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1303章 灰烬中的朝气

独断大明 第1303章 灰烬中的朝气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京城,大雪纷飞,寒气入骨。

朱雀大街外,一户寻常百姓家,一个四十多的男子裹着厚厚的棉衣,从外面哈着收进来,急急的关门,冲着里面道:“快快快,吃饭吃饭,吃完饭睡觉。”

屋里谈炭炉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顿时不满,道:“爹,咱们这一天到晚的吃了睡睡了吃,都快成猪了。”

男子坐到炭炉旁,道:“不然怎么办?这么大的雪,这么冷的天,出门都不容易,你还想干什么?”

年轻人一听,立即就道:“爹,我听说,城内缺煤,山西那边我们有熟,要不我们跑一趟,说不定就能赚一笔。”

男子摇头,烘着手,道:“你以为我没想过啊,听说,路上都冻死好些人了,这几年天气越来越怪,还是悠着点,我们俩要出事了,你娘,你儿子怎么办?”

年轻人有些不甘心,过一会儿又道“爹,咱家也就去年在辽东挖参赚了一点银子,今年我在山西挖煤补贴一点,其他的就没有进项了。我听隔壁的老王叔说,他儿子跟着船队出海,虽然一去大半年,可一下子能带回来一百两,我想着,我是不是给老王叔买点东西,看看能不能也去?”

中年男子对儿子的上进心倒是很高兴,想了想,道:“出海就算了,时间太长,不安全。昨天我在东城角听人读报,听说朝廷要在四川修路,那里向来难行,朝廷这次要出资五百万到一千万白银,打通一些道路。明年开始招募工人,一天五钱银子,包吃包住,时间嘛,据说要四五年,你算算,这一年得是多少银子?咱父子俩一去,你儿子别说入学了,将来就是买个大院子都成……”

年轻人听着双眼发亮,道“报纸上这么说的?那倒是可行,前两年工部因为没钱停了工程,现在终于又要开始了吗?”

中年人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感慨的道“日子是好过了,还记得你陕西的小姨吗?他们全家移去了辽东,根据朝廷的新政,他们六口人,明年能一下子分到了二十亩田,都是新开垦出来的良田,而且两年不用交税,两年后也是亩收一斗……”

年轻人脸上有羡慕之色,道“我听说了,我那表弟给我写信了。听说,他们那边是朝廷该的房子,一排一排,都是好砖头好瓦,两进两出,住十个人都没问题,那里的书院都是免费的,孩子们强行要去上,不去还罚款,要收回地……这么好的事,怎么就没摊到我们……”

中年男子刚要说完,门外响起急切的敲门声,同时一个大嗓门传进来,道:“老李头,快开门,我有好消息。”

中年人男子一怔,连忙打开门,一阵寒风涌入,他连忙道:“老王头,快进来快进来。”

中年男子老李头关上门,转过身,裹紧棉衣。

年轻人看着老王头,疑惑道“老王叔,大雪天的,你怎么跑来了?”

老王头两鬓有几缕白发,他不客气的坐在炭炉旁,道:“给你们送个好消息,对了,你儿子今年是不是六岁?”

老李头回来,给他倒了杯水,笑着说道:“我孙子是七岁,怎么,舍得你那宝贵孙女了?”

老王头接过水,道“去去去,少打我孙女的主意,她将来是要攀高枝的。别扯这个,我儿子是顺天府的文书,你们都知道。刚才他从衙门回来,他今天去了内阁,听里面的人说,内阁正在准备一个‘七年义务教育’,就是说,我大明所有年满六岁的孩子,都要强制性的进入书院上课,一直到十三岁,这是一定要上的……”

年轻人双眼大睁,道:“就是跟辽东一样吗?”

老王头也是年轻人父亲一样,经常在墙角边听人读报纸的人,倒是知道辽东,想了想,又摇头道“应该不一样,现在灾情那么重,朝廷到处缺银子,据说是要用十年时间才能实现,但我想着,咱们是京城,天下首善之地,是不是应该第一执行朝廷的计划?”

年轻人听着心里大动,道“应当应当,那是那是,老王叔,喝水,娘,我上次买的冰糖在那,拿一点出来给老王叔加上……”

老王头嘿笑一声,神色很是得意。

倒是年轻人父亲,老李头显出了稳定,道:“如果真能入书院,也算我们老李家祖上积德了,将来要是能挣个功名回来,那我就是死了也值了。”

虽然大明朝廷努力在建书院,鼓励地方办学,但大明太大,人口太多,一蹴而就是不可能,是以,大部人还是读不起书的。

老王头凑近一点,低声道:“就跟你说,不要说去。朝廷里当官的,都有任务,就是每个人都要找五个孩子入学,完不成挨罚,完成有奖励,我儿子恰好有资格,我已经让他给你们家留了一个。”

镇定的老李头不镇定了,一把拉住老王头,道:“你说真的?”

老王头道“咱俩谁跟谁,三年前在凤阳府修路,要不是你推了一把,那大石头砸下来,我不死也残,一个小小名额算什么。”

老李头一把站起来,道:“儿子,问你娘拿十两银子,老王头,走,我今天请你吃好的,别废话,走!”

年轻人‘哎’的一声,飞快跑向里屋。

朝廷需要孩子们入学,父母们想要孩子们入学,看似一拍即合,偏偏两头难,成了如今的怪状。

老王头嘴里‘你啊,这样生分了,拿我当外人’,脸上一脸得意,冒着寒风出了门。

在他们刚出门,就看到一群人拿着铁锹,扫帚急匆匆的向长安街跑去。

老王头一怔,拉住一个问道:“这是怎么了,你们跑什么啊?”

被抓住的那个人本来很急,但看到是老王头,压了压急促的气息,道:“工部那边招人进行官道清雪,一天三两银子,你快拿东西走吧,晚了就被别人抢了。”

老王头猛的转头,道:“老李头,以后再吃吧,走,拿东西,咱们也去。”

一天三两银子,这是白给啊!

老李头喘着粗气,对他儿子道:“走,拿东西,叫上你娘,你媳妇,孙子也叫上!”

老王头怔了怔,道:“都说你老李头老实,就属你最奸猾了!”

没没多久,两家八九口,跟随人流,浩浩荡荡的向着工部冲去。

在另一边,毕府。

孙传庭坐毕自严的床头,看着脸色枯槁,双眼暗淡,一副行将就木模样的毕自严,道:“大人,安心养病,一切有我。”

若是往常,毕自严听到这句话多半会生气。

这会儿他有气无力,看着孙传庭,眼神里都是殷切的希望,语气缓慢的说道:“我对朝局,对大明的想法,与皇上,与你,是不同的。我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尤其是这个时候,一定要慢,慢才能稳。皇上……看事准,出手快,往往别人没反应他事情已经做完了,后果就是留下一个大的烂摊子,需要有人善后,收拾。我们为臣子的,要为上分忧……我知道你有想法,想做事,但我一直压着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孙传庭在内阁多年,自然很想做些事情,但都被毕自严给压了下来。

孙传庭心里有些悲伤,这位老大人怕是不行了,两人这次谈话,或许就是诀别。

他没有往常的强硬,平静的道:“大人是怕我破坏朝局的稳定。”

毕自严微微摇头,喘息着道:“你是皇上选定的接替我的人,这是多年以前就众所周知的。我压着你,是怕你出事。你年轻,锋芒太盛会害了你。这些年,我纵观朝局,能接替我的,也唯有你。你有能力,有魄力,最重要的是,你能稳住朝局,也懂得如何顾全大局。皇上……我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将来的大明走向何方,还会发生什么,我通通预料不到,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你会护住大明的根基,确保社稷安稳,天下承平,百姓免于祸乱……”

孙传庭看着毕自严的神色,心里五味杂陈,对于这位老大人,他心里是相当复杂。既不满的因循守旧,没有锐气,又敬佩他的胸襟气度,为人处世。

毕自严或许是累了,缓缓闭上眼睛,道“如果我等不到皇上回京,代我转告,臣与皇上的约定作废,望皇上保重。”

孙传庭不知道毕自严与朱栩约定了什么,看着毕自严疲惫的神色,站起来,抬起手,道:“下官告退。”

这一次,毕自严没有回他。

孙传庭又看了毕自严一眼,转身离去。

毕自严的长子,三十九岁的毕永晟送孙传庭离开。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波了,从司礼监,内阁,六部,到下面有头有脸的头头脑脑,基本上来了。

都带着见最后一眼的表情,心情沉重的离开。

孙传庭上了马车,马车在雪地里缓缓驶向皇宫。

马车前,孙传庭的管家,转过头,语气激动的道:“老爷,我听说,毕阁老的封爵诏书已经拟好了,不日就会降下,哎,首辅封爵,也是我大明第一遭了,老爷,将来您是不是也得得一个?”

马车内的孙传庭双眉一挑,犹如利剑,语气忽然冷淡三分,道:“这种话,以后不得说,管好府内,谁敢胡言乱语,一律严惩!”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