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河代序 > 第四十五章 农道

山河代序 第四十五章 农道

作者:端咖啡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13:50:45 来源:小说旗

红英修道已经有两个月了,她今年十五岁。

村里人不叫“修道”,叫“做神仙”,红英从小就听大人们讲,村里的人都是神仙的后代。小时候起,就常有神仙来,帮大家做好事,但村里一直没人能再“做神仙”。

因此,她刚被余刚收为弟子时,很是风光了一阵;后来一直入不了门,就又沉寂了下来。

直到那个罗公子的到来。那日议定之后,罗公子的人说过几天会再来找她。她久久的盼着,半个月过去了,仙人们一直没有再来。

师傅也开始焦躁起来,常常在村里转悠,终于下了决心要带她去仙山了。

离家的那天,姐姐酸溜溜的说罗公子是看上她的身子了,让她在爹娘面前羞燥不已。

爹娘却觉得在情在理,打发她早点出去,说若是高攀不上,做个普通仙人弟子也是好的;倘实在没有仙缘,也可以还俗,用仙山的一棵仙草就可以换凡俗的十几亩田,足够一家人种的了。

和师傅离开村子,村里人都来相送,都夸她长得好,很俊。

----------

步行走了整整一天,红英走得脚都酸了,才到仙山脚下的集市。

集市真是热闹:高楼、长街、好大的房子,肉铺里挂着半边的猪,粮油店当街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花花草草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粘糖人的,耍杂耍的……她什么都想看看。

但师傅只买了干粮,还一劲的催她:“快走!快走!”

师傅说这是凡人的集市,山上还有仙人的集市,更热闹些;不过他们是摸黑上山,到了仙人集市,什么都没看到。

两人住进有楼梯的大房子,楼道的尽头是两间房,一边写着一副字。师傅拿着烛台走到门口念了出来: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强而守其弱。红英不识字,师傅也不解释,让她进了“雌”的一间,自己住“弱”的一间。

第二天师傅去打听消息,不准她出去,她就靠着窗台看着外面。她的窗户正对着一条狭长的胡同,两边都是白色的高墙,她也就只能看到胡同尽头的一小截道路,和路上一个个匆匆而过的身影。

听说出现在这里的都是仙人,红英便就着经过胡同口的身影数数,才数到三十多就乱了,她一颗心慢慢跌了下去:原来仙山里有这么多仙人啊,能“做神仙”并不稀奇。

虽不能出去,饮食却是不缺。早上店家送了粥,中午吃了馒头和两张大饼,晚间她正在房里剥着家里带来的莲蓬时,师傅余刚回来了。

“商队前天就出发了,往我们来的方向,看来是错过了。”

红英手上剥了满手的莲子就一颗颗的掉了下来。“那怎么办?”声音近似哭腔。

师傅沉吟起来。

红英知道师傅在考虑,是回去村里,还是去追罗公子他们。她大声说道:“我不回去!”

“好吧,我们去荒原碰碰运气。”

----------

余刚想,商队既然走的是商路,就该在沿路的宗门停留。他知道往荒原的方向有好几个宗门,可以赶过去碰碰运气,兴许能追上。步行是来不及了,需得骑马;红英不会,只能两人共骑一匹;那就得多几匹一起上路,好换着骑。

第二日一早,他在坊市购了三匹高头马,和红英二人往西南而去。

辛苦跋涉了几天,经过的几个宗门都说霍山商队才来过,又走了,好像总是差一点。余刚想,世事便是如此:他隐居在山村时,霍家军和商队都过来劝,他不为所动;现在被撩拨得想出来做事了,一个个又都跑远了。

又闷头跑了几天,到了这天正午,红英还在支撑着,马先倒下了两匹。干粮也吃完了,余刚自是不需要,红英却还是凡人之身。两人不得已停下,到了就近的一处宗门,打算好好休息两天,就回去了。

这个宗门不在灵山之中,反而位于一处凡俗村镇之内,号为“沙洋门”。

按说凡俗村镇的灵气远不如灵山充裕,再怎么布置聚灵法阵也凑不出一个三阶洞府来。但沙洋门下凡人众多,家家田里都种着银叶草、霸竹、符草等低阶灵草,平时精心维护,长成了也不收割,任其烂在田里,散发出阵阵灵蕴。一年年下来,再加上聚灵法阵的功效,沙洋门硬是在凡俗中生生造出了一片有灵之地来。

即便如此,下辖数千户、方圆数万亩的沙洋门也只能供应出一座三阶洞府,数座二阶洞府,供筑基门主和几个弟子修行。若算上法阵的消耗、凡人的口粮、来年的种子等成本,就只能称得上苦苦支撑了。

沙洋门的筑基门主叫明跃,算是余刚的老熟人,见红英又饿又累的模样,叫弟子上了一碗煮鸡蛋、一碗蒸芋头、几个煎藕团子,红英立刻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吃、慢点吃,沙洋门别的没有,吃食管够。”明跃笑呵呵的说道。修士不用吃喝,近年来沙洋门里,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妖兽,日子过得很兴旺。男丁种田、打渔、推磨、烧砖、砌墙,女人喂猪、养鸡鸭、腌菜、编篾、绞麻绳,在种灵草之外,已能自给自足。

余刚四顾打量。修士的洞府集中在一片地势稍高的小丘之上,下半截用砖、上半截用黄土垒出一个很宽的高台,四座土坯房位于高台四角,这就是弟子居住的二阶洞府;高台中央继续用条石垒高,上筑一座砖瓦房,这就是他们所在的三阶洞府、门主居所。高台之下围了一圈凡人土房,再就是牛棚、猪圈、鸡窠,还有关鸭子的栅栏;只有北面留着一片空地,种着十多颗桑树、柳树,树下放着一具石磨。外围就是修士的灵田和凡人的自留田了。

听说中原少灵山,那里的宗门也有很多这样的,所在地界本身没有灵气,而是种灵草或垒灵石以为灵地。若是种八分自家的田地,在中间种一分修士的灵田,便是井田。

他上次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短短数年间竟成了一座小的宗门。这种平地造灵地的方式和直道的烽燧相似,但平常宗门哪有霍山的财力?若是遇到越人侵袭等意外,就只能散架了。

----------

“种田的谷雨忙起来!说有说得好嘞!”

“嘿---哟!”

此时的田里,农夫们正喊着号子干活。号子声踏着韵律,隔着老远听起来都干劲十足。有眼尖的农夫望见了门里来的客人,领调的词就变了:

“依呀那个小妹妹,哪家是你哥哥嘞!”

“嘿---哟!”

红英才吃得饱饱的,听了调子脸红红的,正好打出一个嗝。“嗝...”

余刚和明跃见状,哈哈大笑起来。

红英脸更红了。

“小姑娘,没见过人干农活吧?”明跃三十来岁年纪,个头高高的,一副胖胖的笑眯眯的脸庞,披着宽松的青色大褂,脚上汲着草鞋,十足田舍翁样。

“谁说的?我从小干活长大的!”红英不服气的说道,“薅草的时候我也喊号子,不过是秧苗太高了,为了让爹娘找得到我!还有栽秧、通水、割谷、打场子,我都会!”她从出门起就憋着一股劲要表现,结果没找到罗公子,倒在这儿阴差阳错显摆起农活来了,一点也不像个修道的弟子。

余刚和明跃又哈哈大笑。明跃看着红英粗壮的胳膊和手里的茧子,知道这小姑娘说的是实话,这是个帮家里出力干活的农户女儿。

明跃出自霍山的二流世家,一身筑基后期修为,却甘于在此操持破败的沙洋门,因为他修的是农道。旁人眼中不屑为之的农活,在他看来是修炼的正道;沙洋门看着艰苦,于他却是乐土。

明跃看着红英,毫不掩饰欣赏之色。目前沙洋门的四个弟子要么也是世家出身,即使是凡族过来的,在家那也是受尽宠爱的宝,罕有入门前就干过农活、精通农事的。

他想将红英留下来,但沙洋门目前已有了四个弟子,若再收一个,就要再搭一座洞府,那将给凡人农户们增加更多负担。若是大手一挥,从霍山调资源过来,那就违背了农道垦殖的初衷...

这也是农道尴尬的一面:吸引不了、安置不了欣赏的弟子入门。

余刚看出了明跃的招揽之意。红英学不了他的功法,说不定能学明跃的农道,比起带红英回村,他更愿意让红英留在愿意收留她的宗门。便指着红英说道:“我这趟出来,除了为以后谋个出路之外,也想给这个弟子找条出路。”

言下之意,改换门庭,他这里不存在障碍。

听了这话,红英也察觉了不对劲。她看看师尊,又看看外面广袤的原野,心里有些犹豫。她是奔着罗公子出来的,有点不愿意留在这破落的沙洋门干农活。当然,相比之下,她更不愿意没个说法就回村。

“余兄要找什么出路?”明跃岔开话题道,“郭谦昨天才来过沙洋门,跟我说他曾去田家村找你,让你跟他一起跑这趟商路。事后他去闭关,会推荐你为商队护卫首领。但是等了几天没等到你。”

“哦?”余刚倒没想到,他在黄鹤坊市等郭谦,郭谦却在田家村等他。商队昨天才经过这里,现在继续追或许还追得上。他问道:“郭谦有没有说,他们接下来往哪边走?”

“额...”明跃像是知道了什么消息,犹豫着不知该不该说。在余刚的催促下,他才说出郭谦和商队的去向,并密语告知余刚,流传的各路越人队伍将共击商队的消息。

“郭谦知不知道?”余刚神色严肃的问道。

“商队跑得比消息快,我也是在你们来之前才收到的。郭谦想必没听说。”

余刚沉默思考片刻,觉得还是应该先追上商队,将消息告知郭谦了再说。他对红英吩咐道:“你就留在这里,我继续去追。”

“我要跟师傅一起!”红英自己替自己做了决定。

“好!”余刚陡然增了胆色。想当年他和郭谦二人带人过荒原,十趟百趟也没怕过,方才闯出点名头。现在越人势大,他们不硬拼,尽往瘴气里面钻,越人还能找到他们?

余刚却是不知道,这次是霍山的大公子在背后谋划此事,敌人也不止是越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