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盗门老九 > 第585章 阴窖绝地

盗门老九 第585章 阴窖绝地

作者:聪明白痴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07 来源:小说旗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这祠堂院子里头栽一棵树有什么好奇怪的,现在那些公募里头,不是也栽树搞绿化?每一排墓碑前头,墓碑两侧,不都栽了树?那可绝对不止一客两棵了。

再说广大的农村里头,那坟地不也都选在山上,既然是山上那周围怎么可能没有树呢?也没见谁家死了人,把坟丘子修在那一眼看过去就光秃秃的荒地上,再不济也得长些野草啥的。

可你仔细想一想,这公墓里头、包括农村坟地周围,栽的都是什么树?

据我所知,公墓里头栽的一般都是柏树,农村坟地,因为是就近选在附近的山上,周围的树木就比较复杂,可最多的是青松树,余下的才是一些野树。

你可曾见过,谁在墓地周围栽槐树、在柳树的?

槐树的槐,是一个木字在加一个鬼字,所以自古这槐树,也有一种说法,叫做鬼树,而那柳树,在民间传说当中,就更是十分阴邪的一种树了。

更有一种说法,柳树是树中五鬼之首,槐树呢也是树中五鬼之一。

清明时分,家家户户采摘长得正翠绿欲滴的柳条悬挂在门框之上,有的地方还回用新鲜的柳条,编制帽子给家里的小孩儿戴上,我记得小时候跟老爹住在农村的时候,每逢清明时分,村里头的小伙伴都会三五成群去河边砍那新鲜的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还会唱一句顺口溜,清明不戴柳,死了变成大黄狗。

清明门头挂柳、家里小孩儿以柳条编制帽子戴上,这习俗由来已久。

难道你觉得,很久之前我们的老祖宗,会吃饱了没事做,鼓捣出这清明家家户户折柳、戴柳条的习俗?

柳乃树中五鬼之首,极其容易滋养阴邪之物,更具有通阴阳的功效。

我看过一本清中期流传下来的茅山图鉴,那本茅山图鉴当中记载了很多驱邪治病的土办法,其中用到柳树的土办法不下数十种,我印象最深刻的两种就是,以盐巴或者是烧酒浸泡新鲜的柳树叶,使其柳叶当中的阴气和盐巴或是烧酒当中的阳气达到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在贴在眼皮上,就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以新鲜柳叶混入酒中、或者是食物当中,那酒就会变成阴酒、吃食也会变成阴食,这时候的酒水和食物,普通人吃了对身体损伤极大,会破坏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可却能够供给鬼魂食用。

柳树长在什么地方?那都是在背阴且水分充足的地方,甚至于一段砍下来数月的柳树,只要泡在水里头,就能够重新抽出新的枝条来,栽种在河边的柳树,那根须是十分发达的,就像是老头的胡须头发似的,有的甚至于能在水里头延伸出去几十米,小时候去河里头游泳,不小心被水底下的柳树根须缠住,都以为是水里头有水鬼。

种种足以证明,柳树绝对是属阴之物。

再说清明,那是什么日子?那是家家户户祭祀先人,祭祀祖先的日子。

至于为何清明时节,家家户户会在门框上悬挂新鲜的柳条,我倒是听潘家园一个老油子说过。

从最早的桃符、再到神荼郁垒、再到近代人比较熟知的尉迟敬德、秦叔宝,民间自古就有挂门神驱邪避灾、保家宅平安的习惯。

提及门神,最有意思的应当就是秦叔宝、尉迟敬德这两位了,秦叔宝、尉迟敬德,都是唐朝太宗年间赫赫有名的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古往今来,历史上出的名将数不胜数,为啥你对秦叔宝、尉迟敬德这两位如此推崇呢?

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唐朝太宗年间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在唐朝太宗年间,正值隋朝覆灭,唐朝初建,那真可以说是名将辈出,野史当中有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在唐朝太宗年间啊,你要是一个将军的话,没有灭过几个国家、番邦,你都不好意说自己是大唐的将领。

太宗年间有个将军叫王玄策,曾经四次带兵出使印度,结果四次都大败印度,可能有人会觉得,印度这个国家,近现代还沦为殖民地,就连宣布独立,都是近些年的事儿。

可别忘了,四大古文明,其中就有印度,历史上的印度并不羸弱,相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古印度都是当时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强国、大国。

王玄策出使印度的时候,当时古印度正处于戎日王朝时期,其统治者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戎日王,当时的戎日王朝几乎是通知了整个北印度地区,甚至于其势力范围都扩张到了今尼泊尔。

当时的戎日王朝佣兵数十万,国内人口多达上千万,在当时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强国、大国。

说来也是颇有戏剧性,王玄策出使戎日王朝的时候,正巧赶上戎日王病重垂危,阿罗那顺便发动叛乱,想要夺取戎日王朝国王的宝座。

作为大唐出使戎日王朝的使臣,王玄策自然看不过阿罗那顺这不忠不义犯上作乱的勾当,阿罗那顺呢也想要杀了王玄策。

结果王玄策带去的使团悉数被歼,王玄策一人逃到了当时和大唐王朝交好的吐蕃国。

在向吐蕃国借兵一千人之后,王玄策又向尼泊尔借兵七千余人,再加上四处零散招募来的兵卒,加起来不过一万余人。

当时阿罗那顺已经算是弑君篡位成功了,手握戎日王朝的数十万大军,还有上千万的人口作为后盾。

一万人对上一个拥有数十万兵卒,一千多万人口的戎日王朝,横看竖看斜着看,都是鸡蛋碰石头。

可王玄策愣是带着一万人,攻破了戎日王朝的国都,亲手把古印度历史上鼎盛一时的戎日王朝给送上了绝路。

因为这事儿,一些野史当中,称王玄策是一人灭一国的猛将、名将。

可就是这样一个一人灭一国的猛将,在唐太宗时期诸多唐朝将领当中都排不上号,更别提被唐太宗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了。

这样一比较,秦叔宝、尉迟敬德两人,能够被唐太宗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又岂会是浪得虚名。

至于秦叔宝、尉迟敬德为何成了后世的门神,想必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泾河龙王罪犯天条、梦求唐太宗、结果人曹官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泾河龙王死后化作冤魂,前去寻唐太宗讨要说法,质问唐太宗既然答应替自己求情、保自己一命,为何言而无信。

唐太宗呢,就夜不能寐、寝食难安,无奈之下,只好让秦叔宝、尉迟敬德二位将军站在寝宫外把守。

这尉迟敬德、秦叔宝那都是冲锋陷阵的盖世猛将,手下斩杀的敌人、敌将没有数万,只怕也得数千了,那绝对是一身杀气、浑身是胆。

结果有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在门口把守,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安稳觉。

可这秦叔宝、尉迟敬德始终是凡胎肉体,也架不住这么天天不眠不休的去给唐太宗守门,唐太宗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宫中最好的画师,把尉迟敬德、秦叔宝两位将军的模样画了下来,贴在门上,结果还真起用,一来二去,慢慢的秦叔宝、尉迟敬德就成了流传至今的两位门神。

也有说是唐太宗早些年带兵四处征战、后又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孽太重,更是违背人伦、弑兄弑弟,惹得阎王老子都看不下去了,就安排了无数小鬼,去找唐太宗的麻烦,没办法唐太宗这才找来秦叔宝、尉迟敬德两位当门神。

民间悬挂门神,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为了驱邪避鬼,护卫家宅平安。

清明是民间祭祀先人的日子,也是民间传说中鬼门大开,阴曹地府的鬼魂可以再次进入阳间,回家去看看在世亲人的日子。

可这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门神,这鬼魂怎么敢进去呢。

于是就有人想出了办法,在门框上悬挂新鲜柳条,以柳条的阴性,暂时遮挡住门上门神的双目,这样已故的先人,就能进入家中,看一看还在人世的后辈亲友了。

至于为何给小孩子用柳条编帽子戴上,也是为了保护小孩子的安全,清明时分鬼门大开,阴曹地府的游魂野鬼,都到了阳间,小孩子跑去外面玩闹,一个不留神就会惹上这些东西,可戴了柳条,柳条的阴气遮挡住身上的阳气,那些游魂野鬼就会把小孩儿当成同类,自然不会加害了。

柳树、槐树都是阴气极重,还能够聚阴,滋生阴邪秽物的东西,要是附近在加上一条河或者一眼水潭的话,那就是风水术当中说的聚阴池或者叫做阴窖。

照片当中那个祠堂,面阴背阳,三面环山,只有正面通透,可偏偏正面还栽了槐树、还有一眼水潭。

风不流通、水是死水,这完全就是一个放大版的阴窖。

莫说是在阴窖处修筑坟地、祠堂一类祭祀、供奉、埋葬亡人、亡魂的东西了,就是在上面修庙、建观,供奉神灵,这年深日久下来,只怕那本应该庄严正气的庙观都会变得阴气森森。

不知道是我看出了照片里那座祠堂,是修在阴窖上的缘故,还是心理因素、在加上那照片本就是黑白照,照片里的祠堂也是破败、长满荒草的缘故,在一看那照片里的祠堂,我莫名就只觉得鬼气森森,那破败不堪、四周长满了荒草的祠堂,就像是一座鬼屋。

按理来说,古时候人们更加相信风水这种说法,当时的风水先生或者地师这些能人异士,能耐也肯定比我这种半吊子大得多。

修筑这祠堂的一看就是大户人家,不可能请不起风水先生、请不起地师,绝不可能在阴窖绝地上修祠堂。

可偏偏照片里那祠堂,就是修在阴窖绝地之上。

要说那祠堂经由浙省方面送来的资料,断定是前清时期的,时隔几百年,沧海桑田,原本的福地变成阴窖绝地,也有这种可能性。

可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浙省本就少山,省内更是没有太大的山脉,既然没有多少太大的山脉,那这山川河流的变迁,自然不会那么剧烈。

照片里,那祠堂可是三面环山,想来在修建之处,就是三面环山的地形地势,在看照片里那棵槐树,遮天蔽日,巨大的树冠几乎遮住了整个祠堂门前的空地,其树干粗略看去,都足够几个人环抱,槐树只要栽种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的确长得飞快,可这么大一棵大槐树,起码也得几百年。

换句话来说,这座祠堂应当是一开始就是修筑在阴窖绝地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