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盗门老九 > 第506章 死者为大

盗门老九 第506章 死者为大

作者:聪明白痴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07 来源:小说旗

因为我这一句话,气氛也是一下子变得格外压抑了起来。

虽然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罗为民他们一伙人,极可能是盗墓贼。

可就像是我说的那样,罗为民这些年,在娜姑村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是实实在在的替寨子里的乡亲们做好事。

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不想去怀疑罗为民。

眼下,因为那石人甬,寨子里里头已经出了两条人命,罗大山、罗小山两兄弟死于非命,而且死状极其惨烈。

罗为民则是下落不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尽管我心里头有一种很不妙的预感,觉得罗为民这一次只怕是凶多吉少,可我还是忍不住抱着一丝侥幸、替罗为民祈祷、祈祷他能吉星高照。

寨子里死了两个人,整整一天,娜姑村三个寨子的人,都来帮着罗大山、罗小山兄弟两一家操办丧事。

按照彝族的丧葬习俗啊,家里头有人去世,一般要停放两天的时间,请寨子里的巫师来诵经送魂。

彝族啊,下葬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呢是火葬,因为彝族人离不开火,而且彝族的火葬方式,也很独特,讲究个尸需卷曲、男性仰卧、双手交叠置于胸前,整理尸体面容过后方能进行火葬,女的则要侧卧。

待到焚烧过后,有的地方会用陶瓮收集骨灰,送到岩洞,数年后在取回,葬入土中。

有的地方则是,不用陶翁、也不送到岩洞,而是直接就地挖坑,铺上,茅草,将骨灰葬入其中,随后筑起坟堆,在用石块垒砌成坟丘。

明清之后,有的彝族逐渐汉化,也采用棺木土葬的方式。

除了火葬和土葬之外,彝族还有更加古老的丧葬习俗,其中两种啊最让人觉得神秘莫测。

第一种叫法葬,所谓的法葬,就是彝族人特有的一种丧葬方式,人死之后,用一口等人大小的陶瓮,将死者直立着装入陶瓮当中,在入土下葬。

这算是彝族人最古老的一种丧葬习俗了,其寓意为,人活一世,站着走,也应当站着死,脚踏大地、头顶青天。

这种法葬的方式啊,其实更深层次的含义,便是彝族人铁骨铮铮,一辈子都要顶天立地的寓意了。

第二种彝族颇为古老的丧葬方式啊,叫做树葬,也叫作鬼桶葬。

相传这种丧葬方式,起源自三国时期,云南当地的一个历史上着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

相传当年,孟获与诸葛孔明交战,行军途中,孟获的一个侍妾病死,孟获便下令,让手下的军士,用草席将侍妾的尸身包裹起来,安放在了一棵青松树的树杈之上。

又命人在树下燃起篝火,载歌载舞,以此悼念逝者的亡魂。

可这把死者用草席包裹,安放在树杈上,尸体腐烂,难免会引来蛇虫鼠蚁啃食尸体,草席腐朽后,骸骨也会掉到地上,免不了要被蛇虫鼠蚁给啃食撕咬。

这对于逝者,岂不是最大的不尊重,更有一种让死者死后还要遭受磨难的意思。

所以后来,这树葬慢慢演变下来,不再是以草席包裹死者,放在树杈上,而是用质地更结实也更好的牛皮、羊皮一类的动物皮革,经过特殊手段处理后做成一种类似于气囊的特制棺椁,在将死者放入其中,随后用松树的松脂灌入其中密封,最后在放入树洞当中。

这些啊,都是当初跟我老爹学习风水术的时候,他跟我聊起全国各地丧葬习俗的时候提到过的。

早在最初学习风水术的时候,我老爹就说过,这风水术寻龙点穴,只要你肯花十年八年的功夫,总能摸到一些门路。

可全国各地,丧葬习俗不同,在寻龙定穴的时候,不仅要看风水,还要参考各地的丧葬习俗。

娜姑村呢,地处云南边陲,群山环抱,寨子里的村民除了少部分人被汉化了,更多的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彝族人。

所以他们的丧葬方式,不是用如同汉族那般,用棺木来土葬,也不是法葬,更非树葬,因为这娜姑村附近,除了寨子周围那些酸角树、木棉花之外,我们这几天还没看到周围那一片山,是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既然没树,树葬自然也就不可能了,至于火葬后,放入岩洞,数年后在迁出,安葬入土,也不可能,因为娜姑村周围这些山,都是疏松的红砂岩和泥土、碎石。

山上又没多少植被,稍微下点大雨,都会发生泥石流,那里有什么岩洞来安葬死者。

所以,娜姑村已然沿用着彝族很传统很简朴的火葬方式。

再出事儿的当天,寨子里的人,就开始着手替罗大山、罗小山两兄弟准备火葬了。

按照娜姑村的习俗,两人的尸体停放了两天,会在第三天火葬。

这两天当中,罗大山、罗小山一家,宰杀了两头牛,宴请娜姑村三个寨子的村民。

得知这事儿之后啊,陈八牛还嘟囔,说这太铺张浪费了,遇到红白事儿,就得宰牛、请几个寨子的人一起吃,这要是家底不够殷实,不得吃穷咯。

的确,一头牛,搁在全国任何一个农村,那都是一家人很宝贵的东西了。

可娜姑村的习俗就是这样,并非一家人如此,而是每家每户遇到红白事儿,都要如此。

在一个,主人家虽然要宰牛宴请几个寨子的人吃饭,可前来吃饭的村民们,也都会带来自家产的吃食、酒水等等东西。

我们三个因为语言不通,又不是寨子里的人,想帮忙也插不上手。

当时带我们来娜姑村的两个彝族大姐啊,当天还特地跑来小学找了我们。

因为言语不通,两个彝族大姐跟我们又说又比划,我们呢也是抓耳挠腮的看了半天、听了半天,才弄懂她们的意思,是让我们安心待在这儿,到饭点呢,就跟村民们一块去吃饭就可以了。

我们是客人,不需要帮着干什么。

寨子里的乡亲们忙着操办丧事,还能想到抽空照顾我们三个,这让我们既感动,又觉得过意不去。

当天啊,娜姑村三个寨子的人,都在忙着操办丧事,石人甬、罗为民的事儿,算是暂时搁置了下去。

可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件事儿没完。

罗大山、罗小山兄弟两人死状极其惨烈,和那被江水冲上浅滩的石人甬如出一辙。

这件事儿,寨子里的乡亲们虽然没说,都在各自忙着替罗大山、罗小山一家人筹备丧事,可走在寨子里头。

总能感觉到,所有人都紧皱着眉头,眉宇间噙着一抹担忧,似乎整个寨子都笼罩在了一层愁云惨雾当中,所有人心里头都压着一块石头。

罗为民,包括昨天晚上他们一伙人的另外几个,依旧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我想要去找找看,可因为寨子里头乡亲们忙着操办丧事,人多眼杂,江边自打那石人甬被冲上岸之后,又似乎是一下子成了乡亲们眼中的禁忌之地,我们三个外来人,总不好冒着大不韪,在跑去江边查看情况。

到了第二天,娜姑村三个寨子的村民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到处寻找罗为民的下落。

说来也正常,罗为民虽然如今可能是盗墓贼的身份,可能是为了盗墓,才回到娜姑村盖学校,当老师的。

可这些年,罗为民在娜姑村当老师,也的的确确为乡亲们做了好事。

娜姑村三个寨子的乡亲们,全都记着罗为民的好呢。

这会罗为民下落不明,乡亲们岂能不着急,不自发去找寻罗为民的下落呢。

我们几个本想要也加入其中,跟着村民们去江边寻找罗为民的下落。

可当时带我们来娜姑村的两个彝族大姐,却是说啥也不肯让我们跟着江边。

她两比划了半天,我才弄懂她们的意思是说,江边很危险,我们是客人,她们不能让客人去冒险。

虽然两个彝族大姐,从头到尾都没提过那石人甬的事儿,可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那石人甬。

试想一下,娜姑村三个寨子,世世代代都在这金沙江支流的江边,寨子里乡亲们的田地,也全都在江畔的浅滩上。

不夸张的说,正是这一条金沙江的支流,孕育了娜姑村三个寨子的存在。

换句话来说,娜姑村三个寨子的乡亲们,世世代代以这条江为邻,每年还去江畔的浅滩上过泼水节,寨子里的男人、小孩儿们,还会去江边抓鱼、游泳。

寨子里的乡亲们,早就习惯了以江为伴、以江为邻的生活,那条江对于他们说,怎么可能有危险呢?

可现在,偏偏就有了危险,归根结底,不就是那石人甬闹得?

我本想坚持去江边,和两个彝族大姐死活不认,还一个劲对我们作揖,我就是脸皮再厚,好奇心再重,也不可能坚持下去。

可我们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最后两个彝族大姐安排我们和寨子里的小孩子们,沿着三个寨子周围的大山、小山去找罗为民。

“我去,这叫啥事啊,九爷咱这就稀里糊涂成了童子军头头了?”

陈八牛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那群寨子里的小孩儿,有些没好气的跟我牢骚抱怨,Alice倒是和那些孩子们玩得开心,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寨子里的小孩们,大都是罗为民的学生,都会说汉语,可因为年纪小、初学乍练的,很多只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自然也就没法从这些孩子口中,询问石人甬背后的秘密了,在一个这些孩子,都还小,也不可能知道太多的事儿。

“行了八爷,咱能尽一份力就够了,能让咱们当这童子军头头就不错了!”

“您啊有时间在这儿牢骚抱怨,不如咱们抓紧点时间,多找找看!”

“罗老师这都失踪两天两夜了,我真担心会出什么事儿啊!”

被我训了几句后,陈八牛那家伙总算没牢骚抱怨了。

我们三个人领着寨子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孩子们,沿着娜姑村三个寨子周围的找了一圈。

大大小小十多个山头,连带着那几十个山沟,我们都翻了一遍,走的腿都细了一圈,只差没把地上的蚂蚁窝给翻开了看一看、找一找了。

可即便如此,这一大圈找下来,却是压根没发现罗为民的踪迹,就在我快要放弃,心里头那一股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却是让我们意外撞见了一件事儿。

而这件事儿,也成了我们揭开娜姑村石人甬事件的一个开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