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1457章 不妥协

独断大明 第1457章 不妥协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许杰默然不语,即便猜到了那个‘六成’的新部门,他也不愿说出来。

或者说,说出来也无用,凭添烦恼罢了。

李幼唐,张国维,许杰三人在打哑谜,其他人看的面面相窥,不知道该如何办。

“这些都是未定之事,将来也说不准,不着急,咱们先看看明天这份报纸发出去,孙首辅怎么应对吧。”张国维笑着,语气十分轻快。

孙传庭这半年来折腾的张国维够呛,能看到孙传庭狼狈,张国维还是十分开心的。

众人也放下这件莫名其妙的事,笑着附和,都等着明天的好戏。

于是酒杯再次抬起,一群人觥筹交错,热闹再起。

不等他们开心多久,内阁放出的,要张国维去安南,金边巡视的风声就传到了张府。

热闹气氛一扫而空,全都郁郁难言,喉咙被卡住一般。

刘臵尧神色快速镇定,道:“大人,我感觉这是首辅的虚张声势,故意放风给我们的。”

杨贵瑛跟着道“刘兄说的不错,年关本就事多,各省巡抚即将进京议事,如此大事关头,岂能少了您……”

李幼唐,许杰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都用安定的眼神看着张国维。

张国维面色如常,心里却苦笑。

这些道理谁看不出来,但孙传庭就这么透出风声来给他,要是他不按照孙传庭要求,偃旗息鼓,就算不派他去金边,也有的是办法折腾他。

换而言之,这就是警告,要么听话,要么等着后面的大棒。

要说论到官场里的门道,张国维确实比许杰,李幼唐要清楚的多,毕竟张国维是一步步走上来的,李幼唐,许杰是毕自严提拔,少去了诸多磨炼。

张国维神色不动,道:“嗯,吃饭吧。”

众人没有所觉,再次举杯,只是怎么也没了之前的热闹,不过一会儿便无聊的各自散去。

张国维送走了几人,回来站在屋檐下,望着少有的晴朗星空,偶有几颗星闪耀。

张国维手里捏着顾炎武的报纸,表情清冷,眼神复杂难言。

他的夫人秦氏走过来,给他披了件外衣,轻声道:“老爷,夜深了,睡吧。”

张国维又低头看了眼手里的报纸,道:“岳父大人还是希望我辞官?”

秦氏神色犹豫,道:“嗯,父亲觉得现在朝局诡谲,别说夫君你了,孙首辅随时都会倒,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哲保身也不失为上上之选。”

张国维的岳父是万历年间的礼部郎中,因为卷入‘国本之争’被神宗流放,后来经过同僚的救援被赦免回京,却也心灰意冷的辞官,在家治学三十多年,再未入仕。

张国维自然知道他这位岳父大人的意思,拍了拍他夫人的手,道:“我再想想,你先去睡吧。”

秦氏看着张国维坚毅的侧脸,心里叹了口气,没有再劝。

张国维这句‘再想想’已经说了很多次,没有一次作数。

张国维看着暗夜中的一点星光,心里也长叹一口气。

大明朝廷历来复杂,太祖的肆意杀戮,太宗皇帝更甚。

宣宗倒是安稳了些,可英宗以后杀戮大臣就是家常便饭,嘉靖以后党争如火如荼,到天启年间,魏忠贤大肆诛杀东林党,至今让人胆寒,不愿提起。

到了当今就更不用说了,阉党,东林党被清洗了个干净,为此死的,流放的大大小小官员,可能有十万记!

经过多年的准备,克服了不知道多少困难,‘景正新政’已然到了最后关头,值此大事之际,怎么能走呢?

“怎么能走呢?”

张国维望着星空,目光幽幽的轻声自语,道“总要有人守住最后一条线,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有人去粉身碎骨……”

没有人听到张国维的声音,第二天一大早,礼部侍郎顾炎武的署名文章,在朝报发表,顿时在京城引起巨大的议论声。

顾炎武礼部侍郎的身份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何况这篇文章极其尖锐,犀利。

顾炎武不同于李贽,那个时候的李贽是被所有人反对,只能‘藏书以留后世’。顾炎武不同,他是礼部侍郎,看似是谈论个人的治学态度,实则是代表朝廷在发声。

他这篇文章的大标题是:学以致用。副标题则是: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从他这两个标题就能看出一些什么,文章里更是如此。

他大肆抨击心学的夸夸其谈而不务实事,以虚幻的玄学来论及国事,更是衍生而出的指责朝廷的很多典籍充斥着这样的玄虚之说,误国误民,遗祸千秋。

‘心学’是新建伯王阳明所创,是儒学自宋朱程理学后的最高峰,无人能及,可以想见心学在明朝的重要性。

更何况,王阳明并不是存粹的一代儒学宗师,他近乎是一个‘圣人’,自身操守品德,能文能武,新建伯的封号更是因军功而受。

现在有人抨击‘心学’,哪个圣人门徒能受得了?

不用多久,各种谩骂声在京城响起,继而不知道多少奏本飞入内阁,一些人自持身份,更是直接堵在诸多阁老,朝报等的家门口,好的好言相劝,劝他们迷途知返;差一点的就指着鼻子破口大骂,一句句引经据典,吐沫横飞,一般人连张嘴的机会都没有。

顾炎武这次上位,本就非议诸多,认为他年轻,资历浅,尤其是‘妄言’太多,比之李贽更甚,是以士人大多不喜。

这一次又在风暴眼上,弹劾他的奏本最多,要求他辞官的更多。

礼部。

礼部尚书吕大器正在看着幕僚司制定的‘安民定策’,神情专注认真,仿佛一个字一个字的在推敲。

因为这份‘定策’很不一般,不止涉及国内的移民安置,还包括海外的移民,还出现了一些如‘据点’,‘租地’,‘领地’,‘海外飞地’这样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吕大器曾是吏部侍郎,对这些东西很是熟悉,一眼就看得出,看似出自内阁的东西,实则出自乾清宫,并且多半是那位亲手所写。

这谁敢不重视,要是出了差错,倒霉的不是一点半点。

不等他看一会儿,一个主事走进来,苦笑道:“大人,这一天天的,咱们礼部是没办法做事了。”

吕大器抬起头,听了眼外面,神色如常,道:“是什么人?”

主事道“听说是顾氏的长辈,顾炎武的族爷爷辈,万历年间的一个员外郎。”

家族长辈追到礼部教训顾炎武,能怎么办?吕大器要是摆资格去劝和,说不得这位老人家还能端着身份连吕大器一起教训。

吕大器想了片刻,道:“其他地方怎么样?”

主事道:“各部门都有人在闹,甚至还有人想闯皇宫,当面向皇上陈情。”

吕大器顿了顿,道:“顾侍郎那边有什么打算?”

主事神色凝重,道:“听说,右侍郎不打算妥协,已经准备了另一份文章,准备对进一步阐述他的治学观点。”

看似是‘治学观点’,但披着这层皮进行的,还是对眼下‘心学’的一系列弊端进行抨击,进而有否定之意。

否定心学,间接的就是在否定儒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