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866章 看你如何挡我李子坤?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866章 看你如何挡我李子坤?

作者:宸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毕竟在原轨迹中,那可是:于禁=张辽>孙权>江东诸将。

换而言之,于禁大于江东诸将,一个不等式秒了。

想到这里,收了这份军报的李基脸上非但没有任何的愁容,反而露出了一抹多了几分揶揄的笑容。

一旁的司马懿见状,上前问道。“老师,莫非是有喜报传回?”

“那倒不是,乃是徐文向的攻势受挫,被于禁挡在了淳于城下。”

李基简单道了一句,干脆又将军报递给了诸葛亮与司马懿看了一遍。

如今,总揽北伐诸事的李基自然是无暇处理许多军中琐碎文书,大多都是由诸葛亮代劳,且处理得也可谓是井井有条。

司马懿则是负责着包括锦衣司在内的一应军报、情报等的梳理处理,也可谓是左膀右臂。

待诸葛亮结合着军报,结合地图进行了一番梳理后,微微皱眉道。

“淳于城不破,大军便难越过汶水往攻治所都昌。”

司马懿闻言,不以为然地说道。“孔明何需忧心,丞相发笑,必是胸有成竹。”

这一唱一和的,李基反倒是被这两门生给架了起来。

发笑就不能是想起什么高兴的事情吗?

只是,有时李基也是颇感无奈。

随着地位与威望越高,李基的一举一动在旁人眼中不免得总是别有深意地进行解读。

这也是为何李基如今除了呆在家中,反倒只有在刘关张面前才能彻底放下架子,无须有太多的顾忌。

当然,话虽如此,李基的神色恢复了平日的沉稳淡然之余,转而开口问道。

“若孔明与仲达为北伐统帅,当下该如何抉择?”

顿时,诸葛亮与司马懿微微一怔,然后分别陷入到了深思。

这看似随口的考究之言,听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耳中,却是不得不万分专注小心应对的问题。

过了李基不急不缓地饮了一杯茶的功夫,诸葛亮见司马懿仍没有率先开口的意思,便主动开口道。

“弟子愚见,北伐之师乃是王师,攻城为次,夺势为主,如此方能使人人皆知北伐之师不可当之,魏赵伪政人心离散,失道寡助。”

“因此,淳于城纵使遇阻,亦当再发一师多造声势另取路径,如此既能为卫将军等奇兵掩护,亦能以兵力之长攻敌之短,使曹仁深感四处失火,不知该顾及何处。”

李基听罢,微微颔首。

诸葛亮之策,无疑是一道堂堂正正的王道之策。

既为攻城,也为攻心,奇正相合,又将兵力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了出来。

淳于城是阻碍北上治所都昌的必经之路不假,但这条必经之路却是需要加上“最短以及最适合”的行军路线这个前提条件。

若是不惜多绕路拉长战线,大可还能沿从北海郡往东的东莱郡再发一师,绕过都昌南侧以淳于城与汶水为中心的屏障,继而从侧翼攻取都昌城。

如此一来,曹仁必须得继续从捉襟见肘的兵力中继续分兵设法阻拦,这也将大大缓解其余偏师的压力。

而一旦都昌城被攻,淳于城即便依然坚守,意义也是不大,自然就不得不弃城退守都昌,以保治所都昌不失。

旋即,李基又看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拱手答道。

“弟子之见,惟有一个字……等!”

“孔明的分兵之计虽好,但却也是暗藏风险,倘若再往东莱郡分兵一部,老师手中所剩的兵力将不多,一旦发生了什么变数,便是想要设法弥补都是极难。”

“因而,孔明之计看似稳妥中正,实则暗藏凶险,不宜用之。”

“当下,该以不变应万变,看似是曹仁在设法拖延时间,拖延到冬季我军不得不退兵,实则天时人和尽在老师之手,拖到冬季反倒更为有利。”

诸葛亮闻言,眉头微皱,道。

“一派胡言,一味等待,战机只会延误,而等不来良机。”

“倘若卫将军奇袭东朝津失败,又当如何?等到曹操援军抵达,届时纵有天时相助,继续奋发重新开辟东莱郡的路线将更为困难。”

司马懿眯着眼反驳道。

“依我看,孔明之策才是影响北伐大业的隐患。”

“正是需顾忌偏师难有建功的可能,当下方才需要求稳等待,须知分兵越多,往往破绽便会越大。”

“若是曹魏已渐渐摸清老师所掌握的实际兵力,一边死守淳于城,一边凭借地利设下埋伏,将贸然分兵往东莱郡的偏师覆灭,又该如何?”

诸葛亮沉声道。

“你可笑……”

“汝荒唐……”

眼见诸葛司马这对冤家似乎已是初露端倪地要争辩起来,李基以指头轻敲了一下桌案,顿时就让自觉失态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冷静了下来。

“尔等二人所言之计,皆为上策,仅是理念不同。”

李基先是定了性,以表明不偏不倚,然后方才起身道。“只是,此二策都不合我心。”

平日里都是沉稳之极的诸葛亮反思着自己为何轻易被司马懿给激怒之余,脸上恢复了不悲不喜地问道。

“老师之意是?”

“三日后,各地调动至邳亭的兵马将聚齐。”

李基背着手道了句,然后以着异常平淡的语气道。

“那便尽起邳亭的十二万大军,挥师入青州。”

“我倒要看看,于禁要如何挡我李子坤,如何挡我雄兵二十万,如何挡我煌煌北伐之势。”

诸葛亮闻言,本能的谨慎几乎是下意识就脱口而出想要反对。

可话到了嘴边,诸葛亮又是硬生生地将话给吞了回去。

北伐大业,老师终究不可能一直坐镇在后方居中调度各方兵马的。

唯有真正亲临前线,方能时时做出相应的指挥安排。

如淳于城或是青州有数的坚城,但所谓的无懈可击也须看是对谁而言。

诸葛亮的分兵东莱之策,暗藏凶险,将命运寄托在了又一名将领的手中,李基不喜。

司马懿的静待天时之策,过于被动,更不适合北伐王师,李基同样不喜。

且李基从未打算一直在后方邳亭坐镇,只是须等待后续兵马调度抵达,方才一直留在后方整军罢了。

如今,既然前线一时遇阻,那亲提北伐大军入青州踏平阻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