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错综复杂

皇兄何故造反?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错综复杂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5: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完了奏疏,朱祁钰的眉头微微展了展,但是,脸色依旧不怎么好看。

这个张睿的事情算是弄清楚了。

王文作为吏部尚书,在铨选上虽然大多时候都算是公正,但是,朝堂之上肯定不可能做到完全公正无私。

何况,张睿毕竟是高谷的门生,而当初高谷被贬,和罗通策划扣阙有关,这算是犯了天颜的事,张睿因此受到冷遇,也不能算是王文刻意为之。

当然,即便是按照标准来看,张睿的考评也只能勉强够得上擢升的标准,并不能算特别优秀,所以,吏部做出这种结论,并不能算是有问题。

搞清楚了张睿的履历,那么有些事情,就不言自明了,张睿既然归于高谷的门下,那么,也算是清流一脉的官员。

原本清流一脉在朝中势头正盛,可谓是人才济济,所以,张睿这个被外放到地方,且后台还是一个已经被打发到南京养老的官员,自然不会再获得太多的扶持。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随着朝中的各种案件频出,清流一脉连续遭到打压,先是商辂,彭时等人被贬,让清流一脉没了第三代的扛鼎人物,无奈之下,只能扶持徐有贞,周洪谟这样身上各自有着明显缺点的后备人选。

随后,杜宁一案被爆出,更是给了清流一脉沉重的打击,作为朝中最有希望迈入七卿的几个人选之一,杜宁无疑会是接替陈循,在未来扛起清流大旗的人物,这么多年以来,不管是陈循自己,还是整个清流一脉,哪怕是高谷在的时候,对其也是倾注了不少的心血。

但是现在,杜宁落马,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是再无任何翻身的余地,清流一脉,已经不能算是青黄不接了,而是彻彻底底的后继无人。

这段时间以来,陈循在朝堂上的沉寂,一方面是因为他儿子的那桩案子,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为,清流一脉除了他以外,朝中已经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东宫那边,倒是还有几个清流出身的官员,但是,且不说他们自己的能力和资历问题,单说如今的天家关系,东宫的官员,几时能够熬出头,甚至于说,能不能熬出头,都是一个问题。

而且经过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清流一脉,或者说作为如今清流扛鼎人物的陈循,在朝中的威望和地位也在日益下滑。

所以,这种时候,不管是清流一脉还是陈循自己,都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接替杜宁,在朝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定的站在自己这一边的重臣。

张睿,就是最合适的!

虽然说,他受高谷的牵连,坐了好几年的冷板凳,但是,这也让张睿躲过了这几年朝堂上的各种风波。

抛开派系不谈的话,张睿本身的政绩,资历和能力,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只是到了这个级别的官员,想要更进一步,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还需要朝中有足够的力量和恰到好处的机会。

如今,高谷已经彻底离开了政治中心,那么对于张睿来说,转投陈循,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毕竟,随随便便就转投他人门下,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很难建立。

所以,朱祁钰猜测,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陈循应该一直都在物色人选,与此同时,此前他儿子的那桩案子,让他和高谷之间,又重新建立起了联系,这种情况之下,不管是由高谷主动牵线搭桥,还是陈循主动请高谷帮忙,总归,便算是将张睿收到了自己的门下。

如此一来,下一步自然是将张睿想办法调入中枢当中,但是,这中间就又牵涉到两个问题,其一就是,为什么最先举荐张睿的人是罗绮,而不是陈循自己,这三人之间,又或者说,陈循和罗绮之间,如今是什么关系?

其二就是,他们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推举张睿入中枢,而是要先虚晃一枪,让张睿继任漳州知府呢?

一个疑团解开了,但是,事情并没有彻底弄清楚,反而越发显得迷雾重重,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朱祁钰是可以确定的。

那就是,他之前的感觉并没有错,这件事情,绝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朝争,其背后一定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只不过,他现在掌握的信息还太少,没有办法还原出真相而已。

吩咐卢忠继续下去查一下高谷和张睿之间近段时间的往来,朱祁钰便让他退下了,虽然说,他现在的这些猜测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是,其中毕竟还有太多推测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确定,不过,高谷远在南京,想要核实他和张睿之间的往来,需要的时日恐怕不少。

所以接下来,只能看舒良那边,能不能有收获了……

这一次,舒良的动作要远没有锦衣卫快,直到距离廷推只剩下五日的时候,朱祁钰才接到了舒良的回报。

但是,不得不说,等待是有意义的,舒良这次得到的消息,远远比卢忠要更多且更深入……

“陈懋?”

朱祁钰看着面前的奏疏,眉头紧皱,不由将目光看向了底下侍奉的舒良。

他确实是没有想到,这么一次基本全是文臣的事件当中,竟然莫名其妙的把陈懋这个勋贵给牵扯进来了。

舒良显然也知道这份消息的分量,脸色罕见的十分肃然,点头道。

“回皇爷,确实如此,奴婢照皇爷的旨意,在京城布下诸多眼线,监视朝中重臣的一举一动,同时,对于此事涉及到的几位大人,命人仔细回溯了近期能够查到的消息,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宁阳侯陈懋和内阁大臣罗绮之间的往来。”

这番话说完,朱祁钰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陈懋这个名字一出,让他隐隐意识到了什么,当下便道。

“说下去!”

“是!”

舒良躬身一礼,随后继续开口,道。

“原本,奴婢是去查那位张睿张大人,因着今岁是京察之年,这位张大人回京述职,如今仍然暂居京中,这么一查之下,奴婢便发现,和他往来密切的人当中,除了一些清流词臣,还有便是宁阳侯陈懋和内阁大臣罗绮。”

“顺着这条线索细查下去,奴婢发现,这位张大人和罗阁老乃是旧交,二人同为宣德五年的进士出身,既是同科,也曾在同一个书院中求学,自从高学士贬去南京之后,张睿便经常给罗阁老写信,二人关系甚佳。”

“张睿此次进京,是在想办法走门路,调到其他的富庶之地做巡抚,好更进一步,所以,他在京期间,每日都会去各处走动,其中找的最多的,就是罗阁老。”

这么一说,朱祁钰倒是也想了起来,的确,张睿和罗绮,乃是同科进士,这层关系,在官场之上,还是相当好用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罗绮出面举荐张睿,倒是不算奇怪,不过……

“那这件事,又和陈懋有什么关系?”

“回皇爷,这张睿在京中奔走了许多日,但是,收效甚微,毕竟,他此前是高谷的门生,而高大人此前和王少师……有些过节,京察毕竟是吏部执掌,张睿和罗阁老虽然交情不薄,但是,罗阁老一开始也不愿趟这趟浑水。”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并不难理解。

罗绮虽入内阁,但是,他在朝中的人脉,资历都不够,而且,即便是在内阁当中,他也算是新人,想要掺和铨选这档子事,当初王翺和陈循在任的时候,都被王文硬生生顶了回去,别说他一个区区排名最末的大学士了,怕是奏疏刚上,就会被王文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所以,是陈懋插手了?”

拧着眉头,朱祁钰开口问道,舒良点了点头,道。

“据奴婢得到的消息,张睿此前和宁阳侯并没有太深的牵连,就是逢年过节会送些例礼过去,此次张睿入京,去拜访过宁阳侯一次,但是,也没有待多久就走了,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得知了张睿四处碰壁的消息之后,宁阳侯却主动去了一次张睿的住处。”

“二人谈了大概有一个时辰,具体的内容不详,但是,那次之后,第二日,陈懋便又去了一趟罗阁老的府邸,随后第三日,罗阁老举荐张睿的奏疏,便到了内阁。”

这样吗……

朱祁钰低头思索了片刻,越发觉得事情复杂的看不太清楚了。

这些消息汇聚起来,的确像是张睿在陈懋的帮助下,说服了罗绮,让他答应举荐自己。

但是,这中间仍然存在问题,第一,没有实证,目前能够得到的消息,只有张睿,陈懋,罗绮他们几个人之间相互拜访过,但是,具体的谈话内容无从得知,这就导致,他们现在的结论,都只能是合理的推断,而不能确实。

其次就是,陈懋作为一个勋臣,插手文臣的铨选,动机何在,就算是他有自己的目的,那么,罗绮又为什么要帮他和张睿,要知道,陈懋这个侯爵的身份,在文臣当中的作用有限。

这次的事情当中,明面上,陈懋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在朝堂上,陈懋并不能给罗绮什么帮助,罗绮举荐张睿,要面对的来自王文的压力,依旧只能他自己来承受。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这整件事情当中,除了罗绮,还有陈循,如果说,张睿走的是陈懋的门路找上了罗绮的话,那么,此前,他根据锦衣卫的消息所猜测的,陈循通过高谷这层关系,将张睿收归门下的猜测,就与此矛盾了。

于是,沉吟片刻,朱祁钰又开口问道。

“除了这些,还有没有什么更确实的消息,另外,陈循和张睿之间的联系,查了吗?”

闻听此言,舒良也是踌躇了一下,才道。

“回皇爷,陈尚书和张睿之间的联系,奴婢也查了,不过,并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张睿入京之后,的确是去拜访了几次陈尚书,但是,二人每次见面,哪怕是私下,也基本都有旁人在场,而且,张睿去罗阁老府邸的次数,要远多余拜访陈尚书的次数。”

“唯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得知罗阁老举荐了张睿之后,陈尚书趁一次厚朝的机会问了几句,虽然只知道是和张睿有关,具体内容不详,但是,当时四周还有不少其他的官员,没谈多久早朝便开始了,所以,应该没有谈的太深,除此之外,奴婢没有查到,陈尚书和罗阁老有什么过密的交往,还请皇爷恕罪。”

没有什么过密的往来吗?

朱祁钰轻轻敲着面前的桌案,心中仍旧是有谜团未解。

如果说,这次早朝上,罗绮和陈循的举动不是提前商量好的,那么,难道说是这个张睿两头投靠?

这倒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很快,朱祁钰就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猜测。

就目前陈循在朝中的情势来看,他要找的不只是帮手,更重要的,还是给清流一脉再物色一个接班人。

如此一来,那么陈循对这个人选首要的标准,就是他的派系立场要明确,不能谁都想依靠。

否则的话,陈循是不可能竭尽全力帮他的……

不过,就在朱祁钰眉头紧锁的时候,舒良想了想,又开口道。

“皇爷,奴婢之所以觉得,这件事情是在背后捣鬼,还有一个原因……”

“说。”

于是,舒良躬了躬身子,斟酌着开口道。

“奴婢查到宁阳侯可能和此事有牵连之后,便想起之前成国公对奴婢说的,那次关于海贸朝会上,宁阳侯突然出手维护他的事情。”

“这件事情,宁阳侯事先并没有和成国公通气,成国公也并没有请宁阳侯帮忙,所以奴婢想着,这件事情或许和太上皇有关。”

“于是,奴婢又去找了孛都留下来的,如今在英国公府的那两个蒙古护卫,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大约在几个月前,他们曾受其木格之命,送过一封密信到宁阳侯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