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我汉室宗亲,开局抢二乔 > 第128章 实验

三国:我汉室宗亲,开局抢二乔 第128章 实验

作者:执手墨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50:42 来源:小说旗

只见刘烎的手中,拿着一个锣和一个鼓。

“这是什么情况?”看着刘烎手里的锣鼓,堂内众学员无不诧异。

刘烎也不多说,直接敲了敲锣,吵得堂内哐哐作响,众人皆忍不住捂耳。

“院首?!这是何意?!”名为赵范的学员惊呼问道。

刘烎也认得赵范,其为赵苍的亲弟,不喜舞刀弄枪,而爱读书写字。

随后,刘烎在黑板上写下“声音”两个大字,并对着堂内众学员问道:“诸位,嘴舌所言、锣鼓所响、琴瑟所乐,如此种种借可称为声音,声音大则耳可听,声音小则耳不可闻,诸位可知声音如何而来?”

“物而动,故形于声。”学生小黄月英率先答道,“此乃《礼记》之言,因此声音源于物动。”

刘烎闻言一惊,想不到黄月英竟然答对了,而且还是从《礼记》里找的答案。

四书五经里已经涉及物理了么?!

“《礼记》所言,乃是‘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这时候,诸葛亮却出言纠错道:“其意为对事物有所感怀,心中不禁动情,故而以声音言论相述说。”

“不过,你对《礼记》虽有误读,但声音源于物动之论,在下也同样认为。”诸葛亮又朝着黄月英点了点头。

此时,黄月英听着诸葛亮的言语,婴儿肥的脸蛋更是鼓鼓的,只觉得那名唤诸葛亮的少年,着实令人不喜欢。

“正如诸葛同学和黄同学而言,声音的产生来源便是物动。”

这时候,刘烎也继续讲授道,“人说话声音是咽喉里的声带在振动,锣鼓作响是敲打产生振动,琴瑟而乐亦是波弦产生的振动。”

“以此推论,诸位觉得雷声又是何来的?”刘烎问道。

众学员面面相觑,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诸葛亮大胆地猜测道:“院首言定声音出自物动,这雷声既然从天上而来,若其非为天神所传之音,则必是天上云彩振动而导致。”

“非也!”

刘烎却摇了摇头,“雷声非是云彩振动的声音,但却与云彩振动相关。”

“《管子》有载,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

“《吕氏春秋》亦言,磁招铁,或引之。”

“磁铁向引的性致,源自阴阳两极,道家言阴阳相惜、正负相引。”

“天下的云朵也类似,当两片各为阴阳属性的云相遇,便会引发阴阳相引的雷霆,你们可将雷霆视作一种光,而这种光的出现,便会导致火闪和雷声。”

“所以,雷声不是来自云朵,而是云朵互相招引,产生的雷霆传出的。”

听着刘烎的解释,在场众学员如听神话,只觉得甚是玄妙、神奇。

“此外,声音就像是离弦的箭,一旦发出便会朝外扩散,而弓箭的速度为瞬息百步,诸位可知声音的速度?”刘烎忽然问道。

这下子,所有人依旧面面相觑,却无人能回答刘烎。

“叮!检测到‘学员求知心’;

获得任务:论证空气里声音传播速度;

任务奖励:根硕加时;

任务时限;一个时辰。”

忽然,系统的任务再次触发,而这次任务给的奖励,更是让刘烎万分心动。

虽然他的战斗力惊人,但哪个男人又会拒绝继续提高上限呢?!

“既如此,我等不如一起完成实验,一起论证声音的速度,毕竟理学最注重实验论证!”刘烎笑了笑。

随即,刘烎带着众学员离开学堂,而是来到山脚的平坦田地。

此地空旷无比,最是适合实验,

“王粲、伊籍,那棵柳树离这里有约五百步,你们带着锣鼓去那棵杨树之下。”

“到时候,我们这边会摇旗,你们见旗帜摇动后,就全力猛敲锣鼓!”刘烎嘱咐道。

“诺!”

随即,王粲、伊籍两人也不拒绝,直接按照刘烎的吩咐,带着锣鼓奔向杨树。

同时,刘烎这边也让众学员,原地摆好一架滴漏。

在如今这个时代,有两种计时的器具,一个是日刻圭表,根据阳光的照射,查看圭表针影的变化,以此来计算时间;另一种则是滴漏,通过木桶滴水的方式,查看漏刻浮起的高低,以此判断时辰和时间。

只不过,滴漏相比圭表要麻烦,每天都要清理水桶,而且使用久了的话,误差也比较明显。

总体上而言,滴漏每滴落一滴水,相当于正常人的一次呼吸,时间差不多为两秒多。

一息也是这个时代,最小的时间单位。

很快。

随着滴漏被架好,王粲、伊籍也到了柳树下,刘烎立刻传令道:“摇旗!”

顿时,孙权、步骘等学员,连忙使劲摇动旗帜。

“快敲锣打鼓!”

五百步外的柳树下,王粲也猛地敲锣打鼓。

……

“两息的时间,我们听到了声音。”

刘烎点了点头,对着诸葛亮等学员,言道:“将这个时间记录下来。”

随后,旗帜被放下,锣鼓也停止。

“再来一次!”刘烎又令道。

言罢,旗帜继续摇动,柳树下的二人,再次敲锣打鼓。

“约为一息半。”

刘烎再次记录时间,并言道,“再来一次!”

“这次不到一息,便算是四分之三息吧!”

“又是一息。”

……

如此反复不断,众人实验了大约三四十次,却得到了三十多个时间。

“大家可知道何谓平均数?”刘烎忽然问道。

诸葛亮看着记录的三十多个时间,心中也忽然有所明悟,言道:“《周礼》有言,均者平等也!”

“院首所谓的平均数,或许是指这些三十五个时间相加,然后再平均给三十个数,犹如从土均田之理。”诸葛亮回道。

“诸葛同学所言大善!正是这个道理!”

刘烎点头看着诸葛亮,对其才思敏捷的程度,也是发自肺腑的佩服。

“经过咱们数十次的实验,每次锣鼓声传来的时间,最后平均下来为一息。”

“也就是说,五百步的距离,声音需要一息的时间,才可以传达。”

“由此推论!声音的速度,为一息五百步(2秒650米)!”刘烎当众宣布道,这个结论已极接近真实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