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异界神龟玄明 > 阴阳两仪

异界神龟玄明 阴阳两仪

作者:缺月九半天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14:13:29 来源:小说旗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

两仪即阴阳。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

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古人与后人都对其领悟,拥有不同的见解,因其万物存于阴阳之道,所以古今在各个学术中都有其影。

阴阳一词,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简单笼统分为:阴阳对立,阴阳相冲,阴阳转换。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阴 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

阳 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阴阳转化和阴阳消长。《易经》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这里的易之序可以有多种理解,第一是64卦卦序;第二是五行之序;第三是四象之序。但是不论是哪一种序,归根结底都是阴阳的作用和转化之序。

这里我们首先从四象和五行的角度来阐述。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是五行循环永远不能打破的循环规律。

从四时上看,春夏秋冬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则,春天以后必是夏天,“木能”必向“火能”的方向发展。到大暑则阳气旺极必会转阴,就是秋天,秋天以后必会是冬天,“金能”必会向“水能”的方向发展。这也深刻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

一个人的运气若能适应自然及社会的发展规律,就会得到自然和社会的助力,为吉祥;反之就会不利。

在八字预测术中,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一样都是指命局中的阴阳二气(能量)在行运中的变化状态的。

阴阳在转化的同时也同样表现为消长的性质。比如说:一天12个时辰,中午为午时,为阳之极,这个时刻同时也是阴生的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在不断的消,而阴在不断地长,阳转化成了阴,而自己在不断的消失,到了子时为阴之极,从这个时刻开始,阴趋于消,阳趋向于长。

另外,八字原局是静态的,只有大运流年的作用才会使八字-大运整体呈现一个动态格局。大运是提示日主十年中的运气的,某一大运是阴消阳长还是阴长阳消,主要取决于这个大运是助长了用神还是忌神,用神与忌神的消长有利八字命局的阴阳平衡就应吉,反之应凶。

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阳在阴不息,阴在阳不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阴阳。

所以说阴阳互根。只有阴阳调和方能万物而生。

金、木、水、火的长生点都是在上一五行的起点,寅、申、巳、亥为四长生之月,一种五行的值令实际预示着下一五行的进气。

春夏秋冬四季往复循环,任何时候都不会单独存在,寒极暖之机,暖极寒之兆也,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

任何事物地发展变化,都不是孤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矛盾、没有矛盾的解决就不会有发展变化,这一矛盾对立统一的理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阴阳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概念。

阴阳首先表现为同一的。因为不论是阴还是阳,都是从太极转化而来——即太极生两仪,所以其“体”是相同的,都来源于太极,之所以阴阳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是因为其“用”不同而已;阴阳相互依存,如果没有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产生,阴是阳存在的肯定,阳是对阴存在的肯定。所以说阴阳是同一的。

其次,阴阳双方又是相互斗争的相互否定的,因为阴是非阳,阳是非阴。这个概念就像我们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肯定不是植物,植物也肯定不是动物。

最后,阴阳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阴阳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是太极统一体内部的阴阳斗争,在阴阳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甚至可以互相转化。

阴阳哲学研究的是宇宙、太空、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变化之道,并且根据自然本源和变化之道推演到生命体以及人类社会的变化之道。

第一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太空、天地的生成和变化。中国古典哲学以及相关宗教都坚定地认为:太空从无极世界产生以后,首先表现为在混沌状态,然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所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现代物理学研究得到的成果是时空产生以后,基本粒子进一步形成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然后产生物质,物质之间不断地作用和聚合从而形成星体。这种研究成果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特别是阴阳理论的肯定。(详见本人拙作《浅析物质、天体和生命》)

第二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运行的法则。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阴阳的影响和作用是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也是推动事物变化的源动力。没有了阴阳的作用和影响,或者说这个世界阴阳完全中和,就会回归到零时空的无极世界。利用在人体上,《黄帝内经》中就说:“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第三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变化规律。生命属于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的一个子集,所以说生命的变化规律必然服从自然的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用生、长、收、藏来说明生命的变化形式和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原动力就是阴阳。阴阳之间的影响和作用而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为生发,阴为消杀。所以组成了四象的“生、长、收、藏”。

另外,如果要理解四象就不得不谈五行,因为生命过程中的生长收藏是通过五行相互之间的生克制化作用来实现的。《五行通论》中这样描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生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由于五行是易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另文详述。

第四点,阴阳理论也是用来阐述人类社会变化的根本规律。如果以上讨论的问题都理解了,这个话题就不会成为问题。因为人类社会是属于自然和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同样遵从自然和生命的规律。也因此,着名的易学大家邵雍就利用四象阐述了中华几千年社会变化规律和过程。

综上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总之,阴阳首先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能量,形成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两种粒子,这种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两种能量和粒子是促使自然界万有包括人类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的充要条件。

中华先圣们通过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对自然阴阳的观测、总结、归纳、提炼而形成易学,并通过对易学阴阳的发挥应用于医学、军事学、哲学和预测学等居多领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