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火吞噬咸福宫,淑妃生死未卜!

后宫里的喧哗,很快便将朱祐樘惊醒。

他睁开眼,耳边尽是宫女太监们惊慌失措的叫喊声。

陈圆圆也已经醒来,她表现得同样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陛下,外面一直在喊走水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朱祐樘紧皱着眉头,心中同样疑惑。

他伸手拍了拍陈圆圆的肩膀,沉声说道:“别急,朕会处理。”

“罗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随着朱祐樘的大喊,敬事房的掌事太监罗祥,带着哭腔地跑了进来,跪在地上急切地说道:“皇爷,走水了,后宫里走水了!!!”

朱祐樘站起身来,神色肃穆:“说清楚,到底是哪里走水了?”

“回陛下,是咸福宫走水了,现在宫内的太监们,都在忙着救火呢!”

“咸福宫?”

知道宫内着火的位置,朱祐樘心中一惊,顿时万分着急。

咸福宫,那可是淑妃张婉儿的寝宫,咸福宫起火,张婉儿可还在里面呢!

就连一旁的陈圆圆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捂住了嘴巴。

朱祐樘忙问道:“淑妃可平安出来了?”

提起这个,罗祥心中就感到一阵惶恐,害怕地浑身颤抖,连说话的声音都开始发抖。

“回……回皇爷……太监们都去咸福宫里救火了,但……但是还是没有……没有找到淑妃娘娘……”

“什么?!”

朱祐樘皱起眉,心中惊怒交加,急切不已。

淑妃的肚子里,可是还怀有龙嗣,那是朱祐樘的第一个孩子。

若是有半分闪失,朱祐樘追悔莫及!

朱祐樘不再拖延,披上单衣,便急匆匆地走出养心殿:“走,随朕去咸福宫救火!”

“陛下!陛下!”

陈圆圆心中大惊,连忙追上前去,拉住了朱祐樘的手:“陛下千金之躯,怎可以身犯险,万一殃及陛下,这可如何是好?”

“救火之事,交给宫里的太监便好,陛下留在养心殿里听信就好,何须亲自去那险地?”

罗祥也是劝阻道:“宁嫔娘娘说的有道理,陛下身份尊贵无比,实在不易以身犯险。”

“若陛下有半点闪失,我们这些做奴才的,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啊!”

陈圆圆和罗祥的担忧不无道理,他们都是把朱祐樘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既然走水的宫殿不在养心殿,那朱祐樘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去着火的宫殿亲自主持救火。

但朱祐樘去意已决,他拉开陈圆圆的手,毅然决然地说道:“不行,淑妃还在咸福宫里面,她还没有出来,朕不能不去。”

“你就留在养心殿吧,你放心,朕不会有事的。”

说完,朱祐樘转身快步离开了养心殿。

罗祥没有办法,只能一路小跑着,跟上了朱祐樘的步伐。

刚出养心殿,朱祐樘的身边,便聚拢了一大批驻守在养心殿外的腾骧四卫,

他们将朱祐樘保护在中间,贴身保护着朱祐樘。

防止有贼人趁乱作怪,袭击朱祐樘。

朱祐樘走出养心殿后,连龙辇都没坐,直接快步跑向了咸福宫。

远远地,朱祐樘便闻到了呛人的烟味,看到了远处燃起的大火。

一路上,朱祐樘看到一队一队的小太监,从皇宫各处的门海里取水,奔赴咸福宫。

所谓门海,就是指置于宫殿门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用的水缸,以比喻缸中的水似海般多,可以扑灭火灾。

紫禁城里一共有超过三百个门海,每处宫殿前都有好几个,足以扑灭火灾。

但问题是,紫禁城里大多都是木制建筑,火灾来势凶猛,光靠纯粹的人力救火,耗时甚久,根本无法快速地扑灭火灾。

若是宫殿内的人没有及时撤出的话,依然会有毙命的风险。

当朱祐樘赶到咸福宫外围的时候,便看到了浓烟滚滚,火焰烈烈。

宫女们惶恐地躲在一旁,太监们手提木桶,在一位太监的指挥下,一队一队地有序进入咸福宫内灭火。

太监们水桶里的水,对咸福宫的火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火势依旧得不到控制,但至少没有再往其他宫殿处燃烧了。

朱祐樘注意到了,那位组织有序救灾的太监,低声向身边的罗祥询问。

“这组织救灾的太监,是谁?”

罗祥连忙恭敬地回答:“回皇爷,是直殿监的萧敬。”

“萧敬?”

朱祐樘努力回想这个名字,脑子里终于有点关于他的印象。

萧敬是英宗皇帝复辟后,最受英宗皇帝宠信的太监。

他在正统年间时,便入宫服役,那时候他才冲龄,和汪直入宫时差不多大。因聪明伶俐,正统十一年,便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

景泰年间,正统时期的太监都被打压,萧敬也寂寂无名。

直到天顺年间,才开始崭露头角。

英宗皇帝本来最信任的太监是王振,但土木堡之变时,王振被文官边将们一同逼死。

到英宗皇帝复辟后,身边就没有什么值得信赖的太监了。

后来,英宗皇帝发现萧敬做事仔细,办事伶俐,便有意提拔他。

天顺二年升为奉御,不久,再升为御用监左监丞。

后来英宗皇帝发现萧敬不仅擅长核算账目,骑射还非常不错,对萧敬的宠爱日益深厚。

天顺五年,英宗升萧敬为右少监,再升为太监,佥书监事,并且还外派他去荆州,襄阳等地办事。

那个时候,英宗皇帝就有意将萧敬,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方向培养。

但好景不长,天顺八年,英宗去世。

备受英宗信赖的萧敬,被周氏和内阁的李贤,彭时等人排挤,从此淡出了大明的权力中心,被派到神宫监负责烧火。

等到成化三年,宪宗皇帝亲政之后,宪宗皇帝又把萧敬调到内宫监,负责管理仓储粮饷。

同时让他清查账目出纳,把过去一些弊漏基本上剔除了。

不久后,萧敬便被宪宗皇帝晋升为司礼监佥书,并受命前往勘查武冈、蕲州等藩府的大案。

这架势,明显是又要重用萧敬。

后来,到了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皇帝暴毙,内阁和后宫开始清算宪宗皇帝的党羽。

萧敬也没能幸免,这次他被派往英宗皇帝的陵寝裕陵,去司香。

一直到前不久,因为朱祐樘清洗了一批皇宫内的太监宫女,导致宫内的人手严重不足。

怀恩想起了这位老太监,就又把萧敬从裕陵调了回来,在直殿监任职。

这还只是萧敬在正统,景泰,天顺和成化年间的表现。

历史上,萧敬作为一个横跨七朝的老太监,他享受的殊荣还不止于此。

弘治三年,孝宗皇帝重新将萧敬调往了司礼监任佥书。

但因为孝宗皇帝无权,所以萧敬始终无法得到重用,直到弘治十八年,朱祐樘将朱厚照托付给了萧敬。

正德七年,刘瑾死后,武宗皇帝任命萧敬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在熬了几十年后,终于得到了重用。

在武宗皇帝出宫巡边,收复军权的时候,一直是让萧敬在京城内居守。

萧敬竟然能够以一个太监的身份居守京城,可见武宗皇帝对他的信任程度。

这是哪朝哪代的太监,都没有享受的待遇,萧敬对武宗皇帝的重要程度,绝不在刘瑾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萧敬本人,不在正德八虎之列。

但不知为何,萧敬本人在后世却一直声名不显,甚至连个恶名都没有留下来,倒是怪哉。

正德十六年,武宗皇帝暴毙,世宗皇帝克继大统,也想继续启用萧敬。

但这几十年来,萧敬已经被内阁和百官弹劾到厌烦了,最终只为世宗皇帝服务了一年,于嘉靖元年乞骸骨,告老退休。

世宗皇帝再三挽留被拒后,只能赐予非常丰厚的退休待遇,让他在京城私宅养老。

最终,萧敬以九十岁的高龄逝世,世宗皇帝以最高规格,礼葬萧敬。

萧敬堪称是明朝太监中的传奇,数十年数次起伏,始终活跃在大明的权力中心,并且能够全身而退,安享晚年。

这样的太监,绝对是有大智慧的。

即便朱祐樘并不了解萧敬的生平,只是想起萧敬前半生的经历后,心里就已经打定主意,要重用萧敬。

朱祐樘的原则就是,英宗皇帝和宪宗皇帝重用的人,他也一定重用。

而朱祁钰重用的大臣,满门抄斩,犹不解恨!

朱祐樘思索间,人就已经来到了咸福宫外。

而见到皇帝亲自到来,四周的太监宫女们,立刻跪了一地。

“奴才拜见陛下!”

萧敬也看到朱祐樘,连忙跟着跪地行礼。

朱祐樘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都起来,别耽误了救火。”

“诺。”

太监们连忙起身,继续提着水桶救火。

朱祐樘看向萧敬:“淑妃呢?她人出来了吗?”

萧敬皱着眉头,满眼泪光,一脸自责:“奴才该死,淑妃娘娘她……她还在宫里,火势太大,奴才们根本靠近不……”

“咔嚓!!!”

萧敬话还没有说完,咸福宫里突然传出一阵爆裂声。

猛烈的火势,将咸福宫的房顶被火烧塌了一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