过肉了,哪怕一滴油对他们来说也是大荤吧?

再吃“娇耳”,花椒味和姜味太重,羊肉也有点太膻,这个娇耳,实在说不上多美味,可不知怎么的,陆小鱼觉得自己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忘了这碗“娇耳汤”的味道。

“砰……”

站在小院里,仰头看天空绽放的璀璨烟花,虽然不及后世的繁复,却一样的美丽。

“快、快,饺子出锅了……小鱼,再不进来,仔细你一个都捞不到……”

陆小鱼回头笑应一声,忙撩了厚厚的棉帘子进了屋。

这是清朝的京城,大三十夜里,北方人的年夜饭上,这一顿饺子是必不可少的。

时空轮转,短短时间里,陆小鱼可是看了无数的饺子,品了无数的味道。

那一碗“娇耳”在三国、南北朝时还被叫“月牙馄饨”的,还是一样连汤水一起盛出,连汤带饺子一起吃。

到了唐朝才不再盛在汤里,名字也叫成了“偃月形馄饨”。

这到了宋代,就又叫“角儿”了,东京夜市上,有好多水晶角儿、煎角儿什么的,这水晶角儿就是透明澄皮,和后世的虾饺皮是差不多的。煎角儿那自然就是煎饺子了,陆小鱼很怀疑日本流行的煎饺子是不是就是这时候流传过去的。

在那时候,饺子馅已经很丰富了,什么肉的、素的都有,鱼肉馅、鸭肉馅也都不稀奇了。只是这饺子还不是在过新年时吃。

夜市上随时可以吃到的角儿不提,平常百姓家吃角儿那是在冬至节。民间有句话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想来老百姓还是念着医圣张仲景的恩德呢!虽然这饺子馅不同了,已经没有袪风的功效了,却还是一样保留了冬至吃饺子这样的习俗。

到了明朝,饺子就改在了正月初一吃。至清朝,就又变成了三十夜里吃。

“都先别动筷,等一等……”

因着男主人的话,一桌子人都停了筷子。

坐在女席上的陆小鱼也停了筷子,侧耳去听。

除了鞭炮声,好像就只有风声了……

嘴角扯了下,她转头去看男席上的祝融,见他目光微闪,嘴角上扬,就知道他大概是听到了什么。

真是——明明只是这京里最最普通的一户中等人家,却也这么大的规矩。饺子都上来了,还有这一桌子菜,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吃?

正想着,就听得一声悠扬的钟声。

男主人一拍手,笑道:“听,法源寺的钟声响了——新年到了!”

“来来来,吃饺子,新旧交替,咱这更岁饺子正当时……大家都多吃点!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嘛’……”

后面的话多余了,没看,几个孩子都已经伸长了筷子去夹饺子了吗?

“给我、给我,我要吃那个羊肉大葱的!新一年我要聪明!”

“你还不精啊?还要往哪儿聪明?我看啊,你该吃芹菜馅的,好勤快点!”

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听得陆小鱼也忍不住跟着笑。

原来,这饺子是得在新年钟声敲响时才吃的,取了“交子”的含义,寓意着新旧年的交替。

伸了筷子,也不管是什么馅的,反正今天吃的饺子每样馅都是好意头。

嗯,白菜馅的,好,白菜——百财!呀!

陆小鱼捂了嘴,心道这是咬到什么了,可好悬没把她的牙迸掉。

用手指拈住,轻轻拉出,却是一枚铜钱。

“啊,小鱼要交好运了!”有个孩子指着她叫,另一个却是丧气地低头:“我怎么没吃到呢?不行,还有五个呢,我一定得吃到一只‘钱饺子‘。”

“那么多盘,你知道在哪盘,要是没在咱们桌上呢?”话音未落,男席上就响起笑声,却是祝融吃到了一枚铜钱。

祝融皱眉,盯着手里的铜钱,似乎是不知该怎么办。

就有孩子笑:“祝叔父,要不把那大钱赏给侄儿吧?”

祝融手抬起,似乎要丢过来,却被男主人拦了:“祝兄弟,新年的钱饺子不能给人的。这一年的好运可都在这枚铜钱上呢!来,咱兄弟走一个,祝你新的一年心想事成……”

目光微闪,祝融到底还是没把铜钱给那孩子,端起酒杯的同时,把那枚铜钱无声地握在掌心。

抿了嘴角,陆小鱼也把自己那枚铜钱握在了掌心。

不知是不是错觉,她觉得掌心那枚铜钱温热,熨得她的掌心也是热热的。

心想事成呢!若真能,她想……

慢慢睁开眼,陆小鱼看看面前熟悉的灶台,有些恍惚。

低下头,那枚铜钱静静地躺在她的掌心。

可惜,她的愿望不知在回到现实后还会不会实现。

一大早,巩利又是第一个进店。

才进门就嚷:“快快快,先来一笼包子,再来一碗面,哥要饿死了。”

当值的善小咪笑笑,“巩哥,今天没鳝鱼小笼包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