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六百五十三章 海上战略

独断大明 第六百五十三章 海上战略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朱栩坐起来,稍作思索的道“关于海上的情报,拿来给朕。”

“是。”

曹化淳走进船舱,没多久就端着一道道奏本以及密信走过来,递给朱栩。

这些朱栩自然都看过,现在只不过是要重新梳理一遍。

一道道奏本,一封封密信,不断的翻着看着,南海以及更远一些的情形渐渐的浮现在朱栩脑海,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画面。

朱栩坐在那,一只手托着下巴,默默的思忖。

锦衣卫现在活动的范围还是极其有限,大部分集中在南海附近。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现在的菲律宾大部分都落在西班牙人手里,再往南就是大部分落在荷兰人手里,还有一些被土著占据,不过面对荷兰人的枪炮,已然岌岌可危。

最重要的,就是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现在在海上冲突日渐加剧,荷兰人气焰很嚣张,仿佛整个海上都是他们的,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策略。与此同时,菲律宾是西班牙人在东亚附近最后一块殖民地,咬死也不肯放开,正在想方设法的抵抗。

至于欧洲,情报来看,还是混乱一片,无力参与两方的争夺。

“也就是说,荷兰人的海上马车夫时代还要继续一段时间……”

朱栩自语,他不记得荷兰能嚣张多久,但毕竟是小国寡民,一旦英国或者欧洲大陆结束纷乱,荷兰人根本不是对手,辉煌随之就会落幕。

朱栩看着手里最后一道奏本,若有所思的道“荷兰人对台湾虎视眈眈,多番试探,只是,他们到底是先想要台湾,还是与西班牙人决战?”

现在欧洲的殖民者实力都不怎么强,没有绝对的武器优势,他们只能占据一些散落的海岛,根本无力入侵陆地,所以,荷兰人的真正敌人是西班牙,而不是大明。

明朝的海军,现在大部分都集中在福建与台湾,面对一直盯着台湾的荷兰人,根本无力再分兵全面的保卫琉球。

“看来,得尽快与荷兰人决战,让荷兰人明白大明的实力,与他们划分势力范围,确保海上平稳……”

朱栩自语,荷兰人在海上对大明商队的侵袭越来越多,与荷兰的战争,已经刻不容缓了。

朱栩坐在那,沉吟半晌,道“传旨给熊文灿,唐王,命他们加紧收集红毛人的情报,不用再韬光养晦了,可以适当的挑衅,迫使他们尽快开战!”

“遵旨。”曹化淳微微躬身。他很清楚,皇帝这一次出宫,也有着靖海的目的。

朱栩不自觉的点头,在近海,荷兰人不是大明的对手,关键是如何能够打痛他们,让他们乖乖听话。

“再派人秘密联络佛朗机人,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朱栩又道。

他原本的计划就是联络西班牙人一同对付荷兰人,然后借助西班牙的人航海经验,带着大明海军出海,好好看一看世界,拓展各方面经验。

“是。”曹化淳道,不动声色的命人去传令。

在台湾,明朝已经布置了百门大炮,不管是海战,还是陆战,大明都有必胜的把握,现在的关键就是彻底打痛荷兰人,然后处理大明,荷兰人以及西班牙人的三者关系。

是合纵连横,还是一家独大,慢慢发展?

朱栩沉思不断,具体的情形现在还没办法判断,只能看战后结果,还有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的态度了。

朱栩收拾好这些奏本与密信,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看着远处的水面以及醉人的景色,笑着道“什么时候能到应天?”

曹化淳道“依照船速,应当还有三天左右。”

朱栩点头,道;“先不去应天,在扬州停船。”

曹化淳抬头看了眼朱栩,道:“遵旨。”

他知道,朱栩一定是担心有人要故意糊弄他,出人意料的想要在扬州先探查一番。

现在江南最繁华就是应天,苏,州,扬州三府,朱栩现在已经有些期待了。

在朱栩期待的时候,司礼监的飞鸽传书正在赶来。

龚鼎孳带着圣旨,骑着马,风驰电掣的赶往应天府,他要尽快接手东厂留在南直隶也就是江苏的所有人马。

山东。

随着杨凤仲,冯德源被抓,案情迅速扩大,牵连出了十多个知府,知县,外加几十个士绅,这也将士绅行贿官员,分割田亩,企图逃避朝廷‘税政’的事情大白天下。

巡抚衙门大怒,巡抚黄承元在报纸上严加痛斥,誓言严惩这些贪官以及行贿的士绅。

刑狱司飞快的得以建立,大张旗鼓的对各地官员进行调查。巡抚衙门的‘都田司’也动作如雷的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清查田亩,登记人口。

督政院快速的选拔人手,先期的十二个人很快上任,这些督正使不停的在各自场合对朝廷表达支持,同时破口大骂这些腐朽行为。

大理寺的分级衙门在济南府推广,接手大量的案子,准备进行清理。

北直隶,也就是河北是破而后立,山东是借着杨凤仲,冯德源案为突破点,倒也是风生水起,颇为引人注目。

山西,河南等地一直都在紧盯着山东,毕竟‘迫不及待’皇帝在这里,谁也不敢轻视。

随着山东并没有出现激烈的事件,盯着山东的各省都暗松一口气,却越发不敢大意,纷纷借鉴着山东的经验,在省内大规模推动新政,一时间形成了以北向南的改革热潮。

河南,郑州。

郑州知府孙德功陪着毕自严,正在检查黄河各个关隘。

孙德功看着毕自严,神色激动的道:“毕阁老,从崇祯二年开始,郑州在工部的指示下,招揽了大量的灾民,对境内的所有河道进行了清淤,加固,尤其是经常决堤的几个地方,已经加固超过了原来的六米,哪怕再大的洪水,也可确保无事!”

毕自严知道孙德功是在表功,默默点头,带着人在河堤上慢慢的走着,观察着。

这些地方官的话是绝对不能轻信的,哪怕亲眼看到也得认真的检查。

他一挥手,几个官员带着工具就跳下去,在这里挖挖,那里敲敲,还用细细的铁针插进去查探。

孙德功毫不在意,这些工程除了郑州,还有工部招揽的大量人手,每个一段时间都会有不同的人来检验,根本没办法造假,他也没有,毕竟前面朝廷已经杀了两任,他可不愿做第三任。

孙德功信心满满,陪在毕自严身侧,道:“毕阁老,从崇祯二年以来,利用枯水期,郑州境内的黄河段,已经被拓深了近五米,在上游我们还设置了防沙带,可以将沙石大量都拦下,确保下游河道不再累积,加高。”

毕自严一怔,第一次转头过来道:“你确定你们的办法有效,不会造成新的缺口?”

孙德功身体一挺,大声道:“孙阁老放心,保证有效!那些都是我们郑州府衙经过仔细推演才决定的,是三个不连续的水库,可以将沙石沉淀在水库里,这样下游的水就不会含有那么多沙石,逐步的抬高水道……”

毕自严若有所思,道:“嗯,明天本官亲自去看看。”

“是!”

孙德功大喜,虽然都是前几任做的事情,可那时候没有阁老来亲自查看,这个功劳就要落在他头上了!

下去的几个人上来,奏报道:“大人,没有问题。”

毕自严微微点头,继续向前走。

这里的护岸都是采用了水泥,还有三排树木,不断的延生,显然都是按照了朝廷的要求,造林护岸。

孙德功走了一阵,继续道:“阁老,在挖掘河道的时候,也造福了四周百姓,沿河两岸,多出了几十万亩良田,可以大大缓解灾情,一路上动用了数十万灾民,这‘以工代赈’,着实是好办法……”

毕自严心里自有筹谋,听着也没有表态,目光始终在打量着河堤,不时的让人查探。

大明的财政看似充足,那都是建立在皇帝的‘内帑’之上,可也在日渐减少,花出去的却是日渐增多,能防范未然的减少灾情,减少国库支出,那是上上之策。

“关于今年的雨势,你们怎么判断的?”毕自严停下脚步,抬头看天。

钦天监得出的结论是,今年的雨势会超过往年,一旦黄河,或者长江决堤,将会造成前所未有的洪灾。

为此不止是他,整个内阁,六部都忧心忡忡,自然,朱栩的压力也让毕自严感到沉重。

皇帝做事向来严苛,不会无的放矢,既然他这么在意,令他这个‘首辅’都出京查看,显然代表着前所未有的在意。

孙德功的功课做的很多,闻言神色微肃,道:“回大人,我们郑州府衙也多方打探,找了很多有经验的人推算,确实如钦天监所说,今年可能会大雨。马上就要进入五月了,至今一点雨都没有,可见可能都要集中七八月……”

毕自严现在也是愁白头,这个国家现在是多灾多难,费尽心力的只能维持,丝毫不见好转。

‘莫非,真的如皇上所说,我大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情吗?’

毕自严不信鬼神之说,不相信有什么人能预见未来,可现在也不得不相信,皇上的远光超乎他们所有人,对未来的大明局势有着更为清晰的判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