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隋朝的棋局 > 第三百八十六章 粟特首领

隋朝的棋局 第三百八十六章 粟特首领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7: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阴世师率领两万大军穿过河西走廊,他们配备了一万头骆驼和两万头毛驴,士兵配双马,在敦煌县进行补给后,大军便沿着阳关道向茫茫的戈壁荒漠走去。

这条路是丝绸之路南线,最困难的一段路便是从敦煌到蒲昌海这段路,长达一千五百里,全部是戈壁沙漠,风沙漫天,最少也要走三十天,路上没有淡水和粮食补给,必须在敦煌县做好充足补给,一直到蒲昌海,才能得到淡水补给。

蒲昌海倒是有一家干粮补给站,但价格非常昂贵,一张五文钱的干饼要卖到百文钱,所有又叫百金饼,不到万不得已,商队都不会在这里补给粮食。

商队到了蒲昌海,又会分成两条路,一条路沿着赤水走图伦沙漠北面,穿过焉耆国、龟兹国、姑墨国,然后再穿过凌山前往碎叶,在碎叶和丝绸北路汇合。

另一条路沿着南面的且末河走图伦沙漠南面,穿过楼兰国、精绝国、且末国、于阗国一路向西,最后从疏勒国穿过瓦罕走廊,前往吐火罗,这就是丝绸之路南线。

阴世师率领两万大军就是走这条线,不过他们也不用走太远,他们的目标鄯善城距离蒲昌海已经很近了。

这天上午,阴世师率领两万大军抵达了蒲昌海,蒲昌海在两汉时代曾是波光浩渺的陆地之海,面积达四五千平方公里,周围牧场丰美,但由于气候逐渐寒冷,众多注入蒲昌海的河流干涸,水越来越少,鄯善国走向灭亡,到了隋朝前期,蒲昌海已经不到一千平方公里,原本丰美的水草已经消失,水质变得苦涩,勉强还能喝。

不过这几年气候已经渐渐开始变了。

给隋军带路的向导是一对父子,父亲叫康思远,儿子叫康年,两人都是康国粟特人,祖孙三代都在敦煌经商,他们同时还经营一个副业,替商队带路穿过一千多里的戈壁沙漠前往蒲昌海,他们的带路费很昂贵,一头骆驼至少百文钱起步,最低不能低于百贯,哪怕只有两头骆驼也要百贯钱。

但商队都愿意掏这个钱,如果没有向导,进入沙漠完全就是九死一生,很容易迷路,迷路后肯定会被渴死饿死,遭遇沙尘暴淹没,被火烤一般的烈日晒死,被杀手一般的流沙吞没,只有经验丰富的向导才能带领商队穿过这片死亡之海。

队伍在戈壁沙漠中走了整整一个月,付出了三十余名士兵和近百匹战马死亡的代价,才终于穿过了魔鬼一般的沙漠戈壁。

士兵们看见波光浩渺的蒲昌海,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康思远急忙对阴世师道:“东岸的十分苦涩,不能喝,会越喝越渴,要喝淡水才行!”

“淡水在哪里?”阴世师问道。

“在南面河口附近!”

阴世师当即下令道:“传令全军不得喝咸水,去河口喝淡水,向南走!”

队伍的水已经喝完,大家忍住干渴,折道向南,走到下午时,前面终于出现了一条河,士兵们再也忍不住,纷纷向小河奔去,无数士兵一头栽进河中,张开嘴狂饮,这是冰山融水形成的小河,河水清澈甘甜,是优质的淡水,两万士兵以及战马、骆驼都痛快地喝了一个饱,又将所有盛水的皮囊全部装满。

军队索性就在小河边驻营休息,好好恢复体力,阴世师将康氏父子找来,问他们道:“这里距离鄯善城还有多远?”

“回禀将军,大概还有两百里左右!”

“你们了解鄯善城吗?”

康思远摇摇头,“我们知道怎么去鄯善城,但并不了解,将军可以找蒲昌海周围的人来问一问,他们应该清楚。”

“附近还有居民?”阴世师很惊讶。

“当然有,这里可是唯一可生存之地,怎么能没有居民,向前十里外便蒲昌海镇,有二十几户人家,基本上都是粟特商人,蒲昌海周围还有几个部落,都是从鄯善迁来的,那边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劣,一年到头都是风沙,城外的沙漠肉眼可见,水贵如油,已经快无法生存了。”“我想了解鄯善国的情况,你有没有认识的人?”

康思远笑道:“前面蒲昌镇内有一家干饼店,是我一个朋友所开,他祖父和父亲是鄯善国一带粟特人领袖,祖父被吐谷浑军所杀,他父亲便带着二十几人逃到蒲昌海,用十年时间建立了蒲昌海镇,他父亲五年前病逝,现在他继承了父亲的萨保之职,我相信他很愿意隋军效力。”

“能不能烦请康东主把他请来!”

康思远点点头,“我这就去找他!”

黄昏时分,康思远带来了几名粟特商人,为首是一名年轻的粟特人,名叫康艳典,是丝绸之路南线的粟特人萨保。

自丝绸之路开拓以来,粟特人便一直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千年来,粟特人牢牢控制着这条经济大命脉,他们独特的经商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千年不衰。

粟特分为坐商和走商两种,他们首先是坐商开拓定居点,找到重要的交通节点,开始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他们的子孙又继续向下一个交通节点进发,喀什古称疏勒,疏勒其实就是粟特的谐音,也就是粟特人从瓦罕走廊出来,在这里建立的定居点,每一个定居点的粟特人首领就叫萨保。

鄯善国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交通节点,它向南可去西海,向东去敦煌,从疏勒过来后,粟特人便在鄯善国建立了定居点,而下一个定居点便是敦煌,然后是张掖,然后是长安。

一个个定居点就像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神经节点,他们坐地经商,流通商品,提供补给,给粟特人走商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才使得丝绸之路千年不衰。

一直到北宋灭亡,南宋开启海上丝绸之路后,陆上丝绸之路才渐渐走向衰落,最后消亡于蒙古西征。

康艳典年约二十余岁,身材高大雄伟,声音洪亮,目光锐利,颇有领袖气质。

“参见阴将军!”

康艳典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祖父被吐谷浑所杀,粟特定居点被摧毁,他父亲带着他和其他粟特人逃到敦煌,后来父亲返回蒲昌海建立蒲昌镇,他便一直留在敦煌城,直到五年前父亲去世,他才来蒲昌镇继承父亲的遗志,他父亲的遗志就是重新恢复鄯善定居点。

阴世师点点头道:“吐谷浑人为何要杀你祖父,驱逐鄯善粟特人?”

“回禀将军,吐谷浑人想让丝绸之路改道吐谷浑,走祁连山以南,不走河西走廊,他便让我祖父去伏俟城建粟特人定居点,被我祖父拒绝,吐谷浑人便怀恨在心,后来有一次因为用水不公,粟特人和当地人发生冲突,吐谷浑军队就趁机对粟特人痛下杀手,包括我祖父在内的三百人被吐谷浑军队杀死,我父亲带着我和剩下的数百名粟特人逃往敦煌。”

“鄯善还有王族后裔吗?”阴世师笑问道。

康艳典连忙摇头,“北魏控制西域后,鄯善国就在那时灭亡,王族早被杀光了,后来北魏建立鄯善县,北魏灭亡后,吐谷浑占领了鄯善县,这几年他们开始建设鄯善县,准备它建成吐谷浑的西都。”

“为什么要把它建为西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