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七百八十七章 国之柱石

独断大明 第七百八十七章 国之柱石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差役被一群人盯着,瑟瑟发抖,道“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总督大人已经赶过去了,听说人数不少,有一百多人。”

李邦华眉头紧拧,缓缓又坐了回去。

左参政沉着脸,道“大人,是否要请动赵总兵?”

他说的就是赵率教了,赵率教手里有精锐骑兵,不管是什么流寇,都能一冲而散,迅速的破灭乱事,平息事态。

李邦华坐在那,脸角如刀削,眸光,道:“不用了,只是小小民乱,还无需赵总兵,命人去总督府,有什么情况,立刻奏报!”

“是!”差役答应一声,快速跑出去。

李邦华在陕西很强势,除了赵率教,其他人都被压住。

众人见如此,都没说话,他们希望是最快的结束乱事,以免惊扰皇帝,否则他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李邦华环顾一圈,肃色道“明日我等一起去请罪,不能隐瞒分毫,知道吗?”

众人一怔,一个知府道:“大人,这不过是小事情,何须惊扰皇上?”

其他人也都附和,目光看着李邦华。

在西南,民乱就没有停过,无非就是大小而已,自然,他们希望能粉饰一下,免得被朱栩追究。

李邦华直言不讳,道:“皇上若不在陕西,只需奏本上奏就是,现今皇上就在西安,想要瞒过他的耳朵,眼睛,你们认为可能吗?”

众人顿时不说话了,皇帝的手段他们都心里有数,还真没把握。

李邦华因为这件事,心里不太平静,看着众人,沉声道“无需担忧,若是皇上见责,自有本官在前面,诸位问心无愧就是。”

一群人听着都松了口气,站起来道:“遵命。”

李邦华目送一群人离开,沉思半晌,走回班房,拿起笔就就在一道空白奏本上,写下了‘平南十八策’五个大字。

这是他琢磨了很久的事情,因为内阁一直压着他的一些想法,手段,在见过朱栩之后,他思考再三,还是决定上奏!

他握着笔,无比认真的写着,洋洋洒洒,近七百字!

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凌厉之气,要求在陕西以及西南行雷霆手段,剪除一切威胁!

确实如李邦华所说,南阳出现民乱,很快就传到了朱栩耳朵里。

赵率教也正好站在他身前不远处,听完曹化淳的转述,朱栩看向赵率教道“朕在奏本里仔细算过,陕西一年大小民乱上百起,这个数字与真实的差距多少?”

赵率教的骑兵是朝廷的,李邦华没有调遣权,一般的民乱也不需要他,有总督府处置,不过该知道的事情,总督府也不能瞒他,瞒不住。

赵率教没有犹豫,道:“回皇上,据臣估计,差不多一半隐报。”

朱栩点点头,没有意外。这也不是李邦华的错,这种隐报是从下而上的,下面隐瞒,上面就很难知道。

若是只有两三百起,规模倒是不大,以陕西现在的情况,完全是能应对的。

朱栩在西南的政策,基本上是以点控面,府,县作为中心,集结重兵防护,一般的流寇很难攻下,只要县城不失,时间一长,各地就能反应过来,调集大军进行围剿,确保各地安稳,不会形成规模。

“你对陕西有什么看法?”朱栩看着赵率教,突然转移话题道。

西南这里水很深,朱栩看到的,李邦华说的,都只是冰山一角,赵率教在陕西日子不短,他应该知道不少。

赵率教到底是武将,闻言犹豫了一阵,道:“回皇上,臣认为李巡抚说的不错,乱世用重典,尤其是陕西,必须确保稳定!若是陕西不稳,四川,湖广,山西,河南都将不稳,甚至波及京师……”

朱栩默默的听着,不时点头。

李邦华等人到底是有眼光的,看的很精准,陕西保持稳定也是朱栩一直的要求,否者会拖累整个大明。他惊讶的是,李邦华的能力居然这么强,连赵率教都给说服了。

‘看来,这六省总理大臣要尽快了……’

朱栩心里自语,西南几省远离朝廷,官员们有各个强势,必须要有所节制,否则可能民未乱,官先反了。

“朝廷有人建议朕,将秦良玉调出四川,你怎么看?”朱栩又道。这样的奏本前两年朱栩就接了不少,今年就更多了,他想看看武将们内部的想法。

西南六省,除了陕西,其他大部分军事力量都掌握在秦良玉手里,林林总总有近二十万!

赵率教看着朱栩,眉头皱起,没有立刻开口。

皇帝,朝廷猜忌边关将帅是历代的通病,在明朝这个时候更显得剧烈,尤其在天启以前,辽东的将帅几乎都没有好结果,现在也就是皇帝一直在压着,没有浮出表面,里面定然也是暗潮汹涌,不知道多少的冷枪暗箭。

赵率教不知道朱栩问这句话的意图,是有意调走秦良玉还是只是询问秦良玉在西南的作为?

他心里翻腾再三,抬手向朱栩道:“启禀皇上,臣认为秦总兵在西南功勋卓著,战功赫赫,如柱石一般,不可轻动!”

赵率教没敢多说,怕适得其反。

朱栩端起身边的茶杯,轻轻的喝了一口,然后捧着茶杯思忖。

调走秦良玉的提议,并不是普通官员,毕自严,孙承宗,申用懋都曾‘无意中’提及,一直都被朱栩压着。

秦良玉是不能离开四川的,在朱栩看来,能压住西南不乱的,整个大明只有三个人,秦良玉一个,孙承宗一个,另一个是孙传庭,秦良玉是帅才,其他两人都是军政双杰,不过这两人都不可能去镇守四川,稳定西南。

这些大臣的一贯想法……危险,朱栩要强行压下去!

朱栩放下茶杯,铺开宣旨,亲自研磨。

曹化淳,赵率教等人都是一怔,慢慢走过来,看着朱栩。

朱栩的字不太好,那也是跟那些书法家比的缘故,要说拿出去,一般人绝对不会说差。

这个时候,他也没想这些,准备好,拿起毛笔,就在宣纸上写下了大大的四个字:国之柱石!

随后在右侧以一行小字写到:景正元年十月二十大明皇帝朱由栩。

最后拿起他的大印,在上面深深盖上了鲜红大印。

观察了一会儿,朱栩拿起来,轻轻吹干,递给曹化淳道:“你裱起来,然后亲自去一趟四川,当众交给秦总兵,告诉她,朕不能去四川,以这幅字赔礼。”

赵率教神色微动,旋即明白了,皇帝这是要保秦良玉!

曹化淳知道朱栩对秦良玉抱有特别的情感,没有意外,接过来道:“遵旨。”

朱栩背擦了擦手,道:“等会儿,朕再写个亲笔信,你一起带过去。”

“是。”曹化淳捧着朱栩的字道。这还是皇帝第一次给臣子赐手书,单单这四个字,今后只怕就不会再有人攻击秦良玉了。

朱栩拿出一张纸,坐在椅子上,端端正正的写。

前面是简单的问候,然后是他对西南军务的一些想法,以及战略部署,军事训练等等。

朱栩不善军事,只能站在高处写一些他认为很重要的事情,防范,提前处置之类,最后还加上了一句‘隔空遥望,唯将军细酌’。

写好后,吹了吹,叠好,塞入信封,递给曹化淳道:“去的时候,多看看,多走走,回来给朕讲讲,对了,打听一下四周的消息。”

曹化淳微微躬身,道:“遵旨。”他知道朱栩说的‘四周’是什么意思,就是漠西蒙古!

“嗯,去吧,早去早回。”朱栩道。漠西蒙古的情况很复杂,朱栩现在还不想动,可要知道详情,不能两眼一抹黑。

曹化淳准备一番,便匆匆上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