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39章 关家虎子,刘备的千里良驹(6k)

夏口。

青袍小将盘腿坐在船头,肩背松垮,眼皮耷拉,絮絮叨叨。

“以前未及冠时,父帅总嫌我年龄太小,让我专心读书不要老想着上战场;如今及冠了,父帅又说我没有战场经验,要我从基层开始历练。

我,关兴,关安国,自幼习文练武。

论文,我熟读《左传》《汉书》《礼记》《六韬》《商君书》;论武,我能骑马能射箭会使矛会挥刀通水性善驾船;论官职,我方及冠,陛下就委我为侍中!

我怎么就不配上战场了?

我不上战场,又怎么会有战场经验?

既然是要我从基层历练,那我应该去陷阵营,亲冒矢石,身先士卒,而不是在夏口巡江!

关军侯,你来给我评评理,父帅是不是瞧不起我?

哎,关军侯,你说话呀!这里就你我二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天知地知,父帅不知。”

关雄两眼望天,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关兴。

关羽次子。

陈寿在评价关兴时,用的是“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且关兴及冠后不久,就出任侍中,后又迁为中监军。

中监军位在前、后、左、右护军之上,地位不凡。

刘巴曾以前将军兼任,督汉中军事;姜维曾以征西将军兼任,随诸葛亮伐魏。

足见关兴的才能!

真要论起来,关兴才是关羽真正的继承人。

比起自幼吃尽了苦头错过了最佳习文练武年龄的关平,关兴不仅天资上佳还自幼受到了刘备势力的精英教育。

虽说刘备流落荆州的时候比较落魄,但身边依旧有简雍、孙乾、关羽、张飞、赵云等当世少有的杰出文武。

尤其是孙乾,那可是大儒郑玄的得意门生!

亦或者说:刘备势力最初的二代们,几乎都是由孙乾在负责启蒙教育。

关羽对关兴极为看重,在培养方向也跟关平不同。

关平是普卒路线,直接丢军中,让其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在血与火中成长。

关兴是习文练武良家子路线,要达到相应的条件,才有资格被丢军中。

换而言之:在正式入军前,关兴都会受到保护。

因此。

在水淹七军后,关羽就将关兴打发去成都送战报了。

更是忽悠关兴:别人送,为父不放心!也不能在大王面前彰显为父水淹七军的本事!

彼时的关兴不懂,还以为送战报是个极其重要的军务,送得越快就越能得到关羽的认可。

后来关兴得知关羽在荆州战场的凶险后,又急又气。

关兴固执的认为:关羽是觉察到了危险后才借故将自己调往成都的,否则怎么就这么巧呢?

人有“劣根性”: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要。

关兴觉关羽只器重关平不器重自己,总把自己当小孩看,时常因此感到委屈和苦恼:明明各科成绩都是优,却总是得不到认可。

因此。

当刘备有意让夏口的关羽佯攻石阳城为疑兵时,身为侍中的关兴就自告奋勇的去请命传旨。

毕竟。

差一点就要跟关羽阴阳两隔了,关兴这心底说不担心是假的。

在夏口给关羽宣旨后,关兴就兴冲冲的向关羽请命要当先锋。

关兴算好了时间。

当时关平人在新城郡,即便有调令短时间内也来不及来夏口。

趁着关平不在,这先锋关兴自认为能稳拿!

然而。

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关羽就否掉了关兴的请命。

让关兴当先锋?

除非关羽疯了!

苏非、赵累等人也是力劝关兴,称“战场凶险”之类。

虽然知道关羽及众将是在关照自己,但关兴不乐意啊,百炼方成钢,不上战场就得不到成长。

关兴直接来了句“陛下令我来历练”。

这句话的真假,关羽分辨不出来。

即便是假的,关羽也没办法对证真假,总不能为了这事单独去向刘备求证。

亦或者说:关兴刚及冠就当了刘备的侍中,足见刘备对关兴的喜爱,真要求证,刘备或许还会来一句“安国及冠了,也该在军中历练了”。

最终。

关羽就以“军令不能朝令夕改”为由,给关兴安排了巡江的任务,还让军侯关雄带着五十校刀手跟着关兴。

名义上是听关兴调动,实际上是护卫关兴。

关雄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就不来夏口了,留在江陵城继续保护夫人和三小姐,也好过在夏口听二公子叨叨啊!

见关雄闭口不言,关兴更加的丧气。

“侍中,樊口方向有人来了!”一个校刀手高呼。

关兴抬起眼皮,定睛一看,不由“咦”了一声,随后仗剑起身盯着来船,方才絮絮叨叨的散漫也在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威毅持重。

散漫,关兴只会私下里在亲近人面前表现出来。

遇到外人,自然是不能再有这副态度的。

身为关羽的儿子,关兴不会在外人面前丢关家的脸。

船上立着的,正是奉了密令的诸葛瑾。

【诸葛瑾颇受孙权器重,此番前来,必有大事。】关兴打了个手势,两条小船上前截住,然后将诸葛瑾带上了大船。

诸葛瑾本想绕过夏口直接去南郡,被关兴截住后不由暗叹“倒霉”。

待登上了大船,诸葛瑾平复内心的叹息,温润如风的向关兴行礼:“原来是关二公子,幸会幸会。”

关兴一边回礼,一边打量诸葛瑾,道:“冒昧一问,诸葛太守是来办私事还是办公事?”

诸葛瑾自然是不能说真话的,道:“近日收到孔明来信,称有意认我次子乔为养子,我专程去成都与孔明商议。”

关兴佯装点头:“原来如此。怎未见令郎与诸葛太守同行?莫非是先行了一步?”

诸葛瑾道:“我得先去成都与孔明商议,故而未带其同行。”

话音刚落。

关兴语气一变:“诸葛太守这是欺我关兴年少吗?”

诸葛瑾惊道:“关二公子,何出此言啊?”

关兴眼神锐利如鹰,盯得诸葛瑾有些发毛。

诸葛瑾暗暗心忧:素闻关羽次子关兴,少有名气,今日一见,传闻不虚,及冠之龄就有如此气势,今后定也是大将之才。恐怕今日难行了。

关兴盯了诸葛瑾一阵,这才徐徐开口:“夏口到成都,路途遥远,你这往返一次,短则两个月,长则三个月,中间若有事耽误了,四个月都未必能返回。

你若真的想将令郎过继给诸葛军师当养子,又怎会不带其同行?”

诸葛瑾暗暗心惊。

关羽的儿子,好敏锐的心思!

听到关兴称呼“诸葛军师”,诸葛瑾又暗暗生疑。

莫非伯言猜测有误,刘备并未称帝,否则以孔明的功劳理当升迁了。

想到这。

诸葛瑾胡诌了个理由,道:“过继一事,涉及传承,不可大意。

我有三子,长子诸葛恪聪慧,次子诸葛乔愚笨,幼子诸葛融机敏,我有意将幼子过继给孔明,故要前往成都商议。

吴侯已经许我告假,关二公子,你多心了。”

关兴盯了诸葛瑾一阵,见诸葛瑾气定神闲,似乎真如所言。

数息。

关兴大笑,向诸葛瑾赔罪道:“诸葛太守,方才是我失礼了,为表歉意,我今日在夏口设宴,以解诸葛太守心中委屈,还望诸葛太守能海涵。”

诸葛瑾连忙道:“关二公子客气了,都是误会。此去成都路远,我就不在夏口耽误了。”

关兴脸色一变:“看来诸葛太守对我,心中有怨啊。”

未等诸葛瑾开口,关兴又恢复笑容:“方才是我思虑不周,让诸葛太守误会了。

关军侯,你替我告诉众兄弟,就言‘关二公子失礼冒犯了诸葛太守,故而要以最隆重的礼仪宴请诸葛太守,无事不得叨扰’”

说话间。

关兴背对着诸葛瑾,给关雄使眼神暗示。

关雄会意离开。

关兴又回身对诸葛瑾邀请道:“诸葛太守,去成都不急于这一时,若你担心误了时辰,待得酒宴后,我亲自派人用大船送你!大船一日,比得上你小船三日。”

关兴都这般说了,诸葛瑾只能无奈应允。

半个时辰后。

诸葛瑾自称不胜酒力,佯装醉倒。

关兴上前推了推诸葛瑾,诸葛瑾佯装不动。

就在这时。

关雄来到,低声呼唤。

关兴又摸了摸诸葛瑾的额头,来到门外,低声呵斥:“我再三告诫你,无事不得叨扰,为何违我军令?”

关雄低声道:“是大王有急令传来。”

“嘘!小声点。”关兴回头看了一眼诸葛瑾,又将关雄拉到旁处:“大王有何急令?”

关雄压低了声音:“大王说,走艾县入海昏,路途遥远,即便黄老将军知晓路径,短时间内也很难抵达海昏。

故而大王希望君侯能在夏口尽可能的吸引孙权的注意,最好能让孙权将柴桑的兵马也调入樊口。”

关兴蹙眉:“孙权奸诈多疑,先前父帅派人邀他出兵石阳,他都寻理由拒绝了,如今再想让孙权将柴桑的兵马也调入樊口,很难啊。”

关雄指了指屋内:“属下以为,不如诳骗诸葛瑾,就称君侯担心曹仁会去打南郡,想回南郡又怕文聘于禁来取夏口,希望孙权能出兵相助先灭了文聘于禁,或能成事。”

关兴点头:“这倒也是个办法,早知如此,就不该让诸葛瑾喝太多。”

关雄嘿嘿一笑:“属下有个办法。稍后我扶诸葛瑾去休憩,再安排个人佯装摔倒,冷水一泼,再大的酒劲儿都没了。”

关兴轻斥:“诸葛瑾乃是军师的胞兄,怎可如此无礼?”

正说间。

听得屋内一阵响动。原本醉倒的诸葛瑾忽然起身,打了个哆嗦:“这秋风怎如此的凉快。咦?关二公子人呢?”

关兴嘴角泛起笑意,遂入内道:“招待不周,让诸葛太守见谅了。方才见诸葛太守酒醉,就着人去给诸葛太守休憩之所了。”

诸葛瑾连忙感谢,又借着酒意问道:“我在江东时,听闻汉中王委任无名老兵为后将军,不知传闻真假。”

关兴“坦然直言”:“黄老将军骁勇善战,并非无名老兵,以前刘表在时,黄老将军在长沙与吴侯麾下的建昌都尉,对峙多年。”

诸葛瑾惊道:“关二公子莫非指的是刘表麾下的中郎将黄忠?”

关兴大笑:“黄老将军以年迈高龄尚能陷阵先登,更是斩杀夏侯渊,可笑那刘表不识人啊。”

诸葛瑾心中大惊。

昔日刘磐多犯艾县,孙策不得不在海昏设建昌都尉,更是调得力大将太史慈前往镇守。

【刘备暗中令黄忠偷走艾县奇袭海昏,定是恼恨至尊在武昌郡聚兵,兹事体大,我得尽快回禀至尊。】

诸葛瑾脑补了刘备派兵奇袭海昏的理由:刘备要北伐,然而孙权却新设武昌郡又将治所都徙到了鄂县,更是在武昌郡驻扎了重兵牵制了刘备大量的兵力。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换诸葛瑾这样好脾气的是刘备,都忍不了。

又聊了几句。

关兴趁机称“曹仁去打南郡了”,希望诸葛瑾能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劝孙权出兵相助,两家和睦

诸葛瑾佯装大惊,趁机表示要回一趟鄂城。

关兴也不挽留,又亲自送诸葛瑾登船。

看着诸葛瑾离去的船影,关兴的脸色再次回复了威毅持重。

【诸葛瑾去成都是假,想刺探情报是真;孙权见父帅攻打石阳又生窥视之心,豺狗之辈,我早晚必除之。】

虽然表面不提,但关兴内心深恨孙权。

若非刘封在上庸提前觉察到荆州危机力挽狂澜,关兴这辈子都见不到关羽了,也永远不能再得到关羽的认可。

关兴犹还记得在成都跟刘封论势时,刘封曾言: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需有大将镇守,可由我守新城,坦之兄守襄阳,安国守夏口,君侯中居南郡策应,则荆州可安。届时再由父王引熊虎之士,或取宛洛,或取长安,或出陇右,则北伐可成,天下可安。

之后。

刘封又言陆逊非常人,恐关兴不能敌。

虽然知道刘封有激将之意,但关兴认了这个激将。

即便刘封不提,关兴也有替关羽守夏口以镇江东的想法。

另一边。

诸葛瑾还未抵达樊口,就遇到了全琮。

见全琮身后战船,诸葛瑾吃了一惊:“全将军是要去何处?”

全琮不答反问:“诸葛太守为何去而复返?”

诸葛瑾让全琮屏退左右,低声道:“我在夏口被关羽之子拦截,偶然得知,刘备暗遣黄忠走艾县偷袭海昏。”

全琮面色大变:“消息当真?”

诸葛瑾遂将在夏口的前后诸事,具言相告。

全琮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关羽封锁了荆州的各处关津隘口,孙权几乎得不到南郡的任何情报。

两眼抹黑,最易跌倒。

故而,不论是派诸葛瑾去南郡还是派全琮来助关羽,孙权的目的都在于刺探荆州的情报。

诸葛瑾的话,全琮难辨真假。

按全琮、陆逊和步骘的猜测,刘备的进攻意图在襄阳。

可诸葛瑾探得的情报,全琮又不敢小觑。

毕竟。

站在刘备的立场上,一个在武昌郡又筑新城又徙士民又驻重兵的孙权,是个极大的威胁。

被孙权撕毁盟约偷袭了两次的刘备,会不会也撕毁盟约偷袭孙权?

刘备曾为了得西川而攻打刘璋,难道不会为了得武昌而攻打孙权?

关羽去打文聘,会不会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备核心意图虽然在襄阳,但要先打武昌再打襄阳?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不去多想。

一时之间,全琮想不明白了。

“兹事体大,诸葛太守可先返回鄂城与至尊商议,我再往夏口试探。”全琮不敢自专,一面让诸葛瑾速回鄂城,一面依旧带着三千水军去夏口。

全琮需要再去夏口试探,尽可能的得到更多的情报。

与诸葛瑾分开后,全琮将战船分为前后两队。

前队正常行驶,后队则为策应。

得知全琮是来助阵的,关兴内心多了几分冷意。

【派诸葛瑾在前,派战船在后,孙权豺狗之心,都不加掩饰了!】

诸如“风调雨顺”“大丰收”的理由,关兴是一个字儿都不信。

一个月前“筑城迁民,耗费颇巨”,一个月后“风调雨顺”“大丰收”。

骗鬼呢!

关兴对全琮的到来颇为热情,诸如“全将军能来夏口相助,合该伪魏覆灭”“全将军英才绝伦,堪称周瑜在世”“听闻全将军颇得吴侯赏识,今后前途无量”等等溢美之语,关兴张口即来。

全琮也是同样以溢美之语回应,诸如“关二公子年少有为”“我似关二公子这般年龄,与人谈论都口齿不清”“虎父无犬子,关君侯有子如此,何其有幸。”

两人貌似“相见恨晚”。

全琮甚至都开始拉郎配,要将孙权的女儿介绍给关兴。

比起关羽“吾虎女焉能嫁犬子”的喝骂式拒绝,关兴则是表现出了兴趣,如“久闻江东多美人,不知吴侯之女,品性如何?”“大王诚心与吴侯结好,若大王允肯,我是不会拒绝的”“昔日吴侯进妹与大王,本结秦晋之好,后因小人谗言和误会,让大王和孙夫人不能相聚,实在是遗憾”云云。

十句话里,九句话都在大谈特谈。

结合诸葛瑾对关兴的评价,全琮内心不由起了几分轻视:虽然有些机敏又极力的想在我面前表现出雄烈和胆略,但行事说话过于稚嫩,传闻对关兴赞誉过甚了。

殊不知。

在关兴眼中,全琮的行事说话同样“稚嫩”。

两人“畅聊”间。

鄂城的孙权却因诸葛瑾带回来的消息坐立不安。

刘备派黄忠偷袭海昏?

刘备在石阳是佯攻?

刘备的目的不是曹仁而是孤?

刘备并未称帝,伯言等人的断言有误?

一个个的疑问,在孙权心底滋生。

孙权最开始的想法是:关羽想用佯攻文聘来麻痹自己,是在玩假途灭虢的诡计

虽然因全琮、陆逊和步骘的断言而改变了想法,但孙权并未全信,依旧令诸葛瑾去打探消息。

如今诸葛瑾传回的消息,反而更印证了孙权最初的判断。

【会不会是关兴在故意诳骗子瑜?】

孙权心中泛起了怀疑,很快又放弃了这个怀疑。

【关兴初及冠,又岂能诳得了子瑜?】

【倘若黄忠真的奇袭了海昏,牵动柴桑之兵,孤之后路就断了。】

【小心无大错,不可不防。】

想到这。

孙权更坚定了要向曹丕称臣的想法。

只有拉曹丕下水,才能借助曹丕的力量去抵挡刘备。

仔细权衡后。

孙权派谷利传令,称“海昏疑有山越叛乱,令全琮速速回军平叛。”

得知军令的全琮大吃一惊,同时也敏锐的看到了关兴那“不自在”的神色。

只不过。

在全琮离开后,关兴那“不自在”的神色又恢复了威毅持重。

关雄来到关兴身边,面有钦佩:“看来孙权起疑心了。关侍中的手段,令属下佩服。”

关兴并未因诳骗了诸葛瑾和全琮而高兴:“孙权接连派人来刺探,定是对父帅攻打石阳起了疑心,陛下攻打襄阳的意图瞒不了太久。

一旦孙权确认了消息,定会派兵来取夏口,阻挠陛下夺取襄阳。”

关雄惊道:“孙权又要背盟?”

关兴冷笑:“孙权反复之辈,视盟约为儿戏也不是头一回了。反过来想,这也不是坏事。孙权不背盟,陛下又如何能有出师讨伐的名义?”

片刻后。

信使离开夏口,直奔石阳。

诸葛瑾和全琮来夏口的事以及关兴对夏口未来局势的预料,都得将信息同步给关羽。

毕竟。

关兴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夏口巡江,能调动的只有五十校刀手,即便对夏口未来局势有预料,也无法应对。

在夏口掌控全局的,依旧是关羽。

信使很快抵达石阳前线。

得知关兴在夏口的应对,关羽忍不住抚髯而笑:“关某有子如此,甚是欣慰啊!”

对关羽这样的虎将而言,最怕的就是犬子豺孙。

譬如某个叫韩当的,称得上是对孙氏三代尽忠,结果儿子韩综不仅淫乱不轨还叛逃投敌反过来攻打孙权。

更离谱的是:韩当的亲戚姑姊、所幸婢妾,全都被韩综赏赐给部下用于拉拢。

估计韩当死后得知,都能从棺材中跳出来砍杀逆子。

关羽更希望子孙如刘封一般,能文能武,骁勇善战,蹈履忠节,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既能持盈守位,又能劳谦其德。

如此。

方不会毁了关羽对刘备的一世忠义。

而眼下。

精心培养又给予厚望的次子关兴,也终于开始崭露头角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将门岂会有犬子。

仔细权衡后,关羽派人去夏口传令:调水军都督苏非入陆口,改关兴为夏口督,督岳举、杨兴、严成、何元四校尉,御守夏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