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1309章 大规模集权

独断大明 第1309章 大规模集权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傅昌宗还在宣读,提名巡抚的人选。

这些人选,都是资历,能力足够的人,比如施邦曜拟任浙江巡抚,这个人是原应天府府尹,浙江左参政,在安定南直隶一系列事情上,显得很有能力。

又比如冯江峰拟调任山东巡抚,他原本是南直隶右,左参政,为人刚正,行事烈如火。

傅昌宗从各方面介绍,慢慢宣读,仿佛没有注意到台下一大群人的异样目光。

孙传庭坐在朱栩左侧,侧过头,凑近他耳边,低声道:“皇上,施邦曜沉稳有魄力,臣与他谈过,他们现在的情况认识比较清醒,浙江的情况稍微清晰一些,他的能力足够。冯江峰性格如火,做事喜欢大开大合,急切求成,浙江是一个合适的地方,任他捣鼓两年,能省内阁很多事情……”

朱栩端坐,神态平静威严,听着微微点头。

虽然在这里说的是冠冕堂皇,但难免朝局里的各种考量,制衡。

就比如这施邦曜,冯江峰,冯江峰是周应秋推荐的人,在外界看,一直都是‘帝党’培养的年轻一代。

施邦曜这几年的升迁,身上有着明显的方孔炤的痕迹,而方孔炤是周应秋的姻亲。

朱栩瞥了眼孙传庭,不动声色的微微翘着嘴角。很显然,孙传庭这是在平衡这次人事任命,给傅昌宗,周应秋偌大的好处,以换取二人的支持。

如果这二人不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是绝对过不了的。

傅昌宗还在继续宣读:“王铮劲,拟任江西巡抚,王铮劲,万历四十三年进士,翰林编修,原户部主事,济南知府,沈阳知府,辽东右参政,左参议……”

台下依旧一片安静,听着这个王铮劲,众人倒是神色如常。

因为从他的履历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孙传庭的人,履历与孙传庭有太多重合之处。

傅昌宗几乎就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感情波动,等他读完巡抚任命,他又拿出另一张纸,道:“另外,还有几道特殊任命,第一,帅府提名秦良玉担任副元帅,熊廷弼调任四川任大都督,杨嗣昌任辽东大都督。海军改名大明皇家海军,划分四大洋战区,熊文灿升任大都督,曹变蛟调任皇家海军都督,执掌太平洋战区……”

对于海上,大明朝廷上下,分为三种状态,一个是真心不敢忽视,认真对待,一种是朱栩的压力下,勉强做事,还有就是漠不关心,冷眼旁观。而,反对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或许是知道反对也无济于事吧。

但是听着傅昌宗宣读的这些人事变动,不止于熊文灿高升,还有曹变蛟这个人的调任,都让人震惊,深思。

曹变蛟是什么人,那是曹家二代,早年随叔父曹文诏在辽东从军,英勇果敢,少年成名,后来就担任禁军统领多年,深得乾清宫信任!这样一个人去‘可有可无’的海军,是否表示,乾清宫,帅府对海军的重视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了?

对于每一道任命,坐着的官员,议员都在深思,哪怕之前已经有口风,或者知晓,这一刻听着,还是难免震撼。

大明多年未动的朝局,在这一刻,要迎来巨大的变动了。

一些人的耳朵听着傅昌宗的话,目光在孙传庭,孙承宗脸上扫过,定格在朱栩脸上。

已经有好些年了,这位皇帝陛下表现的与即位之初完全不同,似乎懂得了克制,平衡的帝王之术,但这个时候,这些人才恍然警醒。

这位陛下最擅长的不是他的果断与格局,而是他的耐心,这么大的动作,孙承宗,孙传庭根本没这个能力与胆魄!

所以,这场大变,是乾清宫早就酝酿好,只不过是借了二孙的手!

朱栩的近臣自然早就明白这一点,孙传庭是乾清宫早就钦点的人,今天的这一切,也是在乾清宫的计划中,这一系列的名单,真正主笔的,只能是乾清宫的主人,皇帝陛下!

数百人中,有不少人陆续的清醒过来,看着坐在最高处的那个年轻人,心情更加复杂,一些难言的小心思顿时没了。

傅昌宗宣读了好一阵子,终于结束,抬起头,道:“现在开始,对刚才宣读的人事任命进行表决,现在同意的请举手!”

傅昌宗话音一落,内阁的文书小吏穿梭而出,足足三十多人,拿着纸笔,盯着满厅的几百人。

早就安排好的人,陆陆续续举手,议员们很安静,你看我我看你,再看看拿着这笔的内阁小吏,慢慢都举起手。

小吏们对应在名字,数字,飞快的勾选。

没用多久,就统计到了傅昌宗手里,傅昌宗看了眼数字,眼角微动,继而抬起头,沉声道:“同意的四百一十六人,过半,现在,反对的请举手。”

在场的议员们身姿笔挺的看着前面,有几个人还想举手,但看着安静的四周,又缩了回去。

傅昌宗环顾一圈,木槌一敲,沉声道:“该提名,通过!”

孙传庭,孙承宗二人站起来,抬手向前示意,然后坐下。

傅昌宗手里的纸张翻了翻,沉声,道:“第二项议程,相关的机构改革,来人,给大家分发一下计划书。”

一些文吏快速的拿着纸张,散播给诸位议员。

傅昌宗的话没有停,继续说道:“首先是,内阁:内阁计划对相关机构进行管理,调整,第一:幕僚司,服务于诸位阁老,定员十八人,主事一人,副主事八人,负责文书,诏书等的起草,修善,政策的研究等。第二:通政使司,负责各地文书,奏本的接纳,传送,发放,设主事一人。第三:行政司,剥离防疫局,应急衙门,钦天监,尚衣监,太常寺,太仆寺,鸿胪寺,光禄寺,督察局等内阁,皇宫的一些衙门等组成,统一管理。第四,对内阁直属进行机构进行调整,规划:将国贸寺,盐科等商业机构升级,与神龙府相关商行等组建大明皇家商贸总行。皇家钱庄改名大明皇家银行,并允许分批次允许其他银行组建,包括独立的海外银行。拟整合执法局,户部的物价局,都税司等各部门相关职能,组建商务总局。反贪局改名廉政反贪总局,外事局改名外事院,除最高大理寺外,地方分三级,称法院。督政院机构调整,精简人手,提升效率,分三级。皇家政院以及所属书院进行改革,分三级,每级三年,设小学,中学,大学,制定严格的学阶学位,定向,精准,大规模的的培养生员……”

议员们听着傅昌宗的宣读,看着手里厚厚的纸张,心里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孙传庭的动作大的不可想象,几乎涉及到了朝廷所有的机构!

知道的人,一脸平静。

朱栩一排就是,下面的一些尚书,侍郎等也是。

傅昌宗足足念了有一个时辰,说的都是机构调整,并未涉及到相关官员的任命,显然,还要后期酝酿。

但这已经足够震的满厅安惊了,这些改革措施都是重视的体现,表示着孙传庭改革的方向,力度。

但最为敏感的,关于田亩,人丁,科举这些,只言片语都没有。

应该是孙传庭考虑到这些人的接受能力,或者是不想在现在就揭破谜底,迎来更多的阻力,给现在的改革增添变数。

傅昌宗的喝了口茶,继续宣读。尽管已经尽可能的简明扼要,但涉及太多,要表述的也更多。

偌大的会议室里,除了傅昌宗的声音,就是翻纸的声音。一个个官吏,议员,腰杆笔直,低着头,面色肃然,一字一句的在读者,生怕错过一字,而里面隐藏着孙传庭别样心思。

坐在最前面的五个人,也就是朱栩,孙传庭,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平静的看着一干人,不时喝杯茶,耐心的听着,等着。

他们已经坐了快两个时辰,已经过晌午了。

除了偶尔喝杯茶,也交头接耳低声说几句。

这会儿,孙承宗侧过头,与朱栩低声道“皇上,关于皇家军团,臣的意思,是设立一支混合军种,就是曹文诏现在的那般,而后是一支骑兵,一支炮兵,一支步兵,外加禁军,总共五支,十五万人,皇上认为如何?”

朱栩歪过头,低声道:“除了禁军,京城周边两大营归属朕直辖,巡防营归属兵部,其他正规军,都要归属帅府。白谷阁老要将所有总督府缩减为警备总部,有独立的警衔,区别于正规军,隶属内阁,朕没有意见。”

孙传庭要打破现在朝局的僵局,‘新政’的困局,需要强大的行政力量,所以,必须要再次集权。

孙承宗点头,低声道:“臣没有意见。曹文诏的第一军团已经抵达廊坊,臣的意思,这几年,曹文诏就不动了。”

孙承宗话的意思不言而喻,他也担心有些特殊情况发生,要确保京城安全。

朱栩微笑,低声道:“朕也是这帮想的,明年国库情况会好不少,倭国那边虎视眈眈,多尔衮又要尾大不掉,蒙古那边,朕也要试探一番,所以,这一战不可避免了。”

朱栩话音一落,孙传庭凑过来,低声道:“臣还听说,倭国盛产金银,并且倭国人荒蛮不化,若是拿下,或可大用。”

朱栩看了他一眼,道:“那就定个时间?”

孙承宗沉吟一声,道:“明年八月,正好夏粮收了,多尔衮那边的有的粮市,正好用作军粮。蒙古,朝鲜,琉球等都会出兵,还需要一些时间整合,海军那边,联合舰队也需要时间背上。”

孙传庭思索一阵,道:“可以,到时候,我应该可以完成朝鲜,琉球,蒙古那边的省化改革,辽东的几个省,划分也能结束,正好是个空隙。”

朱栩见左右次辅达成共识,道:“那好,这一次朕就不插手,全程由帅府调配,内阁协助。”

“遵旨。”二位阁老倾身,低声应道。

朱栩心里舒爽,脸上的职业笑容不免真诚了几分。

以前都是他一个人上蹿下跳的折腾,还要防备着这些大人从中作梗,现在能达成共识,由他们主动,积极的出手,不枉费他们这么多的辛苦。

傅昌宗还在宣读,议员们还在皱着眉头翻着纸张,谁也不知道,朱栩,孙承宗,孙传庭三言两语就决定了一场大战。

在后世专家研究‘倭国入明史’,对这一战的描述长篇累牍,分析前因后果的必然性,只有孙承宗致仕后在与最小的一个重孙闲聊时候说过这件事,这位重孙是大明一代科学家,其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这段话:曾祖言‘帝厌倭久矣,吾与庭从之’。

而现在,傅昌宗读的口干舌燥,终于告一段落,拿起一杯茶,喝了口,抬头看向前面。

一干议员还在埋头看着,丝毫不顾及饥肠辘辘,眉头拧的发颤。

孙传庭虽然与朱栩说话,目光却一直盯着这些官吏,议员,担心会有人出幺蛾子,或者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数。

眼见晌午,这些议员还没有消化,孙传庭凑近朱栩,低声道:“皇上,要不下午再继续,先休会?”

朱栩也觉得有些饿,道:“下午是什么安排?”

孙传庭道“按照计划,是我的演讲,然后是内阁,六部,督政院,大理寺等朝廷部门的职权调整,一些机构的合并与清减。”

朱栩道:“嗯,看来三天时间未必够,你要做好准备,不要中途出乱子。”

这是孙传庭上任的第一次,他是不会允许出现乱子,道:“是,臣明白。”

说完,他招手,喊来一个小吏,低声说了几句。

小吏应声,转头跑向傅昌宗,在他身后低语几句。

傅昌宗点头,看了眼朱栩,孙传庭的位置,而后清了清嗓子,沉声道:“由于内容比较多,暂时休会,大家用过午餐后,休息半个时辰。”

一些议员听到这里,才松口气。

孙传庭这些计划太过庞大又笼统,他们需要认真的研读,需要时间吃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