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与信王的又一次冲突

独断大明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与信王的又一次冲突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朱栩在军政两院待了一阵子,见了两院的院长,重申了不得结党,不得涉政等要求,这才又顶着大太阳回宫。

一回宫,信王朱由检与吏部尚书周应秋已经在等着了。

“皇上。”两人同时行礼。

朱栩一摆手,道:“走,偏房叙话。”

朱栩的体质是冬怕冷夏怕热,更何况是顶着外面这么大的太阳。

两人也都没有异议,跟着朱栩来到偏房。

朱栩擦了擦汗,换了身衣服,又分别上了三碗凉茶,喝了几口,这才觉得缓过气来。

坐在软塌上,他看着两人笑道“都坐,不必拘谨。”

朱由检毕竟是皇兄,他犹豫了一下,坐在朱栩不远处,周应秋也只得跟着坐下。

朱由检不清楚朱栩出宫做什么,也不关心,他腰杆挺直,稍稍一顿,便道:“皇上,今科举士在即,臣是为了科举之事。”

朱栩一坐下,又觉得浑身燥热难耐,又喝了口凉茶,一笑道:“嗯,皇兄说说想法。”

朱由检看着朱栩,又沉默一会儿才道:“皇上,南京贡院已裁,现在科举需要重新理顺,我与周尚书谈了很久,有诸多争议,特来请圣裁。”

朱栩神色不变,心里暗笑。

周应秋是他的人,朱由检这么说,怕是想来说服他的。

周应秋见朱栩微笑不语,便开口道“皇上,科举自唐以来,历朝历代弊病太多,臣与吏部诸同僚,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不过,王爷不太同意。”

朱栩颌首,示意朱由检说。

朱由检眼神里有着凝色,语气不急不缓的道:“皇上,科举对朝廷,对天下士子关系重大,纵然有些弊端,也不能全部推倒重来,臣议缓行。”

朱栩双手抱着凉茶杯,默默点头。朱由检话里是‘缓行’,实则还是‘否定’。

周应秋看着朱栩,目光微动,道:“皇上,今年的科举,还照往年,不过,每个士子需要公布出身,财产,田亩,有无狎妓,犯罪,不孝等不端之行,交由地方核实无误,方可进入。另外,将进一步压缩南方比例,改为‘南五北五’,对此,王爷都不赞同。”

朱栩眉头一挑,看向朱由检道:“皇兄的意见呢?”

朱由检听着周应秋的话,见他没有扩大,也没有挑拨离间的意思,心里稍宽,看着朱栩道:“皇上,如今要士子公布财产,古之未有先例,恐引起士子不满,且要地方官府核实,耗时长久,难免发生徇私舞弊之事。南方人文斐翠,本就有所不平,再次压缩名额,南方诸省定会不平,与朝廷不睦。”

大明南北的文化有差异,北方文气弱,中第少,南方文风盛,士子多,为了平衡,以前搞出了‘南六北四’,现在又进一步压缩,南方定然会不满,甚至不忿。

曾经出现过进士及第的全是南方人,南方在科举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他们是万万不愿意放弃这种优势的,更何况,天下官员中,南方是最多的,尤其是最大的朋党东林党!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心思飞转。

朱由检的话,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立场,代表了天下大部分的士子,因为大部分士子都是南方人。

可越是这样,越需要解决的办法。

过了一阵,他抬头看向周应秋,道:“说说明年。”

朱由检眉头一皱,忍着没有打断。

周应秋早有准备,躬身道:“皇上,吏部有了个草案。在各个布政司,可设立有朝廷批准的书院,分成三等,县府省,层层考核选拔,最终在每个省完成学业的士子,可进京参考,中第之后,再入皇家政院,结业后,方可由吏部安排入仕。”

“这只是大致想法,其中有许多细节有待完善。比如,关于税赋,廪膳,年龄等,都有待细定。还有就是今年的武举,臣还在与同僚细细推敲。”

“臣计划,召集各地知府,知州,进京,进入皇家政院进行考核,若是考核不过,将进行惩处,若是优异,可加以提拔重用。”

“这些臣都与文昭阁商议过,王爷……有诸多迟疑之处。”

朱由检默默的听着,他心里很清楚,这些即便不是朱栩的授意,他肯定也是早就知情。

这样的变动,前所未有,科举之事,关乎太大,说是‘国本’一点都不为过,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万难答应的。

朱栩见朱由检不说话,也能明白他的心思,科举重大,不亚于裁撤南京,甚至影响更大,不止是朱由检要慎重,满朝文武,哪怕是朱栩的人,也都得小心翼翼。

不过,在朱栩看来,大明人才济济,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人才断层之类。他要做的,也不是简简单单为了选士,如同设置三司衙门,除了分权,还有打击遏制,提高行政效率等原因。改革科举,朱栩是想要打破富人垄断,普及教育,削弱现有的官商集团等。

朱由检没有说话,他的沉默,就是最好的抗议。

朱栩手指在桌面敲着,说服朱由检,非常重要。他需要朱由检去说服东林党,消减反对声,至少,不能让天下士子来反对他这个皇帝。

“皇兄,”

朱栩抬头看向朱由检,目光坚定的道:“科举改革,势在必行,朕意已决。今年的科举,朕不再插手,全权交给皇兄来处理。”

朱由检眉头紧拧,听得出这是朱栩的让步,可涉及到朱家的万年基业,他还是不能妥协,却也清楚不能硬顶,沉色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臣认为,当开廷议商讨。”

朱栩端起茶杯,神色冷淡,语气中有了压迫,道:“皇兄,你认为,廷议能拦得住朕?”

朱由检脸角动了动,眉宇间有了凝色。

他醒悟,六部九卿,都察院,大理寺,顺天府,凡是有资格上朝的,大部分都是朱栩的人,真要是开了廷议,也根本拦不住他。

朱由检还是不甘心,心里出现了一点慌乱,微低头道:“皇上,臣……议缓行。”

朱栩见朱由检还是不肯答应,默默的喝了口茶,抬起头,语气冷冽的道:“皇兄,除了今年,日后每年的科考都由文昭阁派人主持。你回去之后,写一道奏本上来,若是皇兄下不了笔,朕就换一个人来写!”

朱由检脸色微变,朱栩的‘换一个人来写’,可不是字面的意思,背后的言简意赅,就是要换了他这个总理大臣!

朱由检内心剧烈挣扎起来,有愤怒,有不甘愿,却又十分理智的压抑着。

他很清楚,朱栩已然决断,他难以劝说。可科举事关天下士子,乃是大明的根基,决不能妄动!

大明朝号称‘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空话,尤其是到了这个时候,士大夫的力量,足以左右皇朝更迭,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以外廷胜利告终就是鲜明的例子!

朱由检心里有着迫切的念头,他不能让朱栩继续‘折腾’,继续挑战‘国本’,他必须要遏制朱栩!

朱由检狠狠咬牙,脸庞抽搐的生疼,强压心底的各种怨愤,拧着眉头看着朱栩,忽然气势一变,有些恭敬的道:“皇上,臣请调袁崇焕驻扎遵化。”

朱栩眉头动了动,遵化到山海关的距离,还没有到京城的近,它是夹在喜峰口与蓟州之间。

不过旋即他就道“准!”

朱由检生性谨慎,这次也是被朱栩给逼的,心里的怨气稍稍出了些,便站起来道:“臣告退。”

朱栩微笑点头。

朱由检出了景阳宫,假装平静的脸色,终于变的铁青,乘着守卫不在意,在墙角狠狠的踢着揣着,咬牙切齿的嘀咕许久才整理衣服,沉着脸走向文昭阁。

偏房内,朱栩也长吐一口气,朱由检要是真不妥协,他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入主文昭阁,这件事,多半只能拖着。

周应秋见皇帝压服了信王,也没有意外,继续说道:“皇上,一旦各地书院建立,臣议以这些书院的生员逐渐替代各地衙门人员,每个官位都设定要求,比如,知府,必须要有通过皇家政院考核,知县必须要通过省书院的考核……”

朱栩听着,神色渐渐就变了,这不就是变相的‘文凭’吗?

他是深受其害的,连忙道:“除了这个,察举,征辟也很重要,要丰富举士渠道,量才委用。”

周应秋倒是没有意外,道:“是,对于各级生员,臣也议议定了考核纲目,品性,财产等等,每次升院都会公开一段时间,准许举告……”

朱栩不时的颌首,他要改革‘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现在还远远不够,不过,事情终归不是一蹴而就,还得慢慢来。

听了好一阵子,朱栩也了然,这些都是照着他的意思整理出来的,只是大概,详细的步骤与细节,还得进行一步步的推敲,完善。

周应秋说完了这些,看着朱栩又道“皇上,臣斗胆问一句,科举之后,皇上是否就要清丈天下田亩?”

朱栩知道这位是聪明人,六部尚书中,属他最是聪明,微微一笑,道:“你倒是看的透彻,不过,接连的变革太过急切,影响过大,还得慢慢来,先从山东,山西,陕西,几省开始。”

第二更,求票,求订阅,求打赏,求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