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白色果实 > 原稿(十)

白色果实 原稿(十)

作者:辽宁张小牛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7: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63扩建——乙001

天气一天天的转凉了,郭三日他们墓园却在这时决定对园区进行扩建,沿东北角向外拓建一个新园,按顺序应该是乙号园了。这个通知刘总是通过电话告诉郭三日的。工程组以经过实地考察,他们决定在现在已建好的园区外围,沿着其不规则的圆形院墙再建一条土路,以便于施工。这样就不会打扰到以安放好的逝者,如果没有特殊需求的话,他们一般就不需要在走正门穿过园区,郭三日的日常工作也就不会被干扰太多。

郭三日看着园区新的规划效果图,感觉还真有些意思。如不往外扩建,他们这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很完整的墓园了,虽然它的使用面积占比很小,远看的话像是被一大圈绿化植被包围着的小岛,但功能非常完善,不以大小而论的话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园区。但这个最新规划出来后,以建好的甲号园就真的成为了甲号园,而不能再代表整个园区了。甲乙两个园如两个不规则的球体贴在一起合二为一,如建好后两个园区大小也很相近,看不出分成主次。

渐进秋季,一般来说其他公司的工程项目都已处在收尾停工阶段,即使有没完工的通常也要等来年春季了在继续开工。而他们墓园却偏偏赶在这时开工也是有些原因的,好在工程量并不是很大,整体上的可行性不存在大的问题。一个园区,看上去虽然占地广阔,但如果地形合适,需要人工修建的地方其实并不多,尤其像郭三日他们这种已经在运营的,方方面面都很完善了,主体工程完全可以在年底之前完成,来年进行完线路的布置和园内地绿化就可以投入正常使用。而且按这种模式,只要地形合适,手续合法,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向外扩张,到最后就有可能超出其实际意义。正是如此,在土地性质和扩建审批上,国家做了严格的控制,有时甚至详细严密的让人感到繁琐。因此公司虽然前期规划时在这圈了很大一片地,但各种扩建审批却迟迟不通过,最终也只建起来了甲号园。这片乙号园的许可手续也是最近才刚刚到手,所以才迫不及待的马上进行开工建设。

其实按郭三日的理解,如果再能正常判断的情况下,就是市里真的一下给批了十个园,他估计刘老板要是没受到什么刺激,也不会傻到真的马上修建十个园区出来。人这种生物是不太可靠,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确实常常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来,使事情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好在他们这个行业,总体来说人的理智好像一直表现的很好,毕竟是靠自然规律吃饭的,而且一切显现的又是那么直观和短暂,所以世界上应该永远不会出现因人异想天开,而过度修建的无用墓园……。

伴着机械进场的轰鸣声,郭三日从沉思中清醒了过来,将规划效果图放到桌上,起身到园区里巡视去了。

64扩建——乙001(2)

工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这几天的进度很快,工地的整体搭建早已完成,主体的修建也步入了正轨,看上去一切顺利。只是在立外围墙时经过了一段湿地,土质太疏松不大好下桩,当误了一些时间,其他都是按计划进行的。按此推算,完全可以在年底前完工。郭三日也习惯了,时不时的有大型建筑车辆在门前经过。除了晚上要去乙园那边看一圈外,工作上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和变化。

这天晚上再去工地那边查看完往回走的路上,郭三日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响,有一道微弱的白光一闪而过,虽然时间很短,但在这漆黑的墓园里却分外明显。郭三日可以确定这白光是从那声响处发出的。难道是工地上出了什么事情?但看方向和从声音的距离上来判断,应该是在园区内啊。郭三日疑惑的朝那边快速走去,等他到时那里已经围了一圈人,都是乙园那边工地上的工作人员。

这么晚了,原本白天累了一天都打算早点休息的,可刚到床上就突然被这声巨响惊醒,几个胆大好奇的披着衣服赶了过来。因为发生的地点在墓区的边上,离他们这工地儿比较近,所以就早一步到了,现在看到郭三日过来,大家纷纷给他让道,毕竟别人对这园区还不了解,对这种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郭三日穿过人群,来到了发生巨响的地方一看,一个墓位上的大理石挡板,不知什么原因飞了起来,落在了离墓穴几米外的水泥地面上,估计刚刚的巨响和白光就是它发出的。这样的事情郭三日也是第一次碰到,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直接给刘总去了一个电话,在响几声后刘总接听了电话。郭三日把事情大体说了一遍,并告诉刘总目前还没有通知家属,是由他还是公司其他人转告一下。刘总马上回到先不要通告家属,这种棺木一类物品移动的事情,在国外就发生过很多次,干了多年这个行业的刘总对其有一定了解。这么一类事情,不一定是人为破坏,很可能是其自发形成的,如让一些没有接处过的人知道了,很可能以讹传讹,让事情变得没法控制,到时对墓园,甚至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刘总这思考问题的高度,时不时几句话,就能让人顿生敬畏。郭三日点头称是,可这现场已经围了大量乙号园工地上的工人,他们可是这谣言的最好传播者。刘总思索了一会儿,告诉郭三日,就说这墓位前几天安放时没有安放好,早晚湿气大,从坡上滑落了下来,至于那道白光,估计看到的人不会很多,若提起就说是大理石挡板和水泥地面打出的火花。这种事情只要你给出理由,不管再难接受,大家慢慢都会信的。挂了电话,郭三日来到乙号园工地这边,召集各工头、负责人,将刘总的话说了一遍,并组织当时在现场的人开了一个会,对他们进行说明后,让他们不要在外面乱传,到时耽误了工作影响了工期,谁乱说的谁负这个责任。工地上都是一些凭力气干活养家的人,挣点儿钱不容易,听这么一说都闭口不言,没有了的异意。可事情却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过了几天奇异的事情又再次发生了。

65扩建——乙001(3)

这一天郭三日如往常一样巡逻回来,走到一转弯处,他下意识的停了下来,朝前几天发生巨响那方向看了一眼,没感觉到什么异常,就在准备转身回去之际,一声巨大的石板撞击声突然传来,接着是一道白光闪过,和几天前的情形一模一样。郭三日毫不犹豫的往那边跑去,赶到时,早已围了很多人,分开人群后看到了和那天一样的场面,大理石挡板飞出了的数米落在了不远处的水泥地面上,其他东西一动未动。郭三日也没有多问,马上给刘总去个电话汇报了情况。这一回刘总也有些吃惊,这才几天啊,又发生了这种事情,也太频繁了,莫非真的是有人在捣鬼?还是自己这次匆忙开工修建乙号园有什么欠考虑的地方没处理周全,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不过去看看了。这种事情如果一直这样发生下去,他这墓园是不用干了,那他还在外面瞎忙活什么啊。想到这,他告诉郭三日,还像上次那样和大家解释,让人群先散了,自己马上过去。挂了电话后,郭三日将人群散开,叫两个工头在这结伴看护现场,自己则回到大门口,等待着刘总过来。

大概也就不到一个小时的光景,刘总的车就开了过来,郭三日马上迎了出去,待刘总车停稳后,司机打开车门从上面下来的除了刘总外还有一个中年男子。这人穿着长相很特殊,个子不高,有些偏瘦,一身中山装,长发齐肩,可能是因为天黑看不真切的原因,双眼总给人感觉是微闭着的。见到郭三日走了过来,刘总给他们做了介绍,原来这人是位国学大师,刘总这墓园整体的选址就是他帮看的,在遇见了什么事情时也总爱先问问他的意见,这次出了这种怪事,自然要请他来帮忙。

几个人一路上话也不多,匆匆向发生怪事的墓位赶去。当到了现场见只有两个看护的工头时,刘总对郭三日的办事能力很是满意。几个人站在外围,那个和刘总一起来的中年人独自走到了墓位前转了几圈,又站定在心里默念了一会后缓步走了回来,对刘总说,并非有什么邪物作祟,如果不是人为的,那必然也是上天通过这种方式想提醒你们什么。这倒把刘总他们给难住了,提醒他们什么?难道是和这园区的扩建有关,但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端倪啊,那还有什么呢?那中年人见他们一时也想不出头绪,就建议先回去看看监控是不是有人为破坏的可能。临走时那个中年人又在现场进行了必要的布置,在墓位周围一米左右的地方撒上了一层白灰,又在上面铺了一层小米,完成了这些后在兜里掏出了个小包,取出了一些类似香灰一样的东西,将之涂抹在安放好的大理石挡板的四周缝隙处,做好了这一切,他们回到了监控室中,调看了视频。墓位所在的位置并没有监控,但几条必经的道路口上都安装了摄像头,仔细查看了后,和他们预想的一样,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正常人想想也就知道,谁会大半夜的跑到墓园来开这种玩笑,即使是说和死者有仇,偷偷的把骨灰拿走不是更有效,何必搞出这么大动静惊动旁人。想到这刘总也随口问了一句,这新墓位里放的是什么人,没想到他这无心的一问,还真问出了问题的关键。

66扩建——乙001(4)

这个墓位住的是什么人?郭三日还真就有些印象,因为这个逝者年纪很小,也就和他岁数相仿,所以那天在送别时,逝者的母亲在见到郭三日后和他讲了很多关于逝者生前的事。临走时还送了他一本逝者生前最爱的书,书名叫《神学大全》,说着郭三日将一本厚厚的书递给了刘总。可能由于书名的原因,那个同车过来的中年人也一起走了过来。刘总接过书,看到上面写了一个人名“托纳”,打趣到:“哎呦,还是个皇亲贵族啊”,托姓是由满族的姓氏简化而来的,所以刘总说是皇亲还真有这个可能。一起来的那个中年人则更关心郭三日对逝者都知道什么,双眼询问的看着郭三日。刘总也有些好奇,抬头看向了他。郭三日略微回想了一下,便把那天了解的情况大概和他们说了一遍。

原来逝者是一个在圈儿内还颇有名气的宗教哲学家。虽然年轻,但已出了几本译作和学术专著,据他母亲说,他能活到这么大已经是个奇迹。他刚出生不久,和他一起出生的妹妹就在一个雨天遭到雷击不幸去世。当时整个房间都起了火,但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且一点伤都没受,只是长大后性格有些安静,平时很少说话。家人朋友都笑称他为“哑人”,但这样一个人写的字迹却非常狂草,甚至不熟悉的人看到后,会感到有些可怕,很难想象是出自他的手。并且他对宗教有着浓厚兴趣,有一段时间甚至坚持要到寺院里去生活,在家中几个哥哥的阻挠下才将他找了回来。并在随后的日子里通过朋友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女朋友,有一次他的一个哥哥将一个有些放荡的女孩带回家,企图让她引诱他这个弟弟就范,但丝毫没有效果,他这个弟弟仿佛只对宗教和哲学打得起精神,其他别的一点引不起兴趣。他家在当地也算有名望,如果出了一个出家的弟弟,不止对他的哥哥们,对整个家族来说都无法接受,原本是不会任由他这样做下去的,但在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们一家的想法。

一天医院把他们定期的体检报告邮到了家里,托纳的却被单独的标注了出来,医生并在事后特地打电话让他到医院做个检查。不久后复查结果出来了,他得了一种很罕见的病,叫托马斯症。一种骨关节发生的囊肿性病变,严重时全身会非常痛苦,甚至瘫痪。家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就不再阻止他做什么了,随后几年这个病似乎对他影响不大,他一心沉浸在他的研究中,那几本译作和专著也是在这几年里创作完成的,他对宗教依然出奇的痴迷,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其意义的,并且有其直接原因,这样的一些观点也得到了学术界认可,很多学者做出响应并继续对其作着加深扩展研究。可在这时,托纳的病情却突然加重,整个人无法下床,在煎熬了七天后,悄然离世,如经历了一场生命的历练。

郭三日将了解到的情况讲完后,天空已渐渐泛白,折腾了一宿大家也都累了,好在没有什么奇异的事情再发生,可能是那中年人弄的东西真的起了效果,就在大家的心刚刚放下时,一声巨响传来打破了一切平静。

67扩建——乙001(5)

郭三日领着刘总他们快步的来到发生巨响的那个墓位,偌大的大理石挡板,又一次被抛到了不远处的水泥地面上,而且这一次竟被摔成了两半。可能是因为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将其抛出,也可能是因为多次被搬回产生了积怨,看到这场景刘总也有些慌了。这回挡板都碎为两半,也不大可能再对家属隐瞒一切,但通过郭三日对其家属的描述上来看,这方面应该不用过于担心,以他家属的见识应该是可以进行沟通的,但即便如此,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就让其一直这样发生下去假装看不见啊,别的不说,再有几回估计工地儿的工人就都被吓跑了,到时乙号园的工期也无法按时交工,方方面面的加一起,他这墓园还真是开到头了。

这个行业就是如此,不管干得多大,如果老天爷不给饭吃也就一两年的事,财源如水来就会如水去,想到这些,你说刘总他可能不着急嘛。但让人不解的是,和他一起来的那个中年人到是出奇的平静,好像比来时更有了几分把握。他看了看刘总宽解道:“不用过分担心,我说过这不是凶事,不会给你带来厄运,发生这样事情,一定是想给我们什么启示。”刘总听中年人这么说,到安心了几分,但话虽如此,也还是要想一个办法才是。中年人将赶来的几个工头叫了过来,询问这段时间是否有什么其他怪事?几个工头想了想,纷纷摇头表示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工头好像想起了什么大叫了一声道:“刚开工建围墙时,东边有一段围墙总是倒,但由于那是一片湿地,土质疏松,大家当时也就没太在意,现在想来会不会是那里有什么问题”,中年人听后马上让他带路赶了过去,大家纷纷在后跟随。

原来东边围墙外面是一片芦苇湿地,他们这个墓园依山傍水建在一个山脚下的平坦地带,山上的雨水顺着山体低洼处流到这里,就形成了几十处大大小小的水洼,漫地的野草和芦苇将其连成了一大片湿地。众人来到这时,正赶上旭日初生,开阔的视野,泛红的草地,让人们不禁为眼前的美景所惊艳。如果不是大家都有着心事,这道真适合驻足看一下日出,但眼下谁还有这个心情呢。那中年人在墙边走了几趟,除了几条排水沟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发现,而这几条排水沟,在方位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即使有个别不妥的,也绝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不由得中年人向围墙外看了几眼,让人在围墙上豁了一个洞,专了出去,就在他走了没几步后,草地里一阵骚动,飞出了一只大鸟,很多人都不认识,郭三日和刘总两个人觉得,应该是一种随季节性迁移的鹭类飞禽。中年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抬手拾起了一块小石头,向草丛深处的苇塘扔去。随着一声清脆的入水声,上千只候鸟腾空飞起,如条飘动的彩色丝带,融化在朝阳中。中年人转身走了回来,到了围墙内指着那片芦苇湿地道:“这一片是园区的用地吗?”,刘总看了看忙回道:“是的,这一片因为有水,所以今年不能开工,等明年开春旱季的时候就扩进来一半。”中年人摇头道:“这片地不能动,这是一片水泽之地,如这群山的眼睛,动了会出问题。”刘总听完略思索后忙点头称是,又问到这怪事是否和这有关。那中年人点头感觉应该八九不离十是因此而起。

如到来年开春,面对枯萎的草根和皲裂的土地,谁会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富泽的湿地景象,到时如若真的大错筑成,想改是否还有机会呢?刘总想到这不禁后背冷汗直流,干这行的人除了赚钱,还是讲些道义的。他马上让人将这几条排水道移走,并在这一侧加高加固墙体,对这片草地不再进行任何开发,留作整个园区的绿化带。这个比例也是在有关文件中明文规定的,刘总这个决定从几方面整体来看,都是种最优的选择。

天色慢慢变亮了,公司的人通知了托纳的家属过来一起重新选购了新的大理石挡板,对于这件事以刘总对托纳家属认知水平的判断,完全没有必要对其进行隐瞒,就把前后的事情实话实说了,和预期的一样,他的家人虽然对托纳这么看重这片草地感到很惊讶,但表示完全可以理解。随后一起对托纳的墓位进行了打扫,在东侧围墙加高时,刘总还特意让人买回了几挂鞭炮,在墙内和托纳墓前放了一通,以表自己的敬意。安那个中年人的意思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但刘总这心意是可贵的,就没有在说什么。事情到此也算完满的解决了,人们都散去后,郭三日回到了自己的小屋,想着园区那边竟有那么大一片湿地,心中就有一种温暖。

此后,哪个墓位也在未发生什么让人感到惊悚的事,到是时不时的有些彩虹一类的景象在其上空出现,为墓园增加了一抹亮色……

结语:

人类的进步标准——对内心的认识,对物质的认识,对规律的把握;

68养女——乙002

这天中午郭三日吃过晌饭,正在无聊的翻着闲书,却被一阵汽车的鸣笛声打断。他无奈的走了出来,看着门前停放着一辆面包车,车身喷着殡仪馆的字样,在车旁边站着个穿短袖衬衫的小胖子,依靠着车门好像并不急于进来,于是郭三日漫步过去问明了情况。

这还真就是不远处市殡仪馆的车,今天上午殡仪馆里来了一对外国夫妇,他们一家三口是来中国旅行的,但不幸的是小女孩突发疾病不治离世。她母亲几度晕厥,在丈夫的搀扶下才勉强来到了殡仪馆,送女儿最后一程。但在亲眼看见女儿遗体推入火化炉的刹那,还是无法接受这强烈的打击,再次昏迷了过去。男人已经失去了女儿,再也无法承受失去妻子的痛苦,在把这里托付给陪同人员后,将妻子送到了医院。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处理了相关事宜后,决定将其送往儿郭三日的墓园,一是这对外籍夫妇已表示过要将女儿葬在她自己的故乡;再者中国习俗,虽有在殡仪馆存放一段时间,择好日子后再下葬墓园的传统,但国外的习俗可能不同,他们也不可能在中国待这么久,所以不如早做安排的好。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外人不知的原因,这小女孩的遗体火化后出现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状况。遗留物并非如以往那样全部是灰白色的物质,而是在一堆灰烬中有一颗结晶物,肉眼看上去有些像钻石一类的矿物质,但具体成分无法作出判断,总不能将人家的遗体送去化验室去做化验啊,更何况小女孩已经是外国国籍,弄出事情不好收拾,左右思量后决定,还是直接将其送往墓园比较稳妥。这种情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就直接拉到了郭三日这,没有按特殊事件备案上报,因此事情也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其中就包括这个开车送过来的小胖子。可能是出于内心的不安和好意,小胖子在临走时还是提醒了郭三日查看一下,看看有什么需处理的自己调整一下。

郭三日礼貌的送走了小胖子后,回到了自己的监控室,回想着刚刚小胖子讲的话,总感觉有几分好奇,什么叫“需处理的”?送来的只有一个骨灰盒,又需要“查看”什么呢?难道火化后还需要他进行什么进步的处理,这不是扯淡嘛,几千度的温度遗体投入后也就只剩下骨灰了,难道……。想到这郭三日突然好奇地盯着骨灰盒,仔细端详起来,莫非这里面真的有什么不寻常的东西,不禁又摇了摇头,一定是自己想多了,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别说是一个小女孩,任何活物放进去,也都炼化了,怎么可能还有其他东西。但又反复琢磨着小胖子临走前,说话时两只眼睛紧紧盯着骨灰盒的种种细节,内心不仅又升起了一些疑惑,几经思量后,郭三日还是决定先打开看看,毕竟东西是要放在墓园的,出于对各方的考虑,他也有必要认真进行检查一下。

69养女——乙002(2)

郭三日找来了一块红布,将之垫在了盒子底下,把门窗关好并烧了几柱香,将上次从海岛上带回来的护身符取出了两块,一块放入兜里,一块压在了红布下,双手合十在心里于逝者沟通了一番后,慢慢的打开了盒子。待郭三日看清了后,不禁也为之一惊,不大的盒子中间竟然有一颗硕大的钻石,至少看上去是一颗钻石。一个小女孩的遗体中,如何会焚烧出这样的东西,虽然仍充满好奇,但至少安心了不少,看样子这应该不大会对人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正在此时,门前来了辆商务车,至上面下来了一对外国夫妇。郭三日心想这一定就是小女孩父母了,逐将屋子收拾一下迎了出去。在随行翻译的介绍下,如郭三日想的一样,这正是刚刚在医院经全力抢救下才苏醒过来的女孩母亲,旁边的则是她的丈夫。原本医院是不同意她离开的,但在得知,自己在女儿火化时昏倒了没能够在场陪伴,如果这墓园下葬时再不能及时赶过去陪女儿最后一程,那她一生恐怕都不会原谅自己了。院方也考虑到墓园这边相对安静,对人的情绪也没有太大的刺激,也就勉强同意了,但临走时还是给开了很多起到镇定作用的药物,嘱咐了很多,母女亲情常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嘛。

郭三日在查看了相关手续后,将他们带进了墓园。夫妻俩以事先知道了女儿骨灰早由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带了过来,便要取回亲自捧去墓位。郭三日一时脸上倒有几分难色,要知道骨灰中有“钻石”这种事,其实也不大好说出口的,尤其是眼下双方都不了解,语言还不太方便沟通的情况下,更要慎重些。郭三日思索再三,决定这件事还是少一些人知道为好,便找了一个借口,让那位随行的翻译,在外面稍等一下,自己带着这对夫妇进了监控室。在不大的屋内,郭三日找了个地方,让两人先坐好,随后给他们倒了两杯水,犹豫着站起身打了一个镇定的手势,双手手心向下轻轻的压了一压。夫妻俩也感觉到郭三日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告诉他们,但随行的翻译又被阻挡在了外面,两人彼此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郭三日将小女孩的骨灰盒放在了夫妻俩面前的桌子上,慢慢的打开来。两人原本为郭三日的举动感到很惊讶,张大了嘴,拿水杯的手僵在了半空中,但当看到里面的钻石时,两人一起捂住了嘴,杯子也随之掉在了地上,好在是那种纸制的,并未发出多大声响。过一会儿,那男子才用英语问道:“这是我的女儿?”,郭三日一看他会说英语,自己虽然不是很擅长,但双方却至少可以勉强交流了,便将自己了解的大致情况和他们说了一遍。

70养女——乙002(3)

按郭三日的理解,这必定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小姑娘,而这钻石应该是在火化时因一些特殊原因,由其体内的碳元素精炼而成。他突然想起了那位服用不明药物而死的老院长,不知道在火化时是否是出现大量的结晶体。这对外国夫妇似乎也很认同郭三日的想法,认为这确实应该是女儿身上的物质凝结而成的。

一年多前她与自己的丈夫就是在这里遇见了这个眼睛如星星般的女孩。当时的她还只是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他们与孩子一见如故,当下便决定领养她。要知道在他们国家领养一个外国孤儿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有很多的手续需要办理,多次的往返于两国后,才最终把手续办妥了,顺利的将孩子接回家。没想到如今他们的女儿真的在回到自己的故乡时变成了一颗“星星”,说到这,两人又泪不成声。郭三日尝试着进行安慰,但无奈碍于语言的限制作用有限。比如他反复听见他们说什么“这是巨大的损失”,这在他的理解只有一些伟大的人去世时才会这么形容,难道这个小女孩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这根本就不大可能啊。另外这对夫妇对他的语言表达也充满疑问,比如当他安慰他们时说:“你们含辛茹苦省吃俭用的将孩子养这么大,发生这样的事一定很伤心,但凡事要往前看……”,这对夫妇就会反问他什么是含辛茹苦,为什么要省吃俭用?郭三日到被问的一头雾水,也不知道怎么来回答。经过了几分钟的初步沟通,郭三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们双方说的都是带各自口音的英语,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交流。郭三日觉得在这种双方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自己还是别再说一些自以为是安慰的话去添乱了。不如就让这对夫妇先坐着,稳定一下,随便聊一些自己熟识的感受。于是就开口说道:“每个国家都会非常看重孩子,在我们国家把他们比喻成花朵,未来和希望,所以我很理解你们,但也还是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两个人竟然完全听懂了他在说什么,并很认同。在他们国家由于各种原因,人口比例上已经严重失调,进入到了严重的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1/4,每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说都是社会向前推动的重要力量,不管他的兴趣是什么,都会得到充分的空间施展,最大可能的实现他们各自的梦想,同时这也必定在某个领域推动着社会进步。郭三日对他们的话也非常赞同,也理解了他们所说的“巨大的损失”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又闲聊了几句,两个人怕陪同的翻译在外面等得过久,便扶着椅子站了起来,与郭三日一同走了出去。在监控室的过道处郭三日无意间碰到了上衣兜里的木质护身符,便掏出一个递给夫妻俩告诉其是高僧赠予的礼物,可以送给他们的女儿一个,另外他们女儿结成的钻石是否需要取出,还是一起下葬?按中国的文化来讲,这种结晶体是一种非常吉祥的物品,是可以取出来好好保留的。夫妻两个人交流了一下,认为女儿结成了这么美丽的宝石,一定不愿意深埋地下,而是希望能被更多的人看见。于是三个人打理好后重新盖上了盒子,将护身符放在了的旁边,出来与翻译一起向园区里走去。

事后郭三日听殡仪馆的朋友说,这对夫妇临走时又去了一趟他们那,并要取了小女孩火化当天的全部数据。因为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领导就同意给他们了,但大家都感觉好奇,就让他问问郭三日是否知道什么其他原因,还是他们国家那边有什么特殊风俗……。郭三日心想,要想知道他们自己人就能弄明白,既然没弄明白,那他这自然也什么都不知道了,简单回复几句,便匆匆挂了电话。

多年后,郭三日听说国外有一种能将人尸骨中的碳元素凝结成钻石的技术,但与火化好像是完全不同,进行的条件很苛刻,要价也很高。不知道这于当年小女孩父亲带回的数据有没有关。这时的他才发现他们彼此间似乎一无所知。

结语:

人功能的分类——一推动,二供养,三毁坏;

71紫光——乙003

这一段园区里的一切都正常无事,新建的乙号园也已建好了大半。晚上再查看完后郭三日就会早些上床休息。

这天他刚刚躺在床上,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着,突然一道奇异的紫色光线,刺破了宁静的天空。郭三日心里一惊,猜想是不是园区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忙起身来到窗前向外张望。一个十多米长,看上去由许多发光球组成的“巨龙”,从天空西南方向向东北方向飞过。随后传来一阵“哗啦哗啦”物体掉落的声音,监控室里的音响也伴随着发出了一阵刺耳的轰鸣,接着就是几声巨响……一切来得太过突然,郭三日整个人一下子被惊呆了,傻傻的站在窗前。待回到床上后,又辗转反侧了一宿,没怎么合眼。

第二天一早郭三日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电视,看看有没有什么关于昨天晚上的报道。看了半个多小时,连一个相关的字都没听到,郭三日无奈的把电视关了,到是在网上查看到几个不知道是谁发的帖子,从清晰效果上看也是临时用手机拍摄的,而且地点可能是在市区,由于灯光和建筑物遮挡等原因反倒没有郭三日昨晚自己目击时看得清楚。但几张照片还是引来了大量的点击并快速向上窜到了首页头条。虽然没看见自己想看到的,可至少证明了昨天晚上的事不是自己眼花或者梦游,而是真实发生的。眼前的一切让他更感奇怪,既然是真实发生的事,一早上的新闻怎么连一句话都没有提及,难道一宿了官方还没准备好进行调查,还是压根儿就没有发现?这应该都不大可能啊,一时郭三日自己也想不明白,整天都魂不守舍的来回思考着这件事的一些细节,几乎没迈出过监控室的大门。要不是几个工人过来找他有事,他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郭三日趁机问了几个人昨天晚上是否睡得安稳,几个工人都以为是因为前一段的事,只是再确认一下,关心的顺带问问他们,也就没在意,一口同声的回答,“安稳,这几天工期赶得太紧,大家上床就睡着,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郭三日心中暗暗琢磨,昨天晚上那件事看到的人可能也不太多,要不是划过了整个市区,估计网上那几张照片都发不出来,整件事就无声的过去了。又闲聊了几句后工人们就走了,郭三日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屋里来回转着。到了晚上,心不在焉的在园区里看了几圈,就回到了监控室,又一次打开了电视,看看有没有什么报道出来。这一次没有让他失望,而且报道中还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是这件物体在快速下落时拍摄的。一个前头是亮的,带着一条很宽很长尾巴的发光物体,从空中坠落,并发出了飞机螺旋桨一样的呜呜声,非常响亮。事后有关部门组织了搜索,在一农户家中找到了掉落的物体,这个物体看上去像是一种金属,而且并不完整,应该只是一块碎片。当时飞落的金属片砸在了这家院儿里的一棵树上,并把树底下停放的自行车的车把砸弯了,车的大梁也有些变形,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什么痕迹。画面中工作人员戴着手套直接将其捡起,专家在最后也对其做出了解释,称这块金属碎片是火箭发射时掉落下来的组件,这种砸到居民家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大家不用过于为此担心……。

事情看上去好像报道的很完整,但郭三日却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他当晚看到的情形完全没有在报道中提及,另外也没有对金属碎片的成分和功能做出进一步具体的说明,这一切都有点太不合常理了。

72紫光——乙003(2)

郭三日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关于这件事上他感觉不可能再通过新闻报道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了,不如自己查阅一下古籍,看看历史上有没有更多相关的记载。在经历了这么多事后郭三日认识到,一件事情往往时间隔得越久反而看得更清楚,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常常因为各种干扰,普通人很难知道事实真相。

在郭三日这不大的房间里,唯一算的上富足的,就是四周书架上摆满的书。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来源于郭三日用那算不上丰厚的积蓄购买的,还有一少部分是人们“投其所好”送给他的。现在的书有时候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如鸡肋一样,不知道如何处置,这时认识郭三日的人就会想起他,尤其是他那如获至宝,真心诚意的感谢,让大多数人很受用。就这样日积月累,很多稀奇古怪莫名其妙的书,就都汇集到了郭三日这,而且他还常常用得上,并未让其荒废。就如今天他在本关于古代天象记载的书上,发现了大量关于天空中闪光物体的记述,而且其中不乏古今名人,如家喻户晓的宋代诗人苏东坡就有过一次和郭三日相近的经历,并为此创作了一首诗,诗文是这样描述的: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冷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可见在没有飞机之前的古代天空中,就出现过这种奇异的光,而且还非个例,这样的事情,几乎在各朝各代的史书上,都有详细的记载。只可惜没有一本专门记录此事的专著,郭三日内心正为此惆怅,无心的拿起了一本名为《梦忆》的古装书。这本书他从来没注意过,也忘了什么时候放到自己书架上的,作者的名字颇为古怪“冘守活”,冘这个姓真是太少见了。郭三日好奇的翻开了书皮儿,只见上面记录着古代历朝历代有关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与他以往看的书有很大不同,全书条目众多,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其中竟有一章专门用来讲述古代天空出现的各种奇异现象,上面对时间地点和整个事件细节的描述非常详实。

73紫光——乙003(3)

公元前11世纪,河南孟津,周武王遇紫光

武王与黄河渡口盟誓,后渡之,有火自上覆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

公元334年,湖北武昌,东晋大臣庾亮于城中遇紫光

庾亮一次出巡武昌,夜见城内有数炬火。从城上出,如大车状,白布幔覆,与火俱出城,东北行至江乃灭。

公元354年,甘肃武威,凉王张祚于宫中遇紫光

张祚家族世代称王于西北凉州,张祚自立为帝,都城在姑臧,称帝当晚,天有光如车盖,声若雷霆,震动城邑,车盖形状如大伞,横视上锐下平。

公元1056年,江苏扬州,北宋文人孙觉在湖边见紫光

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处,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烂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

公元1070年,江苏镇江,苏东坡与金山寺见紫光

苏东坡因反对即任宰相王安石进行的变法,备受排挤,被下放杭州做通判,途经江苏镇江金山寺,夜见天中有光焰。非鬼非人,诗兴大发,做《游金山寺》一首,留于后人。

公元1595年,甘肃泗县,腾中百姓见紫光

万历二十三年九月癸巳夜,永宁有火光,形如屋人,损于西北。永昌,镇番,宁远所见同。

公元1892年,南京朱雀桥上,画家吴有如见紫光

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城南隅忽见火球一团,自西而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气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支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灭。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为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灯又可知,众口纷纭,穷于推测。有一叟云,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非静听不觉也,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嘻,异矣!逐作其画,将此文字,提于画上。

……

郭三日放下书时,天已泛白。惊异书中所记事之详细,种类之庞杂。单只“紫光”一向所记之事即以如此之多,更为可贵的是,从记录的严谨上看绝非道听途说,条条都可见其用心考证方才落笔,极为可信,可见那晚他所见之事自古已有之,并不像电视上报道的那样简单。

74紫光——乙003(4)

郭三日正在思索之际,大门口驶来了一辆出租车,从上面下来一位戴着眼镜的男人。郭三日忙走了过去,见来人手中捧着一个半米左右的薄片包裹,心中不免有些疑惑,等问明白以后郭三日更加为难了。原来这人的父亲,早在几年前就安葬在这,可他今天过来时匆忙,忘记了带证书。郭三日左右思索了一阵,觉得还是让人先进来,待详细核实后再说。

两人一起来到了监控室。“您怎么称呼啊?身上总应该有能证明自己的证件”,郭三日这人不爱为难人,只要能有个说服自己的理由,他也不想让人家白白跑一趟。来人摸了摸兜,掏出了张身份证递了过来。郭三日拿到手里一看,不免有些吃惊,这个人叫“冘守行”,这个姓本不多,他竟一天遇见了两次,名字好像也很相近,就问到:“冘守行?那你可认识冘守活?”。郭三日问完后自己也没抱多大希望,名字相近的人太多了,哪能互相之间都认识。可没想到,来人听后,到是比他还惊讶,甚至有些激动的询问郭三日是如何知道这个名字的,莫非与其相识。郭三日也不相瞒。回身将昨夜自己看的那本书取了出来,递给了他。这人接过后,如获至宝,左右抚摸着,单只这爱书如命的一点,就让郭三日对其产生了许多好感,其实他不知道这背后实则有着更大的原因。

原来这冘守活,就是来人的父亲。他叫冘守行,父亲叫冘守活,听上去多半感到奇怪,一般也不会联想到是父子关系,各中原因,外人不知。他家世代已冘守二字为名,后面到可以各自自行添加一字或两字,至于为什么,他也不清楚,只是世代都如此,就这么传承下来了。为了让郭三日相信这人又从包中取出了一本书放到桌子上,书名也为《梦忆》,只是稍厚一些。郭三日好奇的翻了一下,前面大部分和自己这本相同,但后面却又多了些新的内容,全是近几年科技发展和天空异象等方方面面的记载。看过一会儿,郭三日又好奇的翻到封面看了一眼,书名确实一模一样但作者只写了冘守行一人,这种做法真是太奇怪了,即使合著也要标明他父亲的名字啊,一本书对一个作者来说是何等重要。在他不解的看向这人时,冘守行却像刚刚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一样,开了口:“你喜欢这本书嘛?”郭三日心想这还用说嘛,看了一宿,到现在眼都没合呢。冘守行看了看他的表情,心中也有了答案,接着道:“这也可能是一种缘分,既然你有先父的书,今日又遇见了我,就把这件事说于你听,到也不是不可的”。郭三日被他这郑重的语调,怪异的言辞,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但在静静的听他讲过之后,倒也不觉得其行为有什么过分了,这还真是一本不能失传的宝书,至少对他们家来说,确实如此。

这本书写作的年代,远远超过了郭三日的想象,连冘守行自己也不能确定具体时间,只知道在唐宋之前,其先人就世代相传,不曾遗失,每一代都把自己所在时期的各类内容添加上去著以新书,书名不变,但作者只留当代一人,其实填写作者只是为了让世人不感到奇怪,与书相比,作者是谁,倒显得并不重要了。经历代的传承,这已成为他们家族超越个人的一种使命,所以严格来说这本书,并非他父亲所著,至少并非全部由他父亲所著。经历了几代人已经无法知晓了,若是每一代都为当世人所著,便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甚至尚古文字刚形成之时,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75紫光——乙003(5)

郭三日在听到来人讲完这书的来历后,心中也不免惊奇,说来简单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今日他带着书和包裹来看望父亲是否也和此有关?想着不禁多看了那包裹几眼。冘守行既已将自己的事情告诉了郭三日,便无心再对其隐瞒,逐将包裹打开,一块银白色的金属薄片,展现在面前。这便是前几日那紫光坠落物的一部分,因为还没有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无法在书中注明,所以想先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将其安放好。听到这郭三日心生好奇,关于这坠落物,新闻上不是已做报道,证明是火箭上的组件了嘛!虽然对此郭三日也有些不确信,但已得到了样本,对其进行必要的化验不是应该的吗?又何必如此呢。没想到郭三日不说还好,他这一说完,冘守行反倒更加生气:“相信那些个蠢货,数据认真不认真分析先不说,拖拖拉拉的何时能得出报告都是问题。”这冘守行本身就是一名科研人员,对其机构自身的问题比外人更加清楚。据他所说,目前科学上的主要问题,并不仅仅是仪器设备方面需要研发创新,而更明显的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研究方法方面的滞后。现在的科学家往往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对已知现象的解释,大多数人除了对本职工作的业务和写论文晋升评比的需要之外,对于其他未知现象缺乏见微知著,寻根问底的科学探索精神,更有甚者,因为怎么解释都不能自圆其说,于是恼羞成怒以权威专家的身份,将奇异自然现象研究,特别是不明天体和现象的科学研究,扣上“伪科学”的大帽子,人为设定科学研究的禁区,例如这次坠落事件,出面的科学家,一方面说他们没有必要做镁元素的同位素检测,另一方面他又肯定的说金属残片中一定没有镁元素的同位素,“不然我不就获得诺贝尔奖了吗?”,这显然是一种想当然的极端不负责任的说法和做法,即使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机会,这位科学家也会失之交臂。不愿意投入精力甚至回避不能带来切身利益的领域,这种短视功利的做法对科学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郭三日听他抱怨完,却感新闻对此报道的太过草率,也不够深入,作为一个媒体也可能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啊。若以冘守行的话说他们根本就什么也没报道,或者说报道的和他所了解到的完全是两件事情,当他把自己所知道的讲给郭三日时,郭三日才发现这件事情的真相远比人们知道的更加扑朔迷离。

76紫光——乙003(6)

事情要从2009年12月8日的一天晚上说起,当时地处北欧的挪威夜空,突现一种螺旋光圈,现场的目击者达1000多人。短短十几分钟后,挪威的气象局就被呼入的电话给淹没了,而通过监测发现,在这个时间段内并没有观测到有任何的极光现象。挪威的军方也发出声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查清当时这个神秘光圈的来源,他们怀疑是俄罗斯进行的**实验引起的,但是俄罗斯的军方却否认有任何的**发射消息,至此大多数目击者不得不相信,这并非人为因素而是一种超自然现象。

时隔一年后,在其正南方的亚丁湾海域,两天内接连发生了62次地震,其中大部分都在4.0级左右,并且在震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索马里海盗就是在这时突然变得更加猖獗让世界瞩目,各国**纷纷派遣军队进行维和行动。单看时间点确实也未免有些太过巧合,当时那里海盗的总人数不到1000人,造成的损失也就几千万美元,而各国出动的军警部队的费用和人数,都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这就让很多细心的人对各国出兵的目的表示怀疑,更有甚者竟说这些军事行动的真正目的是和那次挪威夜空出现的紫色光圈有关。

其实这样的事在我国境内就时有发生,离其最近的一次是在四年前。2005年12月24日夜晚22点33分,我国内蒙古南部与陕西省北部交界地区的上空,出现了一片糊状的光带,亮度与银河密集的星云相近,并且缓慢的向西运动。在移动过程中,亮度有所增强,光带中心也出现了强烈的闪光,至晚上22点37分,飞行物体以移动到甘肃省永昌地区上空,悬停了大概半分钟。可见其呈月牙状,内耳比较量亮,而外耳则比较淡,随后中间的月牙形两端开始转动,外耳也随之运动,而且在亮的时候是非常的耀眼。物体继续向西飞行,途经内蒙古固阳,陕西的华县,甘肃的定西,贵州的毕节,四川的磅单,云南昆明和大理地区,这些地方当时都有多人目击到相同的高空悬停物,直到当晚22点48分,整个发光体中心最亮点的黄色逐渐向外渐变成紫淡紫色。如用望远镜观看,中心物体轮廓清晰可见,成哑铃状,上面一头大,下边一头小,两头的圆球发出扇形的带波纹的淡紫色光,远看则如一个紫色的光圈。22点52分飞行物在西方突然自行消失,自此之后,在我国境内再未出现,直到前几天一个相似物体刚刚出现,就因不明原因发生坠落,只留下少许碎片后消失不见了。虽然没有形成前几次那么明显的光圈,但根据不明飞行物的十二种常见分类:火流星状,光斑状,亮星群状,飞棒状,飞棍状,螺旋状,扇状,光团状,球状闪电,空中怪车,飞碟状,纺锤状,各自的不同特征可得知这次出现的和前几次的为同一种飞行物体。说到此,严守行,竟激动的有些微微颤抖,双手抚摸着眼前的金属薄片:“时间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今后的科学更需要精准的时间记录,需要有人做这一方面的工作,如我有生之年不能将其记录详实,今后会有一个叫冘守翌的年轻人来取它,除此人外不管是什么人还是机构,你都不要将其拿出”。郭三日听后心中不禁苦笑,暗道我一凡人又能为你多看护几年呢!但眼下却被他这神情感动,又怎忍心说破,默默点头。两个普通人在这简陋的房间内,虽不甚和谐但也适当其时。

结语:

人的贡献——一过去做过的,二现在在做的,三未来不可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