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1273章 政治道德

独断大明 第1273章 政治道德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现在朝局之所以动荡,晦暗不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定山柱石毕自严将要致仕,由此还引发出了一系列事情。

这些事情,至今还是没有消停,很多人都在猜测,毕自严不想走。如果毕自严不想走,皇上又要赶他走,君臣二人对峙,可以想见会是一场多大风波,牵连多少人!

张荣穘抬起头又忽然警醒,将头低下来,心中无比慌乱,颤巍巍的等着。

毕自严倒是没有张荣穘想的这么多,神情平静如常,沉吟片刻,语气轻松自然,同在京中与朱栩商讨政务别无二致,道:“皇上,臣由北向南,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我大明承平两百多年,很多问题已经深入骨髓,若不痛下决心,刮骨疗毒,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是以,臣近来一直在反思过去的政策……”

朱栩安静的听着,没有打断。

毕自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道:“臣也对商事进行了观察,臣发向,他们的势力已经很大,用商事来缓解农事固然可行,但日后还需做出足够的调整,甚至的防范。商人逐利,若是他们进入朝廷,恐会影响国政……”

毕自严说的是两个大方面,一个旧有的顽疾,一个是新势力。这两个问题应该是困扰大明上下的最核心的问题,毕自严与朱栩说这些,也是表达了一种态度。

一种平和的态度,他不会出手阻挡新势力,会平稳的移交权力。

这是毕自严正式的表态,当着朱栩的面。

朱栩心里无比的欣慰,看着毕自严,轻轻点头。

这位老大人是他倚重多年的左膀右臂,是他的老师。这些年若不是他稳住朝局,善后那些大小事情,大明上下还不知道乱什么样子。

或许毕自严有历史局限性,困在固有的认知里,与他的想法,期待有很大距离,但为大明确实是呕心沥血,贡献了一切。

大明能有今天,毕自严的功劳是首屈一指的。

朱栩对他有尊敬,在这个错乱的时代里,还能有这样的能力与魄力,着实难能可贵,同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朱栩心里分外舒坦,虽然曾暗自决定不管如何都给这位老大人一个体面的结局,但他在最后还能冷静,睿智的有这样一个态度,实在是令他欣喜。

朱栩拿起茶杯,掩饰内心的波动,过了一阵子,才道“嗯,这两件事朕也思索很久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新政’,‘新政’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时移世易,我们的政策,施政的方式方法都要变,不能墨守成规,马放南山的坐吃山空。这件事,老大人回京后,与孙白谷好好谈,朕也会与内阁多商议……”

毕自严倾身,道:“是。臣回京之后,打算与内阁六部等再商讨一番,对‘新政’进一步的完善,对一些事情进行定调,对一些人事进行处置……”

朱栩听出来了,毕自严这是要在临走之前给孙传庭扫清一些障碍,他背负这些‘罪名’。

朱栩看了他一眼,默然一阵,道:“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控制资本,不让他们变成怪兽,吞噬大明,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认真的商讨。但现在来说还早,商人不过是在‘新政’刚刚获得甜头,还远没有到登堂入室的地步……”

大明这个时候最多就是资本主义萌芽,更多的是大地主阶级的附有,想要发展起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毕自严对这件事有保留,没有多言,点点头,继而道:“另一个问题,就是科举。皇上筹建书院,这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可非议,必可流芳百世。只是,政院现在主导了科举,将天启之前的士子几乎都排除在外,外加东林党等事,朝廷与士林间的对峙已非一日,如此旷日持久的内耗下去,始终不是办法,若是他们改头换面进入朝廷,臣担心张居正旧事会重演……”

所谓的‘张居正旧事’,就是张居正死后,保守势力反扑,将他的改革几乎全数推翻,辛苦几十年一朝化为乌有。

这不仅是改革失败,如此一番折腾,将张居正改革后稍好的形势悔之殆尽,朝政迅速沦落,加速了大明的衰落。

所以,一些人讨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居正的改革,非但没有给大明续命,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这是后话,朱栩理解毕自严的担心,目光冷峻,哼了一声,道:“朕在一日,就容不得宵小翻身!”

毕自严看着朱栩年轻的脸庞,想着他不过二十岁,确实有时间慢慢解决,便道:“最后一个问题……臣知道,皇上一直想要建立新的大明,不断的试图与过去进行切割,但我大明传承自太祖,两百余年,想要一朝切割干净是不切实际,臣认为,皇上不妨再耐心一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消化掉……”

这也应该是朝野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朱栩连宗室,卫所制等在内的祖宗成法都敲击的一干二净,对过去的一切都在不断的进行清理,似乎要与朱元璋建立的大明进行完全的切割。

朱栩听着点点头,道:“恩,是雷霆雨露,朕心里明白。”

毕自严见朱栩对这件事不肯多言,心里所感,道:“莫非,洪承畴与此事有关?”

朱栩端起茶杯,目光冷色,道:“有人让洪承畴来救驾,还搭着卢象升,看来,图谋是不小了。”

卢象升现在位高权重,手握重兵,轻率不能问罪,甚至一些不好的传言都不能有。

毕自严沉吟一阵,道:“皇上,骆养性,朱宗汉两人得尽早处置,不能拖了。”

虽然对于锦衣卫的事情毕自严知道的不多,但多少了解一点,也清楚,朱栩有意的在养着他们。

朱栩屈指在桌面敲了敲,道:“再等等,这二人的能量朕心里都没底,得让他们再蹦跶蹦跶。”

毕自严不在这上面多插话,瞥了眼张荣穘,道:“皇上一路行苦,臣不多打扰,等皇上休息好,臣再来。”

朱栩倒是不怎么累,知道错过这一次,下次就没有这样推心置腹的机会了,又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口道:“毕师,你觉得,我大明朝局败坏的原因是什么?”

毕自严一怔,看着朱栩,神色顿了顿。

他本以为该说的说完了,两人就该各自休息了。但看着朱栩的样子,似乎还有话要说。

思索着朱栩的话,毕自严微微皱眉。这个问题,朱栩与他,与内阁,内阁,六部,甚至其他各处都有讨论,总结的理由无数,归结起来,无非就是‘纲纪败坏,群臣结党’之类。

但眼见朱栩再次提及,自然不会是这样的答案。

毕自严沉吟一阵,斟字酌句的道:“皇上,臣认为,首要罪责便在首辅,群臣之乱,首辅当诛。”

要是别人说这话,定然是诋毁,推卸责任,但作为‘首辅’的毕自严这样说,那就是自我反省了。

朱栩抱着茶杯,看着外面,摇了摇头,道:“这些年,朕一直在反思,但始终找不到深层次的原因。朕要说的,是朕近来思索而来的,咱们君臣二人说一说,论一论。”

毕自严作恭敬状,认真的听着。

他很清楚,眼前的皇帝陛下看问题向来准确,深沉。

张荣穘一直是透明的存在,此刻连忙躬身,脸上都是冷汗。

他今天听了很多事情,都不是他该听的,继续下去,他不知道还能听到什么。

朱栩抱着茶杯,望着门外,道“我大明的官员基本都是进士出身,饱读诗书,讲究修身,对清名视若如命。我们不说那些没皮没脸的小人,单说这些‘修身’的人,他们秉持着高洁的品德,事事以圣人为榜样,可为什么,在朝政上反而相反,处处都透着狭隘,自私?为了点权利,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甚至不惜卖国……”

毕自严,张荣穘认真听着,没有插话。

朱栩目光幽幽,道:“朕觉得,他们只顾着修身,忘记了修另一样东西,那就是政治道德!考中了进士,入了仕途,做了官,就得有为官的道德,这个为官的道德要区别于社会道德,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束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个政治道德要远远的在朝廷设置的纲纪之上,不管是违反纲纪,还在徘徊在纲纪附近,都是有失政治道德,不配为官……”

毕自严听懂了,这就是所谓的‘官德’,只是,皇帝说了这么多,到底有什么目的?

朱栩说这么多,自然是要毕自严做事了,放下茶杯,道:“那个清风司,朕挂在议会之下,朕想着,让他们制定一个政治道德标准,若是违反,就向议会投诉,议会通过表决,可以对这样的官员进行免职,而后其他部门跟进调查……”

清风司,之前是归属内阁,主要是为了清理大明上下的颓堕之气,但因为没有实权加上议会还不够强势,现在并没有显露什么威力。

毕自严思忖着,眉头微皱,道:“皇上,这个清风司管理的范围是所有官员吗?”

朱栩神色不动,这位老大人还是一样的犀利,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他没有打太极,道:“朕想的是,全部。”

“包括军政两次辅?”毕自严又追问了一句。

朱栩道:“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