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临城下

独断大明 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临城下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孙承宗能感觉到朱栩骨子里的‘天朝天子’的怒气,刚要抬手,外面孙传庭也急匆匆的走进来。

简单行礼就直言道:“皇上,建奴有异动,兵马在大规模结集。”

朱栩眉头轻挑,并没有意外,后金那边蠢蠢欲动已久,只是这来的很不是时候。

朱栩面露沉色,以大明现在的国力,两面开战,只要是短时间也能撑得住,若是拖延下去,就会形成大麻烦。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任何一点不必要的消耗,都是冒险。

孙传庭已经知道南方的事,也神色微忧,大明朝廷上下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改革,尤其现在,可以说是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任何轻举妄动都有可能破坏改革,甚至打断进程。

孙承宗见朱栩沉思,想了想道“皇上,北方有秦将军在,应当无忧,臣,可以去一趟云南。”

朱栩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开口,还是思索。

云南的左良玉可以调集云南,湖广两省兵马,加起来也有十万,配备火炮,骑兵,粮草无忧,按理说即便不能胜也不会败,就怕变成拖延战,消耗战。

“皇上。”

就在朱栩沉思的时候,申用懋也飞快的大步进来。

朱栩神色微变,今天是怎么了?

孙承宗与孙传庭也是一怔,转头看向申用懋。

申用懋也没有想到孙承宗孙传庭都在,也顾不得,抬手道:“皇上,陕西出事了,府水县被乱民强占,知县被杀,县军也尽数被屠,现在乱民已经超过万人了,陕西总督杨鹤上奏,请忠勇军平叛。”

朱栩闻言心里轻叹一声,担忧的事情终于还是来了,一面是越来越严重的灾情,一面是永不停歇的消耗战,哪怕大明国力再厚实,也会被慢慢的抽干血。

不等朱栩思绪定下,刘时敏接过一道奏本,翻了一眼,连忙递给朱栩,道“皇上,南方水师的奏本。”

朱栩眉头皱了皱,看了他一眼,接过奏本翻看,嘴角顿时就抽了抽。

孙承宗三人都看着朱栩,见他的表情,心里也冒起不好的预感。

朱栩放下奏本,对着三人,笑意莫名的道:“熊文灿上奏,佛朗机人侵扰台湾,被水师打退,但可能有复来之势,红毛的战船也出现在海外不远。”

孙承宗三人的都神色凝重,现在除了蒙古没南下,大明四面都升起了烽烟。

孙传庭低着头,稍作思忖,便果断抬手道:“皇上,无需多扰,分轻重缓急处置就是,云南那边先让左良玉发信申斥缅甸,便备战边拖着。陕西,杨鹤应该应付不过来,可以让洪承畴平叛,以洪承畴的兵力,足以压制陕西的骚乱。台湾那边,如果皇上不放心,可以让北方水师也南下。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建奴的动向。”

申用懋一听,也赞同道:“孙大人说的甚是,不论是红毛,还是缅甸都是疥癣之疾,真正对我大明有威胁的,还是建奴!”

孙承宗对于陕西之事倒是颇为忧心,钦天监那边说了,灾情会越来越严重,延续好几年,朝廷这边的压力会不断增大,这样会形成一个循环,灾情越重,朝廷越无力,导致的就会是民乱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巨大的隐忧,已然超过了建奴!

不过显然,皇帝以及申用懋等人都没有意识到,现在说出来也太早,沉色着没有说话。

朱栩对孙传庭的话是认同的,虽然史上推翻明朝的是流民军,可占据天下的是满清。

朱栩见三人意见都趋于一致,也便拍板道“那就这样吧,兵部拟旨,发给陕西,云南,福建,再招秦良玉,赵率教,满桂,张之极,金国奇等人进宫,商讨一番。”

“遵旨。”孙承宗三人同时抬手。

第二天,参谋部内,在京的一干文臣武将都聚集齐了,包括户部尚书傅昌宗,工部尚书徐大化。

朱栩一干人围绕着巨大的沙盘,孙传庭站在那介绍:“皇上,辽东那边不必担心,现在建奴唯一能破关的,也只有绕道蒙古,其中两个地方最合适,一个是古北口,第二是喜峰口,秦总兵都做了安排,兵部也核查过,应该可以万无一失。”

徐大化从未出现在这种场合,心里分外激动,也急切的想要表现,抬手向朱栩,毕恭毕敬的道:“皇上,工部制作的水泥,也优先给了兵部,这种水泥非常坚硬,打造的防御很强,相信建奴的骑兵无法攻破。”

这些都只是辅助,关键不在这,不过官员尽力还是得夸奖,微笑着点头道:“嗯,工部这段时间做的不错,接下来工部的主要任务,一个是修路,另一个就是造船!”

徐大化知道他在朱栩面前没有什么存在,抓紧机会表现,肃然道:“臣遵旨,工部已经规划好几条线路,一年内定然能够建成,到时候不论是去四川,还是云南,速度都会比以往快上一倍不止!”

朱栩笑了笑,又转向傅昌宗,道:“舅舅,军需供应,能不能跟上?”

傅昌宗相对就沉稳很多,稍作思忖,道:“皇上,京外粮仓,可调用五十万石粮食,兵饷户部空缺,可以从惠通商行调,二百万两,三天时间能准备齐全。”

朱栩听着不意外,可孙承宗,孙传庭,秦良玉,甚至是徐大化都心里暗惊,没想到皇帝不声不响就给朝廷准备了这么大的家当,听着傅昌宗话里的意思,要是给他足够的时间,怕是能准备更多!

倒退一两年的天启朝,哪里有这么大的财力?

朱栩也看到孙承宗等人的意外,心里也一动,看向傅昌宗,申用懋道:“这样,待会儿你们回去,仔细商议一番,联合组建一个后勤供应衙门,专门供给军队。”

申用懋双眼一亮,连忙道:“是。”

傅昌宗也无不可的点头。

朱栩说完题外话,又看向秦良玉,道:“秦将军,你的看法呢?”

秦良玉从进京之后就一直在为后金南下做准备,闻言也早有腹稿的道:“皇上,新军十万,骑兵三万,外加京师东西两大营六万,近二十万大军,外加火炮二百门,臣有信心击败建奴!”

朱栩目光一凛,沉声道:“朕不是要击败,朕要的是,建奴一旦跨过长城,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遵旨!”

一干人齐齐抬手。

明朝这边严阵以待,后金也整装待发,六万大军从沈阳出发,绕过锦州一线,直扑长城。

阿敏骑着打马,奔在最前面,这个位置,原本是属于努尔哈赤,黄太吉的。但他现在在这里,冷风扑面,心里却激荡,让他忍不住的想要仰天长啸!

济尔哈朗,多尔衮跟在他身边,一样的策马奔腾,这还是多尔衮第一次带兵出征,多铎年纪还小,他独掌两旗,在这支大军中,也是举足轻重。

六万大军,当年在努尔哈赤,黄太吉手上,是足以横扫蒙古的,阿敏望着看似遥远,实则近在咫尺的长城,眼神里迸射着炽热的光芒!

“二贝勒!”一个亲兵奔过来,大声道:“再过一个时辰就能到明朝的关口,休整半个时辰,就能发起进攻!”

阿敏大笑,朗声道“好,传令,全速前进!”

济尔哈朗面色冷然,看着狂奔不止,近乎失控的阿敏,目露担忧。

明朝将大同等几个重要关口兵马尽撤,很明显那是一个陷阱,哪怕他有无敌的骑兵,一头栽进去也只怕是有去无回。

他知道自己说服不了阿敏,能说服他的,也只有多尔衮,他不由得转头看过去。

多尔衮一身银甲,气势凛凛,目视前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济尔哈朗仿佛在多尔衮身上看到了努尔哈赤与黄太吉的影子。

两个时辰后,阿敏的大军出现在喜峰口十里外,阿敏,济尔哈朗,多尔衮三人齐头并进,遥望着喜峰口。

济尔哈朗知道不能再忍了,向着阿敏道:“二贝勒,这喜峰口是一个陷阱,我们决不能上明人的当!”

阿敏意气风发,手里的马鞭指着喜峰口,大声道:“本贝勒一定要踏平长城,无数的奴仆,粮食,庄园,都是本汗的!”

济尔哈朗听着嘴角抽动,这‘本汗’都说出口了,他没有理会还是坚持道:“二贝勒,我还是反对冲喜峰口进攻。”

多尔衮突然开口,指着长城上空一排密集的黑点道:“那是什么东西?”

阿敏抬头看去,也神色一怔,道:“是鹰吗?”

济尔哈朗望着那里,心里突然一动,想起了上次辽东之战,他的骑兵动向总是被明人‘料到’,疑惑的道:“我听说古时有人养鹰观察敌军动向。”

阿敏嗤笑一声,道:“你也会信那些鬼话,不过都是明人书里骗人的把戏!”

济尔哈朗也不觉得是真的,可是那件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多尔衮没有多言,那黑点一排排的,没有怎么动,怎么看也不像是鹰鸟。

阿敏只是顺口答话,没有理会济尔哈朗,马鞭直指长城,道:“休整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进攻金山岭!”

本来无比紧张的济尔哈朗长松一口气,好在阿敏没有冲昏头脑,金山岭与古北口相差虽然不足三十里,也足够跳出明人的陷阱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