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八百三十八章:陈年旧事

皇兄何故造反? 第八百三十八章:陈年旧事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5: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爹爹……”

听到这道声音,于璚英顿时一阵惊喜,抛下面前唠唠叨叨的俞士悦,转身就奔向了已经迎在大门处的于谦。

堪堪在自家父亲的面前停下,于璚英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这才松了口气,鼓着嘴嗔道。

“爹爹临时传信,让女儿回家,也不说是什么事,好让女儿担心……”

“没什么事,就是想你了。”

在于璚英面前,于谦罕见的露出一片慈爱之色,同样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家小女儿,看到她眉眼和润,性格也一如往常般活泼,于谦便放下了心,在于璚英的手背上拍了拍,他开口道。

“你大哥二哥,在后头等你呢,去跟他们说说话吧,一会咱们一家人一块用饭。”

“是……”

于璚英和于冕,于康两个哥哥也许久未见了,心中自是想念,而且,她聪慧的很,知道俞伯伯来拜访,必然是和父亲有话要说,于是,便点了点头,对着于谦和远处的俞士悦行了一礼,然后匆匆进了府门。

不过,她却没有注意到,在远处看到他们父女团聚景象,原本面带笑意的俞士悦,却因她无意间的一句话,脸色已是凛然起来。

目送着于璚英的身影消失在府内,于谦转过头,看着俞士悦,面色也平静了下来,笑道。

“仕朝兄,书房一叙?”

“好!”

于府书房,二人相对而坐,香炉中一缕紫烟袅袅升起,宁静悠远,俞士悦眉头微皱,神色凛然,于谦则是面带笑意,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自顾自的斟了两杯茶,在俞士悦和自己的面前,各放了一杯。

片刻之后,终是于谦率先开口,道。

“仕朝兄,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也不要每次见到璚英,就这般样子,你我两家之所以没有结亲,原因何在,你应该比璚英更清楚。”

“当初,仕朝兄相助之恩,于某铭记于心,可事情毕竟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和璚英每每见面,总拿此事打趣她,这孩子脸皮太薄,心里不免会多想的。”

俞士悦瞥了一眼于谦,神色微动,轻哼道。

“怎么,于少保如今位极人臣,是怕老夫挟恩求报?”

“这……”

于谦苦笑一声,将茶盏往前推了推,道。

“仕朝兄,你明知我不是这个意思。”

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俞士悦的神色也好了不少,叹了口气,他开口道。

“当年那桩亲事,固然是为了掩人耳目,但是,璚英这个孩子,我也的确是喜欢,我说的是实话,她嫁到我府中,别的不说,肯定是不会受委屈的,而且当时的状况,就算是我们结亲,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你这个倔脾气,哼……”

他们两府当然不可能结亲。

虽然说,俞士悦和于谦是至交好友,但是,两家孩子该议亲的年纪,他们一个是兵部侍郎,一个是大理寺卿,而且,都还年轻,在朝堂上有着大好的前途。

这种关系,如果说再结了姻亲,必然会被议论为结党营私,这是他和于谦都不会去冒的风险。

朝堂之上,姻亲关系是很谨慎的,一般来说,文臣结亲,最好的选择就是勋贵将门。

虽然说,平素朝堂上文武之争你死我活,但是,不管怎么争,勋贵百年世家的爵位根基是在的。

有着世代传承的爵位,就是最安稳的所在,所以要嫁女儿,勋贵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不会被人议论结党,甚至于如果在有姻亲关系的情况下,还能秉公无私,弹劾勋贵不法,反而会受到赞誉。

其次才是文臣之间相互结亲,但是,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跟同辈结亲,刚刚中了进士,在京中无根无基的青年才俊,是最好的选择。

一则是可以翼护对方,二则身份差别太大,也不会被人非议。

当然,因为大多数人中进士的时候,年纪都不小了,所以这种情况也不多。

真的要说文臣结亲的话,那么最多的情况,是跟已经致仕或者即将致仕的大臣结亲,既门当户对,又不会遭人非议。

不管是娶妻还是嫁女,这种家里曾经有人做官的书香门第,是最好的选择。

像是同辈结亲,要么是自幼两家便有约定,要么是结亲时,两家官位都还不高。

如于谦和俞士悦这种,都已经是一方重臣,再去给自己孩子议亲,基本不会去考虑同辈的人,如果说真的出现了,那只能说明,其中有一方马上就要致仕了。

这一点,俞士悦当然是清楚的,他当时之所以会抛出这个消息,原因还是当时的一桩旧事。

那时于谦入朝不久,性情刚直,很快就得罪了王振,在王振的指使下,通政使王锡蓄意构陷,称他心怀怨望,任人唯亲,于是,于谦很快就被下狱候审。

当时王振势大,阿附之人甚广,于谦入狱,多得是落井下石的人,于府一时之间门庭冷落,连度日都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俞士悦才屡屡过府,表露出想要结亲的意思,其用意无非是震慑那些宵小之辈,不要觉得于家没了靠山,是可以任人欺凌之辈。

至于后来,于谦入狱的消息传开,他曾经任职的山西,河南等地百姓纷纷伏阙上书,万民书递到御前,王振迫于压力,只得释放了于谦。

这桩亲事,双方也就随便寻了个理由,不再提了。

见俞士悦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于谦也颇有些无奈,道。

“仕朝兄当初仗义援手之情,于某铭记于心,可那个时候,于某既已恶了王振,不知何时便会再遭构陷,岂敢拉仕朝兄下水?”

“何况,仕朝兄品行高洁,并非挟恩自重之人,这一点,于某自然清楚,可若是真结了亲,外界不明真相之人,难免议论仕朝兄用心不纯,仕朝兄一番好意,仗义出手。”

“若因此事,让仕朝兄名声受损,于某如何担待得起?”

这番道理,二人心里都明白,也说了多次,但是每一回,俞士悦都气哼哼的,会说出那句说了无数遍的话。

“我看你就是嫌弃钦玉样貌平凡,不过也幸好璚英没有嫁过来,这个混小子,简直是肆意妄为,文不成武不就的,就知道纳妾。”

“成婚这才几年,都纳了第七房小妾了,今天回去,老夫非揍他一顿不成!”

于谦没有说话。

哪怕关系再好,对方的家事,也是不好议论的。

其实他也明白,俞士悦每回见到于璚英,都会提起这桩事,其实不是对结亲一事耿耿于怀,而是对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

于谦的家风严正,在如今士大夫普遍纳妾的背景下,只有于谦家中只有正妻,没有任何的姬妾,俞士悦虽然有一个小妾,但是,也从不在美色一道上沉迷。

可偏偏俞士悦的这个儿子俞钦玉,最是耽于美色,年纪轻轻的就流连秦楼楚馆,后来娶了个儿媳,持家倒是有道,但是性子绵软,管不住夫君,以至于俞钦玉的小妾,一个接一个的往府里抬,给俞士悦气的,基本上是见一次骂一次。

正因于此,每每见到于璚英的时候,俞次辅都会忍不住想,当初要是娶了这么个家风严谨的儿媳妇,是不是俞钦玉就能收敛性子,不再胡作非为。

于是,这也就造成了,于璚英每次回来探亲,只要俞士悦瞧见了,先是要嘘寒问暖一番,然后转头回府就要把自己儿子揍一顿。

以至于这位俞家大公子很多时候,挨了打都莫名其妙不知道为啥挨打……

俞次辅骂了一会自家儿子,情绪总算是慢慢平复下来,端起茶盏润了润喉,目光落在眼前沉默不语的于谦身上,问道。

“刚刚在外头,我听璚英说,是你临时传信,将她叫回来的,可是……出什么事了?”

于谦沉吟着,没有立刻回答。

于是,俞士悦进一步追问,道。

“是和殿上发生之事有关?”

一声叹息响起,于谦捏了捏手里的茶盏,轻轻点了点头,道。

“仕朝兄,我怕是,要出一趟京了!这一回,时日不会短!”

俞士悦一愣。

“出京?做什么?”

“整饬军屯!”

于谦淡淡的吐出几个字,口气中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俞士悦眨了眨眼睛,一副你少骗我的样子,道。

“因为各地藩王之事?可是,陛下不是已经宣伊王父子进京了吗?”

“何况,襄王如今因此被禁足十王府,待一切查清之后,必然还有后续的责罚。”

“再加上,有代王和岷王为一众宗室做出表率,待到岷王接任大宗正以后,必然也会在此事上……”

“仕朝兄,你错了!”

话未说完,于谦就摇了摇头,打断了他。

看着俞士悦迷惑的样子,于谦叹了口气,踌躇片刻,将他和天子为伊王之事奏对的场景说了一遍。

“……从宫里出来之后,我到礼部见了大宗伯,随后便得了陛下要在京中再建一座王府的消息,当时,我便心有所感。”

“后来我回到兵部,刚刚收到武冈知府送来的公文,便得了消息,说宗学学生聚众宫门外,又有岷王击登闻鼓,奏告襄王。”

“如此,我才确信了自己的想法。”

“廷益你等等,这……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

俞次辅瞪着无知的眼睛,一副理解不能的样子。

“陛下屡屡对宗藩出手,不正是在助你整饬军屯吗?何况,你不也说了,陛下并没准你出京啊……”

“此一时,彼一时!”

于谦摇了摇头,道。

“当时我自请出京,是为了解决伊王一事,伊藩素来跋扈,必要有雷霆手段,方可震慑。”

“但是如此一来,一则影响太大,会让朝廷动荡,二则……容易引发宗室反弹,陛下也未必能保得住我。”

话至此处,于谦的神色有些复杂,但是片刻之后,便也重新恢复了沉静,继续道。

“所以,陛下召了伊王进京,如此一来,只要伊王在京,伊藩自然可以顺利整饬,就如今日襄王一般。”

“可是……”

俞士悦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个道理。

撇开一直心向朝廷的岷藩和不知道怎么被说动了的代藩之外,襄藩的问题之所以能够顺利解决,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襄王不再襄阳,而在京师当中。

因为他不在襄阳,所以地方的阻力减轻了不少,而且,收到消息也大大迟缓,更重要的是,天子若要问罪,相对方便容易的多。

结合于谦刚刚的表现,俞士悦也终于明白了过来,面色不由有些沉重,开口问道。

“你的意思是……到此为止了?”

于谦点了点头,道。

“不错,陛下让岷王兼管宗人府,便是明证!”

“岷王虽然辈分够大,但是,有之前兄弟阋墙之事,虽然并非岷王之过,可毕竟在宗室当中有了短板,加之他性格便擅长袖,并非可以一意得罪宗室之人,推恩安抚可用,但是,若要以雷霆手段临之,却不可以。”

“岷王爷的那个性子,唉……”

尽管不想承认,但是,这两桩案子接触下来,俞士悦也不得不承认,岷王这个人,擅于诡谋,善于揣测人心,但要论一往无前的勇气,却有些不足。

表面上看,岷王从最开始和两个兄弟对簿殿上,再到后来拳打襄王,在午门外负荆请罪,再到如今敲登闻鼓举告襄王。

一桩桩一件件,看似是冲动而为,可事后细细去想,却不难发现,无论是哪一桩事,岷王都事先有所准备。

而且,从他入京以来的表现看,岷王只对和他彻底站在对立面上的人狠,但是他并不是那种,能有豁得出去得罪许多人勇气的人。

不出意外的话,天子让他来做这个大宗正,应该更多的是看重了他长袖善舞的能力,可以处理好宗室和朝廷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于军屯这种关系到核心利益,必须要强硬冲突的问题,岷王解决不了,怕是他自己也不想沾。

如今勋贵侵占的田土,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只要能把藩王身上的这块肉剜下来,整饬军屯便大事可成。

可如果不能依靠宗人府的话,那么就只能……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