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 第299章 夜聚一堂,议大事!

朱柏理解朱标的选择,却无法赞同。

大明的未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储君,一个能够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的支柱。

而朱标,无疑是最佳人选。

他心地善良,仁厚无私,胸怀天下,这些都是一个帝王不可或缺的品质。

若是让他就此离开京城,岂不是大明的损失?

沉思片刻,朱柏缓缓开口,语气凝重而带着敬重:“标儿,朕明白你心中所想。你的身体的确需要调养,朕也一直在为你寻访名医,希望能找到根治之法。”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跳跃的烛火上,仿佛在自言自语:“你自幼聪慧,熟读经史,深谙治国之道。若能留在朕身边,辅佐朕治理天下,定能造福万民,成就一番伟业。”

朱柏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朱标,语调沉稳而诚恳:“朕知道,你心中有诸多顾虑,但大明江山,社稷安危,岂能儿戏?你身为储君,肩负重任,岂能轻言放弃?”

朱标沉默不语,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权衡利弊。

他明白朱柏的苦心,也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但他心中的恐惧却始终挥之不去。

朱柏见状,心中一软,语气也缓和了下来:“标儿,你若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大可不必。朕会派人精心照料,绝不会让你再受病痛折磨。”

他走到朱标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朕知道你心中有抱负,有理想。留在京城,你才能更好地实现你的抱负,才能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

朱标抬起头,目光与朱柏交汇,

朱柏紧紧握住他的手,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标儿,朕相信你,朕也需要你。留下来,与朕一起,共创大明的辉煌!”

朱标深吸一口气,眼神渐渐坚定起来,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父皇……”

朱标嘴唇微动,欲言又止,最终却只是沉重地点了点头,低声道:“父皇,儿臣……明白。”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内心深处仍在激烈地挣扎。

朱柏见他如此,心中明白这孩子心中的矛盾与煎熬。

他紧紧地握住朱标的手,一股暖流从掌心传递到朱标冰冷的指尖,仿佛在无声地安慰着他。

“标儿,”朱柏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朕知道你心中有所顾虑,但你身为大明储君,肩负着社稷重任,岂能因一己之私而退缩不前?”

朱标抬起头,目光与朱柏交汇,他知道父皇说的没错,身为储君,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必须勇敢地走下去。

朱柏见他眼神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毅和决绝,心中不由暗暗点头。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心,也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标儿,”朱柏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欣慰和鼓励,“你自幼聪慧过人,熟读经史,深谙治国之道。留在京城,辅佐朕治理天下,方能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为百姓谋福祉,为大明开创盛世。”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望着朱标,眼神中充满期待,“朕相信,你一定能够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一位受万民敬仰的帝王。”

朱标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杆,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明白,父皇的期望,便是他前进的动力,也是他肩上的责任。

“父皇,”朱标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定当竭尽全力,辅佐父皇,治理天下,为大明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柏欣慰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和鼓励。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他已经准备好成为一位真正的帝王。

“好!”朱柏朗声笑道,声音中充满了豪迈和自信,“朕的标儿,果然不愧是大明储君!朕相信,有你在朕的身边,大明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他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朕知道你身体虚弱,但朕会派人精心照料,绝不会让你再受病痛折磨。”

朱柏目光深邃,仿佛洞悉一切,“朕会在你身边,一步步教你如何处理政务,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帝王……”他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事情,朕需要你亲力亲为……”

朱柏的目光落在朱标略显苍白的脸上,语气放缓,带着几分循循善诱的意味:“标儿,朕知道你忧心自己的身体,但你留在京城,并非要你事必躬亲,日夜操劳。你只需从旁协助,为朕分担一些政务,便可减轻朕的负担。”

他顿了顿,眼神中充满期待,“你天资聪颖,又熟读经史,对政事见解独到,许多事情,朕也需要听听你的意见。你留在朕身边,不仅能帮助朕处理政务,也能让你更好地了解朝堂运作,熟悉国家大事,这对你将来执掌大明,至关重要。”

朱标低垂着头,沉默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显然内心仍在挣扎。

朱柏见状,神色一肃,语气也变得郑重而真挚:“标儿,朕老了,精力大不如前。如今大明内忧外患,百废待兴,朕需要你的帮助,大明也需要你的力量!”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击在朱标的心上,“你留在京城,不仅是为朕分忧,更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你肩负着大明的未来,你身上流淌着大明皇室的血脉,你怎能在这个时候退缩?”

朱柏站起身,走到朱标面前,双手按在他的肩膀上,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标儿,大明需要你!朕需要你!百姓需要你!你,是未来大明的希望!”

朱标抬起头,迎上朱柏的目光,那双深邃的眼中,充满了期盼,充满了信任,也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

他的内心深处,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一股热血涌上心头。

他明白,自己不能逃避,也不能退缩,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也为了自己。

朱柏见他有所触动,语气也缓和了下来,带着一丝鼓励和期许:“标儿,你留在京城,不仅可以为朕分担压力,更可以为大明王朝的未来贡献你的智慧和力量。朕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朱标的目光闪烁着,内心深处的天平开始倾斜。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朱柏,嘴唇微动,似要开口。

夜深了,乾清宫的灯火渐渐暗淡下来,父子二人之间的对话也渐渐沉寂。

朱标的内心,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难以平静。

他明白父皇的苦心,也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但他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却始终挥之不去。

他该如何选择?

是留在京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还是离开这里,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父皇……”朱标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却带着一丝决绝,“儿臣……”

与此同时,夜幕笼罩下的刘伯温府邸,灯火通明,浙东集团的核心成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夜已深,刘府书房内的灯火却如同白昼般明亮,照得屋内纤毫毕现。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压抑的气氛,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刘伯温端坐在太师椅上,手中一杯清茶早已凉透,却始终未曾送至唇边。

他眉头紧锁,目光深邃,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极为重要的事情。

“咳咳……”解缙轻咳两声,打破了书房内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环视众人,面色凝重地说道:“今日陛下召见,言语之间,对太子多有不满之意……”

解缙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在座众人皆是浙东集团的核心成员,彼此之间心照不宣,却都不敢轻易开口。

叶琛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和焦虑:“伯温兄,解缙兄所言非虚。陛下今日之言,的确值得深思啊!太子殿下仁厚有余,然魄力不足,恐难担大任……”

刘伯温放下手中的茶杯,发出一声轻响,打断了叶琛的话。

“此事,非同小可……”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陛下之意,我等需谨慎揣摩。太子之位,关乎国本,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朝野震荡……”

“可……”叶琛欲言又止,目光闪烁,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叶琛,但说无妨。”刘伯温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叶琛定了定神,沉声道:“燕王殿下雄才大略,战功赫赫……”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压低声音说道,“更得陛下赏识……”

叶琛的话如同一把利刃,直刺在场每个人的心头。

燕王朱棣的威名,如雷贯耳,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更深得当今圣上的赏识,这无疑让太子朱标的储君之位,显得更加风雨飘摇。

“燕王殿下….”叶琛再次强调,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数次北伐,所向披靡,军中威望,无人可比。如今陛下屡屡称赞,这…这实在令臣等担忧啊!”

书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窗外寒风呼啸的声音,更显屋内气氛的压抑。

解缙紧紧抿着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额头上隐隐有汗珠渗出。

他目光游移不定,时而望向刘伯温,时而又瞥向叶琛,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其余几位官员,也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脸上写满了紧张与不安。

“嘘——”

刘伯温突然放下手中的茶盏,清脆的撞击声在寂静的书房中格外刺耳。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目光扫过众人,如同一潭深不见底的幽泉,瞬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原本窃窃私语的声音戛然而止,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刘伯温,等待着他接下来的发言。

刘伯温神情依旧沉稳,他缓缓起身,负手立于窗前。

窗外,月色清冷,映照着他略显佝偻的背影,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

他的目光穿过窗棂,眺望着远方无边的夜色,让人无法揣测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书房内,众人的呼吸声都仿佛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位运筹帷幄的老者。

他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刘伯温的决断,等待着这位浙东集团的领袖,在如此动荡的局势下,带领他们走向何方。

良久,刘伯温缓缓转过身来,他深邃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般,沉稳而坚定。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书房门口,那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刘伯温收回目光,重新落座于太师椅上,他轻轻捻须,缓缓说道:“诸位,此事非比寻常,陛下之意,我等需谨慎揣摩。太子仁厚,此乃帝王之德,然如今国势初定,百废待兴,陛下或需一位更具魄力之人,以震慑宵小,稳定朝纲。”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视众人,“我等皆为太子肱股之臣,太子之位稳固,便是我等之福,太子若有闪失,我等亦难独善其身。”

刘伯温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众人皆知,刘伯温老谋深算,他今日之言,绝非危言耸听。

太子之位,的确岌岌可危,而他们这些追随太子多年的老臣,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伯温兄以为,我等该如何应对?”叶琛打破沉默,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他本就性情急躁,如今事关太子安危,更是坐立不安。

“稍安勿躁,”刘伯温摆了摆手,示意叶琛冷静,“陛下之意,我等尚不明确,切不可妄自揣测,打草惊蛇。如今之计,唯有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他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丝精光,“太子仁厚,或许正是陛下所担忧之处。我等需得从旁协助,为太子分忧,助太子树立威信,稳固储君之位。”

解缙闻言,眉头微蹙,沉吟片刻,说道:“伯温兄所言极是,然燕王殿下声望日隆,我等不得不防啊!是否…是否需要提前向太子示警,也好早做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