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续南明 > 第198章 铲除1

续南明 第198章 铲除1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0:30 来源:蚂蚁文学

“相公。”

“相公……”

杨河等人在壕沟土墙周边巡看,他的部下看到他,都是不断招呼施礼。

依这城上城下防线安排,韩大侠领二总铳兵居圩墙上,还有中军部旗手护卫等人。以杨大臣指挥一总的铳兵,居第一道土墙后,然后一二总副把总韩官儿、罗显爵指挥两总的杀手队兵,居两翼。

掷弹队、哨探队、骑兵队也会布置这边,躲在第二道土墙后,伺机出动。

巡防这段时间,还以中军官张松涛整体协调,汇成事宜,向杨河汇报。

此时无事,杨大臣等军官都是靠着墙,个个蹲着,聚成一堆,听回来不久的九爷钱仲勇闲侃,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说实在,众军官都很喜欢与九爷坐着吹牛,九爷走南闯北,阅历非富,特别很有说书的潜质,抑扬顿挫的,非常吸引人。

此时九爷叼着烟斗,似乎正说他“通州十二骑”的往事,听者无不发出阵阵的惊叹,杨河还听到韩官儿好奇的声音:“……听九爷这样说,那鞑子真比流贼强吗?”

九爷道:“确实不能比,那些鞑子,步射都用十力弓。骑射也用六到八力弓,个个非常凶悍。他们还有重甲,有些鞑子的甲还厚三层,最外层是铁甲,里层是镶铁棉甲,最里层是锁子甲,全重七八十斤。”

张松涛惊叹道:“某有读沈周的《用志边军劳苦》,里面说,国初口外从军,那些外军个个身挟战具八十斤。因为太辛劳,现在边军铠甲只三四十斤重,想不到却鞑子用上了。”

罗显爵也惊道:“这么厚的甲,看来只能用炮打了。”

还有不远处,杨千总上身包得象木乃伊,却是在军营待不住,出来闲逛。

此时他正对着练总府的廖爷,邹爷,熊爷吹嘘:“……那流贼一下冲来,一斧头就劈在俺的铁甲上。俺是大怒啊,就揪住那贼的斗篷,将他一拎,你们猜怎么着?”

他洋洋得意道:“那贼被俺拎转了身体,正巧一个流贼一棒砸来,就砸在那贼的头上,脑汁砸出来,豆腐花似的……你们吃过豆腐脑吧,就是那样子……”

三个皂隶都想呕吐,却发出一阵阵捧场的惊叹,眼中有着崇拜的目光。

看周边轻松的氛围,杨河笑了笑,放在别处,这种氛围叫松弛,但放在这里,自然就是信心的体现,说明他的麾下,对可能会到来的流贼不以为意。

知县高岐凤等人看着,也是心下一松,睢宁余处三门都是一片紧张的样子,从官到民,个个心神紧绷,这里却这么轻松写意,果然是野外能大败流贼的人。

杨河巡视过来,众军官看到自然都是跟从,这边防线基本已架设好,只余第一道土墙前的壕沟还有部分未完成。杨河转了一圈,看众队兵三五成群,靠坐着墙边,个个擦拭手上的兵器,欢声笑语的。

还有李如婉扛着板斧,钱三娘扛着狼牙棒,二女靠在一段土墙后,似乎正在说悄悄话。

李如婉的声音:“……三娘,看看这雀钗,这么精致,买来才二两银子,你也去买一根。”

钱三娘声音:“要二两银子,太贵了。”

李如婉声音:“二两银子算什么,你现在是有钱人。”

钱三娘声音:“有钱不能乱花,要攒起来……”

转到壕沟边,攒典廉方正正指挥众多的壮丁忙碌,挖土担土,众多的人群来来往往。这些壮丁,他们人数是余者三门的倍数,显然挖壕垒墙,工程繁重,需要人多,也非常辛苦。

好在这边的待遇不错,却是杨河自己掏腰包,干活的青壮,每人每天有工钱五十文,可以吃饱饭,还有一餐的马肉吃,两餐的肉汤喝,因此虽然劳累,但壮丁们个个兴高采烈。

这边的工程防务,杨河设计后,也交给廉方正主理,辎重队配合。

毕竟廉方正曾是工房的典吏,在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种“v”形的壕沟,梯形的防炮土墙,涉及到很复杂的数学知识,辎重队现在还没有能力主理。

看廉方正指挥着,一身的泥,杨河上前说道:“老廉,怎么样?”

廉方正看到杨河等人,他首先给杨河施礼,又给知县高岐凤等人施礼,一板一眼过后,才郑重回道:“大人放心,矮墙壕沟防务,今日就可尽数完成。”

他看了杨河一眼,又忍不住道:“大人掏出私囊,民夫们都很卖力。只是这终非正道,大人还是应该多与县尊他们商议,拨出县库粮米,勿要公私不分才是。”

知县高岐凤转开头,典史魏崑岗露出兴灾乐祸的神情,这刺头拨到练总署,这姓杨的有得受了。

杨大臣张了张嘴,很想上去教训廉方正的样子,只是这种文版的韩大侠,他见了也是头痛。

九爷叼着烟斗看着,说实在廉方正有些方面他还是佩服的,只是这不知场合,不懂油滑,恐怕再有才能,日子也不好过啊。

杨河不动声色,摆摆手,让他走远些,他继续巡视,踏着杂草绕整条防线走一圈。

他更离得远些,从远处眺望城池,平坦的旷野中,一人多高,连绵二百步的土墙就这样挡在圩门前五十步,除了五个缺口,根本看不到内中是什么。

而且缺口后方十几步,一样有土墙挡着,将圩门都遮住了。

再看墙上,所有的垛口也遮住,只余土墙两端的圩墙上方,左右各两架,共四架的悬楼比较显眼。

这边的悬楼较多,也大,每架广可跨五垛,每楼可躲藏十几人,外壁粗大的原木叠三层,不惧火炮。

众人都跟着杨河看,特别高岐凤等人,看眼前的土墙壕沟,不论近看远看,都看不到墙后情形,但己方却可窥探打射,都是啧啧称奇,大开眼界。

众官赞叹,队官中罗显爵更高兴的道:“有了这土墙,我们躲在墙后,流贼来就来,拉来火炮也不怕。他们若从两翼攻来,他们的炮更对我们无用。”

杨大臣也自豪,咧着嘴笑道:“只需不要旷野中与敌对阵,我们的铳阵盾阵就是无敌的!”

韩官儿突然道:“若在旷野遇到呢?特别对手有火器的时候?”

杨大臣哑然。

众队官不由争论,真遇到该怎么办,杨河也是皱眉,目前他的火器少,所以都是铳兵摆在正面,盾矛兵摆在两翼。

特别他的重盾长矛阵,借鉴的是秦汉,春秋战国时期的重盾阵,只将长戈换成长矛罢了。

这种重盾阵正面无敌,然怕敌手攻击两翼,特别有笨拙,移动迟缓等毛病,所以慢慢败给了相对灵活的刀盾阵。

放在西方,一样是笨拙迟缓的马其顿方阵败给相对灵活的罗马方阵,笨拙的西班牙方阵败给机动性较强的古斯塔夫横队。

特别现在是冷热兵器交替时代,重盾再强,遇到火器也是无用,毕竟鸟铳百步就可以打透六十六毫米厚的木板皮革。

流贼中投降的官兵多,他们中的火器手可不少,如果对方拉来火炮,那更是靶子中的靶子。

目前守城,暂时无忧,但韩官儿说的问题也存在,若旷野中与敌对阵,确实要想想怎么办。

……

接连几日,睢宁城都在备战,防止流贼可能的大部报复。

东门、南门外的关厢居民已全部撤回城内,安置在城墙与圩墙之间撘建的窝铺内,城外较小的集寨也有百姓逃入城内,一些空置的庙宇住满人,但大的集寨基本不为所动,如官山集,大李集,凌城集等等。

这些集寨,圩墙之深厚一点不会差过睢宁县城,弓箭,火枪,火炮具备,地势防务又如以前见过的永安集,集外面全部布满一个个大水坑,水坑里面埋满尖锐木刺竹刺,路面就在各水坑之间盘旋。

这种防务,人多势众一点派不上用场,集内居民更是同族同姓,万众一心,极为不好攻打。

流贼兴起后,一般也是攻打县城,州城,府城,对这种地方势力仅仅是胁迫,让他们缴一点粮,不动根骨。

一般没意外的话,这些豪强可以挺过一个又一个朝代,改朝换代,对他们影响不大。

这些土豪对外界也非常冷漠,前些时间,杨河麾下哨探,路过这些圩集想进去歇息都不许,只送一点粮米出来就罢。

这些时间睢宁城还陆续收留一些难民,特别灵璧县的百姓较多。依他们说的,灵璧已经陷落,灵璧知县唐良锐战死,流贼将县城收刮一空后,就将城墙四面全部夷为平地。

这也是流寇中俗称的“铲城”,美其名曰防止官兵再次占据,只是眼下匪贼多如牛毛,城墙被毁,就算有一些幸存的居民,他们又如何生存?

不出意外的,那处也会成为大明无数废墟中的一个,唯有满街的残砖断瓦,鬼火荒草。

从难民口中得到的消息,依然有许多流贼在攻打宿州城池,依早前计划,这些逃来睢宁难民,杨河也将他们收容在睢河的北岸,待战事结束后,再仔细甄别,送过黄河。

那边的收容窝铺越来越大,由一些新安庄民看守,还调来的一些弓兵维持秩序,让杨河安慰的是,北岸一直太平无事,各项生产,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各类防务,各项事宜都进展很顺利,不过杨河认为,还有一处隐患必须铲除。

……

三月八日,北街。

街上来往都是匆匆的人群,偶尔一些车辆而过,带起一些尘土。

孙四姐盛装打扮,脸上带着坚决,不顾此时正是生意好的时候,商请走客人,关好自己的小茶馆,只往西街练总府而去。

孙四姐是本地高作集人,原名孙念惠,当然,因为排行第四,早前一般人称孙四娘,不过她早嫁人,现在又有二十多岁,依习俗外人多称她孙四姐。

孙四姐十六岁嫁人,便是当时这茶馆主人的儿子吕天禄,外人称之吕三郎,成亲后称吕三哥。

孙四姐与吕三哥的结合颇符合诗文小说中的情节,却是某日吕三哥无聊,出门踏青,正巧遇到挑水的孙四姐,二人就一见钟情。

回去后吕三哥念念不忘,他爹于是打听,很快又快速的说媒下聘,毕竟他三个儿子只夭折剩吕三哥一个,一向疼爱。打听结果,女方又是老实本份的农家人,年在二八,也非常合适。

孙四姐家里没什么不答应的,毕竟男方家在城里,还有一家茶馆,女儿嫁过去后,也可以过上好日子。

于是当年二人就成亲了,孙四姐是个传统贤惠的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吕三哥后,兢兢业业,帮着丈夫与公公操持茶馆生意,虽没有大富,日子也过得平静。

第二年,她还生下一个儿子,第三年,又生下一个女儿,小家庭内充满欢笑。

就这样忽忽过了几年,儿子快六岁,女儿快五岁,就在小两口琢磨着将儿子送入哪家私塾开蒙的时始,灾难降临了。

某日儿子在街边玩耍,然后转过一条小巷,就那样在孙四姐视线中没了,如晴天霹雳,这个小家庭立时陷入崩溃的边缘,为了寻找儿子,也不知耗费了多少财帛。

还是街坊密语,可能是城内骗行所为,他们经常连同外地丐帮,一个寻找瞄准目标,一个行动,以果饼内置药,诱骗孩童食之,幼儿幼女哑不能言,就被抱之去。

孙四姐的儿子眉清目秀,这样的目标,是那些骗行们最喜欢的。

孙四姐一家半信半疑,继续寻找儿子,某日,有乡邻从淮安府城回来,告知在淮安谯楼一片,他似乎有看到孙四姐的儿子,只是手脚都断折了,在地上爬行乞讨,惨不忍睹。

因为周边有青皮地棍暗守,他也不敢询问行动,只是回来告知消息。

孙四姐一家顾不得茶馆生意,全家赶往淮安府城,没在乡邻说明的地点看到,不过使了银钱后,周边有商家吞吞吐吐告知,确实有在附近看到这个可怜的孩童。

这类残疾的孩童还不止一个两个,个个都是眉清目秀,因为这样的反差,才更能引人怜悯,乞讨得更多的银钱。

孙四姐当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她可怜的孩子,是那样的乖,结果却遭遇这样的悲惨苦楚。

而经过这两年的寻找,一家人也怀疑上城内的骗行,很多证据可以表明,城内一些男童女童的失踪,都跟他们脱离不了关系。

回到睢宁后,吕父一纸将骗行一些人告上县衙,结果更是噩梦的开始。

这些市井青皮地棍势力,哪个没有后台?结果吕父被定为诬告,暴病于县狱中,下葬时,全身青紫,没有一处完好。

又仅仅一个月后,吕三哥在街头被几个泼皮殴打,特别以棒椎击于胸肋间,当时吕三哥还没事,只是不久后,就开始呕血,一直痛苦哀嚎了三个月,最后吐血而亡。

街坊告知,这可能是城内打行所为,他们跟那些骗行都是一伙的。

然后吕三哥刚下葬不久,她的女儿又不见了……

又几年过去了,这些年,孙四姐以泪洗面,顽强的生活着,她今年二十七岁,但看上去,衰老就象四十岁。

似乎有什么人指令,没人打她茶馆的主意,但每月总有地棍青皮上门,吆喝打骂,还拿走她每月辛苦经营的大部分血汗钱。

甚至孙四姐的身子都被这些人玷污玩弄,但她忍了下来,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报这血海深仇。

一年一年,终于,机会来了。

昨日有贵人上门,暗中指点她,言明该如何如何,就可以报她的血海深仇。

想起那张温暖和善的年轻脸容,孙四姐心中涌起坚定,她之所以活到现在,就是为了看到仇人死于非命那一天,她要为她的儿子,她的女儿,她的夫君,她的公公讨回公道。

为了这一天,便是刀剑加颈,斧钺临身,她也不惧!

她往西街练总府而去,步伐坚定,柔弱苍白的脸上只是平静,一些乡邻看到她,都是投来惊讶的目光。

一切的招呼耳闻,孙四姐皆如春风过耳,她只是走着,不知不觉,她就到了西街,然后耳边响起几个叫唤声。

“喂,孙四姐,你上哪去,茶馆生意不做了?”

“唉,怎么不回话,老子问你呢?”

却是三个地棍看到她,吆喝叫骂起来,看孙四姐不理,三人眼中更是浮起凶光,脸上就是戾气。

孙四姐猛的站住,她忽然指向三个地棍,嘴角露出无比切齿的神情,声嘶力竭的大声叫骂:“你们三个腌脏货,举头三尺有神明,你们报应到了!”

周边人都是看来,三个地棍脸色更是一变,还未等他们跳起来,前方铁甲一片锵锵声音,却是练总府杨大人,随同他的铁甲护卫出门而来。

然后就见孙四姐扑过去,卟嗵一声,就是跪倒大街上,一声凄厉的喊叫就是响彻云霄。

“冤枉!”

孙四姐膝行而进,凄厉的喊叫:“冤枉!”

她声音惨烈之极,尤如杜鹃啼血,让人动容。

一时间西街来往的人,都是看向她,不计其数的人围过来看。

孙四姐膝行着,一步一步在街上挪动,便是裤裙磨破,鲜血涌出亦不顾。

“冤枉!”

孙四姐大声喊叫着,内中的凄凉,强烈到了极致。

看她一步步挪去,一步一喊叫,三个地棍却突觉全身寒毛涑栗。

一股难以形容的惊恐就浮现心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