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 第296章 可以不做名臣,但绝不做小人!

“太子,太上皇召见。”太监的声音虽轻,却在静谧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晰。

朱标的帝宫的夜,依旧宁静,但他心中却已燃起了熊熊的斗志。

朱标走出东宫,融入紫禁城沉沉的夜色中。

月光如霜,洒在琉璃瓦上,反射出清冷的光辉。

宫墙高耸,阴影幢幢,风吹过檐角,发出低沉的呜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他一路行至乾清宫,守门的侍卫躬身行礼,无声地为他推开朱漆大门。

殿内灯火通明,与外面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

朱元璋依旧坐在龙椅上,手中的奏折已经换了一份,但眉宇间的忧虑却丝毫未减。

“儿臣参见父皇。”朱标恭恭敬敬地行礼。

朱元璋抬起头,目光落在朱标身上,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标儿,这么晚了,有何要事?”

朱标抬起头,目光坚定:“儿臣听闻十二弟平叛有功,心中甚慰。儿臣愿尽绵薄之力,协助父皇和十二弟,共保大明江山。”

朱元璋的他看着朱标,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标儿,你有这份心,朕很欣慰。只是……”

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了朱标。

朱标接过奏折,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奏折上记载的,正是关于他身体状况的详细报告。

朱标看完奏折,沉默良久,才抬起头,看向朱元璋,但儿臣相信,只要我们兄弟齐心,就一定能够克服所有困难。

朱元璋看着朱标坚定的眼神,心中百感交集。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父皇,”朱标突然开口,打断了朱元璋的思绪,“儿臣有一事相求。”

“何事?”朱元璋问道。

朱标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儿臣想见十二弟。”

朱元璋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准了。”

乾清宫外,夜色更深,月光将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宫墙之上,目光如炬,注视着乾清宫的方向。

“有趣,越来越有趣了……”黑影低语一声,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几片飘落的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

奏折上记录的,是太子朱标近期的身体状况。

虽然朱标努力掩饰,但朱元璋的敏锐直觉告诉他,儿子的身体每况愈下。

这让他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

朱元璋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摩挲着奏折,仿佛想要从中找出一丝希望。

烛光在奏折上跳跃,映出一行行令人忧心的字句,朱标风寒入体,久治不愈,病情每况愈下。

朱元璋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他想起朱标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那一幕幕往事如电影般在他眼前闪过。

朱标不仅继承了他的智慧和才华,更有着一颗忠诚坚定的心。

然而,现在这份奏折却像是无形的枷锁,将他的心紧紧束缚。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烛火摇曳,乾清宫内的氛围愈发显得孤寂。

朱元璋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投向窗外。

月光如水,洒在殿外的青石地板上,一切显得那么宁静而寂寥。

他的思绪不禁飘远,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和无奈。

“标儿,你究竟还能撑多久?”朱元璋轻声自语,声音低沉而沙哑。

他缓缓站起身,步伐沉重地走到窗前,目光透过窗棂,眺望着远处灯火阑珊的紫禁城。

夜色深沉,仿佛无尽的黑暗,而他手中的奏折,却如一道刺骨的寒风,穿透了他的心。

朱元璋颤抖的手指缓缓拂过奏折上“风寒入体,久治不愈”八个字,如同抚摸一把冰冷的刀刃。

每个字都像一道惊雷,在他心头炸响,震得他五脏六腑都隐隐作痛。

他仿佛看到病榻上形容枯槁的朱标,听到他虚弱的咳嗽声,感受到他日渐冰冷的手。

焦虑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猛地想起朱柏曾预言朱标会早逝。

彼时,他只当是无稽之谈,甚至怒斥朱柏妖言惑众。

如今再看,那预言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闪着寒光,让他不寒而栗。

朱柏,这个自称来自未来的皇子,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颗定时炸弹,在他心中埋下恐惧的种子。

惶恐不安如附骨之疽,啃噬着他的理智。

他用力闭上双眼,试图将那可怕的预言从脑海中驱逐出去。

然而,越是抗拒,那预言就越是清晰,如同梦魇般挥之不去。

他仿佛看到朱标的生命之火,如风中残烛般摇曳不定,随时都可能熄灭。

“难道,朕真的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吗?”他痛苦地低吟,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

他猛地睁开双眼,眼中布满血丝,如同困兽般在殿内来回踱步。

他的呼吸急促,心跳如鼓,仿佛下一刻就会窒息而亡。

“皇上,”王公公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轻得如同蚊蝇,“夜深了,您该歇息了。”

朱元璋却如同未闻,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他走到窗前,推开窗棂,任凭冷风吹拂着他的面庞。

夜空中,繁星点点,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他仿佛看到死神,正一步步逼近他的爱子,而他却无能为力。

突然,他想起朱柏。

这个神秘的皇子,或许有办法救朱标。

他猛地转身,

“传朕旨意,宣十二皇子进宫!”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片刻之后,朱柏匆匆赶到。

他看着朱元璋焦躁不安的神情,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父皇,深夜召儿臣前来,有何要事?”

朱元璋紧紧盯着朱柏,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你……你曾经说过,标儿……”他顿了顿,声音颤抖得几乎无法成句,“……会早逝。如今,他……他病重,你……你可有办法救他?”

朱柏看着朱元璋充满期盼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

他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朱柏喉头滚动,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他知道,这个问题他无法正面回答。

他不能告诉朱元璋自己是穿越而来,更不能说出朱标早逝的真正原因。

那不仅会暴露他的身份,还会彻底颠覆朱元璋的世界观,甚至可能将他视为妖孽。

“父皇,”朱柏低着头,声音低沉而沙哑,“儿臣……儿臣也无能为力。天机……天机不可泄露。”

“天机不可泄露?”朱元璋重复着这句话,语气中充满了疑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他紧紧盯着朱柏,试图从他的脸上看出些什么,但朱柏始终低着头,让他看不清他的表情。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偶尔发出噼啪的声响,更增添了幾分压抑的气氛。

朱元璋在殿内来回踱步,焦虑不安的情绪在他身上蔓延。

他时而抬头望向朱柏,时而停下脚步,双手紧紧握拳,似乎在努力克制着什么。

朱柏依旧低着头,一言不发。

他心中明白,朱元璋对他的怀疑已经加深。

这让他感到无奈和不安。

他原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明的命运,却没想到会引起如此的猜忌。

“柏儿,”朱元璋突然停下了脚步,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你……你真的什么都不能说吗?”

朱柏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与朱元璋对视。

“父皇,儿臣并非有意隐瞒,只是……有些事情,说出来只会徒增烦恼。儿臣只能说,未来之事,变幻莫测,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朱元璋没有再追问,只是深深地看了朱柏一眼,转身走向龙椅,缓缓坐下。

他闭上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片刻之后,他猛地睁开眼睛,“传旨,明日早朝……”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龙袍下摆在青砖地面上划出一道凛冽的弧线。

他没有再看朱柏,而是大步流星地走到窗边,一把推开雕花木窗。

冷风裹挟着夜的寒意灌入殿内,吹动他花白的胡须,如同翻涌的波涛。

窗外,夜色深沉,如同一块巨大的黑幕笼罩着大地。

点点星光点缀其间,却无法驱散这浓重的夜色,反而更显寂寥。

朱元璋凝视着这片夜空,思绪万千。

他想起自己从一介布衣到如今的九五至尊,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

而如今,大明王朝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然而,朱柏的话却在他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未来之事,变幻莫测。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他心中炸响,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

他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

但他明白,他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蓝玉……”朱元璋喃喃自语,

夜色如墨,笼罩着整个皇宫,唯有几盏宫灯散发着昏黄的光芒,勉强驱散着周遭的黑暗。

东宫,太子朱标正襟危坐,手中捧着一本古籍,眉头却微微皱起。

“太子殿下,”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静谧,蓝玉高大的身影从阴影中走出,他身上的盔甲在灯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泽,更衬得他面色凝重,“有些话,末将不得不说。”

朱标放下手中的书卷,抬眼看向蓝玉,示意他继续。

蓝玉往前走了一步,压低了声音,如虎啸般低沉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如今陛下对蜀王殿下过于信任,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淮西将士私下里都在议论,担心蜀王殿下年轻气盛,做出什么……不合常理的事情。”他的话语之中,带着一丝不安,更多的却是对未来的担忧。

朱标听着,目光微沉,他知道蓝玉所说的“不合常理”,指的必然是朱柏那些超越时代的改革举措。

“殿下您想想,蜀王殿下平日里对您虽恭敬有加,可您细品便知,他心中并无太多的敬畏。”蓝玉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对朱标的隐忧,“何况,蜀王殿下似乎对未来有着惊人的预见,他所言之事,件件都与常理相悖。这让末将不得不担心,他日后是否会为了……江山社稷,做出一些有悖人伦的事情。”蓝玉的声音越来越低,但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

朱标闻言,脸色更加凝重,他深吸一口气,微微眯起眼睛,似要看穿蓝玉心中的真实想法。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他开口问道,“蓝将军,你此番话是何意?”

蓝玉目光灼灼地盯着朱标,眼神里满是担忧和劝谏,“末将的意思是……太子殿下,您需要早做打算。”

朱标听后,脸色骤然一沉,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又缓慢,“蓝将军,孤知道你忠心耿耿,为大明社稷尽心尽力。但父皇与皇弟之间……他们的情谊,并非你所想那般。”

蓝玉闻言,神色一急,他向前一步,急切地想要辩解,“太子殿下,末将……”

他的话还未说完,朱标却抬手制止了他,目光深邃而坚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之色。

他缓缓说道, “蓝将军,你先下去吧。”

蓝玉看着朱标,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低下了头,“末将告退。”他退后几步,转身离开了书房。

待蓝玉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朱标原本平静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凝望着夜空,目光却如同深潭一般,波澜不惊,“父皇……”他喃喃自语,声音低不可闻。

就在这时,他看见远处的宫殿,突然亮起一盏灯,像一只突然睁开的眼睛,直直的盯着他,朱标的瞳孔猛然一缩。

朱标猛地转身,目光如炬,直视着蓝玉离去的方向,语气低沉而坚定,“蓝将军,孤知道你一片忠心,但有些事情,并非你所想那般简单。”

蓝玉闻言,脚步一顿,他魁梧的身躯微微颤抖,仿佛在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波澜。

他猛地回头,虎目圆睁,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急,“殿下!蜀王他……”

“够了!”朱标厉声打断了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孤相信父皇,也相信皇弟。他们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