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

独断大明 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乾清宫内。

刘时敏站在朱栩身前不远处,奏禀道:“皇上,奴婢已经与毕阁老说了,毕阁老……表情凝重,似有大悟。”

朱栩盘腿坐在软塌上,表情微笑。

毕自严等人虽然也是这个时候的文人,有着那些人的缺点,不过不那么极端,还有的救,至少,当他点出问题来,不会死犟不改,一昧的顶到底。

“毕师到底是内阁辅臣,没让朕失望。”朱栩笑着道。

曹化淳站在另一边,手里拿着一道奏本,道“皇上,兵部与各地总督商议的‘联动计划’已经完成,上呈司礼监了。”

朱栩随手拿过来,没有打开,看着刘时敏道“说说内阁今年的‘新政’计划,简明扼要,过几天朕还要听内阁详细的说。”

刘时敏稍做沉吟,道:“是。内阁将整体的‘新政’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部分。士,包括了国政体制,一系列的制度,规划,设计,还有就是教育,科举,入仕,官吏的任命,升迁,考核,监察等等。农,包括了田亩,户籍,耕种,赈灾,移民等等,颇为浩大,简单难以概述。工,这一块比较含混,只有一些大体的政策,内阁的意思,可能是想留下一部分必要的,其他的都遣回原籍,分配土地。商,内阁与督政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商业规章制度,国贸寺以及税务总局等都有参与,奴婢大致看了下,有些苛刻,税赋非常的重,并且还拟计划增加专门的商务衙门,严厉打击不法商贩,以图控制商贩规模。”

“士农工商?”

朱栩神色有些讶异,旋即又觉得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面露思忖。

士农工商,已经将大明的所有行业包括在内,士与农,朱栩基本不用担心,政体框架他已经基本确定,内阁最多就是修修补补。农,内阁以及满天下的人都无比重视,这重视程度是超过他的。但‘工、商’这两块,内阁的想法就与他大不相同了。

对于‘工’,内阁的想法朱栩大致理解,在朝廷以及天下士人来看,无非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奇技淫巧’,可有可无,这个时候,当然是赶回去种地,缓解灾情。

商,明朝最初对商人本来是收重税,严厉打压的,可后来日渐崩溃,商人几乎成了法外之地,甚至于朝廷最大的一块收入‘盐政’都荒废殆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自然更不能任由商人‘不劳而获’,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了,商人在他们看来,只怕还是影响国家稳定的一大危险因素!

朱栩琢磨着,内阁的政策,多半是想要恢复明初的苛法。

朱栩手里拿着奏本,轻轻拍打着。

有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他是皇帝,权势熏天,也不能要求天下人,哪怕是内阁六部这些大人们完全体会到他的心思,同样,他还不能和盘托出,不然会吓到这帮人,于事无补。

“你们有没有觉得,朕一直在为难内阁,以及朝廷的大人们?”忽然间,朱栩抬头看向刘时敏,曹化淳道。

刚刚经历过‘封禁火器’一事,曹化淳与刘时敏对视一眼,曹化淳揣摩着朱栩的心意,慢慢的道:“皇上高瞻远瞩,非常人所及,内阁以及朝廷的大人们不能理解,这是正常的事情。皇上只要耐心指点,奴婢相信,外廷的大人们会体谅皇上的苦心的。”

朱栩看着他,暗自摇头。

他说的其实不是这个意思,他这个后世之人,来到这里,站在最高处,仿佛与整个世界在作对,不止是外廷的那些大人们。

有时候,朱栩也挺同情这些大人们的,被他用各种手段,拿着鞭子在后面抽,亦步亦趋,能理解,不能理解的,都是蹒跚而行。

“其实,朕也是不得已。”朱栩说道。他这句话是说给曹化淳,刘时敏听的,也是安慰他自己。他可以不顾及那些圣,德,甚至所谓的名声,清誉,哪怕是史笔如刀。可这些大人们视之如命,跟着他,也是够辛苦的。

刘时敏看着朱栩的神色,顿了下,道:“皇上心有沟壑,万丈宏图,眼前不过是小羁绊,日后回想,未尝不是一场功德。”

朱栩一怔,抬头看向刘时敏,拿着奏本点了点他,笑着道:“你倒是会安慰朕。行了,朕就是一时感慨,虱子多了不痒。走吧,到外面,不摆椅子了,让他们站着听,朕好好给他们上上课,敲打敲打他们。”

曹化淳,刘时敏见朱栩从容而笑,心下稍宽,连忙道“是。”

毕自严,孙承宗等领着内阁,六部尚书,二十位巡抚,很是迤逦的走进乾清宫,来向东暖阁。

大部分人都面沉如水,显然毕自严转达了朱栩对那道奏本的意思,心有震动,惴惴难安。

当他们到东暖阁,看着朱栩坐在正门口,神色齐变。

这种‘堵门’的行为,非常不好,极少人做,一旦做了,就代表着‘怒’,皇帝堵门,就更不一般了。

“臣等参见皇上。”

一群人异常忐忑,来到朱栩近前,躬身行礼道。

朱栩身前有一个小碳炉,双手放在上面,淡淡道“你们可知道,火器在宋以前就有了,也就是四五百年前……”

皇帝没有说‘平身’或者‘免礼’,三十多位大人只能继续躬身在那。听着朱栩的话,一群人没出声。

“火药的匠艺早就有了,威力也不小,但除了用来放炮竹,军事上的应用极少……”朱栩烤着火,头也不抬,继续道。

一群大人们知晓朱栩说的是什么,不少人脸上都有些难堪,低着头,大气不敢喘,安静的听着。

朱栩抬起头,看向前面的这些大人们,语气没什么波动的道“宋朝在火器上还是有不少发展的,我大明的火器,基本上承袭宋朝,不过除了火炮,其他的基本上与四五百年前差不多,你们说是为什么?这四五百年都干什么去了?”

毕自严眉头微微皱眉,孙承宗面无表情,孙传庭倒是若有所思,其他人也各有表情。

朱栩又低头看着炭火,道:“为什么没有发展?宋朝的那些大人们在干什么?丢了半壁江山,依然在西湖歌舞几时休,武将们被压的抬不起头,火器这种有强大杀伤力,防御力的武器,也没有得到什么应用,为什么?什么人在阻止?”

“我大明有神机营,可纵观永乐之后,也没有怎么运用火器,虽然在朝鲜用了几次,效果也很好。后来建奴叛变,辽东危机,红夷大炮的威力满朝都知道,但整个辽东却也没有几门,是我大明造不出吗?为什么在这种关头,对火器还没有重视起来,是什么人在阻止?”

“西夷之人的火炮,已经远胜天启以前的火器,可在千丈外发射,他们有一种短炮,可在一百丈外发射,在万里之外的国度,他们凭借这样的武器,十几个人就能征服辽东一样大的国家。但他们才发展不足一百年,从宋朝到我大明,四五百年……若是再有个几十年,人家船坚炮利……你们有想过这些后果吗?”

“臣等有罪!”

一群人,不管是否认识到这件事的危险性,都纷纷再次抬手而拜,大声请罪。

朱栩依旧在烤着炭火,仿若未闻的道“我大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之期,看事情要有新的方法,新的眼光,新的角度。不能拘泥于过往经验,圣人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告诉我们,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研究,判断。时移世易,因地制宜,不管是做学问,做事,都是不变真理,凡事都不能生搬硬套,按部就班,总拿圣人说事,推卸责任,那是在玷污圣人,失节丢格……”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放到历朝历代,都有验证,秦就不说了,汉,唐,宋,无不是如此,放到我大明……土木堡之后,我大明就一味的守成了,国土一再缩小,关心者寥寥,有长城在,所有人都故步自封,锐进者百中无一……”

“太祖北伐鞑靼,复建中华,功在千秋。成祖,五征大漠,迁都北平,雄壮豪迈。我等子孙不孝,堪堪守业,九边之镇,丢尽祖宗脸面……”

一文武大臣听着,面色发紧,不敢发一言。

曹化淳,刘时敏在一旁,默默无声。

朱栩双手在碳炉上轻轻翻着,继续道:“虽然我等不肖子孙没有太祖,成祖的雄伟大略,但将责任都推给我们朱家……也不尽然,朕这些年想做很多事情,内内外外掣肘的不知凡己。若不是朕一意孤行,大明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模样……”

毕自严等不少人脸上冒出冷汗来,面色复杂。不管他们当初是否在朝廷,是否是‘掣肘’的一员,但若是将他们放到那个时候,只怕多半也是其中之一!

“臣等有罪!”

三十多人心中惶惶,再次抬手。

朱栩看着双手,无动于衷,道:“朕知道,你们呢,对朕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有害怕,有担忧,有不满,对‘新政’有疑虑,有顾忌,有反对,所以行事犹豫,迟疑,拖拉,大打折扣。但你们是否尝试抛开某些固执,偏见,换一个角度,站在高处,俯瞰过去这些事情,是否冷静,认真的盘算过,思考过,推演朕的这些行为,政策以及规划?你们对未来是什么模样,会如何发展,有哪些变数,有没有遥想过?”

“你们多半没有。你们心里有一道长城,将你们圈了起来,你们突破不了,只能在这个圈里转悠。你们走不出,也不愿意别人走出去。这火器能够破开这些长城,你们想的不是推着这些火炮走出,甚至借之守护这道长城都不想,你们怕打破这道长城,所以想要毁了火器,一如当年的郑和宝船,烧了船,毁了图纸,自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却没想到万里之外的人坐着船,打上了门来……这些万里之外西夷,载着比我们更厉害的火炮……现在,你们却想毁掉我们自己的大炮……”

毕自严等人弯腰在那里,神色紧绷,心里惊惧不安。

这件事比他们预想的严重,皇帝不是以势压人,而是在‘教育’他们!‘教育’他们的愚蠢,数落他们的无知!

朱栩收回手,拢了拢衣服,看着眼前的一群人,道“朕就说这么多,回去之后,写一篇心得体会给朕,朕希望你们都能有所得,有所悟。都回去吧,放假一天,好好休息。”

毕自严等人不知何时已经口干舌燥,脑子轰轰响,无法思考,闻言抬手道:“臣等告退!”

朱栩手里端起茶杯,看着这群人的背影,颇有些意犹未尽。

他有些话没有说,有的是没到时候,有的是不能说,比如,这道圈禁他们的长城,指的就是这些大人们奉为‘圣经’的儒家思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