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和灶神君的人间风味 > 第六十九章 什么派系

我和灶神君的人间风味 第六十九章 什么派系

作者:雁舞流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14:57:12 来源:小说旗

还是当班的善小咪和气地解释道:“您放心,我家的滩羊是空运来的盐池滩羊,本地圈羊——啊,您看这张照片,这是我们之前拍的,您看这黑眼圈,这桃心形的尾巴——绝对正宗。”

巩利也跟着探头看了眼,“咦,小鱼你什么时候跑去盐池了吗?”

陆小鱼手上的动作一滞,头都没敢抬。

好在老陈直接就开笑了:“你说你多傻,羊是盐池羊,可不代表和盐池羊拍照就证明去过盐池啊!”

“老许啊,”不理掀眉毛的巩利,老陈怼完人又和许昆笑道:“一会你细品品,老规矩,要是好吃,咱还帮着小鱼推荐下,要是不正宗,不用你写文章,老哥我直接去骂臭她。”

忍不住抬头盯了一眼,陆小鱼心道你个大叔可够狠的,心理压力好大。

许昆却只是笑,没有应声,眼睛仍是在看着陆小鱼的动作,还笑眯眯地一指:“嘘,你看……”。

陆小鱼这会正在擀饼。

紫红色的枣木擀面杖,持在手中,八寸还有长。饧好的面团揉得光滑了,再搓成长条,揪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这时候就要开始擀饼皮了。

陆小鱼不是一个一个擀的,而是一起擀三张,若是一般人擀饼,自然是右手持杖,左手捏饼了。可陆小鱼擀的时候却根本没有用左手捏着饼,右手搓擀手中的擀面杖,她的左手在三张饼皮间轮转,蜻蜓点水一样在别人还没有看清前已经先把饼皮转好又转向下一张。

老陈对这些东西看得不甚明白,只知道这一次擀三张饼皮挺厉害的,不过……

“她这擀面杖起落是不是有点什么说道啊?我听着这声儿还怪好听的……”老陈说着还乐:“怪不得你还‘嘘’,是有点门道,我听着像奏乐似的。”

许昆也就笑了,目光终于从陆小鱼的手上移开:“小陆手上的功夫是越来越好,早些时候,她还擀不了三张面饼呢!而且你听她这擀面杖的声儿,特别有节奏感,时而清脆,时而低沉,一忽儿如疾风暴雨,一忽儿如珠落玉盘,一忽又像是低语轻喃,花底莺歌……”

许昆还没说完,老陈已经笑得不行:“你这是夸小陆擀面杖使得好还是想夸她琵琶弹得好啊?要不要直接背首《琵琶行》听听?”

让老友这么一打趣,许昆也笑了:“反正吧,我觉得小陆这手功夫真的是不错!看也有趣,听也有趣……”

老陈大笑:“就是不知道吃是不是有趣!”

“吃也一定差不了,你看看……”沈德鹏插嘴,指了指巩利和王小亮见底的汤碗。“我说,老哥们们,咱们要不要也点点别的?可能不够吃啊!”

老陈拍手:“小陆家就是小气,量太少。”

许昆却是摆手:“我不点别的了,你们还别怨,我倒是觉得小陆每个菜式搭配得都恰到好处。就拿这羊肉汤,要是配碗米饭,吃是吃得,可总不如这个饼配得妙。”

说话间,陆小鱼已经擀好了面皮,动作麻利地从麻酱碗里捏了一拢麻酱,均匀地抹在面皮上,从左到右把面皮卷成一个面卷,再把两端往回一折,就成了饼坯。

从擀面皮到饼坯成形,说来繁复,可真正用的时间还不到两分钟。整个动作麻利,看似随意却有着说不大清楚的韵律感,倒像是一场舞蹈,而不仅仅是在制作食物。

饼坯做好,用小毛刷刷上一层红糖汁和麻酱汁调成的糖汁,刷过汁过再把饼坯在芝麻筐里一滚,胖乎乎的饼坯沾上芝麻,看起来可爱极了。

到了这时候,还得再把饼坯擀成饼状,不过手一按,再擀几下就成了圆圆的,大小匀称的烧饼。

锅烧热,刷鲁地花生油,烧饼入锅,烙得两面微黄,还不算好,而是把烧饼再放进饼锅下面的烤炉里烘烤。

这个烙饼的锅,是特制的,上面是烙饼的铛,下面是烘烤的烤炉,只有经过烘烤的烧饼,才能外酥里软,要是只烙不烤,是做不成这样外皮焦黄酥香里面绵软的烧饼的。

沈德鹏还要夸两句,善小咪已经把一份羊肉汤端了上来,三人也没太推让,就由沈德鹏先吃了。

沈德鹏没吃先看餐具:“老许,你还没夸这餐具也配得好呢!这羊肉汤配陶碗更显粗旷之气,的确是比细瓷来得好。咦,这个不能说是粗陶吧?我怎么看着有点像是黑陶似的——这做工,看似粗糙,却别有韵味。”

端第二份羊肉汤的善小咪放下托盘,笑道:“这是朝歌的黑陶,用的黄河游泥,薄亮细腻,比别的地方做的黑陶更好。”

“朝歌?啊,淇县是吧?”沈德鹏拍了下手,端起碗:“有点烫……”受不得烫他吹着手放下碗,“这个黑陶碗做工上好像比我之前看过还是略差了些,不过说起来这个黑陶碗在神韵上好像比淇县黑陶厂出品的更高一筹,你看这个碗边的金龙,神似而非神似,很有古韵,就和早出年出土的陶器上的龙纹是一样的——不错不错,不知道是哪位艺术家的作品,看起来特别有味道。真不愧是淇县的黑陶。”

善小咪略偏了下头,又道:“是朝歌的黑陶。”

沈德鹏失笑,用手指虚点了下善小咪,并没有追问下去。

陆小鱼听着两人的对话,却是忍不住嘴角微抽:善小咪说是朝歌的黑陶,那就必定是朝歌的黑陶了。话说回来,商朝离现在有几千年?三千多了吧?这要是卖出去,可是发了吧?

“小陆……”不像沈德鹏关注的那么杂,许昆作为业余美食评论家,最关注的还是食物本身。

端起小咸菜碟,他端详了半天,甚至还嗅了好几次,才问:“这个该不会就是芥末墩儿吧?”

陆小鱼示意善小咪把刚出锅的张大千牛肉面端给新来的客人,洗过手走过来,不站在操作台后时,她还是乐于和食客交流的,尤其是许昆这样的食家。

“昆叔好眼力,这的确是芥末墩儿。这个味儿虽冲,却真是解腻,用来配羊肉汤最好不过了。”

“什么芥末墩儿?”老陈正夹起一块羊肉,一指长半指宽的羊肉片微粉,在干辣椒碟里打了个转又染上点点艳红,需得一口吞下再慢慢咀嚼,这才是满颊生香,不只有羊肉的香嫩满口,还有辣椒的香辣刺激。

一口吃下,还没咽下,老陈先竖大拇指:“这肉香,和咱们的山羊完全不一样,一点膻味都没有,还有一点说不上来的植物香味——反正,这个盐池滩羊是真香、真嫩,怪不得能上国宴呢!”

许昆笑笑,还没答老陈前头那一句,一旁的巩利已经逮到机会怼回去:“我说老陈,你这也太没常识了!就算你现在不看书,上学那会儿老师没让你看老舍?今天我这做兄弟的教教你,芥末墩儿,老北京的吃食嘛!老舍家的芥末墩儿就做得特别好,只要来客人必点,好几位名家都说他家的芥末墩儿味最好……”

巩利的话音未落,陆小鱼已经笑着接过来:“我这儿的芥末墩儿就是老舍先生家的配方!味儿特正……”

嘴角快撇到南天门了,巩利讪笑道:“妹儿,咱能不能别顺杆往上爬,你又不是属孙猴子的!”

“不是……”陆小鱼想解释又无从解释。

算了,我要说这是老舍夫人手把手教的你们也不带信的是吧?我不说了……

她是不说了,巩利却是对那碟子白菜帮来了兴趣,刚才吃了半天都没动,这会儿却是伸了筷子,空嘴吃了一块。

这一口芥末墩儿入口,那股辛辣直冲脑门,巩利忍不住张开嘴呼呼,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却还是忍不住点赞:“这个味真是——爽,快,给哥来个饼——啊,我还能点碗牛肉是吧!来面来面……”

陆小鱼同情地看他:“你确定你还能吃得下牛肉面?要是浪费……”

巩利扭头看了眼店规,虽然没明确写明,可谁都知道浪费者恕不接待的规矩。

摸摸肚子,巩利一咬牙:“好,不点了……”就那么一口一块,直接空嘴把一碟子芥末墩儿吃了个干净。

这叫一个爽啊!陆小鱼看着都觉得头皮发麻了。

芥末墩儿的味儿可是真冲,“伤心凉粉”还要稍逊一筹,要是配上羊肉汤吃那是真解腻,可这么空嘴吃,真的很冲鼻子,简直是直从鼻腔袭上大脑,爽得不要不要的。

对了,好像有个小品里就是吃辣根的,跟那个有得比吧?

许昆也同情地瞥了眼巩利,但重点还是在陆小鱼这边:“这个鲜菌羊肉汤的做法,该是宁夏当地的做法,这辣椒干碟是川地本地的二荆条、七星椒还有别的辣椒混合的,算是川地风格。但这麻酱烧饼和芥末墩儿可就是地道的老北京风味了。小陆,还别说,你这店里的菜式满杂啊!牛肉面、东坡肉算是川菜了,鳝鱼包子是开封风味,这鲜菌羊肉汤是西北、京味再加上点川味,算南北结合不?”

看着陆小鱼,许昆摸摸下巴,有些好奇地问:“你师傅是哪位呀?你这学的到底是哪个派系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