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三十章:颍川荀氏,入孤彀中矣!

雒阳城外,两队车马同时驶至西门外。

城门外车马相会是常有的事,往往都是根据对方的身份而决定谁先入城。

而身份的依据则是车马上挂的旗号,观察车驾的规格等级,但奇怪的是这两队车马都未曾悬挂旗号,而就车驾的规格等级而言似乎也都极为相近,都是普通士人的级别。

其中一队车马中,一名老者掀开马车的车帘,眉头微蹙看向城门处的城门吏,虽然他这一次是低调入京,但家仆应当会手持颍川荀氏一族的名刺向城门吏昭示身份,以城门吏的精明不应当会被一辆普通士人的车马堵在这里。

莫非还有其他人低调入京?

那些传说中什么士族豪门子弟在京师雒阳嚣张狂妄招惹到了惹不起的存在被反转打脸的故事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凡士族豪门子弟入京,都会被千叮咛万嘱咐莫要招惹是非。

可以犯法,因为家族可以疏通关系搭救。

但要是惹了不该惹的人,搞不好整个家族都得跟着破灭。

而另一队车马中同样有一名老者与一名未戴冠帽的少年相对而坐,那名年轻人掀开车帘看向城门吏处,也是有些不解。

“虽然未立旗号,也是用的我吴郡顾氏的士人车驾,但名刺却是老师的,这城门吏居然未曾让我等先行入城?”

老者睨了少年一眼,轻轻拍在他的脑袋上。

“元叹,不过是入城先后罢了,老夫已经蛰伏吴郡六载,还差这一时半刻吗,让让他又何妨?”

少年一愣,顿时了然。

心说老师是在教导他为人当宽宏持重,不可恣意骄纵,但老者瞥见少年脸上神情,没好气地又在他的脑袋上拍了一下。

“你啊,真就是和为师年轻时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知变通,好生无趣。”

老者的脸上不由流露出几分对弟子的嫌弃之色,但嘴角勾起的那一抹弧度却出卖了他心头的真实想法。

谁不喜欢一个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的弟子呢?

“京师宗亲外戚遍地走,千石不如狗,也许那队车马中坐着的,便是三公九卿的眷属呢?还未入雒阳便得罪一位两千石高官,甚至可能是三公,就为了先一步入城,值得吗?”

老者叹了口气,感慨道:“当年老夫也是有些恃才傲物了,否则又何至于沦落至流亡吴郡呢?若非太子贤明,老夫也许就要老死在吴郡了。”

少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不明白老师一边教导他要刚正不阿,不可为权贵所慑,却又教导他莫要得罪权贵,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

老者摇了摇头,他明白,以少年的经历还不足以让他懂得他话语中的道理,一如他年轻时一般,谁劝都听不进去。

如果少年没有随他从吴郡来到京师雒阳的话,倒也无妨,可在这雒阳城,少年可不像他当年那样有一位卫尉叔父护持。

那是真会破家灭族的!

只可惜,这个道理直到他天命之年才明白。

就在老者感慨之时,这队车马也遵从他的命令准备行至道旁让路,却不想城门内却却驶出一辆极具奢华的车驾,旌旗对对,甲仗森森,仪仗威严。

两队车马中的老者同时掀开车帘看向喧闹的城门,眼见那车驾六马拉车,玉辇金鞍,登时大惊之色。

天子驾六,玉辇金鞍亦是天子之礼,此非车驾,乃乘舆也。

不过这座乘舆的尺寸似乎比之天子的乘舆要小上一些,却没有女骑为仪仗,那么这座乘舆中坐着的人便不难猜测了。

竟是太子殿下!

就在两名老者愣神之际,刘辩在太子仆董昭的搀扶下下了乘舆,一旁的城门吏、卫戍士卒以及一众路过的士人和百姓纷纷向太子行礼,两队车驾里的所有人也纷纷下车行礼。

刘辩摆了摆手,高望代太子高呼:“起!”

百姓们也不知礼法,但见士人纷纷起身,也纷纷效仿。

城门校尉赵延匆匆赶来觐见太子,看着刘辩随行之人,不禁瞪大了眼睛。

太子府的属官他虽不敢说全部认识,但基本上都照过面。

乖乖!

太子家令贾诩,太子率更令程昱,太子仆董昭,太子中庶子钟繇、张昭、张纮,太子洗马陈琳、牵招,太子中盾典韦,太子卫率许褚,太子门大夫简雍、许定,太子厩长李肃尽皆随行,太子府有名有姓之人几乎倾巢而出!

如此阵仗,究竟是为了谁?

赵延虽不知太子欲要迎接哪位名士,但作为赵忠的弟弟,如何讨好太子他却是知晓的,主动为太子捧哏。

“臣城门校尉赵延见过殿下,不知殿下所来是为巡视城防乎?”

刘辩看了一眼前方的两队车马,他虽不识那两位的面相,但大致应该是在这两队车马之中,赵延的捧哏倒是适时,正好给他开口的机会。

“孤今日来,是为迎接贤士入京!”

“颍川荀氏慈明公受孤征辟,拜太子少傅,孤日夜遣人探慈明公消息,知其今日入城,故亲至城门相迎。”

“老朽何德何能,竟得太子如此礼遇。”

就在刘辩话音方落之时,一名老者趋步走向城门处,眼眶赤红向着刘辩俯身行礼,仿佛是为太子的礼遇而涕泪纵横。

“慈明公乃是当世硕儒,不必多礼,日后孤与慈明公还是一家人呢。”

刘辩声音洪亮,生怕城门附近的士绅百姓听不清似的。

而荀爽也听见了一旁有不少士人在窃窃私语,也不知是他心中过于敏感还是实情如此,他总觉得这些士人在讥讽他晚节不保。

饶是以荀爽的养气功夫,也不由心中暗道太子奸猾!

他都还没三辞三让,太子便将他要担任太子少傅一事公诸于众,分明是彻底败了他的名声,断了他的退路。

那所谓的“一家人”更是如此,尽管没有明说,但却不难猜测其中含义,届时颍川荀氏再无退路!

可他偏偏无法辩驳,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太子亲至城门相迎已是国士之遇,他难道要当众拂了太子的颜面吗?

若是如此,他拒绝太子征辟换来的可就不是清名而是恃才傲物的恶名,以及太子的厌恶了,颍川荀氏都将因此堕入深渊。

“果然是‘谋同孝文,霸类世宗’,只要老夫到了雒阳便不会再给任何选择的余地!”

“恐怕就算是老夫未至雒阳,太子也有其他招数逼迫老夫就范。”

荀爽心中感慨着,终归还是无奈地选择了顺从。

至少他要辅弼的不是什么昏君、暴君,而是一位有着极大可能中兴汉室又对他礼遇有加的雄主!

“老臣,太子少傅荀爽,定不负太子厚恩!”

得到了荀爽的当众效忠,刘辩自然喜不自胜。

颍川荀氏,入孤彀中矣!

而后连忙扶起荀爽,又是一派随行史官狼毫笔之下的君臣相得之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