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剑鸣乱世 > 第208章 苦肉之计

剑鸣乱世 第208章 苦肉之计

作者:波波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13:48:41 来源:小说旗

一股殷红的血顺着蔡琰的手腕流到地面,像乱世遗落的眼泪。她缓缓放下碎镜片,安静地躺到床上,合上了双眼。

洁白无瑕的裙摆渐渐被染成血色,把她变成了一只美丽而忧伤的蝴蝶,一只画地为牢而无法破茧成仙的蝴蝶。

蔡琰的意识渐渐模糊,仿佛看见了父亲在向她招手。她想:“父亲大人,女儿不孝,此生不及相报,来生再尽孝道。”

她带着临死前的微笑,一步步往父亲走去。还有几米距离时,突然一声巨响,父亲的身影被震碎了。

船体撞到了礁石,一股海浪破门而入,把即将失去意识的蔡琰冲到了床下。与此同时,门外两名卫士也一同被灌了进来。

蔡琰被海水呛醒了,一看,全身早已湿透。她挣扎着爬了起来,看见被海浪推进来的两名卫士,忙问:“你们没事吧?”

卫士也挣扎着站了起来,发现船舱里的海水全是红的;一看,原来是从蔡琰手上流出来的血。

“小姐,你的手怎么了?”卫士甲的第一反应是她的手不慎被利物割伤了。

卫士乙却看出了玄机,知道她刚才在自杀,但没说破,只说:“小姐的手受伤了,赶紧包扎!”

“你们不用管我,赶紧去看下其他人有没事!”蔡琰不想再次和父亲分离。她心里清楚,再不止血的话,她熬不过几分钟。

“不行!单于吩咐过,务必要安全护送小姐到目的地!”卫士乙怕蔡琰失血过多,赶紧让同伴跑出去求助,自己留下来帮她按住伤口。

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蔡琰保住了性命。船是因为暴风雨的原因,撞到了沿岸一带的礁石——已经进入伊都国的领海了。

这里是伊都国距离大汉最近的一个靠岸点——邪支半岛,岸边站着一大群打着竹伞的士兵,正在眼巴巴盼着这艘船的到来。领头的人,就是呼厨泉的朋友伊藤宏助,也是伊都国的一名副兵统司(类似于汉朝的校尉)。

有先见之明的呼厨泉,已经在早些时候利用训练过的鸿雁,把蔡琰有可能来这里的信息传递给了伊藤宏助,并告诉他船有可能到达的时间和地点,请他派兵前来接应。伊藤宏助和呼厨泉是患难之交,自然义不容辞地答应了。今天已经是守候的第七天了,他们终于等到了这艘船。

看着这些前来接应的异国将士,蔡琰不禁苦笑一声,同时感叹世事难料:刚从中原被掳到匈奴腹地的时候,她一时冲动,上吊自杀,结果绳子无缘无故断了。那时,她认为是老天爷给了她一次后悔的机会,便鼓起勇气生活下去。直到今天,她第二次轻生,却又被这恶劣的天气所救。她想,既然阎王爷暂时不欢迎她,为何要让她承受这种背井离乡的痛苦呢?

这艘船上共有三十多名士兵,都是呼厨泉派来保护她的人。待蔡琰安定下来后,超过一半的士兵乘船返回了汉土;只有不足十人自愿留了下来,当她的永久贴身护卫。

伊都国果真是兵连祸结、战火纷繁,犹如人间地狱。然而,就像变化无常的汪洋大海,既有惊涛巨浪翻涌之时,也有风平浪静到来之日。蔡琰在伊藤宏助的安排下,得以安顿下来,潜心向学,与世无争。

蔡琰在这里几乎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因为汉语是伊都国的第二语言。这里大部分人的祖先来自战国时期的齐国、楚国等地,他们为了逃避战乱,远渡重洋来到这里,与当地居民通婚,繁衍后代,并将华夏文化融入了本土文化。只是,当时他们并没有想到,哪里都有战乱,只不过是狼窝与虎口的区别而已。今天的伊都国,大部分人都具有汉人的一半血统。

自从来到这里后,蔡琰就有一股很强烈的预感:总有一天,会有汉人渡海过来接她回去。只不过,这个预感的周期稍微长了一点,这一等就是十年……

…………

时间来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吴军阵地。

这天,周瑜命人大鸣军鼓,在主帐中召开重要军事会议。从曹营过来“投诚”的蒋干虽然未有正式职务,但作为周瑜的旧日同窗,也享有参加会议的权利,主要负责做会议纪要。

周瑜谓众将士曰:“曹军水陆两寨布局严整,且前后连络三百余里,一时之间急切难破,各位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此,粮草供应必须到位。据我保守估计,至少要一个月以上的粮草供应,才能确保每一位将士食物充足,不用饿着肚子上战场。现任粮仓官是谁?”

“回都督,是我,黄盖。”一人应声而出,身上带着一股酒气。

“原来是黄公覆(黄盖的字)老将军啊。那好,粮草分配任务就交给你了,一定要确保大小各分寨都有充足的粮草,绝不能让将士们挨饿!”

“……都督,在下有一言相禀。”黄盖似有难言之隐。

“怎么?有困难?”周瑜注意到对方的脸色不太对劲,似乎酒劲还没过去。

“非也。我认为,莫说一个月,就算能供应十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我前两日打探到,曹军的水土不服症状已全部克服,虽未查清具体原因,但也足以证明,是上天在偏袒曹操;上天还暗示我们,若再贸然与之对抗,将会遭到天谴。所以卑职认为,还是按照张昭说的,弃戈降曹,方为上策啊!”黄盖说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话。

众人惊呆了,没想到一位忠肝义胆、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竟突然说出这番话来。

“公覆,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周瑜以为对方是酒后乱言。

“都督,我认为自己说得很清楚了,不必重复。”黄盖把脸一转,一副义正辞严的姿态。

周瑜看了看旁人。众将摸不着头脑,不知黄盖唱的是哪出戏。

蒋干眼前一亮,他就盼着多点出现这类事件,好积累素材向曹营爆猛料,立大功。他用毛笔在牛皮纸上奋笔疾书地记录着。

周瑜一时无语,他原本以为黄盖在借酒装疯,后来意识到这是一次严肃的军事会议而非余兴节目,便勃然大怒道:“放肆!公覆啊公覆,你好生糊涂,莫不是昨晚被灌多了?如今大战在即,你却说出这番‘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来!难道曹军的疫情消除之后,我军就要投降了吗?我一直以为,你是本军中抗曹决心最强烈的人之一,没…没想到今天,你竟然吐出这种扰乱军心之言!教我如何留你!”

黄盖的脸上乌云骤起,指着周瑜骂道:“我没醉!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不看看自己的辈分,竟敢教训老夫?想当年,老夫随先主出征,纵横大江南北,你还不知在哪条村子里玩泥巴呢!别人说你是‘英雄出少年’,依我看来,你只不过是一个不识时务的白面书生!呸,你一心想着打胜仗、升官发财,却从没把我们这些将士的性命放在眼里!没有我们为你冲锋陷阵,你能打得赢曹公吗?你早该回乡下放牛了!”

众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次普通的军事会议,竟然引发了东吴两名忠臣的口水战。黄盖以前从未发过如此大的火,看来昨晚真的喝多了。

周瑜猛然立起,指之曰:“黄盖,你好大的胆子!我是全军总都督,你竟敢公然与我抬杠!是不是活腻了?”

黄盖还想反驳,突然感到心脏犯病了,不住拍打着左胸,还不停咳嗽。

周瑜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但依然咬着牙,狠心地说:“大胆逆将,公然侮辱本都督,扰乱军心,不服军令,死罪!来人,给我拖下去,斩了!”

众将一听“斩”字,纷纷跪倒求情。蒋钦说:“都督,请你放过黄将军吧,他是个老糊涂虫,说话不顾体面,而且昨晚确实多喝了几杯,属酒后失言,不必当真!都督就念在他以往曾多次立功的份上,饶他一命吧!”

“饶他?哼,虽说瑕不掩瑜,可如今他当众羞辱上级,不杀他难泄我心头之恨!虽然没有发禁酒令,可酒后失言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军纪不严,何以征战天下!”周瑜似乎心意已决。

周泰说:“都督,黄将军今天失言,卑职也有错,昨晚是我主动劝酒的。卑职愿代黄将军受罚!”

众将纷纷跟上,一同求周瑜降罪到自己身上。周瑜一时难以抉择。

蒋干作为军中的“新人”,本不便多言,但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场,便故意劝道:“公瑾,如今大敌当前,我们应当团结一致,不应后院起火,以免影响大局。黄将军虽然出言不逊,但其内心的想法亦不无道理。我认为,死罪远不至于,稍微惩罚几板子就算了。东吴需要像黄将军这样的老将。”

这话似乎起了一点作用,周瑜看来还是给老同学几分薄面,脸上的褶皱顿时减少了一半。

然而,黄盖并没有珍惜这个免罚的机会,再次口吐妄语,令周瑜的脸色再度转阴。

周瑜实在忍无可忍了,便唤了两名士兵进来,喝令道:“此人妖言惑众、目无军纪,拖下去斩了,以儆效尤!”

士兵面面相觑,均不敢动。他们也知道黄盖在军中的地位。

“怎么?难道连你们也想违抗命令?!”周瑜瞪视士兵。

程普出面劝说:“周郎,先消消气吧。公覆虽犯了胡言乱语之罪,但罪不至死;何况他与我等同辈,曾与先主一起打天下、征百越,乃东吴的开邦功臣之一。如今仅因出言不慎,就招致杀身之祸,似乎有点量刑过重,难以服众。不如功过相抵,免其死罪,杖罚一顿以示警告算了。”

鲁肃也劝道:“对啊,周郎,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他就是酒后失言,哪用得着以死谢罪啊!顶多打他几下屁股,让他长长记性得了!”

众人再次苦苦求饶,无奈周瑜油盐不进。蒋干也在附和着求情,实际上黄盖的生死他并不关心。

后来,周瑜还是心软了,长叹一声,对黄盖说:“本该赐你一死,看在大家为你苦苦求情的份上,就饶你一命。死罪虽免,活罪难逃!押下去,重打一百脊杖!”

一听说要罚一百脊杖,众将又开始求情,说像黄盖这种老将,别说一百脊杖,就连五十脊杖也撑不过去。

最终,众将合力“砍价”成功,打了个五折,重罚五十脊杖。

黄盖被当场剥去铠甲,袒露脊背,双手展开趴在地上,左右各有一人压着手腕,动弹不得。死到临头,他却还是一副不知悔改的样子,令人揪心。

见其背上本来就有数道疤痕,大家知道这是战争留下的印记,心里更添一丝难受,默默低下了头。周瑜其实心里也不好受,只是到了这一步,他已经下不了台了。

黄盖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接受杖罚;众将的心也陪着一起受罪。

第一杖下去,黄盖忍住了,一声不吭。

第二杖、第三杖……黄盖终于忍不住了,惨叫声绵绵不绝。

众将的心也随之颤动不已。他们都不明白,周瑜今天为何会如此狠心,竟用这种毒辣的手段去惩罚一名老将。身为历经三代主公的老将,黄盖“倚老卖老”,随便吐几句苦水,都在情理之中,何必太在意呢?

打到第三十杖时,黄盖的背部已是皮开肉绽、惨不忍睹,人也痛晕过去了。

众将再次伏地求饶,连之前不服周瑜的老将程普也自愿下跪了。

周瑜早就想喊停了,只是碍于面子没喊;正好见到众人给他台阶下了,赶紧叫人停手。执杖的士兵松了口气,他刚才已经刻意手下留情了。

几人扶着奄奄一息的黄盖进了另一间营帐,一通忙活将他安顿在床上。

这次军事会议的气氛明显受到了杖罚事件的影响,周瑜已无心再开,只好下令解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