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 第308章 权衡利弊,走一步险棋!

李善长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他看到太子朱标去而复返,手里握着一卷书简。

朱标没有理会他,径直走到汤和与冯胜面前,深深一揖,“两位国公,孤有一言,还请静听。”

汤和与冯胜皆是跟随太祖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对太祖的教诲铭记于心。

此时听太子念诵,不禁想起当年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以及太祖的谆谆教诲。

他们本是忠义之士,只是近日被李善长等人蛊惑,一时迷失了方向。

如今太子以太祖的教诲警醒他们,他们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愧疚。

“殿下,老臣……”汤和欲言又止,老脸上浮现出一抹愧色。

冯胜也拱手道:“殿下,我等……”

朱标抬手阻止了他们,“两位国公都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孤相信你们都是忠心耿耿的。只是,近日朝中有些流言蜚语,望两位国公明辨是非,勿受小人蒙蔽。”

汤和与冯胜心中五味杂陈,太子这番话,既没有责怪他们,又委婉地提醒了他们。

他们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悔意。

然而,蓝玉却始终冷眼旁观,他紧盯着朱标手中的书简,“殿下,恕臣直言,这书简……”

朱标将书简递给蓝玉,“蓝国公若有疑虑,可自行查验。”

蓝玉接过书简,仔细端详,确认是太祖御笔无疑。

但他心中对朱柏的怀疑却并未消除,他将书简还给朱标,语气生硬地说:“即便如此,四殿下……”

“蓝国公,”朱标打断了他,“孤相信四弟绝无二心。”

蓝玉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朱标一个眼神制止了。

朱标转身离去,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明日早朝,孤希望看到诸位国公都在。”

蓝玉望着朱标离去的背影,他紧紧握着拳头,心中暗道:“四殿下,你最好真的像太子说的那样,否则……”

寝殿内,朱标倚靠在床榻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

他缓缓睁开眼睛,看着窗外渐渐暗淡的天色,低声呢喃道:“父皇……”

残阳如血,晕染着紫禁城的琉璃瓦,给这庄严的皇宫平添了几分萧瑟。

朱标的寝殿内,静谧得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他虚弱地靠在床榻上,身上盖着轻薄的丝被,脸色比窗外的残阳还要苍白几分。

他轻轻地咳了几声,胸腔似乎被一块巨石压着,喘息都变得格外困难。

太医说,太子殿下这是心病,需静养。

可这“静养”二字,落在朱标耳中,却像是一根根钢针,刺得他心口发疼。

他知道,父皇对四弟朱柏的倚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朝堂之上,军国大事,父皇都要问过朱柏的意见。

而自己这个太子,却仿佛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他不是不明白父皇的用意,可这被边缘化的感觉,却像潮水一般,不断地拍打着他脆弱的心防。

他曾无数次在梦中惊醒,梦见父皇驾崩,而自己却无力掌控朝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江山分崩离析。

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承担起这副重担。

他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如果真的……

那大明将来的走向,会如何?

父皇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真的能够安稳地传承下去吗?

这种担忧和无力感,像藤蔓一样,紧紧地缠绕着朱标的心。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困在笼中的野兽,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挣扎着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夕阳的光辉已经变得暗淡,天边的云彩也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

他看着远处巍峨的宫墙,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助。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想要将心中的郁结之气都吐出来,然后,他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他不能倒下,不能让父皇失望,更不能让大明倾覆。

他缓缓地转过身,背对着夕阳,脸上映照着殿内的昏黄烛光,显得格外清晰。

他看着地上自己被拉长的影子,低声喃喃道,“父皇,儿臣……”

殿外,黑暗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探究,“殿下,您在说什么?”

朱标猛地回头,看到杨宪站在门口,身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模糊。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杨先生,你怎么来了?”杨宪缓步走近,躬身行礼,“臣见殿下寝食难安,心中担忧,特来探望。”朱标叹了口气,无力地摆了摆手,“无事,只是些琐事烦心罢了。”

杨宪察言观色,深知这位太子仁慈宽厚,却缺乏决断力,正是他施展才华的好时机。

他神色一肃,语气诚恳:“殿下,如今皇上龙体欠安,朝中局势微妙,您身为太子,更应以国事为重啊。”朱标闻言,心中一凛,他知道杨宪所指何事。

父皇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而四弟朱柏却日渐得势,权倾朝野,这让他寝食难安。

“先生有何高见?”朱标沉声问道。

杨宪眼中精光一闪,语气坚定且充满谋略:“殿下,如今之计,唯有拉拢淮西武将集团,方能制衡四皇子,巩固太子之位!”淮西武将集团,以蓝玉为首,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却也桀骜不驯,是父皇的心头大患。

朱标闻言,心中一惊,他如何不知父皇对淮西武将集团的忌惮?

若是贸然拉拢,只怕会引起父皇的猜忌,甚至龙颜大怒。

“先生此言,可有不妥之处?”朱标试探性地问道。

杨宪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殿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淮西武将集团虽是双刃剑,但若能为殿下所用,必将如虎添翼!”

朱标沉默了,他在权衡利弊,内心挣扎不已。

杨宪见状,继续劝说道:“殿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四皇子羽翼渐丰,若是再不行动,只怕……”他故意没有说完,留给朱标足够的想象空间。

朱标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先生所言极是,本宫这就……”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秘密召见蓝玉等人,共商大计!”

朱标的眉头紧锁,仿佛山峰上盘踞的虬龙,眉宇间满是化不开的忧虑。

“父皇…父皇他…”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手不自觉地攥紧了龙纹玉佩,指关节泛着惨白。

“淮西武将…蓝玉…”每一个名字都像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杨宪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如炬,将朱标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尽收眼底。

他知道,这位太子仁慈宽厚,却优柔寡断,正是需要有人推他一把的时候。

“殿下,”杨宪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朱标慌乱的心房,“您还在犹豫什么?四皇子朱柏,才是您最大的威胁啊!”

他上前一步,语气愈发恳切,“淮西武将虽有野心,但对您却是一片忠心。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封侯拜相,而您,正是他们实现抱负的唯一希望!有了他们的支持,您就有了最强大的后盾,何惧四皇子?”

杨宪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朱标内心的重重顾虑。

他分析利弊,将局势的紧迫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字字句句都敲击在朱标的心弦上。

“殿下,您想想,若是四皇子登基,淮西武将的命运将会如何?他们功高震主,四皇子岂能容他们?到那时,只怕…”杨宪故意顿了顿,留给朱标无限的遐想空间。

冷宫的幽暗,权力的倾轧,血雨腥风的杀戮……

些可怕的画面在朱标的脑海中闪过,让他不寒而栗。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但随即又被深深的担忧所取代。

“可是…父皇…他…”

“殿下!”杨宪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如今已是危急存亡之秋,您若是再犹豫不决,只怕…”他看着朱标,眼神意味深长,“只怕悔之晚矣!”

夜色更深了,凉风习习,吹动着窗棂上的纸糊,发出沙沙的声响。

朱标站在窗前,望着深邃的夜空,久久不语。

他的内心,如同这夜空一般,充满了未知和迷茫。

“来人!”朱标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昏暗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标凝重的面容。

他挥退了左右侍从,只留下杨宪一人。

“去,秘密召见蓝玉将军等人,就说…孤有要事相商。”朱标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对他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冒险。

杨宪领命而去,脚步轻快而坚定。

他知道,太子终于下定了决心,而这,将是改变大明未来走向的关键一步。

不多时,蓝玉等淮西武将便悄然来到了东宫。

他们身着便服,步履谨慎,仿佛夜色中的幽灵。

书房内,朱标背对着众人,负手而立,身影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高大。

“诸位将军深夜前来,辛苦了。”朱标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但眼神却异常严肃。

“殿下客气了,”蓝玉抱拳行礼,语气恭敬,“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朱标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重,“诸位将军都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为国征战,功勋卓著。孤今日请诸位前来,是有事相商。”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如今朝中局势…诸位将军想必也清楚。”

蓝玉等人闻言,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们自然明白太子所指何事,四皇子朱柏的新政,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也让他们这些武将感到不安。

朱标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父皇近年来龙体欠安,孤身为太子,心中甚是担忧。而四弟…他的一些新政,孤…孤也并非完全赞同。”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喃喃自语。

蓝玉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顿时了然。

太子这番话,无疑是在向他们示好,暗示他对朱柏的新政并不满意,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殿下不必多虑,”蓝玉上前一步,语气坚定,“我等皆是大明臣子,誓死效忠皇上,也效忠…太子殿下!”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力量,也代表了所有淮西武将的心声。

朱标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举起酒杯,语气激昂,“诸位将军,孤敬你们一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你我共同的利益!”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书房内,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仿佛一场盛大的宴会。

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一股暗流,一股即将改变大明命运的暗流。

夜色更深,蓝玉等人悄然离去,东宫再次恢复了平静。

朱标站在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

“杨先生,”他突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你说…此事…能成吗?”杨宪站在他身后,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殿下放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但愿如此…”朱标喃喃自语,目光中依然充满了担忧。

他缓缓走到书桌前,拿起一封奏折,上面赫然写着“关于削藩”三个大字……

“父皇…”他轻声低语,手中奏折被他紧紧攥住,指关节泛白。

蓝玉等人离开后,朱标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时不时走到窗前,掀开一丝窗帘,望向外面漆黑的夜空,仿佛那里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冷汗顺着他的鬓角滑落,浸湿了衣襟。

他深知自己走了一步险棋,与淮西武将集团私下会面,一旦事情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轻则太子之位不保,重则性命难保。

“孤…孤真的…做错了吗?”朱标喃喃自语,声音颤抖。

他想起父皇的严厉,想起朝臣的非议,想起自己肩负的重任,心中更加惶恐不安。

但他很快又坚定起来,削藩,势在必行!

只有削弱藩王的势力,才能巩固皇权,才能避免大明重蹈汉朝覆辙。

与此同时,在另一处隐秘的书房内,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正跪在地上,向燕王朱柏汇报着东宫发生的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