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一百三十一章 陛下别试探了,朱祐杬真的只想当个藩王!

兴王朱祐杬坐在位置上,看着龙椅上的朱祐樘,内心忐忑不安。

朱祐杬是朱祐樘年纪最大的皇弟,但也才十二岁。

朱祐杬虽然已经封了王号,但还未到就藩年龄,依旧随宸太妃同住。

不仅是他,先帝的所有皇子,都还未就藩。

所以此次,除了年龄还小的朱祐楷,朱祐枢两人,其他八位皇弟,都入宫祝贺了。

不知怎么回事,朱祐杬今天总是觉得,皇兄看他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不如往日那般和蔼可亲,让他有些坐立难安。

坐在他身边的,是宸太妃邵氏,还有他的两个同母弟,朱祐棆和朱祐枟。

邵氏轻轻推了朱祐杬一下,朱祐杬连忙举起自己面前的酒杯,遥遥敬向朱祐樘。

“臣弟敬皇兄一杯酒,愿皇兄龙体安康,万事顺遂。”

朱祐樘看着表情明显有些慌张的朱祐杬,一瞬间,心里便想了很多事情。

这个朱祐杬,便是成化二十一年,先帝易储案的另外一个主角,先帝和万贵妃选出来继位的皇太子。

只是那个时候朱祐杬还小,不一定记得发生过这件事。

但她的母亲宸太妃,一定知道!

说起这个朱祐杬,知道他的人不多,但说起他儿子的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就是大明最聪明的道士皇帝,大明礼法的集大成者,几十年不上朝的幕后掌权者,飞元真君,忠孝帝君,万寿帝君……明世宗,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朱祐樘的儿子朱厚照驾崩,膝下无子。

在张皇后和杨廷和的主持下,迎立兴王世子朱厚熜,入京称帝。

朱厚熜入京之后,张皇后,内阁和礼部,都要求朱厚熜从朱祐杬的小宗,入朱祐樘的大宗,改称朱祐樘为父皇,称朱祐杬为皇叔。

但朱厚熜不同意,为此掀起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大礼议事件。

最后,以朱厚熜的胜利告终,朱厚熜最终没有入朱祐樘的大宗。

数年后,朱厚熜又追封他的生父朱祐杬,为明睿宗,并且将他的牌位移进太庙。

于是,朱祐杬这位没当过一天皇帝的明睿宗,在死后也享受到了皇帝的待遇,配享太庙了。

为此,朱厚熜不惜将朱棣的太宗庙号,给改成了成祖,坐实了朱棣谋朝篡位的事实。

朱祐樘端起酒杯,浅尝一口后,随口问道:“四弟最近的功课如何?”

朱祐杬还没来得及回答,坐在他身边的宸太妃,便带着些讨好地笑道。

“杬儿愚笨,远不及陛下聪慧,功课老是不及格,经常受到先生责罚呢。”

此刻宸太妃的手心里,已经攥出了汗水,心里紧张地发抖。

其他人不知道内情,她还能不知道吗?

当年夺嫡失败之后,宸太妃便内心惶恐,十分害怕。

不久之后,万贵妃和先帝便接连暴毙,朱祐樘登基称帝。

从这时起,宸太妃就惶惶不可终日,深怕朱祐樘反戈倒算,清算他们母子几人。

但幸运的是,朱祐樘登基之后,权力却依然在周氏手中,而周氏倒也没有为难夺嫡失败的朱祐杬母子俩。

这种结果让宸太妃安心不少,平时在宫中,也是尽可能的低调度日。

但一夕之间,后宫风云突变,朱祐樘突然发动政变,幽禁了周氏,执掌大权。

随后就是对后宫的一轮残酷清理,外朝官员也是一批接一批地换人。

这让宸太妃又一次害怕起来,生怕哪天的清洗,就到了自己和朱祐杬的身上。

但一直以来,朱祐樘并未找先帝太妃的麻烦,还遵废后吴氏为皇太后,后宫又重新安静了下来。

这种安静让宸太妃长舒一口气,以为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但就在年前几天,她就收到了让她感到天崩地裂的消息。

朱祐樘同时废除了王氏和吴氏皇太后的封号,并且将她们分别幽禁了起来。

几天后,又传来两位废后,前后自杀薨逝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后,宸太妃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如坠冰窖一般,全身发冷。

朱祐樘不顾天下之大不敬,强行废掉两个皇太后,并且还让两个废太后自己体面。

能让朱祐樘如此盛怒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当年夺嫡之事败露,朱祐樘知道了在他出生那段时间里,周氏,王氏和吴氏对他做的那些事情。

虽然自己和朱祐杬,都是被朱见深和万贵妃强行推出来参与夺嫡的,但保不齐朱祐樘会迁怒于他们。

她心里简直害怕到了极点,每天都在念佛祈祷,生怕哪天这灾祸,就到了她和她的几个儿子身上。

现在,朱祐樘亲自问起朱祐杬的功课,宸太妃简直要吓疯了,生怕朱祐樘对朱祐杬起了疑心。朱祐樘看着宸太妃紧张的表情,眼中目光闪动:“哦?那朕再从国子监或者詹士府派两个讲师过去,教导四弟?”

“谢陛下关心,但杬儿不爱读圣贤书,偏爱诗词小道,何况他一闲散王爷,读书也无用,不如就让他学些自己喜欢的,不劳陛下费心了。”

宸太妃连忙拒绝,谁知道朱祐樘送来的人,到底是来干嘛的?

何况朱祐樘这话,在宸太妃听来,怎么都像是一种试探。

朱祐樘轻笑一声:“读书怎么会没用呢?四弟是我大明的王爷,大明疆域辽阔,政事繁忙,四弟自当为朕分忧。”

“陛下……”

宸太妃心里都快哭了,陛下别试探了,杬儿真的只想做一个闲散藩王啊!

“行了,就这么定了,四弟的讲师,朕亲自为他挑选。”

“不只是四弟,小五,小六,小七,小八,还有小九,你们都到了出阁读书的年纪了。”

“你们的讲师,都由朕亲自挑选,朕时不时地也会考校各位皇弟的功课。”

“功课不合格的,朕定惩不饶。”

这一下,还只有七岁的小九朱祐榰,被吓得当场哭了起来。

朱祐榰的生母,安太妃姚氏连忙起身请罪,然后带着朱祐榰出去宽慰了。

明朝对于皇室宗亲的管理,采用异地就藩和宗室供奉制,算是非常宽厚的了。

每一位皇子,都会被封王,并且得到一块藩地,在成年后去藩地就藩。

在自己封地上,藩王拥有许多特权。

比如拥有大量不用上税的土地,明年可以从当地领到不菲的俸禄。

但同时,明朝对藩王的权力,也有极大的限制。

藩王不能干政,非诏不得离开封地,不能从事农业,工业,商业,也不能科举,不能经营自己的产业,要接受当地主政官的监督等……

这些措施,实际上就是将明朝的藩王培养成了食禄阶级,一直受大明王朝的供养。

在明朝初期,部分藩王还有较大的权力。

但到了弘治年间,藩王基本已经没有任何权力了。

正德年间的朱宸濠之乱,简直就是在过家家,武宗皇帝还没热身呢,叛乱就被平息了下去,武宗为此惋惜痛恨良久。

虽然藩王的权力被一削到底,但宗室供奉制度,却一直在持续。

太祖高皇帝即位后,定下八等宗室爵位,同时按照爵位,每年发放数量不等的禄米。

发放的禄米分别为:亲王年俸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

在王位继承上,明朝虽然使用了降等袭爵的继承方式,但他同时还保留了嫡长子继承制。

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皇子中,嫡长子为太子,继承皇位,其余皇子皆为亲王。

亲王和郡王的儿子中,嫡长子为亲王世子和郡王世子,继承亲王位和郡王位,其余王子皆降为郡王和镇国将军。

此后,镇国将军到辅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降等袭爵,镇国将军的儿子皆封辅国将军,依次递减,直到辅国中尉的儿子皆封奉国中尉。

自奉国中尉之后,不再递降,奉国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孙皆封为奉国中尉。

以此爵位世袭罔替。

庞大的宗室人口,每年所消耗的禄米是极其庞大的。

而其宗室之间,贫富差距极大。

到了嘉靖年间,很多旁系宗室,已经领不到禄米了,同时他们又不被允许从事农业,工业,商业等职业,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以至于出现三十余岁无钱婚配,和暴骨十年而不得埋骨的皇室宗亲。

更有沿街乞讨,和被活活饿死的皇室宗亲。

这些皇室宗亲,虽有朱家血脉,但其实过得比贫民还惨。

但同时,仍有大量的亲王郡王,挥霍无度,家缠万贯。

万历年间,福王朱常洵光是重修王府,就了二十九万两白银,可谓奢侈至极!

这种畸形的宗室供养制度,朱祐樘已经下决心要好好改一改了。

这么庞大的皇室宗亲,白白养着吃干饭,也太浪费了。

这种改变,就从朕的这些皇弟身上着手。

现在大明王朝的宗室人数还不太多,还没到彻底挽回不了的阶段。

朱祐樘看着年纪还小的皇弟们,心里却已经在盘算着,该如何削藩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