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兄何故造反? > 一千一百二十八章:总有抢功的

皇兄何故造反? 一千一百二十八章:总有抢功的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5: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英殿,偏殿。

原本,何文渊和徐有贞两个人吵得有来有往,但是随着一众东宫属官,也都渐渐加入战团之后,何文渊明显有些支撑不住。

见此状况,一旁的一干重臣各自看了一眼,已经打算出头阻止,倒不是说,他们偏帮何文渊,而是此处毕竟是武英殿,再闹下去,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怕是会沉不住气。

一个何文渊也就罢了,但是,如果要是七卿级别的大臣正面表达态度的话,那么,事情想要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不过,就在几人相互眼神交流后,正打算开口之时,偏殿门口处,却出现了怀恩的身影。

“诸位,陛下召见!”

怀恩不多废话,进到殿中,拱手一礼,随后便直接了当的开口。

于是,所有人都止住了争论,各自站了起来,随着怀恩出了偏殿,往正殿行去。

不过,由于刚刚的一番争端,这些人之间的气氛,仍旧是带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到了武英殿,天子换了一身便服,已经端坐在了御座上。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臣恭敬行礼后,天子便让众人平身,眼下的场合,从形式上来说,算是私下的奏对,但是,人数却又颇为众多,所以,算得上是半正式的公开会议,因此,赐座便不合适了。

众人起身之后,依照官位和职分各自站好,随后,天子便开了口,道。

“召卿等前来,所为何事,想必卿等心中已经知晓了。”

说着话,天子的脸色变得略微严厉起来,道。

“王天官,你身为百官之首,早朝之后,文华殿上,竟然出现如此骚乱,可有何解释?”

虽然说,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次召见他们,目的是为了解决文华殿发生的争端。

但是,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要知道,虽然当时已经散朝,可毕竟还在宫中。

群臣如此争吵不休,说一句殿前失仪毫不为过,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场合下,闹成这个样子,消息必然会很快传遍京师,引发朝野上下的议论。

所以,作为在场但是没有及时阻止的一干重臣们,自然是要受责罚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身为吏部尚书的王文。

不过,哪怕是这种流程性的东西,落在有心人的眼中,也同样能看出一些苗头来,譬如说,天子对文华殿中发生的事情,定性为……骚乱!

在场不少大臣眼中迅速的掠过一丝若有所思之色,与此同时,对于天子的态度,王文明显也已有预料,当下便拱手道。

“臣未能及时阻拦殿中骚动,请陛下责罚!”

这本是应当之事,当时文华殿中,众臣各怀心思,所以实际上,是对于当时的局面,稍稍有些放任的,此刻,要受责罚,也是理所应当。

不过,那时众人都沉默,这个时候却让王文一个人顶包,属实是有几分不厚道,因此,其他的老大人不由眼观鼻鼻观心,不去看他,默念道,谁叫你王简斋是百官之首呢……

王文的态度良好,但是,天子却意外的,并没有如往常一样轻拿轻放,口气虽然不算严厉,可最终的处罚,却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惊。

“传旨,王文身为吏部尚书,百官之首,坐视群臣于文华殿中骚乱争吵,喧闹不止,大失朝廷体统,实乃职责有失,着去其双俸,以示惩戒!”

这个结果出来,在场所有人,包括王文在内,都微微有些意外。

要知道,这件事情虽然王文有责任,但是,一则责任不全在他,二则,挑起事端也不是他,因此,所有人都以为,天子就算处罚,也只是和往常一样,象征性的罚上一个月俸禄,也便罢了。

但是,却没想到,天子竟真的如此动怒,所谓双俸,就是字面意思,拿两份俸禄。

这个待遇,算是特典加恩,也是在朝中受天子圣宠的标志之一,如今的朝堂上,准食双俸者,一共也就三个人,便是少师王文,少傅胡濙,少保于谦。

原本,还有一个迎复太上皇而特加双俸的朱鉴,但是,在殿试一案之后,他的待遇很快也就被取消了。

除此之外,即便是如今看似是失了圣心,一度被下诏狱,被天子撵出京城去地方巡查的于谦,也没有被夺去双俸的特恩。

可如今,就为了这么一件责任并不能完全怪在王文身上的小事,天子竟然去了他的双俸特恩,这意味着什么?

而且,还不止如此,天子刚刚说了传旨二字,也就意味着,这道旨意,并不像过往一样,只是口谕吩咐而已,而是要正经的形成诏旨,明发诸司。

这种举动,对于王文这个百官之首来说,毋庸置疑是很丢脸的事情。

天子处置的如此之重,又如此兴师动众,难道说……

不论如何,众人原本有些放松的心态,一下子就绷紧了起来。

对于这般处置,王文自己虽然也有些意外,但是,也只是愣了一下,便上前接旨。

随后,天子的目光移到殿中群臣的身上,道。

“成国公,何侍郎,徐有贞,此事因你们三人而起,且说说吧!”

对王文的处罚,只是一个小插曲,接下来,才是今天的重头戏,看着被点名的三人站到了殿中,众人都是精神一振。

三人当中,以朱仪的身份最高,自然是由他来说,这位国公爷上前一礼,道。

“陛下明鉴,臣等并无意引起骚乱,臣更无意与任何人为难,早朝散后,臣和徐学士的本意,只是因为近来朝中流言纷纷,皆言何侍郎曾上奏陛下,奏请易储,臣身为东宫官属,自然不可不问,故而,才拦下了何侍郎,想要问个清楚,仅此而已。”

虽然说,朱仪有成国公的爵位,但是,就朝职来说,他只是幼军营的统领,从这一点上来说,他说自己是东宫官属,倒也并没有什么毛病。

不过,这番话说出来,却是将责任撇的干净,见此状况,一旁的何文渊眉头一皱,就忍不住要开口反驳。

然而,未等他开口,天子的声音便已经响了起来。

只见天子神色平淡,但是目光,却有意无意的落在朱仪的身上,道。

“既然只是想要问清事实,为何不等散朝之后,私下再问,非要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在文华殿上当众拦路呢?”

这话口气虽然并不严厉,但是,其中意味,却显然有责怪之意。

想起刚刚王文的处境,众人心中不由升起了一个念头,难不成,对王文的处罚,就是为了在降责朱仪等人的时候更加名正言顺?

毕竟,王文作为天子在朝堂上的第一心腹,又是百官之首,只是没有及时阻止,便受了这么重的责罚。

那么,作为文华殿骚乱的主角,朱仪和徐有贞等人难道就能全身而退?

然而,即便是面对着这样的压力,朱仪也并没有慌张,而是拱手开口,道。

“回陛下,此事是臣思虑不周。”

“臣原想着,陛下早有明旨,东宫国本早定,朝中岂有大臣,会冒此天下之大不韪,奏请陛下更易太子?”

“此流言虽不知从何处而来,但大抵只是流言而已,何况,朝中大臣,对何大人的品行,一向是交口称赞。”

“故而臣当时觉得,何大人大抵是被小人诬陷了,文华殿中,群臣皆在,只要何大人当面将事情说清楚,一切风波自平,却不曾想……”

话至此处,朱仪的话头顿了一顿,目光也看向一旁脸色颇为难看的何文渊,随后,他的脸色变得有些沉重,道。

“却不曾想,何大人竟然真的做出此等事来,此臣未曾预料之事也,至于之后,朝中诸臣对何大人群起而攻之,最终引发了骚乱,实乃是群情激奋,以为何大人有蛊惑陛下,离间天家,动荡国本之嫌,陛下明鉴,此乱虽非臣有意引发,但是,确因臣而起,陛下若要降责,臣甘愿领罚。”

说着话,朱仪跪倒在地,一脸诚恳。

只是,他虽是如此说,可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分明是,此事和他无关,一切都是何文渊咎由自取,是群臣自主而为。

有这番话垫着,天子若真要处罚他,倒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因此,眼神微微一眯,朱祁钰并未多言,只是虚手一抬,道。

“成国公既然无意挑起乱局,朕信了便是,不必如此,起来吧。”

这话说的明显有些不悦,但是,朱仪却当没听出来一样,俯首谢恩,随后便站了起来,侍立一旁,不再开口。

随后,天子将目光转向了徐有贞,又问道。

“徐学士,方才成国公说,朝中诸臣对何侍郎群起而攻之,这又是怎么回事?”

同样是带着答案的问题,不过,身份不同,待遇自然不同,相对于朱仪,对于徐有贞,天子口气中的不善之意,就明显浓了许多。

与之相对的,徐有贞的反应,自然也和朱仪不同,看着天子带着责难的神色,徐大人满脸忐忑,道。

“陛下明鉴,东宫乃国本,太子殿下自被立为储君后,德行昭彰,无论是对圣母,太上皇,还是陛下,都恭顺忠孝之至,素日勤学,经筵讲读从不曾废弛,其仪表气度,可为诸皇子楷模,此朝野上下所公认之事。”

“然则,何大人却无故参劾太子殿下,扰乱礼法,意欲动摇国本,臣和东宫诸位大臣,受陛下之命,圣母及太上皇之托,身负辅弼翼护太子殿下之责,闻此狂悖之言,一时惊怒交加,故而未曾顾及到身在文华殿中,言辞之间有失仪容,还请陛下恕罪。”

和朱仪几乎是纯粹的将自己摘出来不同,徐有贞的这番话,更多的,还是在纠缠何文渊弹劾太子一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话语当中,隐隐将东宫诸臣都拉到了他的同一战线上。

如此一来,天子若要责罚他,便要连带着东宫的其他属官一并责罚,此举不可谓不聪明。

当然,他如此说的用意,在场的其他大臣也能看得出来,不过,被他“拉下水”的东宫诸臣,却并没有一个人,有责怪徐有贞的意思,相反的,他们对于徐有贞的话深表认同。

徐有贞的话音刚刚落下,刚刚同在文华殿中开口的左庶子倪谦和左谕德刘定之便站了出来,道。

“陛下,徐学士所言,确是实情。”

“臣等身为东宫属官,见何侍郎在文武群臣面前,大放厥词,言之凿凿议论储君废立,礼法伦序,一时义愤,未曾注意言辞,还请陛下责罚。”

话至此处,倪谦顿了顿,却没有停下。

他们这个时候站出来,自然不是单纯为了帮徐有贞分担罪责的,更重要的是……

“然而臣斗胆直言陛下,臣等固然有罪责,可何侍郎妄言废立之事,意图动摇国本,挑拨天家关系,此罪更大。”

“东宫太子殿下,乃是秉承圣母懿旨册立,受陛下所赐金印宝册,由陛下钦定出阁读书,预闻机务,此诚天家友爱也。”

“如今,何文渊密奏陛下,请更动储位,此事小则令陛下同太子殿下有隙,大则动荡朝堂,令天下不宁。”

“现流言纷纷,朝野不安,如若放任何侍郎仍旧立于朝堂之上,朝中大臣势必会对天家关系更多猜疑,如此,一则有损陛下圣德,二则令朝堂上下议论储位归属,难以一心用事,三则使朝中大臣臆测陛下之心,必将引动皇子争夺储位,令天家有兄弟阋墙之祸。”

“有此三者,于国,于家,于天下,皆是祸端,故而,臣等恳请陛下,严惩何文渊,以固国本,安天下,定社稷民心矣!”

说罢,倪谦跪倒在地,深深叩首,一众东宫属官略微一愣,随即,徐有贞率先反应过来,心中暗骂一声,抢功的老匹夫,面上却肃然之极,同样跪倒在地,道。

“臣附议,请陛下严惩何文渊!”

有了这两人带头,其他的东宫属官也随即反应了过来,纷纷走到殿中,跪倒在地。

一时之间,殿中便响起了好几道同样恳求严惩何文渊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