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局面

独断大明 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局面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第二天,漠南,察哈尔汗帐。

林丹汗手里的是朱栩的圣旨,脸色阴沉变幻,咬牙切齿!

“明朝皇帝欺人太甚!”

林丹汗猛的将这道圣旨摔落在地上,恶狠狠的骂道。这样还不解气,抽出身后的长刀,拼命的在桌上劈砍,嘴里喷着脏话。

他下面坐着尼克鲁,这位蒙古的国师,神色漠然,低着头,看着地面,目光一片冷峻。

“你说,怎么办,怎么办,明朝皇帝要给我们画界,还要控制我们的骑兵,你说,怎么办,怎么办!”

林丹汗怒吼,拼命的砍着桌子。

尼克鲁抬起头,一脸的漠色,没有说话。

明朝皇帝的旨意言辞很严厉,带有强烈的警告意图。同时断绝了对察哈尔的一切物资支援,并且虎狼卫虎视眈眈,这已经是最彻底的警告与威胁了。

摆在察哈尔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个的是乖乖听明朝的话,与科尔沁划线而治,平分大漠。

这对于一心统一蒙古,实现成吉思汗宏愿的林丹汗来说,自然是万难接受的。

第二条路,就是与明朝反目,这自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察哈尔覆灭的危险。

察哈尔现在的力量确实能够吞并虚弱之极,缓不过气来的科尔沁,可也要面对明朝的强力打击,三万训练多年的虎狼卫,加上明朝一直的援助,这些对察哈尔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威胁。

前一条路,自然是好的,对察哈尔来说,也需要继续缓慢壮大,吞并四周的小部落,直到强大的能吞并科尔沁,统一蒙古,与明朝分庭抗礼!只是不甘心,就这么的听命明朝,无比的屈辱!

后一条是极度危险的,察哈尔拼命一搏哪怕最后能胜利,也将是损失巨大的惨胜,不说明朝,单说其他小部落就足以覆灭察哈尔!

“说话啊!”

林丹汗怒吼,一刀将桌子劈开。

尼克鲁转头看着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同时双眸狰狞,欲择人而噬的林丹汗,脸角动了动,侧身道:“大汗,现在唯有听明朝皇帝旨意行事。”

“你说要我听那个小皇帝的?休想!”

林丹汗又继续砍着桌子,愤怒无比的咆哮。

尼克鲁知道,现在劝说不了林丹汗,微低着头,没有说话。

大漠是什么情况,林丹汗心里很清楚,他们抗衡不了大明,除了第一条路外,其他都是死路!

林丹汗内心痛苦纠结,拼命的在挣扎,每一刀砍下,都好似砍在朱栩身上一般,凶狠的发泄。

与一样纠葛的,就只有科尔沁的大汗巴达礼了。

巴达礼的圣旨比林丹汗更早收到,现在人已经在沈阳。

“大汗,我们该怎么办,明人还没有消息。”

在巴达礼的房间内,一个台吉也就是贝勒,走来走去,满脸的焦急。

巴达礼是一个怯弱的大汗,没有大志,没有野心,胆小如鼠。在科尔沁精英都被黄太吉带走之后,他越发显得无能。

他擦着头上的冷汗,口干舌燥的道:“不要着急,再等等,只要察哈尔没有动静,一切就都来得及。”

“大汗,等察哈尔动手,一切就都晚了!”这个台吉近乎喊了出来,他实在是害怕。

虽然有明朝的压力,察哈尔会顾忌,可察哈尔真要不顾一切的吞并科尔沁,即便日后明朝剿灭了察哈尔,他们科尔沁也是真的没了!

巴达礼嘴角动了动,没有说出话来。他现在是全都寄托给明朝了,要是没有明朝,他们科尔沁真的就只能眼睁睁的被察哈尔吞掉。

沈阳巡抚衙门。

孙传庭,熊廷弼,杨虎城,祖大寿等人都在,正在详细商议着。

张问达已经调任刑部尚书,孙传庭这个辽东总理大臣已经兼任巡抚。他们都看过了朱栩的旨意,还有内监捎带的话。

熊廷弼显得很高兴,看着孙传庭道“孙大人,皇上这个主意好!组建泰宁卫,将科尔沁一分为八,构成八所,既分割了科尔沁易于控制,不至于反叛,又能在草原上打一个模子,日后我大明一统大漠,就照此办理,再也无需担心有边患了!”

杨虎城,祖大寿等人都点头,科尔沁现在是砧板上的肉,没有的选择,确实是给了他们好机会。唯一的担心就是察哈尔,这是一个巨大的变数。

如果林丹汗忍受不了诱惑,不顾明朝的压力,强行吞并科尔沁,那他们明朝就得面临一场血战了。

“倘若林丹汗真是胆敢抗旨,哪怕虎狼卫全部战死,也要消灭察哈尔,决不能给他们坐大的机会!”祖大寿沉声,双眼都是冷光。

草原上绝对不能出现统一,不允许任何部落坐大这是大明对草原的政策方针!

杨虎城也点头,看向孙传庭,请命道:“大人,总督府的三万人马已经集结齐备,必要的话,现在就可以开拔,先守住科尔沁再说!”

总督府的人马虽然都是步兵,可若是配上大炮,也足以给察哈尔的骑兵造成足够的伤害与损失。

孙传庭听着他们的话,手指在地图上滑来滑去,好一阵子镇定如常的道:“不着急,有满桂在土木堡,察哈尔就是想动也要犹豫再三。我们还有时间。熊总兵先派遣一万人,不要去科尔沁,直接插入科尔沁与察哈尔之间,其他的兵马随时准备。祖大寿的骑兵现在赶去科尔沁,在科尔沁二十里外扎营,再命满桂,满身甲胄,给我盯紧察哈尔,如果有异动,不用请命,直接讨伐,不惜一切代价!”

在场几人都是军伍老人,沙场将帅,闻言都思忖起来,若有所悟。

熊廷弼道:“孙大人的意思是,林丹汗未必敢动?”

孙传庭笑了声,道:“虽然这个诱惑足够大,但察哈尔哪怕只有一丝清明,也绝对不会冒险!”

众人都点头,即便察哈尔动了,他们就不惜一切代价一战,哪怕将明朝这几年的骑兵打光,也绝不会允许察哈尔吞并科尔沁!

沈阳的动作自然瞒不过内阁,他们没有权力调动满桂,都需要兵部授权,这自然又会通报内阁。

孙承宗与毕自严两人也都在商议,北方的事情再次牵扯他们的注意力。

自从太祖皇帝驱逐鞑虏,复立中华,蒙元就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太宗皇帝更是五征蒙古,打的蒙古抬不起头。只是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此起彼伏,两百年来,蒙古势力一直在侵袭长城,是明朝的大患。

哪怕到现在,依然如此。

“孙阁老,你说,林丹汗敢乱来吗?”

毕自严看着桌上的地图,一脸的凝重。

孙承宗倒是从容淡然,看都不看的微笑道:“敢与不敢结果都是一样,我朝决不允许长城以北再次出现威胁我大明的任何势力!”

毕自严微微点头,大明的边患这个时候算是最好的了,科尔沁的分裂,给明朝带来了机会,也潜藏了风险。

毕自严心里有了一抹自信,也自如的道“我朝控制了科尔沁,外加土木堡的虎狼卫,过个几年,应该能剪除察哈尔,北方应当无忧……”

孙承宗微笑点头,双手抱着茶杯,神色若有所思。

来宗道已经称病请辞,内阁里只有左右次辅的毕自严与孙承宗,加上朱栩几次驳回了增加内阁辅臣的奏本,两人都隐约明白,皇帝似乎无意扩大阁臣数目,将两人当成了左右丞相。

‘莫非,皇上有意复立丞相之位?’

这是两人心里的念头,却都没有宣之于口。他们都猜不透朱栩的心思。

“还是说说今年夏粮的事情吧。”毕自严收起地图道。

孙承宗放下茶杯,道:“今年的税粮应该会进一步减少,不足两千万石,不过番薯之类的会大量增加,应该能有所缓解。西南预计全年是八百万石左右,其他地方在五百万左右,关键还是辽东,还是有差额,需要十大粮仓补足。”

辽东在大规模接收移民,开垦种植的还不能够自养自足,需要朝廷的补给,这个数目是越来越大。

毕自严却微微摇头,道“过去税粮,税银多被地方贪腐,损耗,若是督政院,刑狱司构建完全,或许今年的税粮会增加也不一定。”

孙承宗眉头一皱,道:“除了河北,山东,其他地方都极其缓慢,丝毫不见成效,只怕你我也得出京了。”

毕自严刚刚回京没多久,心里明白的很,没有皇帝或者朝廷的强大压力,地方上的革新意愿会极其的低,哪怕是他们出去,没有皇帝的威信,多半也是成效不大。

沉吟一声,毕自严道“也好,西南六省可以暂缓,其他几省,我们亲自跑一趟,督促一番。”

这个算是商定了,孙承宗又道:“江苏那边飞鸽传书,皇上免了黄立极,又让许杰在苏州处理盐商的事情,想必是皇上已经在应天,要做些事情了。”

毕自严也已经知晓,道“我倒是不担心应天以及江苏,皇上应当是想快刀斩乱麻的震慑一番,我现在倒是担心南方的战事。”

孙承宗一听,眉头也皱了下。

江苏是大明的钱袋子,朝廷超过六成以上的钱粮来自这里,岂能大动干戈。反而是南方准备的两场战事,战胜了还好说,若是战败,对整个大明的士气,皇帝的威信都将是极其重大的打击,同样会累及‘景正新政’。

不过孙承宗很快就一笑,带着自信的道“皇上自登基之后,除了辽东,南方也一直在布局,海军倾注了很多心血,以皇上的性格,没有把握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勿忧。”

毕自严点点头,他是希望稳的,在他看来,整个大明都需要稳,南方的战事应当避免,不过在军事方面,他一直谨慎说话。

毕自严思索了一会儿,轻轻低语“皇家钱庄……”

孙承宗听到了,却没有接话。

皇家钱庄,掌握着之前惠通商行的一切,有数千万的存银,遍及全国的钱庄,现在更是握有铸币,发行的权力!

这么大的权力掌握在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手里都让人不安,若是一个平庸,甚至是昏庸的皇帝,足以将一个国家都拖入万劫不复!

不过两人也都十分清楚,这个皇家钱庄是皇帝的,他们觊觎可以,万不能去碰!

这会儿,朱栩还是在看惠通商行分行行长给户部上的奏本,这道奏本真的是非常有意思。

他通过各大商行的数据,大致计算出了两淮的盐,苏杭的丝绸汇聚于金陵,然后北上的三年数量,然后对整个南直隶的经济情况进行了一些看似浅显的研究。

这种研究在明朝是没有的,类似于统计学的东西,就差画图了。

这个对朱栩来说算是及时雨,虽然这个不够精准,也没有大数据,可还是给了朱栩很多讯息以及想法。

从盐,丝绸,茶等的数量,时间,节奏等等,朱栩能看到很多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东西。

“有意思……”朱栩一面吃着糕点,一面笑着说道。

这道奏里面还写了运河,言称朝廷新修水利,在运河两岸新增了数百个城镇。也写到大明百姓,富人喜好藏银,使得市面上银子减少,迫使物价高涨,民生困顿。

运河的事还好说,‘藏银’的事情,也让朱栩深思。

到底是明朝缺银,还是因为民间藏银?如果朝廷发出的太多的新币,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可控通货膨胀?

曹化淳静静的站在朱栩身后不远,至于海兰珠姐妹还在楼上房间闲聊。

“韩彦直……”

朱栩看着最后的署名,微微点头。

这道奏本在朱栩看来,是有些后知后觉,可在大明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应该还是第一次看到,应当有一定的冲击性。

这个时候的士族,其实还是有很多开明之人,朱栩已经见识了不少。只是,这两千年的藩篱,到底要如何才能打开一个缺口?

“海贸……”

朱栩捏着下巴自语,他隐约记得,英国崛起,荷兰衰败,东亚一带是有一个空白期的,这个时期正合适明朝的发展与扩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