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隋朝的棋局 > 第三百五十九章 陈述利害

隋朝的棋局 第三百五十九章 陈述利害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7: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广满意地点点头,摆手道:“各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众臣归位,杨广又缓缓道:“先帝多次给朕说过,要体恤老臣,朕决定把它落实,从今天开始,六十岁以上老臣都可以有座位,不用站着上朝了。”

杨广一挥手,侍卫们搬出上百张坐榻,榻上还有固定好的桌案,一部分摆在第一排,一部分摆在最后一排,每张坐榻上都有姓名,大家各自就位。

很快,高颎、杨素、宇文述、杨雄、杨达、虞庆则、薛世雄、史万岁等老臣纷纷就坐,官员还给他们桌案上摆放的文房四宝,当然,太子杨昭身份特殊,他也有座位。

杨广见还多出几张坐榻,便笑道:“齐王和楚王,你们也可以坐下,楚王去右侧,齐王在左侧!”

这样一来,萧夏的位子变了,重新安排在文官一侧中,一排数下去,他排在第八位,正好在七位相国的后面。

忙碌了小半个时辰,位子终于重新排好,杨广问道:“各位爱卿可有本奏?”

高颎刚要开口,宇文述却抢先起身道:“陛下,微臣有本奏!”

宇文述抢到了天子正式登基后的第一个大朝发言人。

“宇文爱卿请说!”

宇文述取出一本奏折呈上道:“陛下,各地总管府多如牛毛,严重影响了各地政务,微臣建议进行改革,建议只保留十个边疆总管府,其他总管府全部裁撤,各郡军府改为各郡官府负责,方便府兵耕种训练,为了区别,微臣建议内地军府改名为鹰扬府,边疆军府改名为骠骑府,长安拱卫军府改为虎贲府。”

宇文述这个奏折当然是根据天子杨广的要求提出的改革计划,它核心就是废除内地总管府,军府交给地方官府,但在边疆设都督府和大都督府。

杨广看了看奏折,点点头道:“可以交给内阁讨论,各位爱卿如果有补充的建议,也一并交给内阁。”

朝会的作用主要是集思广益,但它也要遵循朝廷规则,首先就是不能越权,比如兵部郎中有一个很好的方案,但这个想法也必须向侍郎汇报,然后侍郎再向尚书汇报,最后由尚书决定这个方案可不可能在朝会上提出,然后由谁来提出?

现在大家看到了,改革方案最后是由兵部尚书宇文述提出,他当然不会给别人机会。

这个时候,还不能做出批准这个方案的决议,必须要提交内阁政事堂讨论,由政事堂做出决议,最后由天子批准决议,朝会就提供了一个大家都参与讨论这个方案的契机。

这时,户部尚书韦冲起身道:“陛下,微臣对这个方案也有一些疑虑。”

“韦尚书请说!”

“陛下,废除总管府的改革并不是一句话废除那么简单,里面还涉及很多问题,比如给军府财政拨付以后是不是要交给郡衙,怎么给,给多少,这些都要明确,其次总管府还承担转运署的职能,一旦废除总管府,那转运署是不是要成立?还有总管府对各郡县的监察职能怎么办?是不是还要另设监察署?”

杨广点了点头,“韦尚书说得有道理,所以废除总管府并不是兵部一家能决定,高相国,你说说想法!”

高颎起身道:“启禀陛下,去年微臣就给先帝提到过设道的建议,因为先帝身体不太好,这个问题就没有深入,今天微臣想借这个机会再提一提设立道的意义,它其实是和废总管府相辅相成,这就像两汉设州一样,由十几个郡组成一个道,比如河北道、河东道、关内道、京畿道、河南道、山东道等等,还有南方和西北以及辽东,道的作用主要转运、监察和刑律复查,但没有军权。

说到军权,微臣再多提一句,把军府交给地方代管不是不可以,但兵部绝不能就此放手,相反,兵部还要加大对军府的掌控,否则一旦出现混乱,刺史要财有财,要兵有兵,就会出现无数小军阀,当然,小军阀总比大军阀容易对付,从这一点,我赞成废除总管府。”

“高相国可以总结一下吗?”杨广又道。高颎躬身道:“陛下,微臣赞成废除总管府,但要加强兵部对各地军府的掌控,也要严格控制地方官府对军府的权力,调动军府出兵剿匪之类,必须要经过兵部批准,其次关于设立道一级官署,微臣回头会有一个详细的报告提交给陛下和政事堂。”

杨广欣然道:“关于总管府的废除是一件大事,不光是兵部的事情,还涉及到财权和吏事,甚至还有物资转移和监察权,所以各部都要围绕着总管府废除提出自己看法和建议,然后交给内阁,由内阁进行讨论修改,最后拿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就这样吧!其他还有什么事情探讨?”

这时,一名鸿胪寺的官员跑过来,对礼部尚书苏威低语几句,苏威起身道:“陛下,突厥主使在外面求见!”

杨广的脸色立刻变得有些难看,他对苏威道:“苏相国去接待他们,他们不适合在朝会上出现!”

杨广心里很清楚,突厥主使必然是想谈南阳公主之事,但他不想多谈这件事。

苏威起身去了,杨广没有了心情,便道:“今天朝会到此结束,散朝!”

他起身走了,萧夏连忙追上去,“父皇!”

杨广回头问道:“夏儿还有什么事吗?”

“儿臣有件事想和父皇谈一谈。”

“可以,等会儿你来朕的御书房。”

杨广快步走了,萧夏这才跟随众臣出殿,绕了一圈前往甘泉殿御书房。

萧夏在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迎上来满脸堆笑道:“殿下请吧!”

萧夏跟随宦官来到了甘泉殿御史房,出乎他的意料,高颎、杨素和苏威三人都在御书房内,萧夏给父亲行一礼,又给三名相国见了礼。

杨广笑问道:“皇儿有什么事?如果是家事,可以中午再来谈!”

萧夏缓缓道:“儿臣是想和父皇说一说关于突厥太子求婚南阳公主之事。”

杨广呵呵一笑,“很巧了,我们也正在说这件事,不妨坐下说,赐坐!”

宦官搬来一只软墩,萧夏坐下,对父亲道:“儿臣和突厥太子咄吉世打过交道,此人表面看起来粗鲁,但实际上心机很深,他想迎娶南阳公主绝不是他仰慕公主,而是另有所图。”

“继续说!”杨广倒有几分兴趣了。

“突厥可汗之位继承和我们中原不太一样,他们讲究兄弟继承,一般弟继兄位,而不是儿继父位,咄吉世是启民可汗的儿子,按理可汗之位轮不到他,应该是可汗之弟叱吉设继位,但启民可汗还是想把汗位传给儿子咄吉世,这就导致咄吉世的汗位继承人的地位并不稳定,咄吉世想娶南阳公主,他真正的意图是借公主来稳定自己的汗位继承人。

其次,突厥可汗最后由谁来继承,归根到底是由实力来决定,最终不是咄吉世继承汗位,还为未可知,如果最后突厥可汗不是咄吉世,南阳公主怎么办?我们大隋的颜面怎么办?

最后一点,就算咄吉世继承了汗位,那安义公主按照突厥习俗还是要下嫁咄吉世,那岂不是咄吉世一个人娶了大隋两个姑侄公主,后世会怎么评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