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三百四十二章 练兵

独断大明 第三百四十二章 练兵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朱栩听着老太妃的话,笑着道:“朕让皇嫂在看了,太妃有看好哪一家的吗?”

实则上,他心里也在盘算,皇家的婚姻一向都有着浓重的政治意味,更何况,还在这种时候。

刘太妃拉着朱栩的手,又看了看张太后,笑道“我老太婆知道什么,无非都是几十年前的老人了,钱一本啊,周嘉谟之类,还得皇上你自己去看才行……”

朱栩咂舌,钱一本已经死了,这个周嘉谟今年确实也八十多了,前年在吏部尚书任上被魏忠贤给打倒的。

要说明朝也奇特,各个大佬活到七八十的比比皆是,星,高攀龙等等都是,如同一个活化石。

刘太妃拉着朱栩的手,又一阵子,道:“皇上,老太婆能做的都做了,这高山易登不易站,风光再好也要小心脚下……”

朱栩神色微肃,道:“太妃说的是,朕记下了。”

刘太妃说过这一句,又笑呵呵的询问起辽东的事情,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

过了半晌,朱栩才出了仁寿殿。

今夜,皇宫之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绝。

信王府。

朱由检正在招唿两个入京的人,两个他都很看重的人。

周延儒,温体仁。

周延儒是一个精瘦的中年人,瘦长脸,面容堂堂,一眼看去就觉得是个严于律己,品德苛刻的人。

温体仁有些胖,如同一个富家翁,仿佛什么都不在心上,可每一句话都点明要害,让朱由检有豁然开朗之感,大为感慨,引为难得的大才,特意在王府招待。

温体仁看着朱由检,道“王爷,我大明之艰,不在粮赋,不在民乱,而在党争,大党圈于小党,小党陷入私人,最终事事败坏,久之糜烂,往返如此,崩坏至今。”

朱由检深感赞同,从万年间,再到如今,无不是党争林立,如同乱麻,交错难解。

周延儒神色不动,瞥了眼温体仁,目光泛冷,淡淡道:“温大人此言太过狭隘,我大明今日之艰,坏自于吏治,为官者,不思用事,好空谈,好名利,毫无为国之念,尽责之心,是以事事败坏,难以挽救。王爷若以天下为己任,不妨先从吏治开始。”

温体仁胖胖的脸上看不出表情,小眼睛打量着朱由检,见他有沉思之色,又道:“王爷,治大国如烹小鲜,切莫激切妄行,当徐徐图之,以春风化雨之势,梳理天下弊病。”

周延儒见温体仁事事抢在他前面,心里有些不服气,目中也闪着一道火光,不过转瞬即逝,连温体仁都没有察觉。

朱由检听着两人的话,心里大有相识恨晚之感,对着两人道:“两位大人都乃是我大明擎天之才,能得二位相助,本王甚为欣喜。”

周延儒面色不动,眼神里得色一闪,温体仁始终看不出心意,只是微笑着以感谢。

三人说了一阵,温体仁忽然开口道:“王爷,今日皇上,可有单独召见?”

朱由检听到这里眉头就皱了皱,看了眼周延儒,有些默然的道:“皇上今日刚刚回京,还未召见群臣。”

温体仁摇头,道:“王爷,只怕皇上已经见过很多人了。”

朱由检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听着温体仁的话,神色不动,也没有反驳。

温体仁见朱由检默认,胖胖的脸上露出凝色,道:“王爷,您现在该入宫求见,主动奏报近来一切政务,切莫隐瞒分毫!

周延儒神色偏冷,瞪着温体仁冷声道:“温大人此话何意?”

温体仁自然明白他的话有些不合适,缩回头,神色平静的没有再说话。

朱由检坐在那,眉头紧拧,他最担心的,莫过于《三朝要典》的事,听着温体仁的话,他心里才悚然一惊!

他忽略了很多,虽然拿回了奏本,朱栩就一定什么都不知道吗?

朱由检脸色变了,拧眉看向温体仁道:“还请先生指教。”

温体仁瞥了眼周延儒,微微躬身,道:“王爷,向皇上认个错也不是什么大事,以皇上的对您信任,不会过于苛责。”

朱由检眉头动了动,坐在那,默然不语。

对于朱栩,朱由检是心里抵触的,朱栩的一举一动都令他不满,与他的理政思路完全不同。甚至有太多的事情让他怨怒,偌大的国家现在一团乱,大部分责任都要算在朱栩头上。

不过这件事,朱栩确实应该知道了,朱由检沉吟着,他在担心,若是不给朱栩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知道会如何惩罚他。上一次的处置,重的让他现在都心惊胆战。

温体仁知道朱由检犹豫,小眼睛闪烁着一丝亮光,慢慢的道:“王爷,不妨带着那道奏本去张国公走一趟。”

张国公?

京城姓张的国公不是一家,朱由检转瞬间就想到了张国纪,这位是宫里张太后的亲父。

当初魏忠贤也曾有意攻击张国纪,以图动摇张太后当时皇后的位置。

这道奏本,若是张国纪上奏,皇上就没有理由阻拦,甚至因为张太后的面子,还得严厉惩处魏忠贤!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看着温体仁的双眼,全都是赞叹之色,道:“温卿心思敏锐,实乃大才,本王叹服。”

周延儒见温体仁得信王赞许,神色不悦一闪,心里急转,忽然道:“王爷,该上奏,为辽东战事请功了。”

朱由检明白周延儒的意思,也对着他赞许道:“周卿也甚是敏捷。”

温体仁微笑着点头,一副赞同模样。

周延儒眼神里闪过一丝难堪,脸庞暗鼓,面无表情。

信王府的动作很快,朱栩批了一阵子奏本,张国纪就来了。

“真是半点空闲都没有啊。”

朱栩感叹一声,对着曹化淳道:“叫进来吧,怕又是给朕出难题的。”

曹化淳躬身,将张国纪给请了进来。

这位朱栩可怠慢不得,亲自在门口迎了进来,笑呵呵的道:“公爷,怎么有空进宫?皇嫂刚才还跟朕说过几日要回去看您。”

张国纪这两年倒没怎么变,越发显得精神,神态多了一点恭敬,笑着道:“皇上这是玩笑了,我来,是给人说情来了。”

朱栩讶然,道:“谁这么大面子,居然轻动公爷来说情?”

张国纪深知眼前这位不是那么好煳弄的,也不打太极,直接便道:“是信王,为了那《三朝要典》的事。”

朱栩背了背手,眯着眼,望向外面。

张国纪看着朱栩的脸色,有些谨慎的笑道:“皇上,信王也为国用心,那三大案确实要理一理,总归要有些交待。”

朱栩早就知道杨涟上奏的那道奏本,也知道是信王的授意,只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现在的大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威胁到他了。

双手背在后面,右手食指敲击着左手手背,心里思忖着,朱栩勐的双眼一睁,道:“嗯,这件事朕就当不知道了,然后再命礼部重议《三朝要典》,重新编纂。”

张国纪一听,脸上露出放松的笑容,道:“那臣代信王谢过皇上。”

朱栩转过身,道:“朕不但当这件事不知道,朕还给信王兄一道恩旨,赦免星等人之罪,几日后开释,督政院再给他十个名额!”

张国纪一愣,道:“皇上,这个是?”

朱栩一笑,道:“公爷尽管回话就是。”

张国纪可知道眼前这位是不会做徒劳无功的事,也知道他不能继续掺和了,反正信王,杨涟托的事他已经解决了,岔开话题,闲聊一阵便告辞离开了。

张国纪一走,朱栩便道:“等星等人进了督政院,就通知魏忠贤动手吧,再激烈也没关系。”

曹化淳心里恍然开朗,道:“遵旨!”

第二天,朱栩便开始‘炫耀’之旅,从文武百官到王亲勋贵,朝野大儒名士,他都亲切会见拜会。

携大胜之势,正是收拢人心,提升威望的时候,尤其对稳定地方军心,推进军改有大用。

以前的各都护府,卫所,兵部宿老,朱栩都走了个遍,画饼的画饼的,给好处的给好处,京师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之势。

直到第二天下午,朱栩才松了口气,躲在景阳宫偷清闲。

“果然啊,朕还是不够长袖善舞。”

朱栩躺在椅子上,对于最近两天的表现有些不满意,显得太过僵硬,不够从容自如,尤其是礼贤下士,就不如信王做的好。

曹化淳站在一边,不动声色的道:“皇上,不着急,有的是时间。”

朱栩也笑了笑,躺在那,享受疲惫后的舒坦。

“皇上,赵率教来了。”刘时敏从外面进来,道。

朱栩勐的坐起来,大声道:“传!”

曹化淳意外的看了朱栩一眼,心里也好奇,赵率教为什么这么让朱栩看重。

赵率教进入御书房,单膝跪地:“臣赵率教叩见皇上。”

朱栩一摆手,道:“起来,兵部,跟你说了吧?”

赵率教起身,道:“是!”

朱栩站起来,走出桌子,道:“安南的情况,大致分成三个部分,最弱的心向我大明,人口不足十万,敌对我大明的,人口不过六十万,朕要你去组建十万骑兵,前期目的,就是练兵,他们做磨刀石再适合不过!建奴的骑兵有很多地方可学,你要认真的学,给朕练出一支无敌的骑兵来!”

这是重任!

赵率教心头剧震,单膝跪地,沉声道“臣遵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