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二百二十五章 你们怕被于慎杀全家,就不怕被朕夷三族吗?!

朱祐樘心中的怒火,从他开始观看史书起,就越来越旺,越来越盛!

这些史官编撰们,在史书上记载的内容,简直不可原谅!

史书中记载,弘治二年三月,瓦剌进犯大明,大规模寇边。

大明皇帝,率五万大军和二十万后勤民众,御驾亲征。

却在土木堡遭遇瓦剌袭击,皇帝被瓦剌俘虏,北狩而去。

瓦剌人和皇帝一起在宣府大同叫门,企图用皇帝诈开城门。

但宣府总兵官杨通识破瓦剌诡计,坚决不开城门。

兵部侍郎于慎,奉命于危难之间,力排众议,坚守京城。

太皇太后周氏,顾全大局,立兴王为新帝,遥尊皇帝为太上皇。

兴王即位后,与于慎君臣不疑,君臣情深,任命于慎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城的防卫事务。

瓦剌人见诈不开宣府城门,于是带着太上皇来到京城,企图利用太上皇,占领京城。

兵部尚书于慎力挽狂澜,调兵入京,誓死抵抗瓦剌大军,与京城共存亡。

史书上记载的事情,都发生过,但通过这春秋笔法一通描述,看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说谎的最高境界,不是将谎话编的有多完美。

而是讲述的全是真相,但是颠倒了顺序和因果,用蒙太奇的手法进行重组、剪辑和排序,讲述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结论。

朱祐樘确实亲征了,也确实在土木堡被人袭击了!

但袭击他的人,不是瓦剌军,而是兵变的宣府叛军!

而且他也并没有被瓦剌人俘虏。

朱祐樘确实也遇到了瓦剌人,但却是只有两千名前来京城朝贡的瓦剌人!

朱祐樘确实和瓦剌人一起在宣府叫门了,宣府总兵官杨通确实也没有开门。

但那是因为宣府兵变,杨通不敢给朱祐樘开门!

周氏确实立兴王朱祐杬为帝了,但那是被于慎逼迫的,是于慎夺了周氏的权!

朱祐杬即位之后,确实非常重用于慎,将京城的防务大权,全权交由了于慎负责。

但那是因为于慎手中有军权,朱祐杬就算不想让于慎负责,他又能让谁负责呢?

朱祐樘也确实带着大军回到京城,和于慎打了一场京城保卫战。

但那是因为于慎夺权之后,一心想阻止朱祐樘回京。

朱祐樘不打这场仗,他根本就回不到京城里来!

史书完全隐去了宣府总兵杨通,和兵部侍郎于慎暗中勾结的事情。

也掩盖了杨通在边镇发动兵变,于慎在京城发动政变的事实。

同时严重夸大了瓦剌的军事实力,让历史的真相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整体呈现出来的情节就是,朱祐樘昏聩至极。

带着数十万大军出征,竟然在离京城只有两百里的地方,被瓦剌给击败俘虏了!

至于瓦剌是怎么越过宣府和大同防线,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土木堡的。

他们编不出来,也就懒得编了。

反正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当年的史官们也没编出,也先和那几万瓦剌大军,是怎么突然出现在土木堡的。

朱祐樘被瓦剌人俘虏后,被带去宣府叫门,企图诈开城门。

朱祐樘身为天子,却懦弱至极,窝囊至极,不仅不主动赴死,反而还要求宣府总兵官杨通,打开城门。

英勇机智的宣府总兵杨通,坚守宣府,不开城门,挫败了瓦剌人的诡计。

瓦剌人气急败坏之下,在时隔足足一个多月后,才突然带着朱祐樘来到京城,企图利用朱祐樘来占领京城。

至于为什么瓦剌人要多等一个月,才来攻打京城。

这你别问,问就是还没编出来,先空着。

史书写到第二次京城保卫战的时候,也就结束了。

因为他们,再也没有机会,继续纂修本朝的史书了。

朱祐樘将手中的史书,扔到这些史官修撰的脸上。

朱祐樘被他们记载的历史,气得连连冷笑:“这,就是你们给朕纂修的实录吗?”

这些实录要是流传到后世去,那他昏庸的名声,就可以跟英宗皇帝相提并论了。

九位史官修纂吓得浑身发抖,跪在朱祐樘的面前,不停地磕头。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这些都是于慎他逼我们这样写的!我们其实不想这么写的!”

“但是于慎说我们要不这么写,他就要杀了我们全家啊!”

“我们都是被于慎给逼的啊!”

“于慎他坏事做尽,实在是大明第一奸臣,陛下您快杀了他吧!”

“但我们是无辜的啊!求求陛下,饶我们一条命吧!”

“……”

史官修撰们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身为翰林院的史官修撰,这就证明这些人,全都是一甲进士出身。

一甲进士是什么概念?

一甲进士,历届科举只有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

科举三年一次,一甲进士,也只有三人。

也就是说,相当于一年,才会出一位一甲进士。

而且一甲进士,都是皇帝在殿试时,御笔钦点的,被称为天子门生。也就是说,这九位翰林修撰,他们全部都是先帝的天子门生!

这九位翰林修撰,就是大明王朝九年养士的精华。

有这个身份在,等到他们日后离开翰林院,出任地方实权官员,是板上钉钉的。

之后平步青云,成为尚书阁老,也不无可能。

他们的前途一片璀璨,他们是真的不想死啊!

为了能够活命,这九位翰林编撰拼命地把责任,甩给已经兵败被俘的于慎。

于慎失败之后,京城内一切大逆不道的事情,也都变成于慎干的了。

至于于慎到底干没干过,逼迫史官改史的事情,只有天知道。

朱祐樘已经没有心情,去调查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了。

因为是不是于慎逼迫史官们这么写的,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史书上,出现了这样的记录。

身为修纂实录的史官修撰,就难逃其咎!

朱祐樘的眼神,冰冷不已:“你们怕被于慎杀全家,就不怕被朕夷三族吗?!”

“啊?!”

九位翰林修撰,惊恐地瞪大了双眼,全身像没有骨头一般,一下子瘫软在了地上。

他们浑身颤抖不止,牙齿不断地碰撞发出噪音,内心坠入无止境的深渊。

这一刻,他们多年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他们为之奋斗多年的目标,成为了虚妄。

朱祐樘面沉如水,冷冷下令。

“牟斌,将他们全都押下去,夷三族!”

“清查翰林院,所有负责修实录的官员,不分大小,一并夷三族!”

“和之后清查出来的谋逆之臣,一起行刑!”

“是,陛下!”

牟斌一挥手,锦衣卫们便重新押起这九位史官修撰,送入诏狱候斩。

被锦衣卫押走的时候,这九位史官修撰们,绝望到甚至说不出一句求饶的话来。

除了这九位史官修撰们之外,奉天门广场上跪着的翰林学士,也一并被锦衣卫拖走!

他是翰林院的主官,史官修撰发生篡改历史,抹黑大明皇帝的事情,他负主要责任,该杀!

与此同时,锦衣卫安插在大明各处的密探们,也要行动起来。

他们要用最快的时间,抓捕这九位史官修撰的三族之人,押入京城问斩!

这声命令之后,奉天门广场上,人人自危。

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到考上童生,考上秀才,考上举人,考上进士,最后在殿试中,被皇帝看中,钦定为一榜进士。

这其中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到这一步了?

而现在,朱祐樘一句话,不仅否定了他们前半生所有的努力,还为他们整个家族,带来了覆灭的灾难!

这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损失,还是整个大明的损失!

大明费这么多的时间,财力和物力,才培养出这九位当官的好苗子。

而朱祐樘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将他们全部诛杀!

朱祐樘之心狠,让所有官员都感到深深的恐惧!

但对于朱祐樘来说,大明从来不缺当官的人。

而这种肆意编造史书,抹黑大明皇帝的事情,是绝对不能有半点容忍的!

若不下狠手,这些史官就真把史书当成他们家的厕纸,肆意删改了!

处理完伪史,接下来就是要记述真实的历史了。

朱祐樘在朝廷上看了一圈,最后将目光落在了角落里的李东阳身上。

“李阁老,上前来,笔墨伺候。”

李东阳听到朱祐樘唤他为阁老,脸上先是一惊,随后喜笑颜开。

“是,陛下!”

李东阳快步走到朱祐樘的面前跪坐,司礼监的小太监们取来几案,放在李东阳的面前。

几案上面,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朱祐樘面无表情地看向李东阳:“朕念,你写。”

“记完之后,交由翰林院,纂修为实录。”

奉天门的众人,听后无不为之震惊。

皇帝亲自下场,令官员修史……

这是皇家大忌啊!

朱祐樘这么做,当真不怕犯天下之大不讳吗?!

即便心中震惊,即便知道这绝不应该,但奉天门广场上,却没有一个人,敢出声阻止朱祐樘。

原因很简单,朱祐樘是真有军权在手啊!

杀起官来,他是真的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啊!

他们敢反对,朱祐樘也是真敢杀他们啊!

李东阳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后神色变得无比的严肃。

“是!陛下!”

“微臣谨遵陛下口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