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按《御制大诰》论处,该当何罪?

紫禁城。

弘德殿。

朱祐樘坐在龙椅上,四周摆着火炉,弘德殿里温暖如春。

朱祐樘一边看折子,一边吃着尚膳监刚炖好的红枣牛奶燕窝羹。

就在这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露面的怀恩,脸上带着喜意,匆匆走入弘德殿。

“老奴怀恩,拜见陛下。”

怀恩来到朱祐樘的面前,跪地行礼。

“起来吧。”

朱祐樘放下手中的折子,目光平静地看向怀恩。

“谢陛下。”

怀恩起身后,赶紧向朱祐樘汇报情况。

“皇爷,张蓥,刘吉,刘文泰,闵圭,王霁等人的亲族们,都已经处理完毕了。”

“为了处理这些人的亲族,东厂可是了不少工夫,这些人一些在南直隶,一些在北直隶,还有些在饶州府,湖州府……”

“说正事。”

朱祐樘打断了怀恩的喋喋不休,怀恩连忙点头称是。

“是,是。”

“皇爷,东厂共处决这些亲族,共一千三百九十六人。”

“都是在当地最热闹的地方斩首的,每次都有上万民众围观叫好呢。”

“从张家,刘家,闵家这些家族里,共抄得白银十八万两,宝钞三万两,田亩八十八万亩,房屋一千四百多间,粮食一百二十万石……”

被朱祐樘下令族诛的官员,只有八人。

这八人中,除了刘文泰,施钦,仲兰三人之外,都是二三品的大员。

这八人族诛所抄得的财物,几乎都要赶上,抄家一千多名京官所带来的财产了。

可见,大明官员的乡土情节还是很深。

但凡有点什么好处,都照顾上家乡的亲戚族人了。

朱祐樘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京城里的官员,东厂都查清楚了,没有再和和先帝毒杀案有关的官员了。”

“皇爷,您看这京城戒严……”

朱祐樘看向怀恩,眼眸中不带半分感情。

“真的都查清楚了吗?”

怀恩被朱祐樘的眼神吓得后背一凉,连忙弯下腰去:“确实都查清楚了。”

“给老奴十个胆子,老奴都不敢在皇爷面前说半句假话啊!”

朱祐樘垂下眼眸,点了点头。

京城自先帝毒杀案后,便一直保持着戒严的状态。

三千名东厂番子,还在紫禁城里候命。

紫禁城和京城,都还由陷阵营的将士们在守着呢。

京城里的治安,也都由锦衣卫们在维持。

这些调动布置,在先帝毒杀案的时候,能有效地保护朱祐樘的安全,震慑敢有异心之人。

但同时,也影响了厂卫和陷阵营的本职工作。

如今先帝毒杀案已经过去了,京城里也恢复了原来的秩序。

再让厂卫和陷阵营守门,就有些浪费了。

“既然如此,那就取消京城戒严了吧。”

朱祐樘正准备令人传旨给汪直,牟斌和高顺时,汪直却已经来到了弘德殿。

“微臣汪直,拜见陛下!”

汪直走进弘德殿,来到朱祐樘面前行礼。

虽然汪直的脸上依旧没有表情,但他请安的语气,却十分轻松。

朱祐樘:“起来吧。”

“汪直你来得正好,朕有话给你说。”

“谢陛下,请陛下吩咐。”

汪直谢礼起身,走近一步,侧耳恭听。

朱祐樘下令:“传令下去,西厂停止调查京城武将,所有没有问题的武将士兵,官复原职。”

“陷阵营收队,回西山军营操练。”

“锦衣卫不再负责京城治安,将职权重新交给五城兵马司。”

“腾骧四卫恢复常态,东厂在皇宫里的三千番子,也都撤走吧。”

“是,陛下!”

汪直和怀恩同时应旨。

这意味着戒严了一个多月的京城,将重新恢复常态。

“陛下,西北前线传来捷报。”

汪直领命后,又连忙将自己刚刚得到的好消息,汇报给朱祐樘。

“徐昌总督不仅夺回了哈密卫,还占领了吐鲁番汗国的都城,高昌。”

“并且歼灭敌军超过二十万人,另俘虏十五万年轻女性,正在押往陕州。”

汪直一边说着,一边将两封密信,呈给朱祐樘。

这两封密信,一封拆封过,一封还是完好的。

拆封过的这封密信,是西厂大档头马进忠写给汪直的,交代西厂情报。

而没有拆过的信,则是徐昌写给朱祐樘的,汇报前线具体战况。

只不过徐昌的信,走的是西厂的情报网络,所以才一同落到汪直的手中。

朱祐樘拿过两封密信,依次拆开查看。

怀恩和汪直小心观察着朱祐樘的脸色,只见朱祐樘在看完徐昌的密信后,久违地开怀大笑。

“哈哈哈哈!”

“好!好!好!”朱祐樘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笑的舒心畅快。

“徐昌收回了哈密卫,又占领了高昌,实在是大功一件啊。”

“待徐昌班师回朝,朕当犒赏三军。”

“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也要厚待他们的家属。”

“朕不能让为大明流血的人,还要流泪。”

仗还未打完,朱祐樘就要开始考虑,后续一系列的事情了。

朱祐樘将两封密信交给怀恩:“把这个送去内阁。”

“如何犒赏三军,怎么安抚烈士家属,怎么处理烈士遗骸,怎么管理哈密卫和高昌城。”

“都让内阁拿个章程出来。”

“是,陛下!”

怀恩恭敬地接过密信,亲自送往内阁。

怀恩走后,汪直又对朱祐樘拱手汇报。

“陛下,微臣还有一事要奏。”

“奏。”

“西厂这几天,在河间府,保定府,登州府,永平府等地,抓捕到十余位潜逃的员外郎。”

“经过调查,这些员外郎都是京城官员勋贵的家奴。”

“他们名下的田产,全都是京城官员勋贵侵占的良田。”

“其中有三名员外郎,名下的田产都是昌平周氏的,共计有十七万亩。”

“其他的数名员外郎,也都是已经被处决的京官,圈养的家奴。”

“他们名下的田产,全部都是那些已经被处决的京官们,侵占的良田。”

朱祐樘脸上的喜色渐渐褪去,眉头微皱,冷冷发笑。

“朕就说,当时怎么抄周家的时候,只抄到白银和户口钞,没抄到田产。”

“原来这些田产,都被他们转移到自己养的员外郎名下去了。”

“牟斌当时是怎么办事的?”

“连这个都不知道?!”

当时抄家周寿周彧两兄弟时,朱祐樘是交给锦衣卫办的。

现在看来,当时的牟斌还是太过年轻,竟然不知道周氏兄弟将田产,都隐藏在其他人的名下。

而这种将田产隐藏在其他人名下的做法,在京城的官员中,应该非常流行。

汪直面色平静,不对任何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只是恭敬地请令:“陛下,这些员外郎该如何处置?”

朱祐樘反问:“按照《御制大诰》上面的记载,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回陛下,《御制大诰》上记载,此种罪行应该属于团局造册,当处腰斩。”

“那就斩。”

“是,陛下!”

汪直领命之后,拱手告退。

所谓腰斩,也是一门十分残酷的刑罚。

是用铡刀,从犯人的腰部行刑,将人斩成两段。

因为人体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所以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截后,还会神志清醒,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

有些犯人受刑后,可持续一炷香的时间不死,实在残忍至极。

受过此行的有大秦帝国左丞相李斯,和建文四君子之一的方孝孺。

靖难之后,朱棣腰斩方孝孺于南京聚宝门外。

传说方孝孺被腰斩后,还以肘撑地爬行,以手蘸血连书十二个半“篡”字才断气。

……

文渊阁。

正在阁里值班的徐溥和刘健,正有一塔没一塔的聊天。

两人面前的桌案上,都还翻开着《大明律》,和没写完的《问刑条例》。

但此时,两人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热情,编写《问刑条例》了。

最重要的官员问罪处刑规定,都被朱祐樘强行改成了《御制大诰》。

徐溥已经彻底绝望了,加上天气又寒冷,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

就在这时,司礼监的小太监将徐昌的信,送到了文渊阁。

“两位阁老,这是西北前线送来的最新战报。”

“陛下要内阁尽快从犒赏三军,抚烈士家属,处理烈士遗骸,处理哈密卫和高昌城这几个方面,拿出个章程来。”

听到前线的战报,徐溥和刘健总算是来了点兴趣。

“行,知道了。”

徐溥拿起徐昌的战报,和刘健一起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两人心中都已经有了计较。

“徐首辅,你认为当如何管理哈密卫和高昌城?”刘健询问。

徐溥思忖了一会,便有了答案。

“哈密卫和高昌城,依旧交由大明忠顺王管理吧。”

“只是这人选嘛……我觉得安定王千奔的侄子陕巴,就很合适。”

刘健微微一笑:“看来我和首辅大人,心意相通啊。”

安定王千奔和忠顺王罕慎一样,都是降明的少数民族。

但不同的是,罕慎是畏兀儿人,也就是现代维吾尔族人祖先。

而千奔和陕巴,则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还是蒙元宗室后裔。

于是,徐溥和刘健两人,一直忙到了日落,才拟好了一个折子。

又拖司礼监的小太监,将其送到了朱祐樘的乾清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