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 > 第153章 人在做,天在看

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 第153章 人在做,天在看

作者:梅岭长苏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14:10:17 来源:小说旗

方平安一连在许立家中待了三天。

白日他们正常上值,夜里便时刻防备巫族的异动。

甚至为了安全起见,这三天,他们甚至将许夫人与许月月都带到了十三号分部里照看。

于是,几个大老爷们儿,天天不好好修行,全围在许月月身边打转。

好在这几日他们壬申伍都没有除怨任务,分司正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要求许夫人她们离开。

这三天里,方平安都未曾察觉巫族的动向,他们甚至没再派斗沉前来监视。

想必,应该是在商议考虑方平安的建议了。

第四日,方平安去了一趟京兆府衙门,拜托了高弘义,让他下令帝都巡逻的士卒,多关注一下许家周边的情况。

而后,方平安便是没再留宿许立家中,而是回了十三号分部里。

现在就看,巫族那边什么时候给他们消息了。

……

夜里,方平安关上门窗,从纳玉之中取出了那颗两觉珠。

虽然眼下自己或许还没有处理“刑部换囚案”的空隙,但闲暇之余,却是可以先看一看情况,也好开始思考之后的安排。

方平安抬手一指,在向两觉珠里汇入一道自身真气之后,便见一道白光,自后者之中,陡然射入了他的脑海之内。

万幸,提取两觉珠内容的方式,是直接生成记忆,而非观看。

否则,这要是让他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的,不吃不喝看上五天五夜,那还不得累死。

至少,眼睛会很干。

咳咳,言归正传。

当脑海之中多出一段记忆之后,方平安立时便是细致地查看了起来。

直到半个时辰过去,方平安这才睁开了双眼。

而与此同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他的脸上,满是冷意。

钟钧,你跑不了了。

两觉珠里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可疑之处,全是淮易侯府中的日常活动。

但唯有一点,让方平安不得不关注,不得不沉思起来。

在看完这五天五夜,淮易侯府大门附近的情况之后,方平安发现,淮易侯府家中有一位老妇人,五天时间,出门了三次。

当然,如果这位老妇人仅仅只是出门逛街,采买物品的话,方平安不会记住她。

可事实上,这位老妇人每出门一次,便是足足一天。

卯时离开,回来之后,已是几近宵禁,转眼戌时。

并且,这位老妇人每一次出门,乘坐的不仅是富贵奢华,平稳舒适的天价马车,更有两名远远看起来,便是修为不俗的护卫随行。

显然,这位老妇人在淮易侯府中的地位不低。

而另外的三个丫环,两个仆人,则是乘坐了另外一架较为普通的马车。

但让方平安感到好奇的是,这五个淮易侯府的下人,每次出门之时,都带了好几个食盒,好几匹绸缎,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得有十几件东西。

你说他们是去拜寿的,方平安都没有任何理由怀疑。

可谁家没事,三天两头的大寿,还能让淮易侯府中的贵人次次亲往。

皇帝吗?

如此说来,这位老妇人前去拜访的,一定是对她极其重要之人。

方平安觉得,除了这淮易侯府的大主人,淮易侯的母亲,没有谁能有这般排场。

可如果她真是淮易侯的母亲,那么以她的身份权力,她不是轻而易举地,便能将那位极其重要之人带回府中安顿吗?

谁敢拦她?

除非那人是她的私生子,不能让淮易侯知道。

显然,这不现实。

毕竟那两个护卫,一看便是军旅之人,自然是淮易侯派过来的。

也就是说,对于老妇人的行为,淮易侯是知道且允许了的。

难道是淮易侯府住不下了?

除非淮易侯在府中养了几千私兵,否则这么大的侯府,再来几十人都安顿得了。

排除所有切实际与不切实际的可能,方平安能想到的原因仅有一个。

那个对淮易侯府母亲极其重要之人,不能出现在淮易侯府,甚至不能出现在帝都京临。

不然,那位老妇人也不需要早出晚归了。

这么大的年纪,没几人受得住这般舟车劳顿。

综上所述,对淮易侯,对淮易侯母亲都极其重要,但又偏偏不能带回府中之人,只可能是那一个。

淮易侯的爱子,淮易侯父亲的亲孙,本该在西山法场问斩的,宋启!

由此,对案件真相的猜想,浮现在了方平安的眼前。

在钟钧与刑部一众官员,利用那名与宋启长相非常相似的乞丐,将宋启从死牢之中换出来之后,淮易侯便是把宋启送到了隐秘的偏远之地。

他们的目的,自然是想让宋启躲起来,等待风头过去,然后再寻找时机将他接回府中。

而之所以淮易侯的母亲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出门,去见她最为疼爱的孙子。

想来是因为他们觉得,距离秋后问斩,已经过去近半年之久了,应该不会再有人关注这件案子了。

不过,按理说,京察到来之时,他们便应该低调一点。

即使他们忘记了低调,钟钧也应该过来提醒他们。

然而事实上,淮易侯的母亲,仍旧是毫无顾忌地大张旗鼓出门。

至于其中原因,方平安猜测,或许是,无论淮易侯还是钟钧,他们都没有想到,有谁能识破这桩半年之前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换囚案。

的确,在这个没有监控的年代,时隔半年之久,且已经明文定案的案件,谁又能看出端倪呢?

众人都以为宋启已经死在了西山法场,当时都查不出痕迹,又何况半年之后。

如果没有怨灵录,如果那名酷似宋启的乞丐的怨灵,不是方平安拔除的,那么就算是他,也根本找不出一丝一毫的破绽。

那天方平安在处理卷宗的时候,也确实如此。

他翻来覆去查看了好几遍卷宗,也都没能觅得半点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如果没有两觉珠监视淮易侯府,方平安也没办法这么轻易发现疑点。

毕竟,他不可能毫无阻碍地,亲自在淮易侯府门前监视五天五夜。

甚至更大胆的说,如果不是那天的一阵风将卷宗吹散在地,方平安已经放弃这件案子了。

人在做,天在看。

在这个有修行,有神异的世界,因果轮回,恶业怒火,终会降临。

或许,这便是人们口中常说的:

多行不义必自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