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四百二十五章 朱由检的惊醒

独断大明 第四百二十五章 朱由检的惊醒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文昭阁。

朱由检对于来宗道的到来颇为欣喜,他对于钱龙锡,蒋德等人已经忍耐不了了。

“来卿,坐这里。”朱由检从班房出来,很热情的指着右手边第一个椅子,对着来宗道道。

这个位置,原本是属于周延儒的。

来宗道看了眼从四处桌子前站起来的文昭阁阁员同僚,对着朱由检微微躬身,在朱由检坐下后也便坐在他右首。

蒋德,钱龙锡等人都神色微沉,他们对朱由检已经很了解,有人进来就预示着有人要走了。

周延儒脸色不变,心里却涌起愤怒,来宗道抢的可是他的位置!

他眼神阴森的看了眼来宗道,无声的在来宗道右边的椅子上坐下。

人一坐齐,朱由检就朗声道:“开始吧。”

他话音一落,他左边站着的一个青年人,翻着一个厚厚的本子,看了眼在座的人,道:“今天阁议有三件事,第一:太祖祖制,拥有田亩超过九百,需按亩纳粮,督政院有意重申,并要求地主补税。第二,关于省改,皇上认为现有省域太大,不利于朝廷管理。第三,建奴上奏、请罪,皇上命文昭阁主理。”

朱由检听着许杰的话,微微点头,这是他从太仆寺发现的人才,聪明伶俐,倒是可以培养的有用之才。

第一件事,蒋德,钱龙锡,周延儒等人都不想掺和,这个会得罪天下人,他们心底也是反对的。第三件事,这件事文昭阁与以往一样,只是走个‘批准’形式,最终参与,决定的是兵部与景阳宫。

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第二件事:省改!

朱由检将一群人的表情都尽收眼底,对于蒋德,钱龙锡等人,眼神越发的漠然,微笑着看向来宗道道“先说第一个。”

来宗道明白朱由检的意思,轻咳一声,道:“王爷,祖制不可废,关键在于如何收,补税粮要补多少。”

大明现在的田亩,基本上分为四块。

一个是官田,这些包括各个衙门掌握的,如太仆寺用来养马的,光禄寺用来放牧,或者是学田,边关将领的养廉田,皇家的陵园等等。不过这个比例非常小,也没有税粮可征收。

第二个是民田,普通百姓拥有的,预估在一亿五千万亩上下,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第三个就是官商集团拥有的私田,超过两亿五千万亩!官宦拥有的田亩,大部分是‘赐乞庄田’,皇帝赐予的,几百年下来也是非常可观的。

第四个,就是掌握在朱栩手里的‘皇田’了,差不多也有一亿两千万亩,其中大部分是从宗室亲王手里收上来的。

在座的也都是明白人,很清楚景阳宫是要收谁的税。正如来宗道所说,祖制在前,事情已经不可推脱,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够既满足景阳宫的要求,又不引起天下官商集团的激烈反弹!

朱由检点头,这就是重点,大明朝自当今皇帝登基以来就没有太平过,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继续这么折腾下去,否则迟早要出大事。

来宗道话音落下,蒋德神色平静,目视前方,钱龙锡垂着眼帘,仿佛睡着了,周延儒眯着眼,仿若在思忖,其他人也都各有表情,就是不接话。

许杰在一旁看着,心里暗自着急,却也没办法。

朱由检脸色微沉,冷眼扫过几人,还是看向来宗道道:“来卿,有何见解?”

来宗道这回儿也察觉出来了,他是什么人,论圆滑,张问达都比不过,一只手摸着白色胡须,组织着话语,慢条斯理的说道:“王爷,此事,还需谨慎为之,可以小试一番,先将税率定的低一些,比如,亩收五升,补粮,也按每亩五升来收,不多也不少,只要平稳过了夏粮,那么秋粮涨到八升,明年涨到一斗,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个就是典型的温水煮青蛙了。

朱由检听的不断颌首,这个主意深合他心意,他跟景阳宫那边交涉一番,也不难成事,解决了这件大事,他心头一松,笑容满面的道:“来卿果然神思敏捷,嗯,这个主意不错。”

一旁的许杰也听的点头,悄然记录下来。

来宗道微笑,谦虚谨慎的道:“都是粗浅之间,王爷谬赞了。”

朱由检心里高兴,神色也振奋,语气轻快的道“第二件事,就是重划省域,本王也觉得我大明疆域辽阔,只有十五个省,管理起来不太方便,诸卿有何想法?”

这件事涉及到所有人的利益,可谁也没有抢着出头,否则吃相太难看。

朱由检哪里不清楚他们的心思,心里恨的直欲杀人,强耐着转向来宗道道:“来卿,有何看法?”

来宗道揪着胡须,稍作思忖,道:“王爷,此事倒也不难,朝廷政改也只剩下陕西,恰逢陕西多乱,不妨从陕西开始。”

来宗道圆滑世故,隐约也猜到了朱栩急切的事,应该就是这省改了。

朱由检微微点头,他近来主持应灾衙门,深感陕西太大,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有心无力,若是能够拆分成两到三个省,那么相对容易很多,不论是赈灾还是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都会变得严密。

他也没有再问蒋德几人的意思,继续道:“来卿,具体如何作为?”

蒋德几人一听心里就急了,信王的意思分明是要将他们排除在外啊!

周延儒作为南方士林的一大支柱,自然不能轻易妥协,装模作样的沉吟,抢话道:“王爷,此事需要细细商议,务必稳妥,恰逢陕西灾情如火,民乱纷纷,越发要谨慎行事。”

所谓的‘谨慎行事’,‘细细商议’,就有了庞大的可操控空间了。

蒋德也连忙道:“王爷,陕西自古乱始之地,切不可轻易行之,望请三思啊!”

钱龙锡也会意过来,肃然道:“王爷,分割省域非同小可,地方上尤其要慎重,若是引起地方不满,阴奉阳违,朝廷就难以应付了。”

朱由检闻言也深深皱眉,尽管几人的话藏了别的心思,可这理由却是堂堂正正,由不得他不在意,面色也犹豫起来。

来宗道在几句话之间,已经将文昭阁的政治生态给摸清了,摸着胡须,神色自如。

朱由检思索一阵,也觉得是无从下手,不由得抬头看向来宗道,道:“来卿,你认为该如何处置?”

来宗道微微摇头,语气放的轻缓道:“王爷,此事事关重大,非文昭阁所能决定。王爷当以总理大臣身份,召集六部尚书侍郎,并督政院督正,还有通情司礼监,一同商议,方可上奏皇上裁决。”

朱由检神色一振,心里突然有种如释重负感,看着来宗道道:“来卿说的甚是,是本王欠考虑了。”

他说完,转头看向许杰道:“你明天亲自去一趟六部,将六部尚书,侍郎,还有靖王请来,商议省改之事。”

许杰躬身,轻轻应了声‘是’。

蒋德,钱龙锡,周延儒等人深深皱眉,心里不甘,若是六部等联合起来,就没有他们什么事情了。彼此对视着,又无声的移开。他们在文昭阁是对手不假,可在这件事上,他们也需要联手,有‘共同利益’。

朱由检解决了第二件事,心里也越发的轻快,微笑着道:“第三件事,就是关于建奴的事。”他说着,就将手里的奏本递给还没有看过的来宗道。

来宗道接过来看了眼,笑容慢慢展露。

黄太吉这道奏本,是以‘大明忠勇王’的名义上奏的,商议上贡的贡品,以及联姻等事项。简单来说,就是‘真诚的投降’了。

这个对大明朝来说,意义重大,虽然没有彻底消除建奴的威胁,可也令他们没有威胁了大明的能力,至少短时间是这样。

朱由检对这件事自然也感到开心,看着来宗道道:“来卿,你认为具体条件当如何?”朱由检的心思自然是越苛刻越好,以展示他们大明天朝的强盛,四夷臣服。

来宗道将奏本递还给朱由检,微微躬身道:“王爷,此番大胜乃是皇上亲自指挥,将士用命,当由兵部议呈,皇上圣裁,我等不能僭越。”

朱由检神色微怔,心里先是一堵,旋即心里升起了某种明悟:他不相信景阳宫的皇帝,总想僭越而行!

‘这是我们冲突的原因?’

朱由检沉着脸,这个发现让他心里很不好受,因为他一直都认为朱栩是个‘任性’皇帝,总在想方设法的在阻止朱栩。

现在认真想想,朱栩看似在胡闹,可不论是国库,还是军队都不同以往了,尤其是糜烂几十年的辽东,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大改观。

‘难道真的是我错了?’

朱由检心里不好受,过往的一幕幕不停在他脑海闪现,有无数的声音在回荡‘皇上是对的,我是错的’。

他心里在挣扎,脸上也在不停的变幻,头上出现一点点冷汗。

来宗道一直都看着朱由检,看着他突变的神色,不由得道:“王爷,可是身体不适?”

朱由检勐的惊醒,也瞬间发觉后背都湿透了,他动了动干裂的嘴唇,声音也有些干巴巴的道:“来卿说的甚是,依来卿之意办吧。”

说完就起身,向他的班房走去。

朱由检这样的失态是非常罕见的,在座的人都是心里暗惊,不知道朱由检这是怎么了。

朱由检虽然走了,可政务不能停,三件事既然已定,都各自开始忙活开来。

朱由检做在班房的椅子上,眼神有空洞的望着窗外。

他是有‘野心’的人,这种‘野心’不是要争权夺利,更不是要篡位。而是他目睹了大明近十年的内忧外患,强烈的中兴大明的愿望。

他为了这个愿望,付出了太多,极力的克制自己,甚至是苛刻,摒弃了他所有的喜怒哀乐,一心扑在政务上,只希望朝局能够一点点好转。

可现实是他做的事没有一点作用,反而是那个他一直不信任的皇帝,每每闹出惊天动静的皇帝,在不动声色间,带着整个大明一点点的强盛,更是将为祸大明北方多年的建奴逼得‘投降’!

这里面没有他一点事情!

若不是今天来宗道的一句‘僭越’,他还被他自己蒙在鼓里。

他的姿势很不雅,与他以往的要求不符,可现在却恍若未觉,一直盯着窗外,神色呆滞,双眼空洞,从朱栩登基之后的一点点都在脑海回放,朝局的每一分变化也随之而来。

过了好半晌,朱由检脸上出现一丝苦涩,喃喃自语的道“本王错了吗?”

王承恩在不远处的角落里,如一个隐形人,他看着颓丧的朱由检,心里也颇为难受。

整个大明,没有人能否认信王的勤勉克己,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人,不好色,不好财,不违心,不逾矩,一心为国,持身守正,廉洁奉公,坦荡磊落。

在王承恩心里,若是先帝将皇位传给信王,他肯定会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明君!

偏偏,没有。

先帝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六弟,当今皇帝!

王承恩一直旁观者清,深知朱由检辛苦的缘由,眼帘低垂,稍作思忖,走过来,轻声道:“王爷,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朱由检涣散的双眼慢慢聚集,转头看向王承恩,似自语的道:“王伴伴,你说,到底是我错了,还是皇上错了?为什么建奴就臣服了?”

王承恩知晓朱由检颓丧的原因了,认真的看着他,从桌上拿过一张朝报递给朱由检,道:“王爷不妨看看。”

对于这些朱由检向来很排斥,王承恩虽然一分不少的拿来,他鲜少翻过。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神情还是呆滞的接过来,双眼无神的看去。

每一个标题都很大,黑色的楷体。

‘据海关讯:今年税银将超三百万两,海贸继续扩大!’

‘户部都税司消息:全国旱情加重,夏粮将进一步减产,减税已过部议!’

‘据司礼监消息:陕西灾情加重,民变扩大,朝廷命全陕开仓赈灾,同时急调两百万石入陕!’

‘兵部知情人透露:建奴贼酋忠勇王上奏,请求朝廷册封,并派员入沈阳!’

‘忠勇军捷报:洪总兵已击溃乱民,总督亲临,监督赈灾!’(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