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不让江山 > 第1297章 老帅

不让江山 第1297章 老帅

作者:知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3:21:29 来源:小说旗

宁军过秀山之后,要直接面对的就是被称为蜀州七大险关之一的虎壁关。

蜀州之险可谓冠绝天下,当年大楚太祖皇帝兵锋那般强盛,打蜀州也算是寸步难行。

如今宁军入蜀,走的就是当年楚军入蜀的路,要打的就是楚军寸步难行的仗。

然而不同的是,这第一仗,宁军打的兵不血刃。

从秀山到虎壁关要走几天的路程,高真带兵为先锋,为大军探路。

或许此时的蜀州军上上下下都已知道,不可能从正面战场上击败宁军,所以这一路走过来,根本就没有任何威胁存在。

蜀州军应该是把重兵都放在了险要的关口处,以此来消耗宁军兵力。

高真带着队伍到虎壁关外,这么走过来,别说阻拦,连一个蜀州军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等到了虎壁关之后就明白了,裴旗的战术,就是把所有散出去的队伍都集结在关隘,和宁军打持久战。

不同于靠山关,虎壁关的横向更长,足有四五里,城墙也更高。

从外观上来看,虎壁关的城墙都是用巨石垒造,蜀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提供了这样良好的石材。

这种硬度的城墙,如果是以往的话,可能没有任何办法。

但是现在宁军配备了大量的抛石车,可以对城关形成威胁。

高真的队伍到了之后,分散出去一部分兵力往两翼展开探查。

剩下的人,开始为大军到来做准备,搭建围墙和营房。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打虎壁关的难度,都要超过靠山关。

哪怕靠山关也是蜀州七大险关之一,可地理位置决定了靠山关建不了多大。

几天后,宁军主力队伍到达,在靠山关外开始建造行营。

李叱带着手下人登上高处,观察对面的虎壁关。

“你们看。”

夏侯琢伸手指了指。

“他们显然偷师了。”

在虎壁关的城墙外边,悬挂了厚厚的草帘子,还有的地方悬挂着木材。

这种方式,宁军之前用过,可以抵消绝大部分抛石车的攻击。

让草帘和木材一直都是湿的,也能避免宁军用火箭进攻。

这样的打法以前是宁军用,现在被敌人学去了,这样一来,抛石车想对城关造成毁坏性的打击就很难。

“有点意思。”

澹台压境自言自语了一句。

如今还能和宁军抗衡的队伍,哪个不是拼了命的学习宁军的战术打法。

唯有不停的学,才能在宁军的雷霆之力下,尽可能的保全自己。

“火攻也不太好用。”

夏侯琢道:“不过抛石车砸不坏城墙,还砸不准城墙上面么。”

只要把距离调整好,还是有很大的可能,让石头落在城墙上,对守军造成杀伤。

但是这概率其实不大。

因为石头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谁也不可能用制式的石头吧。

澹台压境说到这一点之后,李叱的眉角微微扬了扬。

“石头大小不一形状不一,那我们可以用能做到几乎一致的东西。”

李叱看向庄无敌:“咱们随军带着许多麻袋,苫布,就用这些东西装土来砸。”

庄无敌道:“可是装土的话,对守军的杀伤并不会很大。”

李叱笑起来:“如果我们要做的,不是以对守军杀伤为主要目标呢?”

众人全都看向李叱,等着他的下文。

李叱笑道:“就在仙来县,我被韩飞豹围攻的时候,他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不惜人命的堆起来一条坡道。”

李叱指向虎壁关:“我们有大量的麻袋,没有麻袋就用其他东西凑,不停的往城墙上抛,让他们守军没有立足之地。”

他看向虎壁关那边:“给他们把城墙垫高!”

不管管用不管用,先试了再说。

从宁军到的第二天开始,辅兵营的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不停的取土装袋。

两万人一起干这件事,进度之快可想而知,只一天时间,就在虎壁关外边挖出来一个大坑。

数不清的麻袋堆积在阵前备用,这一幕,把虎壁关的守军都看懵了。

原本负责镇守虎壁关的将领是姚之远,他自愿带兵去秀山后,裴旗调派了他手下另一个极有能力的大将坐镇此处。

此人和姚之远极有渊源,可以称得上是姚之远的门师,也可以称得上姚之远的贵人。

如果不是因为这位老人,姚之远不可能在蜀州军中脱颖而出。

在一个阶级划分如此森严的时代,贫苦出身的人想要出头,何其之难。

此人,就是蜀州名将高广效。

原本裴旗把已经告老还乡的高广效请回来,是为了配合姚之远。

裴旗深知姚之远和高广效之间的关系,所以也确定,这样的两个人,必能精诚团结。

姚之远在秀山,高广效在虎壁关,配合默契的话,足以将宁军阻挡在外。

可裴旗怎么都没有想到,姚之远居然会选择放弃抵抗。

而此时,在虎壁关中,自然也有不少是从秀山那边退回来的士兵。

那一万多人,选择回家去的大概有一半多,选择先躲起来看看情况的也有两三千人。

回到虎壁关内的大概也就是两三千人左右,这些人把秀山上发生的事,早就已经原原本本的告知高广效了。

城墙上,高广效看着宁军的举动,眉头紧皱。

“莫非是要不计代价的攻城?”

这位已经年近七十岁的老将军,自演自律一句。

按照正常来分析,宁军准备了那么多的麻袋,而且还在不停的装土,就是要用最简单粗暴也是伤亡最大的办法攻城。

高广效一名老部下,蜀州军四品将军韩载轻声提醒道:“老帅,传言之中,宁王李叱爱兵如子,所以不大可能会用那样的战术。”

高广效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领兵大半生的人,他当然知道在战前了解对手的重要性。

所以在他接受了裴旗的邀请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幕营为他提供李叱的情报。

也不仅仅是李叱的,关于唐匹敌的,夏侯琢的,宁军中所有名将的信息,给他越多越好。

而此时,负责在他身边专门给他提供这些东西的人,是幕营中一位总旗官,名为崔尚。

韩载提醒过之后,崔尚又补充了几句。

“不只是宁王李叱,宁王手下的那些将军,也都从没有这样的不惜兵力而战的先例。”

高广效点了点头。

如果不是要用堆积坡道的方式攻城,那么准备如此多的麻袋又是为什么?

因为宁军还没有把抛石车假设起来,所以高广效一时之间没能想到。

而事实上,高广效领兵的那个年代,也没有抛石车这种东西。

“先静观其变。”

高广效吩咐了一声,然后转身下了城墙。

回到他的住处,高广效吩咐手下人,把几个从秀山那边逃回来的人带过来。

几个士兵来了之后,连忙跪倒在高广效面前。

在蜀州军中,如果说姚之远是绝大部分士兵心中的敬仰,是每一个贫苦出身的士兵奋斗的目标,那么高广效就是他们心中的传奇。

高广效这个人,是楚军府兵体系出身的老派将领。

在他身上,有着府兵将军那种特殊的骄傲感,还有一种府兵将军特有的舍我其谁的霸道。

因为在大楚强盛的时候,府兵确实是中原军队战斗力的天花板。

能独领一军的人,其高傲自然可想而知。

哪怕是后来大楚乱了起来,各地叛乱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可依然没办法撼动府兵的统治力。

那时候,府兵去打叛军,说是砍瓜切菜一样也不为过。

只是后来,这种叛乱的局面发生了变化,从到处都是小规模的叛军,转变成了大规模的叛军队伍集结。

再后来,也有大量的府兵成为了叛军,所以楚国才加速了灭亡。

高广效问:“你们再仔细和我说说,姚之远为何要投降?”

“老帅......”

一名士兵跪在那说道:“姚将军也不是投降,只是......”

高广效皱眉:“不战而退,不是投降又是什么,你们不要顾忌我和他的关系,他如今是叛徒,便不再是我的门生了。”

那士兵连忙道:“是是是......老帅,姚将军在投降之前,曾经见过他家乡来的人,应该是他堂兄。”

另一名士兵说道:“姚将军的老家就在轻棉县村子里,如今那边已经被宁军攻占。”

高广效听到后忽然心里一动。

他猜着,姚之远那样的绝对军人,居然能放弃军人的尊严不战而退,一定是有什么威胁到了他的事发生。

此时听到这番话,他心里大概有了些推测。

“如此看来,应该是宁军抓了姚之远的家人,以此来威胁,所以姚之远才会投降。”

高广效说完这话之后,又仔细问了问关于那什么道法之类的事。

在对证着推测,他绝对不相信姚之远会因为害怕神鬼之力而放弃。

那是他的门生,他比谁都了解。

可他就是没有想到,姚之远不打了,不是因为宁军对他家人不好,而是因为宁军对百姓们太好。

而且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事。

按照道理,远征之军,不可能保证那么长的补给线,所以但凡远征,必是以战养战。

所过之处,搜刮干净,来保证队伍的粮草补给。

他不相信宁军会为了照顾才刚刚打下来这些地方的百姓,而维持着那么长的补给线。

消耗太大了,供应一百万人吃的粮食物资,送到这么远的地方,一路上的消耗除去之外,能到军队里的最多六成,这还是从荆州算起,而不是从更远的地方算。

“你们退下去吧。”

高广效摆了摆手。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起身走到窗口,片刻后,吩咐手下道:“秘密派人去姚之远的家里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如果他是被威胁了,想办法把人救出来。”

手下人俯身:“遵命。”

高广效自言自语的说道:“我是他的老师,他不该如此......别人不能帮他,我要帮他。”

【今天中秋节,我们上午去了我爸妈家里,下午才回来,赶紧码字写了这一章,在这个一家团圆的日子里,祝愿所有人健康喜乐,万事如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