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511章 在流干最后一滴倭国武士的血之前,决不投降!

“难不成袁指挥打算偷偷溜进去,杀掉赤松家的那条恶犬吗?”唐兴不动声色,示意陈福寅稍安勿躁,看他忽悠这个老实人。

“那是小人行径!”袁彬摇了摇头,他没打算瞧瞧溜进去,虽然他能做到,但是大丈夫做人做事,就是光明磊落。

唐兴十分确信的说道:“这不就成了吗?你从正门进去,那不就不是暗杀了吗?”

袁彬一愣,这老唐说的好像很有道理,虽然禁止暗杀,但是陛下不禁止明火执仗。

陈福寅不无担忧的问道:“能行吗?”

“能。”唐兴十分确信的说道:“袁彬,如果不考虑火铳的情况下,让你跟人单挑,你觉得有人能打得过你吗?”

袁彬想了想说道:“咱大明可能会有,但是倭国不行,他们就四尺多高,跟两年前的张懋一般高。”

袁彬上次见到英国公张懋还是两年前了,那时候的张懋刚十二岁,袁彬这五大三粗的壮汉,在争斗这件事上,他看倭人的感觉就和看十二岁的张懋,没啥区别。

但是眼下打仗,谁跟你玩单挑?

唐兴颇为玩味的说道:“倭国流行一种叫做一骑讨的风俗,就是开战前,武将单挑,如果你赢了,就赢了战阵,输了就彻底的输了。”

“一骑讨?”袁彬瞪大了眼睛,惊讶至极。

袁彬在抓到喜宁之后,进入了大明的讲武堂深造了一整年。

罗贯中本的《三国演义》里,虽然有为了表现个人勇武,有三英战吕布的情节,可那是小说演义,当不得真。

《三国志》里几乎没有任何武将单挑的记录。

打仗就是打仗,打到对方抵抗意志崩溃,打到对方臣服于自己的意志,这就是战争,单挑这种手段,在战争之中,几乎不存在。

哪个大将敢上阵挑衅?那必然是弓弩齐射!

杀掉对方大将,拔掉对方牙旗,趁机掩杀,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但是你要小心他们车轮战。”唐兴先提醒了一下袁彬注意事项。

袁彬满不在乎的说道:“那没事,就怕他们一拥而上。”

唐兴斟酌了一番说道:“这种风俗的形成应该是上村家抄录三国志的时候,添油加醋了一番。”

“倭国的这些所谓的上儒,和咱们大明的文人都一个样儿,很喜欢干这种事儿。”

“其实背后的原因是资源的匮乏,他们连钱都造不出来甲胄不全,赏罚蒙昧,军士不肯死战,自然而言,就出现了这种风俗。”

文化是一方面,物质是根本原因。

倭国的资产不丰,生活都成问题,打仗军士更是不愿意拼命,就演化出了这种奇怪的作战方式。

袁彬和陈福寅表示了理解,他们在琉球诸岛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那就是士气不够旺盛,组织度极低,一战击溃,一溃百里。

如果换到中原王朝,大宋也遇到过这种问题,只要是战败,就是一溃千里。

北宋末年的时候,完颜宗望从今山海关、北古口的位置,打到开封府,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

军士不肯死战,倭国的足轻地位地下,上层决斗式作战,就应用而生。

“我懂了。”袁彬笑容满面。

这一骑讨作战方式好啊!

倭国的舞台很大,适合他这样的人。

“还有一件小事。”唐兴挑挑拣拣,把今参局的事儿说了出来,当然他去掉了很多的重点,比如说今参局的身份,比如今参局的肚子,比如今参局的名字。

“为了大明!”

唐兴最后再将这件事的性质,升华了一下,升华到了为了大明的高度。

对于荣誉高于一切的袁彬而言,这招太好用了。

袁彬,是个老实人。

袁彬听了半天,忽然咧嘴笑了起来,脸上的那道伤疤被这个笑带的极为狰狞,他满是揶揄的说道:“老唐,你自己的风流债,让兄弟顶账,不地道了。”

“什么叫顶账呢?”唐兴瞪大了眼睛,这袁彬是个老实人,这怎么突然就反过味儿来了呢?

袁彬却不以为意的说道:“你不是化名李宾言了吗?那这女子生你一个孩子也姓李,又不姓唐,你怕个啥?”

“我去准备跟那个赤松家一骑讨去,老陈,你跟我一起去,生野银山经营的事儿,就交给你老陈了。”

陈福寅也站起来,和袁彬勾肩搭背的走了。

袁彬并不是发现了唐兴话里故意忽略的重要信息。

一来是锦衣卫军例,他不能做。

二来,倭国度种之事,他多少也清楚,这老唐风流倜傥,怕是惹下了风流债,回大明不好交差,才让他顶账。

袁彬是老实不假,可他不是傻呀。

袁彬解锁了一种新战法,一骑讨,对他来说,他就怕两样,一个是火器,第二个自然是群殴了。

倭国的飞炮铁炮质量堪忧,火药质量低下,击发后,是否命中,全靠天照大神的庇佑。

群殴,倭国自己个解决了。

那作为室町幕府足利义政家臣出现的袁彬,在胡乱编了个名字之后,就将生野银山的享德土一揆的民变平定了。

一个偌大的银山名义上,落日了室町幕府的手中。

又是一个黄昏,唐兴用麻袋套着这几个土一揆的头领,赤松家恶犬的脑袋,来到了银阁寺。

他有大老的身份腰牌,除了银阁,没有他不能去的地方。

当唐兴把手中的一串头颅,扔到今参局的面前时,今参局人都傻了。

“李大老…这是那个亨德土一揆,赤松家一众的人头吗?”今参局打开了手中的麻袋一看,又猛地松开。

唐兴点头说道:“嗯,生野银山,现在是我的了吧。”

“是,只要你能守得住。”今参局止不住兴奋的说道。

今参局不知道唐兴的具体身份,也只是猜到了可能和费亦应背后的徐承宗有点关系。

在大明,商贾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在倭国同样如此。

今参局之所以让足利义政见一下费亦应,并不是因为费亦应这个人,而是因为费亦应背后的魏国公徐承宗。

费亦应入倭国的时候,可是打的魏国公的旗,唐兴还揶揄费亦应把那个徐字旗藏的那么深。

所以,眼下的所作所为,今参局也只以为是魏国公出的力,她哪里能想到唐兴的真正身份是三皇子外公呢?

“我待会儿就去把孩子打了。”今参局想起了自己的承诺,十分确信的说道。

唐兴的脑子都大了,他伸出手来说道:“诶,别呀,你再这样我真走了啊。”

今参局示意唐兴坐下说话,她笑着说道:“李大老,是这样的。”

“本来这肚子里的孩子,就是为了防止山名政丰的骚扰才不得已怀上的,这件事跟你关系不大,现在生野银山的问题解决了,就不需要这孩子了。”

今参局将其中原委一一道来,解开了唐兴心中许多的疑惑。

生野银山在马国的地头上,被赤松家占据,室町幕府不想赤松家占着。

室町幕府想要和马国国主守护大名山名政丰合作,拿掉生野银山。

可是这山名政丰却是除了利益诉求以外,居然想要尝一尝将军御令的味道。

足利义政同意了。

可是今参局实在是接受不了,再怎么说,倭国也是儒家文化圈里,对于这种事颇为在意,她就怀了足利义政的儿子,希望能够躲过一劫。

可是这一下子,生野银山的问题,就没法解决了。

“哦,我们来讨论下生野银山的收益问题。”唐兴对他们这窝里斗的戏并不感兴趣,只要日后今参局不拿「我为你打过胎」说事就成。

这足利义政在唐兴看来,的确有点不是东西了。

“我们人手不多,虽有悍勇,可也需要武士,我愿意拿出三成的收益来,也就是六万两银子,雇佣室町幕府的武士,守卫生野银山。”唐兴首先摆出了自己的条件。

生野银山是他的,但是他人手不够,需要武士来护卫,他仔细思考之后,做出了决定:但凡是有人来攻打,不流干最后一滴倭国武士的血,绝不会投降。

三成,一年是六万两白银,这些白银不会流到别的地方,最后都要进入大明皇帝的内承运库,经过兵仗局压制成银币。

其实用不到六万两银子,这就是个投名状罢了,他把肉吃了,一点汤都不给室町幕府,那室町幕府岂不是饿死了吗?

唐兴的钉子每拔一次都要带出银子和血来。

可是让唐兴惊讶的是,今参局居然瞪大了眼睛,眼神中满是不可思议的看着唐兴。

“你是说六万两白银吗?”今参局颤颤巍巍的问道。

唐兴点头:“对啊。”

“很好,我答应你。”今参局的兴奋已经溢出来了,眼神中带着水光,若非有孕在身,唐兴今天怕是躲不过去了。

这让唐兴满头雾水,很快,他就看到了室町幕府和山名政丰的合作条款,是带细则的那种。

在室町幕府和山名政丰的合作之中,拔掉赤松家恶犬之后,生野银山的所有收益归山名家所有,除此以外,室町幕府要共同守备。

山名家一分都不会分给室町幕府,室町幕府还要派兵。

“这条件这么苛刻你们还要答应吗?”唐兴大为震惊,来到倭国之后,倭国的种种状况,让唐兴根本无法理解。

这么苛刻的条件室町幕府还肯答应,那山名政丰想要得寸进尺,尝尝御令的味道,也不是说不过去了。

今参局叹息的说道:“那有什么办法呢?看着赤松家提刀上洛不成?”

“真够憋屈的。”唐兴将那份文牍送了回去。

唐兴以为自己只拿三成已经非常的抠门了,按照陈福寅的估算至少不得五五分成?毕竟是在人家的地头上。

唐兴来谈判的时候,也是抱着最多五五分,室町幕府如果贪得无厌,这银山不要也罢。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室町幕府的底线这么低。

“很好,那就六万两白银。”唐兴并没打算毁约,他们和山名家又不同,他们没有根基。

“那就祝我们之间,天长地久。”今参局今天罕见的没有露出放荡模样,而是颇为认真,可是这话,着实让人误会。

今参局又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册子说道:“我这里还有一份银山图,若是李大老能够打下来,都可以按着我们的约定走。”

“我先拿走看看。”唐兴接过了册子,离开了银阁寺。

今参看着碗中的退妊药犹豫了许久,并未像她说的那样,立刻服下,而是先去了银阁,向足利义政汇报此事。

足利义政才是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将军。

足利义政依旧拿着佛珠,眉头紧蹙的听完了这些事,点头说道:“哦,这买卖不是划算,我们倭国用了十四万两白银雇用了十几个勇士,很亏。”

今参局嗤笑道:“那是赤松家的白银,六世将军要是不赴宴,幕府哪有如此的被动?”

“哦,也是。”足利义政想了想,今参局说的有理,这个结果对室町幕府最有利。

赤松家提刀上洛的日子能再晚一些。

今参局继续说道:“其实也换了个机会,那李宾言和费亦应怕都是魏国公的人,咱们和大明的国公搭上线,往来商贸,也不至于现在如此的艰难。”

“前些日子,一丁银只能买四石米,这大明的船来了,总算是降了一些。”

一丁银折算大明大约六两银子,相比较大明普遍物价,北衙为五钱一石米,南衙普遍四钱银子一石米。

倭国的平安京的米价为一两五钱银一石米,是北衙的三倍,将近南衙的四倍。

也就是说,哪怕仅仅是贩运米,从南衙到倭国都有三倍的利。

这个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得亏大明的船到了,恐慌情绪降低,这粮价才有了缓和的趋势。

足利义政思考了片刻说道:“你做的很好,我要礼佛了。”

今参局闭目片刻起身告退。

她有些犹豫的回到了那碗退妊药面前,最终拿了起来,在此之前,她对足利义政还有所期待,但是她现在只有失望。

碗中黑褐色的退妊药汤见了底,今参局等了一刻钟的时间,腹部开始作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