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北宋官家 > 关于新剧情

北宋官家 关于新剧情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8: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剧情写完了,回应一下。

新章节发出去评论区很多质疑的朋友,以下是从评论区看到大伙一些问题,不算是回答,只是简单说下自己的想法。

问题一:作者写累了/成绩不好/急于结尾/强行整活。

完结是快要完结了,但是倒没有强行完结,因为燕云收复之后,封赏封赏搞个合家欢也是一种完结的方式。

之所以选择现在的剧情,是大纲原本设计好的就有这场戏,前期铺垫的确缺了一点,但是倒不算临时起意。

问题二:宋朝没有高级文臣发动政变的,十分降智,成功了也会被搞死/作者简直阴谋论入脑,不顾一点逻辑/谋反跟过家家一样

恰恰相反,这是这本书里,唯一一个没有复杂阴谋的剧情。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反叛就是过家家,是一场临时决定的,为了争取活命希望的一场搏命,而不是一场精心谋划的布局。

王曾三人的反叛一点都不复杂,就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了死亡威胁,所以尽全力做自己能做的。

就像一个人掉进狼群里,明知自己打不过,也不会等着被狼群撕咬。

当他们察觉到赵祯决定要杀掉他们的时候,不管三人手里有多少力量,对面的威望声势多高,二者的差距有多么悬殊,他们都会尽力反抗。

问题三:曹玮失心疯了,要放弃与国同休反叛/王曾,李迪失心疯了,要跟皇帝玩命/造反成功了也会被秋后算账,图什么。

答案和上个问题一样,他们最初并没有想反叛,只是想算计,想用政治斗争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压根不讲道理,上来就要动刀子,所以只能动用手头能用的所有力量自救。

成功不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只是做自己能做的,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问题四:理由太招笑了,就为了阻止皇帝独断专行,竟然对一个威望达到顶点的皇帝发动兵变/皇城司为什么没有反应。

澄清一点,最初双方是出于政治斗争,但当赵祯查明真相,准备动手杀人,三人察觉到赵祯要动手杀人,就脱离了政治斗争的范畴。

兵变是为了自保,不是为了实现政治目的。因为本身没有提前预谋,双方都是临时决定,所以情报机构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问题五:其他宰相是摆设,三个人串通起来就能发动政变/宋朝的制度设计就不可能有大臣起兵谋反。

这算是本位面赵祯种下的一个小恶果,北伐期间御前会议规模不断缩小,在集中君权,也同时加强了宰相的权力,整个决策流程已经发生了异化。

中书其他宰执,习惯了宰相直接代行皇帝的命令,而不再经过政事堂会议讨论,其他官员也习惯了这种运作流程。

这使得流程上出现权力真空,平时简化流程的便捷,成为了有心者可钻的空子。

问题六:禁军吃了几个菜,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跟着大臣谋反。

皇权只在十步之内,禁军并不直接对皇帝负责,他们只对自己的权力来源负责。

一个士兵接到进攻皇宫的命令,行动的目的有可能是反叛,也有可能是救驾,还有可能是佯装反叛,引诱真正的反叛者。

士兵只能也必须接受来自自己信任的上级的命令,而不能自己作出判断。

普通的士兵无法分辨和判断行为的目的,能做的只有执行。否则历朝历代的叛乱,只要皇帝往前面一站,就全都解决了。

问题七:攻破皇城需要经过多道防线,怎么可能这么轻松就突到皇帝面前,防卫宫城的禁军都是废物吗。

答案如上,禁军并不具备独立判断和行动的权力,做某件事和不做某件事,都必须要得到来自上级的命令才可以行动。

宰相联合枢密院,舍人院伪造了圣旨和调兵的勘合,所以他们不用正面和禁军对战即可以进入宫城,普通禁军没有得到命令,不能擅自行动。

附:禁军职责是守护皇城,对方都打上门来了,明摆着就是造反,还不能擅自行动?

参考庆历八年正月,侍卫官颜秀叛乱,几个卫士一路从皇城外围杀至仁宗寝宫,畅行无阻,各门值守的禁军没有主动合围,而是守在原地,直到内宫当中宦官杨怀敏在皇后指挥下,才平定叛乱。

不讨论阴谋论的情况下,可以一定程度上认为禁军各有自己的职责,没有明确的命令情况下,不能主动离开自己的值守地。

问题八:圣旨这么好伪造的吗?

答案如上,北伐的特殊性使得流程发生了简化,被有心人钻了空子。

问题九:宋代官僚对君主高度服从,皇权至高无上/文臣哪来的底气发动兵变。

同样是仁宗朝,有几个例子。

景佑二年,仁宗有意将被废的皇后郭氏迎回,随后郭氏突然暴死。

庆历八年,官颜秀叛乱,逼近仁宗寝宫,事后没有任何高级大臣,宫妃因此担责,不了了之。

至和三年,仁宗冲出寝殿,对周围人大呼‘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宰相文彦博以皇帝病重神智不清为由,将仁宗送回寝殿,不了了之。

以上大多数都在正文里穿插的有,有人提问,就再拎出来说一下。

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文官谋反简直招笑/胡编乱造强行收尾/风格大变ai写的/整烂活怪不得成绩这么差这些纯发泄情绪的问题,就不多赘述了。

以上是一些剧情方面的解释,最后说一下人物设计方面的想法。

赵祯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底色就是两个字,傲和疯。

其中,傲来自于他穿越者的身份,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平等的瞧不起任何一个大怂的文臣。

不管他表现的多么谦和儒雅,用了多少阴谋诡计。本质上来说,整本书中,他唯一认可和尊重的对手,就只有刘娥。

其他的所有人,赵祯都并不真正放在眼中,他认为这些人无能,愚蠢且狂妄。

由于他的傲,使得他在行事手段上疯,所有的规矩枷锁,他都不在乎,并且蔑视,他所有的改革都是激进且自信的。

从钱庄到舍人院,再到最后解决叛乱,仔细梳理赵祯解决问题的手段,始终是将规矩踩在脚底的,被所有人视作疯狂到无法理解的方式。

在面对反对自己的大臣时,赵祯的态度始终只有一个,即你可以说,但我不听,你要是反抗阻碍我,那你就噶。

这种疯狂,在中前期的大多数时候,因为自身的权力威望不够大,所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制和收束,而在最后时刻,获得了一次性的集中的爆发。

就此而言,人物整体的本质底色,从头到尾都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当然,设定是一回事,表达是一回事,我很少发单章解释剧情问题,是因为在我看来,作品的表达已经足够,需要另外补充解释的情况,说明作者的水平不够,无法在故事中表达完整,才需要另外打补丁。

最后再次说明,这些都是作者的个人想法和考虑。

作者只是一个扑街的小写手,无论是从剧情,人物设计上,还是最终呈现文字表达和细节上,都有很大的欠缺和不足,这段剧情可能的确突兀了一点,铺垫的不够,如果大伙实在不认可或者有其他意见,还请理性讨论,尽量轻喷。

能够看到这里,说明大家对本书是爱之深责之切,所以,要是实在让大伙看的不开心的话,也向各位表达歉意。

希望大家开心。

以上。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