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1520章 东风已来

独断大明 第1520章 东风已来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老太太声色俱厉,大声训斥。

四个儿子神色不变,都是四十多的人,各有家室,尤其是各自在外面还有事业,无惧什么,也不想被老太太阻挠。

老三看着老太太,不满的道:“娘,你这么说,好像我们多不孝一样,传出去让我们怎么做人?”

老太太看着老三,冷哼一声。

老四也是不满,道:“娘,不是我们逼你,就算你现在不给朝廷,我们那些佃户都上了官府的分地名单,最多两年他们就有他们的地了,我们家的千亩根本就没人种了。”

老大直接道:“娘,琪儿刚刚上了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只要考上,将来少不得一个县丞,那是前途远大,光宗耀祖,您总不能断送您孙子的前途吧……”

老太太听的大怒,猛的一敲拐杖站起来,冷冷的盯着几个儿子,怒笑道:“好好好,你们一个个翅膀硬了,不听我这个娘的话了!我今天就告诉你们一句话,想要卖地,等我死了!”

老太太一甩拐杖,颤巍巍的转身就走。

四个兄弟脸色都不好看,看着老太太走了,彼此对视。

老二是做官的,在四兄弟当中颇有威信,沉默片刻,道:“地契都在娘手里,她既然不想卖,我们也没办法,等着吧。”

其他三兄弟也是没辙,老娘向来独断专行,他们四兄弟根本劝说不动。

老四看着他,道:“二哥,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去不了衙门了?”

老二道“嗯,什么时候地卖了,什么时候再去。”

老大头疼不已,道:“琪儿也是,被放假了,听说他们学校几十个人都是如此,再耽误下去,大学都没办法考了。”

老三道“你们这算什么,神龙府那边本来要买我五百坛女儿红,我都雇了镖局了,现在商务局那边三天两头上门,谁还敢接我的生意?今年,咱们等着喝西北风吧!”

几兄弟抱怨一番,也只能各自散去。地契在老娘那,总不能去抢吧?

苏州府。

苏州知府黄佑莲正在田头,带着一群人转来转去。

他身边的县丞赤着脚从水渠里上来,大喜的道:“大人,工部的效率还是很高的,这一片农田的水渠已经整顿过了,还在几条大河上建立了水坝,蓄水池,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缺水或者是水涝的问题了。”

黄佑莲自然也看到了,他不是政院系出生,但对工部运用的各种‘数学原理’十分感兴趣,也在认真学习,听着副手的话,问道:“好,这一片基本没有问题了,等秋收之后,就可以落实分地……”

苏州府是土地政策进行最快的地方,做为苏州知府的黄佑莲,自然是被委以重任,也颇有能力。

县丞道:“是。大人,我看可以再与秦大人通下气,统筹安排,免得咱们走的太快,惹人非议。”

黄佑莲摆了摆手,道:“其他的咱们不管,现在是争分夺秒,事情早一点落实,咱们早一日安心,其他的事情,自然有秦大人,傅阁老去操心。”

县丞想想也是,‘新政’太容易惹出问题,他们要是早一点完成,也就不用继续提心吊胆。

太湖,公安县。

工部右侍郎周霖烔正在监督对太湖的清淤工程,以及附近河道的疏浚。

他是天启二年的进士,这些年沉沉浮浮,直到得到方孔炤的赏识,这才得到提拔,这些年倒是做了不少实事。

他身边一个主事从不远处跑过来,道:“大人,基本没问题了,太湖的蓄水能力足够,应对大涝,干旱都会有大用,尤其是灌溉四周的田亩,最起码能养百万亩良田!”

周霖烔这些年一直在忙着工部的各种大工程,极少在京,听着主事的回报,风霜的脸上满是笑容,语气振奋的道“百万亩良田!若是灾情过去了,就凭这太湖四周的良田,就足够养活我大明的所有人了!”

主事也很是兴奋,道:“大人说的是。这些事,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大人亲力亲为,必然名留史册,千古流芳!”

周霖烔瞥了他一眼,深深吐了口气,道:“我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想不辜负圣恩,朝廷的重托以及黎民百姓的殷切希望,只要做好眼前这些,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些自然是客套话,修河要立河碑纪事,地方也有县志,朝廷也有大事记。

主事在这上面没有多说,反而喜色道:“大人,方尚书调任吏部尚书,这离内阁就一步之遥了!”

谁都知道方孔炤是周霖烔的伯乐,现在方孔炤调任吏部尚书,作为工部侍郎的周霖烔,外加修河修路的功绩,升一级是必然的。

周霖烔对此倒是没什么在意,朝廷风云诡谲,他不想涉入,更想在地方上做事。

他瞥了眼主事,道:“这些话不要外传,也不要议论。”

主事连忙陪笑,道:“小的哪敢传,也就是与大人说一说,希望大人早些有个安排。”

周霖烔仿佛没有听到,道:“太湖这里整肃完了,还有其他几个大湖,长江,黄河几个经常决口的地方,在夏季到来之前也要再做处置……”

主事听着,脸上僵硬的笑了笑。

很显然,周霖烔没打算这次结束就回京,而是还要在地方上继续做事。

四川,剑阁关。

工部郎中卫子良,四川右参政耿可期两人行走在一处刚刚开辟出来的山路上。

卫子良道:“耿大人,这条路开出来,四川出入就方便的多了。”

耿可期也是面带笑容,道:“自古以来四川就是道路难行,天险众多,这一次朝廷大力的炸山开道,不知道是多大的功德。”

卫子良望着群山处处,陕西方向隐约可见,心潮澎湃,道:“是啊,耿大人,咱们责任重大,任重道远,还得继续努力。”

耿可期沉色道:“卫大人放心,我们四川上下全力支持卫大人,要多少人都有!”

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希望卫子良继续向朝廷请拨钱粮,四川是没有钱粮的。

卫子良知道四川的情况,没有推脱,道:“我已经与新任的张尚书通过信,张尚书说了,今年至少有五百万钱粮拨给工部,继续各项工程。”

张秉文由户部尚书调任工部尚书,那手里的资源必然不少。

耿可期大喜,道:“那再好不过,走,咱们去前面看看,要从一山腹穿过,可不能炸死人。”

卫子良点头,两人携手并肩的向前走去。

户部。

李邦华已经接任户部尚书两个月,他依旧兼任清田小组的组长。

户部议事堂。

二位侍郎,五位郎中,八位员外郎都在。

一个侍郎看了眼身前的札记本,道:“大人,各地户籍的统计工作已经是相当的顺利,尤其是北方三省,无地,少地的户籍有三百二十五万户,预计下半年就能开始划分,落实。每户十六岁以上男丁一人,二十亩,三以上五十亩,尽量上中下搭配。半年免税,一年半税,两年亩收一斗,五年后,亩收两斗……”

等他说完,另一个侍郎接话“土地划分工作还在紧张进行,各地都组建了丈量队,各级组建了督查,抽检,举报,核查等多重防范措施,确保没有舞弊行为……”

随后,各郎中也相继汇报,都是关于‘土地改革’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相当复杂。

李邦华听着,冷硬的脸上有满意之色。

随着朝廷已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新政’前进,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户部今后的工作,预期会很顺利。

接任吏部尚书的方孔炤,也在整肃吏部,面对官吏的巨大缺口,他的应对办法相对简单,那就是复起一些支持‘新政’的人,士林间对‘新政’支持,又有资格入仕的大有人在。

方孔炤一纸征召令,数千人毛遂自荐,进入吏部的考核名单。

第二步,方孔炤对各地的参政参议一级进行轮调,平摊了各省的压力,同时明升暗降,对一些关键位置摇摆不定的官员放到了一些‘用嘴’的位置上。

第三步,相对稳定的关外,辽东三省,甚至是朝鲜,琉球等的官员,大举入关,充斥入官场队伍。

他的一系列动作,很快稳住了官场的动荡,保住了‘新政’的势头。

张秉文履职工部,梳理了工部的各大工程,提出了‘由大入小,有点到面’的策略,对工部的工程进行细化,并且对工部的工程总览进行了改变,面对整个大明进行招标,修桥,铺路,通河等等,大大小小全面招标。

这种企图动员整个大明民间力量的举动迎来了极好的反响,工部的各项工程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与推进。

其他各部门也是相继出手,各种新手段,新方法层出不穷,都是为了推动‘新政’的前进。

景正九年的开头三个月,大明上下一片火热,‘新政’工作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乾清宫。

阳春三月,冬雪渐去,春风徐来。

兵部尚书张国维陪着朱栩,从乾清宫向着内阁慢慢的走去。

张国维跟在朱栩身侧,道:“皇上,去年兵备的核查情况,兵部已经汇总,上呈皇上御览。总体来说,三大战区人员配置满额,没有虚报,漏报。训练也依照训练手册,没有缩减。将士状态饱满,气势高昂,并无不妥。”

“相关的兵器,甲胄,火器等,兵部也一一核查,虽然有些问题,但也不大,兵部已责令整改。对于相关的制造,采购,运输,保管等进一步梳理,确保安全,高效,实用……”

“后勤方面,军饷臣重点核查有无克扣,拖欠,回扣,冒领等情况,目前看来,除了南方军区有些不透明,还待检查外,其他两处问题都不大。”

“将士的日常用品,如被褥,冬衣,军装,餐具等统一由后勤处管理,臣等进行了逐一的细查,偶有以次充好等,臣已经对具体的采购,复检,制造等相关的进行的查处,立以典型重处……”

“倭国那边的情形比较复杂,臣深以为忧虑。多尔衮在养贼自大,本国岛新兵营短短两年就有十万人,这十万人都还在多尔衮的人手中,效忠我大明的人日渐被边缘化……”

“琉球,朝鲜那边也有些声音,指责多尔衮似乎在有意的向他们驱赶灾民,还是那些老弱妇孺。也有举报声,说是多尔衮在倭国搞屠杀,甚至用人去填海,囤积钱粮,兵甲,图谋不轨!”

“海军那边兵部无权插手,臣已经写信给熊大都督,请他做好核查,上报兵部核准。虽然兵部没亲自核查,但根据臣的了解,海军各方面相对严谨,除了钱粮账目有些不清楚。”

张国维没有列举具体的事例,都在奏本里,当面说就有种给人上眼药的小人姿态了。

朱栩对张国维的工作能力倒是认可的,踱着步子,道:“嗯,这种核查,要定时也要不定时,不能给外面那些人弄虚作假,糊弄朝廷的机会。军队是我大明最坚固的保障,任何时候都要确保它有足够的战斗力以及战斗力保障!”

张国维连忙应声,道:“是,臣明白。”

朱栩背着手,手指不断的跳动,道:“海军的事,暂时兵部先不用管,基本都在海外,核查起来比较麻烦,朕会命熊文灿,唐王做好核查工作。至于多尔衮,朕打算再看看,不着急。”

张国维自然知道朱栩对于多尔衮的态度,不过,多尔衮确实是张国维心里的忧虑。

见朱栩如此说,他自然不再多言。

自从毕阁老入京后又离开,毕系的声望有所抬头,一些人似乎想要抬张国维入阁,尤其是在其他三部尚书调整之际。

这种声音变得有些强烈,这让张国维有些不安,担心迎来孙传庭的打击。

好在过年两三个月了,孙传庭未曾有什么打压之举,让张国维放心不少。

朱栩前往内阁,主持御前会议。

这次会议,是内阁决定正式开启全面分地,从辽东开始,由北向南推进。

尽管地还没有收完,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势已成,朝廷只需按部就班,一切的阻力,压力都不成问题!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