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名诗三百震诸国,我只想当富商! > 第180章洛阳朝堂的争议

这几日,朝野几乎沸腾了,扬州粮价暴涨的消息传遍了洛阳,抨击江寒的官员越来越多。

如今扬州粮价已成天价,民怨沸腾,每日都有奏折希望皇上派人抓拿江寒,处于极刑,以平民怨。

不仅是朝廷的官员,就连洛阳的百姓也在谩骂江寒,甚至产生了一些怀疑。

一个刚刚做官,就肆无忌惮,竟与奸商同流合污的贪官,怎么能写得出那么好的诗词?

如何能说得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话?

“如今扬州粮价已经成为天价,真是要多亏了我们江巡按江大人啊!官商勾结,同流合污,鱼肉百姓,这样的人怎么能写得出那些诗词?”

“那些诗词应该真的是江寒所作,因为很多都是他临场而作,作不得假……但,这也证明此人只会纸上谈兵,口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却是个贪官。”

这几日,江震声甚至不敢出门,不愿去暗香书院,因为外面到处都是骂声,有些人甚至都跑到门口来骂。

“寒儿,你到底是我江家的麒麟儿还是灾星啊!官商勾结,鱼肉百姓,你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江震声完全想不通,这个儿子明明已经变好了,怎么突然之间又变成了贪官?

若逆子真的做出那种官商勾结,鱼肉百姓的事情,他一定要杀了这逆子以谢天下。

便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时,朝堂上也是群情激奋。

朝会,钟磬之声响起,百官穿过森严的午门,踏进紫微殿,于金阶之下排队站好。

随即,弘贞皇帝身穿龙袍,来到朝堂上,高坐龙椅,环视诸公。

弘贞皇帝算算岁数,已有五十多岁的年纪,但看容貌只有三十岁左右,面色不怒自威,气势沛然。

诸公一起上前行礼,山呼吾皇万岁。

正常的奏对过后,一名大臣走将出来,高声道:“臣有事启奏!”

是礼部侍郎殷万舸。

弘贞帝道:“何事?说来。”

殷万舸沉声道:“陛下,扬州受灾严重,粮价暴涨,盖因新任扬州巡按使江寒所致!江寒抵达扬州之后,便张贴榜文,允许粮商进行涨价,致使粮商觉得有了撑腰之人,不断提高粮食的价格,以致扬州出现天价粮,百姓民不聊生!”

“臣还听闻,扬州巡按使到了扬州后,每日游山玩水,纵情遂欲,未曾过问扬州事,甚至觉得扬州府衙住的不舒服,令人翻新府衙,修建大宅院!”

“如今扬州民怨四起,民不聊生,江寒此等行径,这是在逼扬州百姓去死!请陛下派人抓拿江寒,问其罪责,处于刑罚,以平扬州百姓之怨!”

一言激起千层浪,朝堂上顿时一片噪乱。

官商勾结,同流合污……这八个字出现在朝中诸公的脑海里。

随即,又有大臣出列附和:“臣亦有言启奏!据扬州传来的消息,江寒抵达扬州后,便向扬州三大粮商家主索要钱财,扬州知府曾虎山屡次阻之无果。”

“如此官商勾结,鱼肉百姓,此僚罪大恶极!请陛下速派人抓拿江寒,斩首示众,以平民怨!”

“否则扬州民怨无法平息,必定出现大问题,届时若引发民变,又该当如何?”

随着这人开口附和,一些大臣也是纷纷出列。

“如今扬州粮价暴涨,百姓几陷绝境,请陛下一斩江寒,以平民怨,二开国库,拔银赈灾,以救扬州之民,三抄江家,取江家财产以为救灾银。”

户部尚书一听到这话,立即丧着一张脸,国库银钱本就不多,若拔银赈灾,今年年底恐怕连官员俸禄也发不出来。

接下来,又有其他大臣七嘴八舌的附和,如今朝堂上已有半数之众希望能够斩首江寒,以平民怨。

至于另一半虽然没有开口附和,但也鲜有为江寒求情者。

毕竟江寒根基太浅,若不是皇上提拔,这个扬州巡按使根本轮不到他。

只有京兆府尹阮子谦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江寒并非那种利令智昏的纨绔,不如再过两日,且看看扬州事态如何,再考虑如何处置。”

阮子谦能顶着这股压力出来为江寒说话,已经算是极好的了。

然而相比诸臣而言,一位京兆府尹的势力还是显得太微弱了,那点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其它声音中。

“看来江寒要完了。”内阁大学士,当今首辅,温芳温大学士也是没有开口的人。

他有些惋叹,一颗新星正在坠落。

原本还以为江寒受皇上重视,若是在扬州稍微降下粮价,回来后必受重用,大虞朝廷必将出现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谁知道江寒到了扬州却做出这种事,这下子是彻底完了。

“可惜,可惜了。”温大学士摇了摇头。

弘贞帝依旧没有说话,脸色不变,宛如一尊石像。

朝堂诸公给予的压力太大了,倘若扬州再不能传来好消息,他这个皇帝都要顶不住了。

到了现在,弘贞帝已经开始怀疑,怀疑江寒所献之策是不是真的有用,那些商人是否真会上当?朕同意昭月让江寒去做,是不是对的?

弘贞帝年轻时虽是雄主,但如今已经年迈了,做事比以前更犹豫。

朝堂上希望处斩江寒的声音越来越激烈,甚至有人觉得江家长房,现为兵部侍郎的江锦年也难逃其罪,该当严肃处置。

因为江锦年是江寒的大伯。

江锦年吃瓜吃着就吃到自己身上,脸色难看。

他早就和江震声不来往了,关他何事?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太监来到皇帝身旁,道:“启禀陛下,扬州急报!”

却是太监曹安。

皇帝沉声道:“是哪里来的?”

曹安将一本奏章递给了皇帝,道:“陛下,是扬州知府曾虎山的奏章!”

此话一出,皇帝心中一动,难道扬州那边有了新的变化?

皇帝道:“拿来!”

他接过奏章,翻开看了起来,神情忽地变得轻松起来。

忽地,弘贞帝站起身来,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声顿时让朝中诸公一阵懵然,面面相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