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八百零零二章 内阁强势

独断大明 第八百零零二章 内阁强势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东林一案,朱栩是绝不会允许他人翻案的!

第一,这是他亲手处置的,一旦翻案就说明他错了。第二,东林翻案之后,势必引起朝野巨大震动,不利于‘新政’。第三,批判东林是思想革新的一个步骤,不进即退!

朱栩心里思忖一阵,嘴角微微翘起,暗道‘这或许是个机会。’

“走,回宫去!”

朱栩一摆手,对着小永宁道。

小永宁意犹未尽,抬着头道:“皇叔,你能不能跟太后娘娘说说,让我随时都能出宫玩?”

朱栩食指屈起,在小家伙头顶来了一下。

“啊……”小丫头大叫一声,委屈的抱着头。

朱栩冷哼一声,道:“下次再这么没规矩,朕就将你吊起来!”

小丫头瘪了瘪嘴,委屈的不说话。她敢与张太后叫板,却不敢得罪朱栩,这是她的大靠山。

在朱栩回宫的路上,曹鼎蛟的事情已经传遍了京城。

虽然说皇帝没有出手,可陈奇瑜的反应也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标志这些‘乱象’已经引起朝廷高层的厌恶,不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了。

一直观望着,不敢掺和的人纷纷动了起来。有人去看望曹鼎蛟,有人公开支持魏学濂,甚至还有人公然举荐学院系,极尽示好之能。

内阁以及六部现在都在忙着今年的总结以及明年的计划,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工作量大的惊人,外加一些‘意外’,几乎都没有消停的时候。

现在,八个人正在商讨‘人事’一块,其中就有关于太仆寺寺卿,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福建巡抚四个职缺。

周应秋手里是一个本子,翻开后,抬头看了众人一眼,道“经过吏部考核,拟张秉文调任太仆寺寺卿,卢象升调任兵部左侍郎,王从义调任礼部右侍郎,徐从治任福建巡抚。”

这些实际上早就在酝酿了,是经过一番争论后定下来的。

张秉文是傅昌宗的人,当然也是朱栩的人,现任兵部右侍郎,傅昌宗的左右手。这个人颇为内敛,为人低调,但行事很是有锐气,傅昌宗手里的大半事情是由他处理的。这个人,也是朱栩看好,培养的人。

傅昌宗猜到自己要去陕西做六省总理大臣,自然就想有所布置,张秉文就是他希望留下来主持户部的人。但内阁显然有意插手户部,执意要调走他。

虽然说‘帝党’在内阁中占据多说,可他们毕竟不是阁臣,毕自严如果坚持,他们也不能过多争辩。

“我保留意见。”傅昌宗在周应秋说完,一如之前的道。

傅昌宗这个态度,让毕自严,孙承宗等人都很为难。傅昌宗是‘帝党’核心,皇帝的亲舅舅,他‘保留意见’就是反对,他们一力坚持,不止会对今后的政务产生影响,也会在皇帝那边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过毕自严执意继续扩大内阁权力,加强对六部的影响力,以确保权威,增大内阁在推行‘新政’中的声音以及力量。

毕自严没有理会傅昌宗,道“那就这样定下吧,关于户部右侍郎,本官提议王惟俭调任。”

王惟俭是天启年间的山东巡抚,在平定民乱上富有功劳,也是在朝廷挂名的人。

毕自严这就是明明白白的要插手户部了。

傅昌宗抬头看了眼毕自严,这次没有说话。他相信,皇帝对六部已经有了通盘考虑,他们在这里议论,多半未必合皇帝心思,他现在没必要与毕自严争论。

毕自严见傅昌宗不说话,就转向帝党‘二号人物’周应秋,道“吏部怎么看?”

周应秋瞥了眼傅昌宗,神色沉吟。

内阁一向弱势,但近来有渐强势的感觉,在人事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现在更是将手直接伸到了六部的内部!

但是,傅昌宗之前还争辩张秉文等人的任命,为什么到了自己身上反而默然无声?

周应秋心里默默转动,没有第一时间开口。

傅昌宗虽然低调可不代表他好惹,哪怕他在这里口头坚持,最终退让的只能是毕自严,不说皇帝的态度,内阁没有户部的支持就等于废了一半,另一半在周应秋手里,他们两人向来共进退。

所以,得罪了傅昌宗就等于得罪‘帝党’,得罪‘帝党’就等于自己架空了内阁!

周应秋好半晌也想不透,抬头道“吏部没有意见。”

毕自严神色不动的点头,只要周应秋不反对,这件事基本就成了。

“好,那下面说一说明年的财政以及预算。”毕自严道。

沈,张问达,徐大化等人一般不开口,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内阁事务一直都是左右次辅与傅昌宗,周应秋决定的。

傅昌宗身前的本子摊开,看了眼,他道:“今年朝廷透支了粮三百万石,银一千二百万两,赈灾,移民,战事,各大工程,军队,官员俸禄等占据九成。明年的财政预计减少两成,粮一千八百万上下,银三千五百万两左右,这已经包含了惠通商行等的收入。军队开支大约是一千六百万,粮五百万,赈灾一千八百万,粮八百万以上,其他暂无评估。”

毕自严等人眉头顿时一皱,单单是这两项就占据了全年的一大半,只怕明年又要亏空一大笔,这样寅吃卯粮,亏空下去怎么能成?

现在朝廷能收的税,能征集的粮食都已经做到了极致,现在再想增加收入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节流’!

朝廷这几年花钱如流水,大手大脚,想要节流是很容易,不过想要施行,还得皇帝点头。

毕自严也有不少事情要与朱栩商议,想了想,道“户部尽快评估,要在月底之前做好。吏部今年的考核也要在月底之前上呈内阁,工部明年的计划,刑部的‘政改’进度,礼部的一系列事宜,都要在月底之前汇集到内阁,今年的事情,要处理干净,以全力推动明年的计划……”

一群人纷纷应声,这也算是习惯了。

“孙阁老有没有要说的?”毕自严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想了想,摇头道:“没有。”

军事上面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在内阁讨论,往往都是孙承宗,申用懋直接在御书房奏报,随即做决定。

毕自严转头看向其他人,道:“那就散了吧。”说着他就起身,走向侧门。

六位尚书不由对视,这位毕阁老越来越强势了。

傅昌宗倒是没有什么想法,他年后就会离京,跟着起身就向门外走去。

周应秋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一动,也跟着走了出去。

其他人神情都有些异色,今天的内阁会议有些古怪,傅昌宗,周应秋仿佛完全置身事外,毕自严隐隐掌握了内阁的‘首辅’大权。

毕自严在内阁班房稍作整理,就带着奏本出了内阁,转向景阳宫,御书房。

内阁中书郑友元跟在身侧,道:“大人,这样做是否有些过了,只怕几位尚书心里都有想法。”

毕自严神色坚定,道:“国事日艰,内阁空悬,不得长久,此事我会皇上言说,无需担忧。”

郑友元点点头,他明白毕自严的想法。

六部几乎掌握了大明的所有权力,看似集中,能量大,但无形中又分散了权力,在很多事情上都束手束脚,反应迟钝,偏内阁空有名头没有实权。

毕阁老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在不能动六位尚书的情况下,在里面安排内阁的人,无疑是另辟蹊径的好办法。

毕自严内心焦灼,朝廷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赋税减少,支出庞大,且是赋税会越来越少,支出会越来越大,不断膨胀的庞大的财政空洞,迟早会吞了大明!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要加强内阁权力!

虽然毕自严忧心如焚,有想法,也有能力,可他很担忧。

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就将大权握在手里,六部都是皇帝的人,他要是插手六部,皇帝是否会不高兴,甚至是猜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