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丝路风情 > 第九十五章 第一个‘救助站’

丝路风情 第九十五章 第一个‘救助站’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41: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家兴从家里出来,匆匆往行里去。

在一个弄堂口,刘家兴看到一个老太太衣衫褴褛,卷缩在那里瑟瑟发抖。

刘家兴上去就问:老大娘,这么冷的天气,你怎么在这里,你家在哪里?你的子女呢?

老大娘用颤抖微弱的声音说:我,我没有家,也没有子女。我老家是安徽凤阳,我家那里,年年遭灾,我已经出来好几年了。好心的年轻人啊,看来我真的不行了。如果我不行了。求求你给我找个地方给埋了,不要让野狗拖来拖去。

刘家兴一听老大娘是外地口音,知道她是逃难过来的。然后伸手一摸老大娘的额头,感到烫得厉害,于是,背起老大娘就走。

刘家兴背着气喘吁吁的老大娘,走过一条条弄堂,翻过一座座石桥,最后来到南浔东街丁氏诊所。

诊所的郎中丁先生头戴着一顶瓜皮帽,身穿着一件青布长衫,脸上挂了一副金丝边眼镜,正在配药。见有人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过来问:怎么,老人家哪儿不舒服?

到了诊所,刘家兴把老大娘放在椅子上,让她先坐下。然后说:她高烧得厉害,劳驾丁先生给她看看。

丁郎中伸手给老大娘号脉,又看看老大娘的舌苔。然后说:年轻人啊,你也太大意了,你家老人家患的是“伤寒症”伤寒证,现在高烧很厉害,如果送来晚一点,恐怕就没有命了。接着又说:现在主要是想办法让她退烧。退烧最好的办法是吃犀角羚羊角,但价格比较贵。

刘家兴说:丁先生,只要把她的病治好,您不要和我谈价钱,钱我如数照付。

丁郎中看了刘家兴一眼,奇怪地问:她是你什么人?

刘家兴说:抱歉,我也是刚刚才认识。然后把在弄堂口发现老大娘的事给丁郎中讲了一遍。

丁郎中听后为之感动。接着说:你是不是就是“刘顺恒丝行”刘老板。

刘家兴说:在下正是。

丁郎中又说:贵夫人想必已经临盆?

刘镛说:托先生之福,内人已产一女。

丁郎中说:恭喜恭喜。然后又说:看来这位大嫂病得不轻,还需调养。这样,就在我这里住几天,等稳定以后,再做道理。

刘家兴双手作揖。道:那谢谢丁先生。然后掏出五块大洋。接着说:这点钱先放着,日后所需费用请先生不必担心,到时我会一并结清。

丁郎中笑着说:好说好说。

刘家兴从诊所出来,一路上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老大娘如果病治好了,孤苦伶仃一个人,何去何从?今后如何生活?他身不由己地来到顾公公家。

顾公公见刘家兴愁眉苦脸地进来,起身相迎,笑着说:看贤侄心事重重,有何为难之事。

刘家兴说:为难之事倒也谈不上,小生只为一事,心里有点酸溜溜的。

顾公公笑着说:说来听听看。

刘家兴说:前几天有一个逃难过来的小乞丐,瘦得皮包骨,冻饿死在路边,后来我找了几个好心人,找地方把他埋了。今天,又在弄堂口看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大娘,我把她背到东街丁郎中那里,现在在那里治疗。唉,一个人还不如一条狗,实在让人感到难受。我想,我们南浔有钱人家多,比如家里多负担一个佣人,又比如晚上推一场“牌九”输了,众人添柴火焰高,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我想,在南浔设立一个“救助站”,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顾公公一听,惊讶地说:贤侄年纪轻轻,有如此高的境界,可敬可敬。

刘家兴又说:顾公公在丝绸行业德高望重,还请公公在大家面前打打招呼,游说游说,具体事宜小生可以多费一点心思。

顾公公接着说:义善举止,乃我民族之大德,理当弘扬。这样,我们在行业协会磋商一下。

刘家兴说:那是再好不过了。

刘家兴告辞顾公公出来,又去了东街丁氏诊所。

刘家兴一进门,丁郎中笑着说:谢天谢地,她吃了药,高烧开始退了,刚才我叫我的徒弟给她熬了一下米汤,她喝了一点,现在精神好多了。

刘家兴来到老大娘病榻前,对老大娘说:大娘,您安心养病。这里的事您不用担心。

丁郎中过来也笑着说:她不想治疗,她说她什么都没有,只有半条命。我对她说,你放心好了,不用她付钱。

老大娘听着他们谈话,老泪纵横。用微弱的声音说:我真的遇到大好人了。菩萨保佑你们大德大福。

南浔丝绸行业协会的仪事处,是南浔丝绸行业协会的民间组织,有时候大家聚在这里,谈谈近来行业之事。会长就是顾公公顾福昌他是南浔镇上的老一辈,平时大家对他都很尊重。今天来了不少人,一张长长的桌子四周坐满了人。张、庞、邢、谈等大家也都来了。刘家兴何论实力,论资排辈都被大多数人喜爱,故很知趣地坐在旁边。

顾福昌风尘仆仆的进来。有的主动和他打招呼。

顾福昌在桌子的端头的空位置上坐下来。然后开门见山地说:各位同行,谢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仪式会。今天请大家来,不是行业之事,但也是事关重大。也许各位也有所闻,近日,在我们南浔地区有人饿死、冻死在路边的事时有发生。虽然我们与他们无缘无故,但他们抛尸在南浔,我们在座的各位谁的脸上有面子?救死扶伤,乐善好施,乃我民族之大德。昨天,一位妇人,生命垂危,是刘家兴贤侄送至丁氏诊所救治。同时,他倡议我们南浔成立一个“救助站”,把那些无家可归、无依无靠、身怀重病的人收容起来,直至他(她)入土为安。此举乃安我南浔社会,也安我己心。

刘家兴贤侄年纪虽轻,思想境界却已超过我们在座的所有。他的倡议我不仅赞同,而且一定大力支持。最后他又说:众人添柴火焰高,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不强求、不勉强。以自愿为原则。

最后大家议论开了。

有的说:是啊,一个人饿死、冻死在我们南浔,我们南浔人都没有面子。

有的说:刘家兴年纪轻轻,能够想到这些倒不简单。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成立南浔慈善基金会,设立一个“救助站”。并由顾福昌担任名誉会长,刘家兴任会长。

当场大家商量定:租房子、招聘管理人员、制定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收容标准、与丁氏诊所挂钩……等一系列事情。

有的当场表态愿意资助,有的5万、有的10万,大家都出50万,刘家兴也表示出50万,在场的几乎家家都作了资助。

最后,大家一致意见,具体事务由刘家兴操办。

冬天,正是丝绸行业淡季季节,刘镛想乘机会,把“救助站”的事搞好。再者,在丁氏诊所的那位大娘病好以后就可以入住。免得她再到处漂流。

第二天刘家兴来到东街,看了一户人家的四间房子,还比较满意。两间可以作为男女分开住,一间用作厨房和吃饭,一间用作日常办公。

东家一听房子是办“救助站”因此,房价也不高,而且,这里离丁氏诊所比较近,如果被救助人员有个头疼脑热的到诊所治疗也比较方便。

于是,刘镛立马安排人手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又叫人把墙面全部用石灰水刷了一遍;又叫人添置了床铺被褥等物品;又叫人砌了灶头,一切准备就绪。

刘家兴又来到丁氏诊所。

老大娘见刘家兴进来,老大娘,坐起来笑眯眯地说:多谢恩人,不是你们相救,鄙人身体也许已经腐烂。今生报不了救命之恩,来世也得恩报。

刘家兴说:大娘此言重了。我刘家兴出力为您治病,其实是为我自己治病。

丁郎中毕竟是文化人,一听刘家兴此言,感到眼前这位年轻人,思想境界的高度难人可贵。向刘家兴伸出了一个大拇指。

刘家兴又转向丁郎中双手作揖地说:丁先生非常感谢您这几天的费心,您妙手回春的医技,让人敬佩;又对大娘体贴入微的照顾,实为感激。总共多少费用,一并说来,我如数支付。

丁郎中不好意思地说:求你不要再说了,我的脸都红了。什么妙手回春,什么体贴入微。好在这里没有地洞,如果有地洞,我尽快钻进去都来不及。你救苦救难,大德大福。也允许我出微薄之力。大嫂的医药费等全免了。

刘家兴千谢万谢。

最后,刘家兴告诉丁郎中说:南浔已经成立“救助站”,已经全部安排稳妥,大娘身体完全恢复就可以入住。接着又说:“救助站”地址选择这里,其中有一层意思,离诊所比较近。难免收容人员有个头疼脑热的,您出诊也比较方便。

丁郎中说:在下一定义不容辞。

他们的谈话,把躺在病床上的大娘听得泪流满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