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1502章 御前会议

独断大明 第1502章 御前会议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科尔沁尽管吞并了整个漠南蒙古,但总人口也不过十万户上下,相对于漠北二十万户,漠西的四十万户以上,实在是弱的很,也难怪巴达礼迟疑。

朱栩没有难为这位科尔沁大汗,告诉巴达礼,他将会命内阁为蒙古专门划分驻地,构建住所,不会让他们有所不适,但时间要慢慢来,不能着急。

科尔沁现在的情况虽然非常好,但漠北,漠西虎视眈眈,巴达礼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大明的关系,一部分迁入关内,与大明真正的‘同休同荣’就是最好的选择。

巴达礼躬着身,说着感谢朱栩以及大明的话,发誓科尔沁与大明同干休,永世不违背。

这个时候,小脸通红的朱慈煊,扬着头,眯着眼,醉醺醺的嘟囔道:“父皇,大汗还答应我,要给我二千骑兵,做的我亲兵……”

朱栩微怔,转头看向巴达礼。

巴达礼神色微惊,连忙起身,单膝跪地道:“陛下恕罪,这是臣与殿下的玩笑之语,不能当真的。”

朱栩看着醉态酣然的小家伙,摆了摆手,道:“不算大事,两千太多了,你挑个五十个与煊儿年纪相仿的,放入皇家军院,煊儿在童子军里,这五十人就交给他。”

巴达礼暗松口气,道“臣遵旨。”

朱栩招呼巴达礼坐下,尽可能的平和相对,也算君臣相欢。

当晚,朱栩把小家伙送到芷兰宫,海兰珠看着满脸通红,一身酒气的朱慈煊,吓了一大跳,里里外外好一通收拾。

待躺到床上,朱栩笑着道:“没事,这酒寡淡,不要紧的。”

海兰珠不敢埋怨朱栩,脸上还是担心不已,朱慈煊是她的命根子,出一点事情她都受不了。

朱栩看着海兰珠魂不守舍,暗自摇了摇头。

第二天,朱栩在内阁,召开御前会议,主要商讨的就是分地的相关事宜。

五部尚书,清田小组组长,户部侍郎李邦华等列席旁听。

孙传庭坐在朱栩左下首,身前是一本厚厚的手札,从字迹上看,都是他亲手所写。

孙传庭看了眼,道“陛下,辽东目前开垦的荒地,总数是三十四万顷,人口六百二十七万,辽东三省已经在规划分地,臣等会派专员轮番监督巡查,三省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分地。除去这六百多万人的分地,还剩下超过十四万顷可以再分,也就是将近能容纳两百万人,目前内阁的幕僚司,移民局,户部,清田小组等再加紧筹备,预计下半年可以进行向关外大规模移送灾民,逐步落实分地……”

“安南目前有田二十七万顷,这是安南巡抚上报,臣等核实的数字,可以相信。二十七万顷,可以容纳近四百万人,臣已经命安南巡抚衙门做好准备,明年开始输送灾民,安置落定……”

“陕川贵三省,目前人口在一千八万左右,已经能够承受灾情,无需再移出,臣计划从山西,江西,湖广,云南四省先行着手,相关工作已经在筹备,很快就会实施……”

“四省人口在三千万左右,臣打算移五四百万左右,缓解当地的应灾压力,也为日后分地腾出一些空间……”

“接着,是山东,河南,福建,广西三省,臣打算移出三百万左右,计划两年后实施……”

“关内,我大明田亩总数已经基本摸清,在一千万顷以上,目前在关内,户部掌握的皇田,皇家商贸集团收购的田亩,已经超过一百万顷,分给五百万人不成问题,随着‘新政’推进,收到的田亩会逐渐增减,明后两年,臣计划分地到两千万人,崇祯十七年左右,铺开全面划分,再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我大明‘耕者有其田’,完成分地工作……”

“从各地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大明的人口应该在一万万人以内,田亩是足够划分的,问题在于户丁的登记,百姓,士绅等藏匿户口普遍,抗拒登记,随着‘新政’的推进,情况有所好转……朝廷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将会在户丁的统计上……”

孙传庭一条一条的汇报着,朱栩以及在座的其他大臣同样面露思索,在手里的手札上,用碳笔飞速的记录着。

“目前,户部的丈量土地小组已经筹建了近百小队,但还远远不够,臣等准备允许地方组建,合力丈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土地的整合工作……”

“工部的各项重大工程已经陆续开工,日臻成熟,只需按序就班推进即可,臣计划工部未来几年,工作重点转向农业的水利相关建设……”

“苏扬杭农业示范区,臣等已经做了详细规划,一应政策,钱粮,人力物力全面倾斜,力争三年的时间,完成整合,重振我大明农业重镇……”

“朝报以及各地报纸越来越重要,士林间的舆论日渐倾向于‘新政’,虽然依旧有反对声,但已经构不成威胁,改革成为大明上下的共同意志……”

朱栩坐在首位,神色不动,默默听着。

孙传庭一条一条,清晰明了,深入简出。

朱栩听的很认真,对当前局势发展很满意,对孙传庭也很满意。

这些工作有如此的进展,孙传庭以及内阁众人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力,抗住了多大的压力。

朱栩随手翻开身前的草本,这是孙传庭上呈的,是他讲的这些缩略版。

大明其实已经不需要移民了,各地已经基本能够应对灾情,大的民乱长久没有出现,局势比较几年前是相当平稳。

之所以要移民,一个是缓解地方上的人口压力,为分地腾出更多的空间。另一个,就是巩固边防,充实人口。

总体来说,大明朝廷面对‘新政’的困难已经从绝大多数人反对,转变成了现实困境。

两百多年积累下的窠臼,朱栩这十多年也扫不干净,现在就是要耐心,沉住气,向着最艰难,最基本的土地问题冲击。

朱栩听着孙传庭说完,抬头看着众人。

众人神色一凛,做认真聆听状。

朱栩神色若有所思,语速不紧不慢,道:“第一,土地改革,是‘新政’的最重要一环,要持之以恒,坚决不怠,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冰山一角。第二,吏治,从我大明的历史,尤其是朕登极以来的种种情况来看,官吏的贪污腐化,结党营私,人浮于事,欺上瞒下等劣行还是比比皆是。我们要应对,要解决,那怎么解决,朕看来,就是大力,大胆的任用,提拔年轻人。第三,商业发展,对于商业,朝廷要重视,自古以来商人就是国家阶层,国库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都是试图打压,限制,甚至还搞消灭,这些都是不可取,甚至是愚蠢的行为。堵不如疏,我大明要构建一个稳妥,长远,有效的商业管理机制……”

一群大人默默的记着,皇帝陛下说的,都是大明政策的方向,谁也不敢怠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