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剑鸣乱世 > 第13章 潜龙出渊

剑鸣乱世 第13章 潜龙出渊

作者:波波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13:48:41 来源:小说旗

两天后,刘备三人再次整装备礼,前往隆中。刘备是请不到孔明誓不罢休。

三人来到茅庐时,正遇上诸葛均出门,他高兴地说:“皇叔今天来对了,我二哥昨夜很晚才回,正在休息。让小德带你进去见他吧。”

刘备高兴极了,便叫关羽、张飞在外等候,自随小德进了里屋,见草席上躺着一人。

小德想唤醒孔明,刘备拦住他,说:“不必了,他昨夜方归,让他好好休息一下吧,我在这儿等他。”

过了半天,孔明依然未醒。刘备笼手拱立于门外,始终不忍心叫醒他,一直等候。

张飞在外看见此番情景,勃然大怒:“村野匹夫,我大哥三番五次造访,好不容易撞上他,他却在里面诈睡,明欺我大哥无才!我要进去教训教训他!”

说罢,他欲冲进去。关羽拦住他说:“三弟切勿冲动。古人云:‘求贤不可心切,心静方可请贤。’大哥就是深明此理,才默默等待的。”

又过了许久,孔明终于懒洋洋地坐了起来,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吟道:“一觉醒,方知天下原不定;欲沉睡,只恨心中志未酬……”

小德进来通报说:“刘皇叔来了,正在屋外等候;庐外还有两位将军。”

“什么?!”孔明一跃而起,忙拉着小德跑进后堂,边整装束发边说,“你这小子,怎么不早说!有贵宾到访也不会叫醒我,还不快请他进来!”

小德跑去请刘备。刘备走进屋内,见墙上贴着一副字联,上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问小德:“这副字联是何人所写?”

小德答道:“是孔明先生亲手写的。”

话音未落,孔明从后堂转出,说:“让皇叔见笑了,随笔一幅,不必关注。”

刘备一看,此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面容清秀,气质如仙。

孔明紧握其手,说:“皇叔几番屈驾寒舍,在下实在有失远迎!”

“哪里,哪里。今日能见先生一面,刘某倍感荣幸!”

“皇叔不畏风雪前来,令我感动不已!”

“刘某只求见先生一面,风雪无阻!”

“皇叔言重。…对了,何不请外面二位将军进来呢?”

“我三弟性子不太好,容易闹事,所以让他们在外面等。…对了,我略备薄礼献与先生,我让他们拿进来。”刘备说着就往外走。

“不必了,”孔明拉住他,“皇叔能来,我心已足,其他就免了。”

“不,这是本人的一点心意,先生…”

孔明打住他,说:“皇叔不必多言,若再这样,我就回房去了。”

“……想不到先生有如此心德,此乃刘某所不及!”

“皇叔别再夸我了。…对了,皇叔三番五次来访,必有要事吧?”

“对,是要事,非常重要的事。我诚意恳请先生出山相助,共抗曹操,兴复汉室!”刘备下跪了。

孔明忙扶之,曰:“皇叔请起!我已看过皇叔之信,备受感动,也很理解皇叔此刻的心情,可我已在此隐居多年,突然叫我离开此地,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刘备再次跪求道:“先生不能只顾自己,要为天下苍生着想啊!在此没落之世,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汉室急需有志之士扶持,先生不能坐视不管啊!”

孔明又将他扶起,说:“皇叔言重了,吾乃一介村夫,不谙政治,更不懂军事,就算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与曹操这位中原霸主抗衡呀!何况天下并不是处处混乱,也有太平的地方,比如…”

“先生请听某一言。”刘备打断他说,“某虽身为一小小县令,亦深明大义。一些地方表面看似太平,实则潜伏着极大的社会危机,就连许昌亦不例外。在当今体制下,富人当道,官位能以金换取,而穷人只能忍受欺凌,正义无法伸张。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悬殊,必然导致民心不定、盗贼蜂起,黄巾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引起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正是曹操!由于他耍弄朝政,导致风雨如晦,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先生若不肯出山,将辜负天下苍生,刘某绝不甘心!”

孔明沉默不语。过了一会,他终于开口:“皇叔的想法我都理解。莫急,我先给皇叔看一样东西。”

他吩咐小德到后堂拿出一幅卷图来,将图摊开说:“皇叔可认识此图?此乃益州五十四县的地图。”

“益州?”刘备不明白。

“对。皇叔可曾去过?”

“未曾去过。听说那儿地势险峻,寸步难行。”

“正是,但也只是局部。”孔明用竹条指着地图,说,“益州东临荆州,北接雍州,幅员辽阔,物产丰盛,乃汉室一大宝地。”

刘备点头,表示同感,但他不明白孔明提这个干嘛。

“我有一套说法,叫‘三分天下’。”

“三分天下?”

“对。曹操目前雄踞中原地区,北占了天时;孙权统辖了江南八十一县地区,南占了地利;皇叔若能夺下益州五十四县,则可在西面同时占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刘备眼前一亮。孔明接着说:“‘三分天下’便是,曹操在中原建立魏国,孙权在江南建立吴国,都是迟早的事情;皇叔可趁势在益州建立蜀国,将汉土大体分成三大板块,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为之一振。孔明双手一背,望着天花板,若有所思地说:“我认为,一旦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就某种意义而言,天下就太平了。”

刘备不解。孔明解释道:“三国的势力可谓旗鼓相当。若甲方贸然进攻乙方,乙方必会与丙方联合对抗甲方,最终将甲方吞并与瓜分。换言之,在各方势力均衡的前提下,哪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就是自取灭亡。三国实力相当,就连北方的匈奴、西部的羌族、南方的蛮夷等游民部落也不敢轻易进犯。届时,天下就可以太平好长一段时期了。你认为呢,皇叔?”

刘备连连点头:“对,绝,妙!先生的一番赐教,令某大开眼界,豁然开朗!诚如先生所言,一旦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就难以一统天下了。”

“正是如此。”孔明略带自豪地说,“其实我早已有此想法,只恨遇不上可以分享的人,今日皇叔来此,终于可以一吐为快。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且地形崎岖险恶,易守难攻。益州牧刘璋虽与皇叔同宗,但论治国能力,却远远不及皇叔。若能拿下该地,皇叔将可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

刘备不解:“为何曹操和孙权不去进取益州呢?”

孔明说:“取益州,必先取荆州。曹操北征方归,应当正策划进取荆州;孙权刚灭黄祖,正处于统一江南、稳定政权之秋,故作休养生息状,暂时不便西进;刘表坐拥荆州之土,皇叔为其同宗兄弟,又对荆州有所贡献,想必不会受其排斥,应趁此机会在荆州稳住阵脚,壮大兵力,待时机成熟时再作良图。就目前形势而言,皇叔更具备进取益州的各项先决条件。”

刘备三度跪求:“若是这样,先生就非出山不可了!”

孔明再次扶起他,说:“皇叔不必拘礼于此。其实在下也曾想过投靠皇叔,只因一些私人原因,暂时不便为之。”

“先生有何困难之处,但说无妨。”

“我发过誓,一定要在自己出山前完成终身大事,如今尚未成亲,所以…”

“先生出山之后一样可以成亲啊,这事我全包了!”

“皇叔有所不知,其实我已有意中人,她就住在邻村。我若出山了,恐怕再也没机会见她了。”

“先生可以带她一起走啊,我可以安排你们的婚事。”

“那也得看她想不想走才行,我不能强迫她。再说了,自古以来婚事皆由父母安排,岂能由外人代劳?虽已失去双亲,但我已想好,一定要先见她一面,再下决定。”

刘备忽然想起那天司马徽给他的信条,忙取出来。孔明一听是老师写的,忙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天下兴衰,庶民有责;保家卫国,责无旁贷。与其隐居求安宁一时,不如出道打江山一世。英雄之道在于敢说敢为,贤者之理在于相时而动。英主难求,良机难得,切勿错失!

司马德操上

孔明合上信条,深有体会地说:“老师,我明白了!若不嫌弃,在下愿效犬马之劳,助皇叔扶绥万方!”

刘备大喜,便叫关羽、张飞将礼物拿进来,放在桌上,全是金麻锦缎之物。

孔明一看就急了:“我不是说了吗,皇叔的礼物我不能收!”

张飞虎着脸说:“我大哥看得起你才给你,你敢不给面子?”

刘备瞪了他一眼,对孔明说:“我三弟不懂礼貌,先生请勿见怪。从这一刻起,先生就是吾之军师,军师应听令于主公。此乃见面礼,感谢先生能以大局为重,出山相助。”

孔明无奈,只好收下礼物,说:“既归于皇叔,当随皇叔而去,但舍弟尚未回来,我有些话要交代他;而且,我必须去和我爱的人见一面,跟她说清此事,我不能对她没有交代。皇叔,你们可否在本舍暂住一宿,待我处理完这些事情再一同回去?”

刘备同意了,于是三人在草庐中住了一晚。

次早,诸葛均回来了。孔明对他说:“我受皇叔三顾茅庐之恩,决定出山相助,以报其恩。你安心在家吧,等助皇叔成就大业后,我自会解甲归田,从此不再涉政。”

“二哥当真要走?”诸葛均早已知道他会走,但没想到这么快。

“对,我若不走,将深负众望,情理不容。我现在就去见月英,你要保重。”孔明用力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二人深情拥抱,握手告别。

随后,孔明暂别众人,自行去邻村找月英。月英见到孔明时很开心,二人促膝谈心,情意绵绵。

话到情深处,孔明忽然收敛笑容,说:“阿英,还记得之前跟你提过的刘皇叔吗?他昨天来找我了。”

月英一愣,紧紧望着他的双眼,似乎已知道他想说什么了。

“自从第一眼看见刘皇叔,我心里就认定了,他就是我毕生要追随的人。我已经答应他出山了,自然要跟随他一同打天下。我要走了,不知以后还能否相见,如果你不想等太久,就自己找个好归宿吧。对不起,我辜负了你的爱,实在很愧疚,但是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我若不出山,将愧对天下,愧对自己。阿英,你是我的唯一所爱,我真的不想离开你,可我更希望你能过安稳的日子,跟着我,是不可能过这种日子的,所以……”说到这儿,孔明哽咽了。

月英既惊讶又失落,尽管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可她还是觉得太突然了。但是,凭她对孔明的了解,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一只胸怀大志的鸟是不可能一辈子躲在窝里的,总有一天要展翅高飞。她和孔明相拥而泣。

孔明含泪告别了月英。本来,如果不是名声在外,刘备也不可能来找他,他完全可以和月英结为夫妻,在乡下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可惜时势不允,他有重大使命在身。他也想过把月英带走,但为了不连累她,只好放弃了。在此乱世,能放下感情包袱、出外闯荡的人并不在少数,孔明就是其中一个。

孔明告别了家乡隆中,随刘备回新野去了。自此,他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友,每日谈论天下大事,既包含海阔天空之广度,又不乏入木三分之深度。孔明的许多新见解令刘备耳目一新,刘备的许多观点也令孔明佩服不已。孔明每日招军买马,并将自创的战场阵法传授给关羽等人,让他们每日教练。

就这样,刘备军的兵力与日俱增,势力日益强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