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又见京察

皇兄何故造反?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又见京察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5: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子的话音落下,殿中顿时陷入了一片安静当中。

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何况天子这话,几乎都已经算是明示了。

这么多说情的人,而且是信誓旦旦的上奏,如果不是鲁莽轻信,那就只能是,他们自己也牵连其中。

换句话说,如果不能把现在刑部里头的这帮人救出来,他们自己也会被拉下水。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有如此举动,若是放在平时也就罢了,可是当今这位陛下,怕是眼底揉不得沙子的那种。

既然已经察觉到了这背后的牵连,那么,恐怕不会轻易罢手。

沉吟片刻,一旁的王文和沈翼二人,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望向了沉默的金濂。

眼下最紧要的,是刑部手里,到底查到了什么。

感受到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金濂的神色也颇为复杂,犹豫了一下,他到底还是开口,道。

“陛下明鉴,刑部在审讯这些官员时,的确有不少官员都供称,自己曾有行贿之举,甚至于,还有些拿出了具体的名单和账目,不过,这只是一面之词,如今刑部尚在审讯当中。”

这话一听,就是有所保留。

的确,像是这种案件,不可能光听狱中犯官的供词就定论,但是,既然有了线索和证据,那么,第一件事就应该是上奏皇帝,请旨将所涉官员停职彻查。

然而,时至今日,朝堂上都并没有流露出任何的风声,可见金濂的心里也十分矛盾。

至于他在顾虑什么,两人稍一思索也便想明白了。

虽然说,他们都并不知道,刑部现在掌握了哪些证据,里头牵涉到哪些朝臣。

但是,近来朝中一直不断的,为这些犯官说情的奏疏,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其次就是,这次大计,皇帝明显是动了真格的,无论是从规模上来看,还是刑部严苛的态度上说,都显然并没有宽宥的余地。

尤其是当已经审结的那十几个官员或被查抄,或被流放之后,仍在狱中尚未审讯结束的官员,必定也认清了这一点。

如此一来,他们自然要想办法求一条生路。

既然外头人救不了他们,那么,出卖这些人来自救,以期能够减轻刑罚,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从这两点,便可推断出,刑部的手中,如今一定握有不少的线索和证据。

而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如果说,只是一两个官员,那么,哪怕涉及到的人官位再高,身份再贵,以金濂在朝中的地位,也不吝于彻查到底。

可不出意外的话,事实恐怕是,如今在刑部狱中关押的这些官员,他们在恐慌之下,一定供出了为数不少的线索和证据。

如此一来,金濂面临的局面就很难做了。

他如果真的要彻查到底,那么,且不说难度有多大,或者说这里头存不存在诬陷的可能,即便一切都是事实,可如此庞大的数量,所遇到的阻力,必将是无比巨大的。

说不准到时候案子还没查完,金濂自己就已经被整死了,毕竟,他再是七卿大臣,也只是一个人而已。

所以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闭口不言,将一切都按下来,让案子就审到现在的这一层为止。

只是,这么做的前提是,天子并不知道其中内情,可如今看来,御座上这位,显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相互对视了一眼,沈翼上前,斟字酌句的开口,道。

“陛下,如今剿倭大军在外,贵州苗乱刚刚平定,去岁旱灾,开年又有雪灾,可见年景并不算好,朝廷这两年大事频频,难有休养生息之时,故而,臣以为,眼下朝廷还是当以安顺为主。”

从天子刚刚的话风,便可窥出天子有意要彻查此事,但是,站在朝臣的立场上,这却并非是什么好事。

说白了,这件事情,往轻了说,必然是一场官场地震,往重了说,那就是一场大洗牌。

毕竟,这朝堂上下,谁敢说自己干干净净,没有收过一点贿赂孝敬,没有做过一点不合法度之事?

不要觉得,官场上大洗牌,对于他们这些七卿大臣是好事,恰恰相反,到了他们这等地位的人,其实更加希望朝廷能够安顺稳定。

不说别的,到了他们这等地位的人,哪个手底下没有几个得力干将,哪个又没有一帮故交同乡。

就算他们自己能够自持,可这些人,也能够如此吗?

别的不说,于谦算不算清廉正直?

可即便是他这样的人,因为女婿母家的一个亲戚,还不是被牵连入狱。

真的要闹起来,谁能保证,自己就不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缘故,而被牵连呢?

再退一步说,即便是他们自己能够独善其身,可风暴一起,他们最多自保,难顾其他,又怎么比得上朝局稳定,对他们来说有益处呢?

可是,话又说回来,天子近些时日以来,诸般大事皆是乾纲独断,如若天子真的下了决心,他们就算想劝,恐怕也是劝不住的。

所以,眼下沈翼能做的,也就是委婉的劝谏一下,看看天子到底是已经下了决定,还是仍在犹豫当中。

然而,天子的下一句话,便让他们几个心凉了半截。

只见天子目光落在一旁的王文身上,开口道。

“朕没记错的话,今年是京察之年吧?”

大计与京察,为吏部考课京城内外官员的典制,一般情况下,都是三年一次。

上一次京察是在景泰元年,按照时间来算的话,的确该是今年了,可是,这个时候,天子提起京察……

“回陛下,确实如此,吏部正在制定今年的京察章程。”

这么大的事,王文显然也不敢贸然多言,谨慎的开口答了一句,便没有再继续多言。

见此状况,朱祁钰叹了口气,道。

“既是这样,那何妨借此机会,再将官场整顿一番……”

“陛下!”

话音刚落,底下的几位大臣脸色顿时变了,沈翼率先开口,然而,他的话也只说了一句,便被朱祁钰抬手打断了。

“朕知道你们在顾虑什么,不过,朝政之重,莫重于吏治!”

“如果吏治不清,那么,朝局即便看似平顺,也不过是金玉其外罢了。”

说着话,朱祁钰的目光看向了金濂,道。

“金尚书,朕知道,刑部肯定拿到了很多口供,只不过可能没有证据,这次派锦衣卫查抄官员府邸,除了抄没出许多金银古玩,还找到了不少往来信件。”

“有些事情,刑部若不方便审,便和锦衣卫合并查案,朕回头给锦衣卫下一道旨,让他们协助你来审,应该能让着案子查的更快一些。”

啊这……

金濂神色一滞,有心想要开口多说两句,但是,抬头看到天子的神色,又把话给咽了回去。

不过,有锦衣卫参与的话,应该也能够顺利不少吧……

如此想着,天子的声音便已经再度响起。

“今日便暂时先议到此吧,天官留下,其余两位告退吧,今日所议,不可泄露出去,明白吗?”

“臣遵旨。”

见此状况,沈翼和金濂二人总算是松了口气,拱手告退。

不多时,殿中便只剩下了王文一人,炉火仍旧在烧着,殿中温暖如春,却没有半点声音。

片刻之后,朱祁钰看着底下低着头的王文,终于是忍不住开口,道。

“天官也觉得,这次京察,不宜大动干戈吗?”

刚刚他们几个人欲言又止的样子,朱祁钰岂会看不出来,他很清楚,如果他真的下旨的话,这几位恐怕也不会拒绝,但是,朱祁钰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乾纲独断的事,偶尔做可以,但是,如果长期都是如此的话,就会产生一个恶劣的影响,那就是,会很容易听不到实话。

这也就是历朝历代,但凡贤君,都会听言纳谏的原因所在,底下大臣的谏言,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他们肯说,敢说,才是最紧要的。

其实,当初科道改革的时候,朱祁钰预料过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事实证明,情况恶化的比他想象的要早很多。

王文,沈翼,金濂,在朝中都是举足轻重的重臣,而且,这几个人,也都算是颇受宠信的大臣。

但是,即便是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在面对朱祁钰的时候,即便心中不赞成,可也不敢明着反对,这可不是好兆头。

前世游荡百年,朱祁钰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海瑞的那句‘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平心而论,嘉靖算是个有为之君,他最后之所以荒废朝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每日萦绕在他耳边的,都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的话,说的久了,恐怕嘉靖自己都信了。

如今的种种政事,朱祁钰当然有信心,自己的大方向没有错,但是,做事不能只看眼前,若是长此以往,即便是朱祁钰,也未必就敢保证,自己不会变成下一个(上一个?)嘉靖皇帝。

自从于谦被贬出京后,王文便算是天子第一近臣,如今,天子又将其他大臣都撵了出去,单独奏对,如此态度,摆明了就是要私下问些真话。

因此,王文沉吟片刻,拱手开口,道。

“陛下,臣明白陛下想要澄清吏治之心,不过,去岁大计,已经令官场上下动荡不已,如果此次京察,也同样掀起如此滔天风波,则恐朝堂众臣此后人人自危矣。”

“沈尚书方才所言,并非没有半点道理,朝廷有大军在外,又有天灾在侧,若是大动干戈,怕是会出乱子。”

所以说,很多时候,作为皇帝,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朱祁钰希望底下的大臣能够对他敢言直谏,但是,真的说出来的时候,他又忍不住道。

“那这么说,便纵容这些扰乱朝廷法度之辈依旧立于朝堂之上?如此,纲纪何在,法度何存?”

听了这话,王文也有些无奈,想了想,他开口道。

“陛下,臣并非是想要纵容这些官员,只是,若要严查,臣恐怕半个朝廷都要被牵扯其中,如此,必会影响国政大事,还请陛下慎重啊!”

这次,朱祁钰没有说话,沉默了片刻,他摆了摆手,道。

“朕知道了,天官先退下吧,朕好好想想!”

“是……”

王文见此状况,也没有多说,拱手便告退而去。

在他走后,朱祁钰的眉头拧在一起,神色颇有几分复杂,不知过了多久,他抬手将怀恩叫了过来,吩咐了一句。

闻言,怀恩先是一惊,然后抬起头,看到天子认真的样子,也值得低头称是,匆匆下去准备。

…………

接连数日的雪,总算是渐渐停了下来,但是天空中,仍旧阴沉沉的,显得有些压抑。

零星的雪花还在往下落,一辆古朴的马车,压着厚厚的积雪,停在一座府邸门前。

这宅子看着并不算特别大,四进院落而已,但是,能够住在这一片的,基本上都是达官贵人。

即便是这几日雪不停地下,这府门外,也依旧守着前来拜访的人,可见宅子主人的身份。

马车悠悠停下,一个气度华贵的年轻公子,披着厚厚的斗篷,从车上下来,望着眼前的府邸,神色不知为何,流露出一丝伤感。

下了车之后,自然有随从前去敲门,门开之后,主家的门房出来,原本神色有几分不耐烦,但是,很快,不知见到了什么东西,神色一变,立刻变得恭敬起来。

不多时,正门大开,从府中走出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人,带着一干府中之人,疾步走出府门,直奔站在外头的年轻公子身前。

“臣兵部司务陈伸,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钰看着眼前的中年人,心中不由闪过一丝感慨。

兵部司务,听着好听,可实际上,不过是从九品的小官,年逾四十,还在从九品的官职上待着,几乎算是毫无进步。

此人若非是刚刚入仕,便是实在无德无能,当然,像是这种在低阶官职上一干数十年的人有大把。

但是,此人却不一样,他自己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监生补缺的从九品小官,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可是,他的父亲,确实朝堂上举足轻重的重臣。

左都御史,陈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