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隋朝的棋局 > 第三百五十三章 新皇即位

隋朝的棋局 第三百五十三章 新皇即位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7: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历史上杨广是作为太子而名正言顺登基,杨勇则被贬黜房陵王软禁在皇宫内,他就是案板上的鱼,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本钱。

可现在不一样,现在杨广名不正言不顺,他想法理上登基,就必须要杨勇的配合,否则他就是篡位。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极为重视身后之名,他们不像芸芸众生,死了就如一颗灰尘,没人会记得他们,但统治者不一样,统治者死后是要记入史书的,没有人愿意自己后世背负骂名。

就像明成主朱棣,你以为他想杀侄子建文帝吗?他一点都不想,如果他抓到建文帝,他一定会把建文帝供起来,只要建文帝肯下旨把皇位让给他,让他能名正言顺登基,可惜建文帝不给他这个机会,在皇宫放把火自焚了。

据说建文帝没死,跑掉了,朱棣派人到处找建文帝,甚至派郑和七下西洋,是想杀掉建文帝,永除后患吗?并不是,朱棣是想把他请回宫来补办一个让位手续。

杨勇也是深知这一点,他才不会自杀,更不担心杨广会杀他。

兄弟二人相对而坐,杨广平静道:“说吧!兄长想要什么条件?”

“你承认我是你兄长?”

“这本来就是事实,我不承认,难道你就不是了?”

杨广笑了笑道:“若不是兄长涉及皇位,我才不会和你争。”

“也就是说,除了皇位之外,我们兄弟什么都好说。”

“只能说可以商量,如果兄长漫天要价,我们也没法谈下去。”

杨勇冷笑道:“恐怕你必须要和我谈,不管你愿不愿意,

“那可未必!”

杨广回头一招手,“带上来!”

片刻,士兵带进一名头戴帘帽之人,杨勇觉得此人很熟悉,走路的步伐和姿态都仿佛历历在目,这是谁?

这时,来人慢慢摘下帘帽,杨勇一下子呆住了,竟然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五官容貌、身高、体态,甚至连他额头上的痣都一样。

杨广摆摆手,来人转身退了下去。

杨勇霍地盯住杨广,“你你简直太阴险了!”

杨广笑了笑,“其实我也不想用他,但做人得留有余地,我不给自己留点余地,怎么面对你的漫天要价?”

杨勇沉默良久道:“把太平宫给我,我很喜欢那里,想在那里度过晚年!”

太平宫在秦岭脚下,距离子午关不远,四季如春,既可以避暑,也可以避夏,是一座行宫,杨坚生前就很喜欢这里,经常带几个儿子来这里避暑。

杨广欣然道:“可以!我把方圆百里都给你。”

杨勇又道:“贺若东杀我儿,我要他死!”

杨广点点头,“我不会用此人,我可以让他悄无声息地在人间消失。”

杨勇沉默片刻又道:“你可以不用我的儿子,但也不要杀他们,让他们能平安活下去。”

杨广沉吟一下道:“我可以不杀他们,但前提是他们最好低调生活,不要有非分之念,更不要被人利用,如果他们做不到,那也别怪我不讲情面。”

杨勇点点头,“我还有最后一个条件,我妻妾让我带走,给我双倍亲王待遇,让我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这个条件杨广也欣然答应了。

杨勇这个条件高吗?一点都不高,甚至还很卑微,杨谅还想要继续割据河东和河北,而杨勇只要一座太平宫,他只想能活下去,尤其杨广亮出他的替身后,能活下去就已经很奢侈了。杨勇随即下旨,让史万岁和元寿放下兵器投降晋王。

杨勇随即又下令敲响聚朝鼓,召开大朝会,在朝会上,杨勇当众宣布自己因身体欠佳而正式退位,把皇位让给二弟杨广。

杨广坚决不肯接受,认为自己才疏学浅,无法胜任治理社稷的重担,杨勇不答应,继续让位,又请百官劝说,如此三次,杨广才泪流满面,被迫答应了兄长的重托。

杨勇随即在侍卫的护卫下离去,杨广则在百官簇拥下坐上了皇位,正式接受百官朝拜,成为大隋王朝的第三任皇帝。

杨广随即封杨勇为太平宁王,移驾太平宫养病,他几个儿子王爵则降一级为郡王,因为亲王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而原则上的事情杨广绝不会让步。

这些只是杨广在公众面前表现他仁慈宽厚,也是想向天下人说明他得位明正言顺,叔慈侄孝,兄长满意,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等再过几年,大家渐渐忘了皇兄和他的儿子后,就是杨广下手的时候了。

紧接着杨广又册封晋王妃萧氏为皇后,立长子杨昭为太子,封次子杨暕为齐王,封三子杨夏为楚王。

这是在公开的官方文书中第一次明确了萧夏的正名为杨夏,又封长女杨飞燕为南阳公主。

杨广随即又采用了萧夏的建议,实行七相制,任命高颎再次出任内史令右相,杨素为门下侍中左相,同时任命了五名副相参知政事,韦冲为财相,苏威为礼相,萧瑀为刑相,宇文述为兵相,虞世基为工相。

韦冲是次子杨暕的岳父,所以他得到了重用。

这五人分明兼任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同时由高颎兼任吏部尚书,杨素兼任御史大夫。

李渊也得到了重用,加封上柱国,出任太常寺卿,太子岳父崔弘升出任吏部侍郎,崔弘舟出任东宫詹事,李敏被破格封为光禄寺卿,窦彦出任京兆尹。

有功之臣都得到了封赏,萧夏上奏的将领官职全部批准,包括裴仁基,被加封为柱国,出任河南道刺史。

杨广改年号为大业,宣布大赦天下。

但大赦天下只是被定罪的人才会被赦免,而那些有罪而没有被抓捕的人不在其列,比如南阳伍氏兄弟。

杨广随即任命上柱国宇文成都率军五万,讨伐盘踞邓州三郡的伍云召和伍天锡兄弟。

杨广的御书房继续用父亲杨坚的甘泉宫御书房,御书房议事堂内,杨广召开了第一次临时内阁议事,商讨登基大典事宜。

右相高颎劝道:“陛下已经顺利登基,如果再搞登基大典,不仅劳民伤财,反而有些画蛇添足,微臣劝陛下还是低调登基比较好!”

杨广并不太满意他的登基仪式,他认为太简单,太草率,完全没有天子登基隆重和盛大,所以他考虑重新举行一场盛大的登基大典。

杨广眉头一皱,“什么画蛇添足?”

“陛下登基很顺滑,宁王公开宣布退位,百官簇拥陛下登基,已经很合理合法,百官都承认,陛下又再搞一次登基大典,显得有点不太自信,反而会很多人产生联想。”

这时,宇文述道:“高相国厉行节约,出发点是好的,但天子登基岂能在早朝内举行,听到都让人笑话,而且早朝只是宁王宣布退位,和登基无关,百官拜见新帝,只是天子得位,而不是登基,高相国切不可用前任皇帝的退位仪式来替代天子的登基仪式。”

虞世基也道:“天子登基还要祭祀天地、拜祭太庙,这些最重要的仪式都没有做,怎么能叫登基呢?太草率了,只有拜祭天地才能为天子,才能体现君权神授,只有祭祀太庙才能证明皇位合法合理,才能让天下百姓意识到新君到来。”

韦冲在一旁道:“陛下已经确立新年号,册封了皇后和太子,大赦天下,这些极为重要的事情都做过了,谁能说陛下没有登基呢?祭拜天子可以另外筑坛专门祭奠,祭祀太庙也可以专门进行,不一定非要和登基联系在一起。”

众说纷纭,杨广心意早已决定,他缓缓道:“登基大典一定要做,可以从简,但不可以废,八月十八是祭天登基吉日,登基大典就决定在八月十八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